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强国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凤翼从崇祯五年起就是兵部尚书,去年年初崇祯南迁时借故留下了兵部和户部两位尚书,结果这二位就彻底被留了下来。

    兵部的事务与蒙古各部都有关系,算是勉强靠的上边。但是尚书的官衔大,品级高,吴襄的巡抚没有加兵部的衔,品级低,这就不能登府拜访了,只能是召见。

    吴襄真是没事找事,搞出了这么一场闹剧。

    吴襄也不惧怕,还真的去了,两人见面不过是敷衍,也没有正事。说道为何到北京城?也不打个招呼?吴襄则推说到开封商谈税务军饷之事,途径北京纯属探亲,是私人家事,不便打搅。

    他到开封,税务军饷的确要谈,述职的话可是没有对张凤翼说。短短的几句话,吴襄就告辞了。

    吴襄这是唱的哪一出啊?其实这是他儿子吴三桂的主意,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吴襄的安全!他就是满世界的嚷嚷,让天下人都知道,“吴襄到开封啦!”联省如果要处置他,天下人都知道!让联省衙门有所顾忌。

    众人都知道吴襄缺心眼,做事莽撞,于是将错就错,今天就“莽撞”一把!

    吴襄笨,他儿子吴三桂不笨!

    吴襄父子离开北京城一路向南经石门(石家庄)进入河南安阳,过黄河隧道到达开封。他们在黄河隧道处还停下来,仔细的游览一番,也是赞叹不已。此时是四月底,隧道正在做临时通行的准备,车辆已经可以通行,尚未正式的开通。吴襄是封疆大吏,他的要求还是要特别的关照,从而成了第一个因公赶路通过黄河隧道的大员。

    作为述职的官员首先要到吏部报道,接受日程安排,然后就是各部的询问和指示,六部几乎都要走一遍,有的还要反复多次。

    兵部就对于外蒙古的官军数量提出了要求:吴襄报出的数字是五万六千人,兵部要求裁剪军队数量,外蒙古人口少,按人口比例,降到两万五千人,并且按照两万五千人核实粮饷,这等于裁剪了六成的部队。同时兵部还要求外蒙古拿出一万人的兵力调动到南部边界,允许小规模的骚扰行动,向绥远、察哈尔蒙古施加压力。

    户部则仔细的核实牧民数量,牛羊牲畜数量,耕地数量,搞得吴襄满头大汗,他虽说有所准备,但是这些数字他是说不清的,他那里关心过这些东西?结果自然是被训斥,限期上报,并依次核定纳税数量,本省留存的数量,上交数量。

    工部倒是很客气,提出几条公路干线的工程应该考虑,并且告诉他,只要按时上交赋税,联省就可以在外蒙古投资修路。这个事务简单,吴襄一看就懂,有了这些道路,于官于民都是便利的。

    在蒙古大草原上,蒙古人是不修路的,赶着勒勒车到处走,那里都是路。修了道路马车可以奔驰,速度当然快捷啦。

    礼部就更轻松了,督促他们在两年内,在几个中心城市要办起学校,进行初级教育,教材都是现成的,还可以支援部分教师。

    吴襄像走马灯似地在联省衙门四处的乱转,十几天后终于搞定,吴襄长出了一口气,还好,没有拷问贪墨或者不太规矩的那些烂事,总算过关了。

    接下来的日子就舒服了,执政官召见并设宴款待,告诫的话是有的,大体上是心平静气的,拜年的话也不少。

    最后是督军大人召见,召见的地点是督军府的一个小客厅。这里是专门为了会见官员准备的,类似于崇祯皇帝经常使用的平台,空间不大,适于小范围的召见会谈。

    厅内正面的墙壁上是木制的书法篆刻,所刻的文字是基本法开头的一段,即:“孟子曰‘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两侧的墙壁上一边是“大明全舆图”,另一边是“世界万国全舆图”。厅的正中摆着一个四四方方的八仙桌,两侧各有一把太师椅,在左右下手每一面各有两把椅子,旁边放着茶几。

    从桌椅的陈设上看,朱万化没有摆君王的谱,不是正中设一个高大的龙座,而是平易近人日常书房摆设。

    朱万化与朱大典约见密谈就经常在这里进行,朱万化召见联省的官员议事也经常选择这个地点,今天召见吴襄就选择了这里。

    吴襄被仆人引进来时朱万化已经坐在前面的主位上了,吴襄没见过朱万化,但是,全身的督军官服,威风凛凛的坐在那里还能是谁?于是他上前一步,在一个大红的毡垫上就跪了下来,连叩了三个响头,说道:“外蒙古行省巡抚吴襄拜见督军大人!”

