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强国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三本这个观察员也是命运不济,他被友军推到了危险的边缘。赵三本是团级军官,少校军衔,就是因为地位高,才破例允许他带了一个卫士班,有12人,武器普通:一门掷弹筒、一挺轻机枪、其余的就是步枪、盾牌、喷子、手榴弹,并且携带的弹药有限。马匹较多,算上赵三本共13人,有15匹马,多余的两匹马是驮马。这点力量自卫尚可,参加战斗则不足。

    这个时候赵三本是不能带着卫士逃跑的。目前的战场正是最混乱的时候,趁乱逃亡的确有机会,但是,混乱中也是最不安全的。特别是,追击的敌人是骑兵,速度快,混乱中搞不清谁是谁,误杀自己人都是可能的。现在他处于一个勉强还算是军阵的一营队伍之中,相对安全性更大。何况都指挥使洪大人也在这里,他的亲兵加上幕僚也有一百多人。赵教官若是弃了众人自己跑路也有点不仗义。

    现在的洪云蒸只能指挥这个军阵,它是官军的一个营,包含五六个千户,两千多人,五门火炮。其他的部队已经失去了指挥,只能各自为战,或者各自逃亡了。

    洪云蒸派出他的亲兵头目,与几名千户官共同弹压营内的秩序,尽量使其维持着基本的队形。洪云蒸亲自站在火炮旁边,指挥炮击,火炮是目前最有力的自保武器了。

    “洪大人,命令军阵前沿的兵丁准备手榴弹,按照指挥官的命令集中投掷!”这是赵三本在提醒洪云蒸。手榴弹是对付骑兵迫近的最后一招,然后就是长矛了,步枪射击作用都不大。

    洪云蒸照办,连忙传令:准备手榴弹,按照命令投掷。

    远看战场已经乱成一锅粥,只有四五个孤立的军阵勉强支撑着。

    洪云蒸还在努力指挥,让靠近的军阵向一起靠拢,这也是不容易的。

    一波又一波的马队在冲击着军阵,火炮的射击只能截断敌军的后队,短兵相接还是靠手榴弹和长矛。这种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手榴弹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了。一波冲过来的马队,只要十几枚手榴弹,就会把马队的前锋消灭掉,漏网者不多,这个迎头痛击的作用非常大,冲在前边的往往是敌军的基层军官、核心、骨干,这些人的阵亡对敌军打击是很大的。如果炮打得准,能够有效的拦截后队,那么一波冲击不难化解。

    赵三本的卫士也急了,纷纷向他们的长官请战,因为他们看到阵中那五门炮实在是太差劲了,五门炮各打个的,东一炮西一炮,形不成力量。

    危机时刻也牵连到自己的性命,赵三本也顾不得了,他对洪云蒸说道:“洪大人,火炮交给我把,你设法收拢其他的军阵,哪怕收过来一个也是好的。”

    官军的火炮就是按照掷弹筒改造设计的,他们现在与官军混在一起,国防军士兵们也摆弄过他们的炮。国防军的士兵都会打掷弹筒,不管水平高低,总比官军的炮兵强。

    赵三本的卫士长当了炮兵队长,五名士兵做了瞄准兼指挥的炮手。赵三本拿着望远镜充当观察员兼指挥官,这一替换,炮队的威力立刻就有了变化。凡是射程够的,扎堆的左部骑兵立即会遭到炮击,如果有冲击这个军阵的更是有来无回。

    这一下,他们这一个营(军阵)就成了战场的核心。在洪云蒸的努力之下,有两个不太远的营慢慢的靠拢过来,形成了品字形的阵势。赵三本又分别向那两个营派出了两名炮手,指挥他们的火炮,这个三角阵的形成挽救了官军最后的一点人马,总数有六千人左右,勉强的不算全军覆没。

    仗打到这个时候,也看清了敌情,左部骑兵约五六千人。估计他们的伤亡也不小,至少应该有三成。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564章完………

第565章:森林城市() 
纪元2191年,崇祯十三年七月二十五日,向茶陵撤退的官军被左良玉部的骑兵击败溃散,损失惨重,仅有八千多人被都指挥使洪云蒸收拢,建立了一个核心阵地。左部的骑兵也损失近两成,五六千人的骑兵队伍还有四千。稳定了战线之后,左部就由偷袭的优势,转化为弱势了,再继续进攻是愚蠢的,因此,他们也是鸣金收兵,押解着大批的战俘向山中退去。

    官军新败,士气全无,并且步兵对骑兵野战完全没有胜算,因此也不敢追击解救战俘,任由左部撤退,而毫无办法。

    这一次官军剿匪以完全失败而告终,三万五千人只剩下残兵败将八千,这还是在国防军观察员协助下洪云蒸取得的一点成绩,避免了被全歼的命运。

    事后统计,分散逃亡的还有一万多人,这些人中间有少数人就永久的逃亡了,也可以算作失踪,战场阵亡和被俘者超过了一万三千人,其中包括很多千户、百户官。

    还有一项损失,官军的火炮、新式火铳、炮弹、火药、子弹、手榴弹,还有长矛、大刀、盾牌等,大量的武器弹药和粮草被左良玉部缴获。其中两种火炮共有三十多门,占总数的六成,战俘中也有炮兵。从此,左良玉部就有了火炮、新式火铳、手榴弹等装备,只是弹药不足而已。

