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强国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加强力量,祖大寿又传令吴襄带上3000骑兵赶到乌尔格,吴三桂自然也就跟来了。吴襄此来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当祖大寿不在外蒙古期间,吴襄就是他的替身,坐镇外蒙古,毕竟祖大寿是热河的头头,难免有事离开外蒙古。

    目前,锦州的主事者是祖大乐,这半年时间他就在做两件事,一个是派出一班人马,选一个师爷带队,跟随国防军的人员与科尔沁蒙古方面计算各地的折价,就是算账,这笔钱就是买下热河的费用。第二件,就是派出大量的部队选择重要的地点、关口,接收防务,设立官署。到了八月初,主要的地点已经全部接收完毕。他们比辽宁的接收进展可是快多了,这也是因为蒙古人路途远必须提早动身,皇太极要求年底之前科尔沁的人口必须全部到达金州一带,等待运输。

    在防务方面令关宁军最头疼的是,蒙古人没有城池,有一些极小的村寨土围子,还是汉人建的。蒙古是彻底的游牧民族,人员随着草场牵涉,绝对是居无定所。王爷等上层人物,倒是有王府,那也是极简单的建筑,并且没有城墙。关宁军有骑兵,但是他们惯于守城,不轻易野战。毫无办法,只好自己慢慢的建筑城池。

    按照祖大乐的提议,在基本掌控热河的时候,应该尽早奏明朝廷:热河建省。

    其主要原因就是沿着长城一线都有朝廷的边军,特别是宣化、大同和遵化等地,屯驻的还是朝廷比较强的官军,一旦他们发现有机可乘,发兵北上,就会造成复杂的问题,不好处理。祖大寿深以为然,让他用祖大寿的名义立即上疏朝廷要求建立热河行省。

    祖大寿的通信完全利用了国防军的无线电报,确实非常便利。

    对朝廷报告:他们占领了科尔沁之地当然不能说科尔沁蒙古全族迁移了,因为移民东瀛之事还在保密之中,所以就只能说“驱逐”了科尔沁蒙古,占领其地。

    奏疏到了朝廷又是一场轩然大波,不可理解,太诡异!

    科尔沁蒙古好歹也是四五十万之众,可战之兵少说也有十几万,战斗力并不比清国差多少。关宁军充其量六七万兵,就算是强军,能强到哪里去?就算打了几个漂亮仗,要达到驱逐科尔沁的战果,那得需要多少年?近在眼前的大战竟然毫无声息!普天之下哪有这种事情?傻子也不信!

    可是偌大的事体,祖大寿绝对不能开这个玩笑,何况边关的消息、侦探又有多次的禀报,科尔沁异常也不是短时间了,只是无法判断。多年来边军历来是防守,能守住就不错了,任谁也没有想到要出击。结果对面一夜之间成了关宁军的地盘了!

    按说这可是大大的好事,不知要高呼多少次“万岁!万万岁!”,要摆上多少桌庆功的宴席?可是朝堂的大员们,你问我,我问你,议论纷纷,就是找不到结论,集体找不着北了!温体仁提着笔写节略,墨汁都滴下来了,还是没写出一个字,他不知道如何下笔。

    袁崇焕跟他温体仁不贴边,没有干系,但是袁崇焕那一系的人多数都是他的政敌,祖大寿是袁崇焕的亲信,按照温某人的惯例,他温某人必然要处处敌对,他请求建省就要驳回。这个奏疏怎么驳回?这可是开疆扩土啊!非比寻常!

    最后他一个字没写,就呈报到司礼监。

    也是怪事,崇祯同志竟然破例,御笔亲书一个字——“准”!

    一般的奏疏都是曹化淳简要批注意见,次要的汇总在一起成批的奏报给皇帝,紧要的单独奏报。这个奏疏太重要,他没敢动用“批红”的权利,也是原封不动的呈报御览。

    结果是,已经慵懒了一阵子的皇帝不但看了,而且是仔细的看,翻来覆去的看。起初他也和那些大臣一样,云里雾里的看不清,不过到底他是皇帝,最后看明白了,还是花皮做的鬼!

    驳回?这个能驳吗?这叫开疆扩土!上千里的土地,不要了?行吗?不驳回怎么办?庆功?江山都快不保了,还庆功?

    结果就是一个字——准!然后就没有下文了,让那些大臣们去办吧!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也该他们为君分忧了!

    从此朝廷又多了一个行省。在崇祯的手里开疆扩土都是常事了,可是万岁爷同志一点也不觉得自己伟大!

第342章:日军登上库页岛() 
崇祯七年八月十六日,批复热河建省的圣旨在大明日报上发表,这也是明发圣旨,昭告天下,从今以后就有了热河行省。朝堂上的大佬都搞不明白的事情,天下的士绅百姓更加弄不明白,不少人就想到了中华日报,看看中华日报怎么说,可是中华日报除了一篇祝贺的报道之外什么也没说,这就更加令人猜疑,于是世间的说法就乱了套,说什么的都有,就是没有猜对的,移民海外的事情任何人都是想不到的。

    祖大乐当前最忙的就是建筑城堡,大规模的城池一时建不起来,就建小的城堡。首先是热河,这里就是祖家新的窝点了,当然要好好的建,还有滦平、丰宁,这两地是热河的西大门,西面是察哈尔蒙古,那可是前线啊!之后就是多伦、赤峰、开鲁、通辽、锡林郭勒,热河的土地也着实不小啊!

