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强国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大典说道:“看来此案也只能暂时放下了,但是今后要加强防范,在哨卡要加强对武器的盘查。部队中要加强军火管理。你先下去吧。”

    朱大典想,此事的确可能是北京城里的太监们干的。

    首先,崇祯初年崇祯皇帝从打击以魏忠贤为首的太监势力,又慢慢的转向了乱用太监,派到各地的监军,和派到要害官府执行监督的太监越来越多,朱家为了遏止这股潮流,曾经杀了高起濳,并且通告天下,花银子悬赏这些太监的人头,从而导致官军中太监监军绝迹,地方官府中做监督的太监逃亡,有一些传统上就是太监肥缺的职务,例如江宁织造总管太监,景德镇瓷器建造太监等,全部逃回皇宫中不敢再出来。就连在京城各部衙门担任监督职务的,也跑回了皇宫。

    自此之后,除了传达圣旨的太监,再也没有到外面任职的太监了,使得大明的官场清净了不少,军队中少了狗屁不懂的太上皇。这也就断绝了太监们到皇宫外面作威作福的美差,那些太监们必然怀恨在心。

    其次,由于联省的强盛、逼迫,崇祯南迁南京,北京的太监顿时就失去了所有的权利,也就失去了财路。没有皇帝的皇宫,还有谁会过问那里的事情?这些往日作威作福的太监,成了冷宫里的杂役,除了打扫房间院落再也没有了别的事情。这种失落的仇恨也指向了联省。

    最后,太监都是阉人,也是废人,他们的心理状态扭曲,容易走极端。

    于是朱大典想到:今后如果联省拿下了北京城,对于太监真的要重视起来,好好的处置,否则,这些人的确是个祸乱之根。

    但是这个失踪的太监还是要查。想到这里,朱大典给在台湾的朱万雄发了一份电报,嘱咐他动用北京城里的坐探查一下,这个35岁左右的太监是不是北京皇宫里的,是谁?朱泰的职责是内卫,在北京的事还要靠朱万雄的力量,北京城里的谍报网是归朱万雄管的。

    。。。。。。

    治理黄河的规划已经搞了半年多了,今年一开春就要开始动作。之前治理的是泾河,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也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按照计划作为整体改造规划的第二步就是治理洛河流域了。

    原则上说洛河是渭河的支流,但是太勉强,因为在渭河汇入黄河之前仅仅十多里的地方,洛河才汇入了渭河。因此洛河的泥沙对于渭河几乎没有影响。

    洛河流域占了陕西的中部地区十几个县,也算是人口稠密的地区了。

    治理水土流失最大的问题是对于农业人口的补贴,不种庄稼了,改种草、种树,农民的收益大幅度的减少,这些人要吃饭,要生活,就要有收入。以前采用了改行工商,做出卖劳动力的雇工,种沙柳搞多种经营等等。

    去年,为了规划洛河改造治理,联省举行过多次会议,在一次会议中,户部尚书马士英就提出了更彻底的办法,那就是减少洛河流域的人口,加大移民的力度。

    如果人口少了,草地树木本身就可以养活这些人口,比如沙柳的副业,养鸭子等等,从而减少了救助的负担,甚至不再需要救助。这的确是一条比较彻底的办法。特别是现在有好几个地方急需大批的移民,最迫切的就是康南省,那里是极富庶之地,气候也非常好,容量大。即便进入几百万的移民也可以轻易的消化掉。

    陕西的近邻,近在眼前的绥远、察哈尔,按照协议每年这两个省也可以接收六万移民。其他的还有即将收复的准格尔、蒙古、东北、台湾还有海外的多个占领区,总之需要移民的地方太多了,这些农民何必守在贫瘠的土地上呢?

    据估算,洛河流域的总人口约七十万。这么大的一片地区,并且历来是人口众多的繁华地带,为什么只有七十万人呢?这就要“归功于”乱民了。从崇祯初年起,洛河流域和陕北地区一样,都是乱民的核心地带,那些知名的乱民团伙几乎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民乱,然后是官军围剿,而后再乱,再围剿,反反复复不知道多少次。这里的民众反复的经历饥荒、瘟疫、兵乱,多年累积下来能剩下的这七十万人口都是劫后余生的幸运儿了。陕北的人口密度比这里更差,都未必有七十万人了。

    这七十万也不是都需要移民的,此地也有城镇,也有工商业,并非全部是农业人口。即便是农民,也要留有足够的劳动力来种树、种草和维护林地,治理水土流失还有不少土石方工程,都需要劳动力。因此,只要迁出一半人口,局面定会大改观。

    马士英的这个办法得到了多数官员的认同,督军朱万化也给予充分的肯定,说:这是开创性的意见,有重大价值。建议经过实施验证之后,应该为马士英申请勋章,以资鼓励。

    听到督军大人的如此评价,马士英感动的热泪盈眶,表示一定知恩图报,忠于联省、忠于督军大人。

    移民的工作也不是那么好做的,故土难离是人之常情。马士英得到督军大人的鼓励更是再接再厉,他又提出一个办法,解决移民的顾虑。那就是让有移民意向的民众,按照宗族、村镇选出代表,先行到移民目的地考察,考察过后在回来现身说法,以解除移民的顾虑。这些代表都是移民的亲人,信任度当然高。