    这个礼节叫做具名参拜,就是行礼的同时要自报官职姓名。

    类似的词还有“参拜不名”,这是皇帝对有功之臣的赏赐,就是参拜时只报出职务,不必说姓名。例如曹操就有“参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权利。“入朝不趋”说的是上朝的时候可以迈着四方步,慢慢的走,没有这个特权的就必须用小步快行的方式走路,以示对帝王的恭敬。“剑履上殿”就是说可以带着兵器,穿着鞋子走上皇帝的大殿。唐代以前,大臣上殿是要脱鞋的,后来的朝代没有这个规矩了。所以明清的大臣穿着靴子上朝是对的,唐朝、汉朝的大臣穿着鞋子上朝就错了,穿帮了。

    朱万化坐在那里没有动,该摆谱的时候就要摆谱,这是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是破不得的。

    朱万化抬手虚扶了一下,说道:“免礼,起来吧。”

    吴襄站起身来,也没敢抬头,躬身站在那里。

    “吴巡抚请坐!”朱万化说道,同时用手示意他坐到客位上。

    客位就是八仙桌的左手,吴襄那里敢做那个位置,只是在客位之下的一把椅子上坐下半个屁股,欠这身子。少顷他又站起来,躬身递上礼单,说道:“下官来的匆忙,些许物品不成敬意,望督军大人笑纳!”

    朱万化微笑着说道:“谢谢!让你费心了。”侍者接过礼单呈递到朱万化手中。朱万化略看了一下,对侍者说道:“收了吧,抬到内府。”

    院子里一排砸着红绸子的箱笼就被仆人抬走了,这是吴襄的礼物。到他走的时候,督军也是有回礼的。

    谈话的过程就简单了,无非是勉励几句走形式而已。

    对于这些人,朱万化的威势就要摆出来,让他们有敬畏之心。

    哪知道督军召见的第二天就出了吴襄父子想不到的事情,督军府来人通知,到督军府赴宴,指明是家宴,要求他们父子同行。虽说来了十几天,来时的不安忐忑之心渐渐的放了下来,这一下子就把心提到了嗓子眼,这要是鸿门宴,他们父子就此完蛋,让人一勺烩了!

    没办法,他人在开封就等于进了虎口,只能硬着头皮前往赴宴!那个心情跟赴刑场也没有多大的区别。

    督军府里的确是家宴,在座的竟然有国公夫人,令他们父子不敢仰视。宴会正常进行,有惊无险,说的话全是家长里短,可时不时的夹杂着对吴三桂的拷问,甚至问到了是否成亲。

    吴三桂今年二十四五岁,还有武进士的身份,按说已经过了成亲的年龄,怎奈他这两年就在热河蒙古,那里地广人稀不说,哪有像样的士绅人家,书香门第更是谈不上。因此他小妾倒是有几个,没有正室妻子。

    国公夫人听得频频点头,小声对国公爷说了一句:“那就好!”

    吴三桂年轻,耳朵好使,小声说他也听到了,心中不悦,心说我没有老婆你到说好,难道幸灾乐祸,笑话我不成!

    接下来就有戏了,国公夫人拍拍手,吴襄心里一阵的发紧,不是拍手为号,刀斧手齐出吧?只见屏风后面转出两个人,不是刀斧手,一个是个妙龄少女,婀娜多姿,装束华贵,环佩叮当乱响;另一个是丫鬟打扮,手中一个托盘,上面有四杯茶。

    她走上前来,先是为国公夫妇献茶,然后是两位客人。美人拿眼睛瞟了一眼吴三桂,便含羞的低下头,说了一声:“请用茶!”声音像蚊子哼哼似的,谁能听得到!不过声音甜美,让大男人们听着舒坦。

    吴三桂也是大明的美男子,风流倜傥,这种相看还不就是看看外表,那女子定然是满意了。

    这边吴三桂可就眼睛不够用了,直愣愣的盯着看,天下竟有如此美人?他举着手,也忘记端茶杯了。他老爸吴襄毕竟年纪大一些,还把持的住,急的狠狠的踩了他一脚,吴三桂一激灵,差点把茶杯碰倒。忙着说“客气,客气!”也不知“客气”是啥意思。

    那女子飞也似地,急急地转过屏风走掉了。就剩下这父子二人发呆。

    国公夫人只是抿嘴微笑,并不说话。督军大人危襟正坐目不斜视,只是两眼盯着酒杯,场面有点尴尬。后来还是朱万化没话找话的问了一些在开封的见闻,遮掩尴尬的局面。

    哨过片刻,一个下人过来,在国公夫人耳边嘀咕几句,国公夫人轻轻咳嗽一声,开口说话了。

    她说道:“适才奉茶者是我的义女,名枝蓝,刚满16岁,年轻,不懂礼数,还请你们担待。你们远来,在开封也盘桓不了几日,我也就免了繁文缛节。吴襄,此女你们父子也见到了,三桂既然未娶,我和督军大人之意,为三桂配婚,吴襄你意下如何?”

    原来是招驸马!这可是令他们受宠若惊。

    不要以为义女就差了一层,在古代,皇家的政治联姻都是打着皇帝女儿的名号,真正是皇帝女儿的可是寥寥无几,基本上都是皇宫里的宫女,有的还是皇帝的低等级嫔妃,临时认个义女,封个公主的名号,就当女儿嫁出去了。新郎官一样是皇家的驸马!

    西汉(前汉)时“昭君出塞”的故事就是例子,王昭君只是个宫女,被选出来到塞外和亲,临时给个公主的名号,就当做皇帝的女儿嫁到了匈奴。

    吴襄看了吴三桂一眼,吴三桂起身说到:“婚姻大事,全凭父亲做主!”这话的意思就是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