    。。。。。。

    我们暂且放下热河,因为清国在日本又有了新的行动。

    清国年初占领了本州岛的岗山(原名冈山,清国占领后改为岗山)以西地区,就开始消化整顿这一地区,军事行动暂停下来。后来采纳了李定国的建议,清国开始扶植日本的黄巾军,用黄巾军搅乱日本的局势,为了让黄巾军充分的表演,静观日本的混乱,军事行动停止了很长时间。因为减小了外部压力的日本国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打内战,所以清国的军事行动一拖再拖。

    由于清国的大力支持,岛津元弘的黄巾军迅速壮大,现在已经可以和幕府军面对面的摆开阵势大战了。战争规模逐渐扩大,并且越来越惨烈!伤亡数字逐日攀升。幕府和黄巾军成了不死不休的死敌,他们双方也都忘记了他们敌对的原因,现在不是为什么要打仗?而是如何战胜对手的问题了。

    本州岛上现在就是一个乱战的局面,黄巾军活动的范围很大,几乎遍布了本州岛,名古屋以西的地区基本上在黄巾军的控制之下。

    直到进入了八月份,皇太极等得不耐烦了,这才开始了下一步的行动——占领四国。

    清国占领四国的行动太容易了,因为那里是黄巾军的大本营,只要通知一下,黄巾军就会立即撤出。一边是黄巾军撤退,另一边是清军登陆,战斗还是要打的,但是打的不是黄巾军,而是借机大开杀戒。一方面大批的屠杀日本人,达到“减丁”的目的,另一方面给人以激烈作战的假象,以为黄巾军的抵抗有多么的顽强。

    黄巾军只用了两天就撤出了四国岛,可是清国的屠杀却干了十几天,四国岛上本来人就不多,战乱死掉一批,黄巾军带走一批,清国再杀一批,结果四国岛上的日本人几乎没有了,这里被杀的最干净。

    国防军的顾问团很高兴,对登岛作战部队大发奖金,以资鼓励!反正这个年代也没有人喊“某某惨案”什么的。只要清军杀倭寇,国防军的奖金那是“大大的有”!

    清国占领了四国之后,还是老办法,又停下来,消化稳定这一地区,建立政权,分配土地和奴隶。

    “四国”二字对于清国来说没有什么意义,还让人感到混乱,有点国中国的意思,于是更名“中满岛”,中满岛加上冈山以西的占领区和在一起建立中满行省,下设县乡政权。

    皇太极给黄巾军下令让他们继续猛攻,争取用四五个月的时间,基本上控制本州中部最繁华的地区。

    四国岛的易手对于日本国的内战没有太大的影响,一方面四国在日本的地位微弱,另一方面四国本就在黄巾军的控制之中,所以幕府并不在意,再说德川家光也顾不过来。

    清国的地盘一天一天的扩大,日本内战的区域就越来越小,也就越来越激烈了。

    岛津元弘想到需要为建立未来的满洲国作准备了,时机也差不多成熟了。他还有一个最大的心病,那就是日本天皇,当然了,现在不能叫天皇了,被称作大公,他连国王的称号都不敢担当。由于大公家族的特殊性,延续性(已经存在了上千年了),只要有大公在,满洲国的大公位子就轮不到岛津元弘去坐,这是岛津无法接受的。

    权利使人野心膨胀,也让他胆大包天,他想了几天,权衡再三,还是向他的亲信死党下达了命令,命令他们乘乱杀掉大公家族所有的人!要灭族!然后把罪过嫁祸于幕府。为此,就要设法在江户、京都地区造成混乱,乘乱行事。

    岛津也准备了更进一步的阴谋谋划,那就是灭口,凡是参与谋杀大公的人全部要灭口!这个尾巴不能留。无毒不丈夫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有了岛津的这个指令,战火迅速向江户、京都地区蔓延,德川家光在苦苦支撑的同时,也感到了末日即将来临,他又抽调一批亲信,带上一批部队前往北海道,真的要准备退路了!

    。。。。。。

    库页岛的南端像是一个迈步行走的人,两腿之间就形成了一个海湾。黄海舰队陆战二团的一个连今年(崇祯七年)年初来到这里,因为他们要建码头、建城堡,所以随着他们而来的还有一个工兵连,并带来了大批的建筑材料和工具。

    他们登陆的地点就是这个海湾,陆地上这里是一个极小的平原,一条小河流经平原,从这里入海,周围的山地都不高,类似于丘陵地带,山上是大片的森林。在这里建基地是个极佳的选择。他们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在这里建设了码头,一个岸防炮的炮台,装了两门岸防炮,择一高出修建了一个小城堡。建筑用的石料、木料都可以就地取材,他们又运来了钢材和水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