    这个办法是有效的,同时也会促进接纳的一方认真对待,为移民安置做得更完善。相信很多移民地点都会非常的吸引人,就算条件比较差的蒙古大草原也比贫瘠的陕北好的多,更不要说处于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的康南地区了。那里绝对是好地方。

    为此,联省衙门发出政令,各个接收移民的省份都派出官员到西安,一是现场分配移民的名额,二是带领考察代表返回本省考察移民安置地。各省对此都非常踊跃,现在各省的交通都不错,他们很快的就聚集于西安。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510章完………

第511章:准格尔人的悲剧() 
崇祯十二年二月十六日,国防军和漠北蒙古的联军与准格尔蒙古军一部,在乌里雅苏台以西决战大胜,为了迫使准格尔人留下劫掠的人口财物,联军开始乘胜追击,紧紧逼迫准格尔军,令其仓皇逃遁,放弃劫掠的人口物资。

    准格尔首领丹济拉一边仓皇逃跑,一边派出联络的快马,寻找通知散落在各处的准格尔部队,全部向阿尔泰山口靠拢,准备撤军。

    联军追击的非常急迫,从乌里雅苏台到阿尔泰山,行程一千多里,准格尔人每日行进超过了300里,仍然甩不掉联军的追击,联军总是紧紧地咬住尾巴,并时常是连夜偷袭准格尔人的宿营地,结果准格尔人丢盔弃甲,辎重全部丢失。

    被逼迫急了的准格尔人也会利用地形回头阻击,结果是河流、山地均不能阻挡联军的进攻,联军有炮火的掩护,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每一次阻击都损失惨重。

    国防军带有工兵连,蒙古草原的小河沟,瞬间就可以架起数座桥梁,令大军迅速通过。

    实际上联军一方是手下留情了,只是紧紧地追赶,并没有全力的攻击,原因还是敌军人数太多,把敌军打散不好收拾。

    联军的一路追击也是缴获丰厚,掉队的全部被俘虏,但是准格尔人逃跑的队伍还在不断的壮大,这是因为不断的有零散归队的队伍加入进来。

    出动追击的第三天,已经靠近了阿尔泰山,地形脱离了平原,开始有了起伏的丘陵。就在这时,程立接到斥候探报,说是左前方隔开两个山包之外发现了一支不小的队伍,粗略估计有两万多人,正在向这边靠过来。

    准格尔人分散在各地的队伍都陆续的接到了通报,要求他们急速的撤退。因此,联军追击的一路上也常常的碰到向着同一个方向而来的准格尔人。大草原上没有像样的道路,只有大概的方位,准格尔人的通信联络手段有限,作战的双方都处于运动之中,由于联军跟得紧,于是就有不少敌军的队伍误撞到联军的枪口上,这两日的追击中俘获的这种到处乱窜的敌军也有一万多人了。今天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队伍,联军一方不敢怠慢,程立和阚岱王爷连忙调动部队就围了上去。

    国防军出动一个营,带上三辆重机枪战车,和几辆其他的战车,朝着敌军前进的侧前方出击,阚岱王爷则出动两万蒙古骑兵则从另一侧袭击敌军的尾部。他们约定,前面的国防军一打响,蒙古军的骑兵就从后面进攻。

    等到翻过山梁,国防军看到的景象令人气愤,这支队伍携裹了大量的牧民和牛羊,所以显得队伍就特别的庞大,行动缓慢。看来这支队伍得到了撤退的命令,并不知道情况紧急,还舍不得丢掉自己的收获。

    程立传下命令,枪炮射击时要选好目标,不要误伤了被劫掠的牧民。

    由重机枪战车打头,国防军就向敌军的侧前方出击了。翻过山梁,机枪火炮就同时开火。处于行军状态的准格尔的队伍遭到突然的打击,并且火力极强悍,其先头部队就遭受了重大的损失,伤亡落马的很多,更多的敌军开始漫山遍野的逃遁。

    敌军前方遭到炮击的同时,敌军后队就遭到了阚岱王爷的两万骑兵的冲击,已经混乱的队伍无法组织反抗,只能四处逃亡。这是联军需要的结果,他们解救被掠的人口、牲畜、财物是首要的任务,杀伤和捕获敌军是次要的。

    斥候估计的两万人的敌情,实际上只有一万多人,其余的是己方的百姓和牛羊。这一次解救的竟有五千多人。

    阚岱很生气,气得大骂准格尔蒙古人是畜生,他命令自己的士兵四处出击追杀逃亡的敌军。

    战后统计,俘虏的敌军有两千多人(包括伤员),打死两百多人,其余的逃散了。这个结果不太好,逃散的有可能变为流窜的匪徒,在人烟稀少的大草原上很难追踪。但是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