    左良玉部的骑兵,估计损失了近两千人马,但是缴获颇丰,损失的人员可以从俘虏中补充,并且还增加了一万人,这些战俘都是官军,有基本的训练,充实的各营中就是士兵。

    江西省的官军没有去剿匪,利用剿匪的事由,完成了对官军的整顿、裁撤、改编。湖广省的官军抗拒整顿,想用剿匪的战绩来维护既得利益,结果全省很大一部分卫所兵真的去剿匪了,其数量占全省卫所兵的四成。最终是个大溃败的结局。殊途同归,湖广省也是以剿灭左良玉为事由而完成了官军的整顿。卫所全部被裁撤,军户改为自由民,从此不再有军户。

    江西、湖广是明王国的主要省份,这个整军的过程就影响到其他各省,各省的整军都因此而陆续进入了正轨,朱钰的这个措施还是收到了奇效,他也因此而有了初步的人望和威信。

    左良玉的利用价值已经到了头,再留着他就只剩下了麻烦,这条走狗也该“走狗烹”了。

    为此,朱钰给第一师下了一道命令,让他们剿灭左良玉。

    第一师执行的是督办明王国宪政进程,和监督明王国的任务,因此,督军府可以直接给他们下达命令而不必通过大都督府和陆军总监部,朱钰直接下令没有越权。

    但是,朱钰的这个命令有点莽撞,朱万化得知后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做了一个补充指导意见。

    本来朱万化也可以考虑驳回的,因为,左良玉在井冈山也翻不了大浪,那是明王国的地盘,他们还处于特区的地位,说不定以后还有什么用途。但是怎么说朱钰也是他的儿子,为了朱钰的脸面和威信,驳回就不好了。因此,他采用了补救的办法。

    国防军的各师都有一个特战队,是连的编制,也叫特务连,它的编制小,一般都不足百人,每个班只有五名左右的士兵。他们都是在全师中选来的优秀战士。

    他们的训练也比较特殊,各种武器都要会使用,通信侦查也是全能,他们就是执行特别任务用的。当然与现代的特种兵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

    朱万化的补充命令就是首先对特务连进行针对性的集训,集训的提纲由朱万化的参谋处拟定,训练时间至少一个月。

    剿匪的策略是政治宣传、分化瓦解为主要手段,辅助以军事打击。

    因为赵三本已经有了接触左部的经历,并且能够比较好的理解作战精神,因此,任命他为特遣队的队长,全权负责剿灭左良玉。特务连和一个加强营归属于特遣队,特遣队进驻吉安,以那里为大本营。出动特务连,以班为单位分散进入井冈山的山区,用游击战对付游击战。但是特务连的装备好,再辅助以快速便捷的通信,这就是超级的游击战了。加强营的任务就是实施大型的聚歼战役,因此,要求机动性要好,马匹的数量要平均每人两匹以上,在山路中要有每日300里以上的行军速度。

    这种办法比大兵团进剿好,成本低,效率高。

    。。。。。。

    朱钰也不是完全没有事情做,他接任监国时朱万化给了他一项日常的工作,那就是开封城的扩建规划!?

    这个事看似与督军的权责毫无关系,完全不搭界,是不是有点奇怪!

    道理还是有的,朱万化管这个事有个来由。

    开封现在是中国事实上的国都,只是没有叫“某某京”罢了。其城市的发展是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套一句现代的话,叫做“城市化”。朱万化为中国带来的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它首先就体现在开封城的发展上了。

    开封城的城墙边长10里,这也是不小的城池了,这么大的城完全得益于它曾经多次作为国都,有八朝古都之称,最显赫的当然是宋代,那是历史上中国最富有的年代。

    在联省衙门最初设在开封之时,其城内还有大片的荒地,耕种的庄稼地也不少,繁华的街道只是城中的一部分。但是几年的时间里,城中已经没有了空地,地价飞涨,寸土寸金。于是从各个城门处开始向城外扩张。

    城门外的建筑群有个专有称呼——“关厢”。于是大梁门关厢、南熏门关厢等等的纷纷出现。再继续的扩张下去各个关厢开始连接弥合,有人就觉得城墙妨碍了交通,纷纷要求开豁口。

    开封城只有五座城门它们是:大梁门(西门),安远门(北门),南薰门(南门),东侧两座城门:仁和门和丽景门。

    由此可知,不开豁口,交通就要受阻。

    和平时期过久了,人们觉得城墙没用了,要求开豁口的算是客气的,有的人就想扒城墙。就像北京的城墙五六十年代还是存在的,只是开了不少的豁口,以至于到现在北京还有不少“豁口”的地名。出于同样的原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