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召唤猛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谢壮士救援,敢问尊姓大名?”

    关闭城门之后。魏延向太史慈抱腕致谢。

    太史慈亦是下马还礼:“某乃东莱黄县人,复姓太史单名慈,表字子义。孔北海担任北海国国相之时,曾经有恩于老母。虽然孔北海如今已经南下金陵任职,但这里的百姓终究是孔北海的子民,老母不忍心见剧县百姓遭到涂炭,特命某前来救援!”

    太史慈说着话指了指身边的百十名打扮各异的游侠,向魏延介绍道:“慈生平最爱游侠各地,略有薄名。得了这许多兄弟拥戴,故此召集了一块来北海解围。”

    魏延急忙向众游侠拱手致谢:“多谢诸位侠士援救,否则只怕此刻袁兵已经登上了城头!”

    “将军言重了。我等皆是大汉子民,自然要帮助朝廷。更何况还有子义兄的邀约,便是赴汤蹈火,也是在所不辞!”

    众游侠纷纷抱腕还礼,其中一人格外让魏延瞩目。

    只见他身高约有七尺五寸,生的眉清目秀。温文儒雅,但一双眸子里的目光却是坚毅而自信。手里提着一杆奇怪的长枪。长约一丈七左右,但枪刃却是魏延从未见过的“十”字型;而且他腰间悬挂的刀也非常独特,又弯又细,看上去似乎还不如佩剑更重一些。

    魏延的目光之所以被此人所吸引,除了他相貌出众,武器独特之外,还因为此人的身手了得。

    魏延在城头上看的清楚,这支百十人的游侠队伍之所以在十万袁军中如入无人之境,除了太史慈在前开路,所向披靡之外,也与这个用十字枪的年轻男子断后有关。

    太史慈的一杆盘龙戟固然无人能挡,但这年轻人的十字枪也是没人敢近,一路上下翻飞,同样刺翻了百余名追袭的兵卒,才让这支游侠队伍摆脱了袁兵的追袭,安然无恙的进入了剧县城中。

    看到魏延打量自己的兄弟,太史慈笑着引荐:“魏将军,这位是慈去年在海边游侠之时遇上的一位知己。他武艺了得,为人豪爽,与慈一见如故,因此拜为了结义兄弟!”

    “幸村,快快向魏将军施礼!”太史慈招呼道。

    年轻人急忙站了出来,腼腆的一笑,向魏延作揖施礼:“庶民姓田名真,字幸村。祖上乃是秦末田横之后,因大难临头,带着家眷泛舟逃亡到了数千里之遥的夷岛之上。四百年来繁衍子嗣,才到了田真这一代。听闻故土正逢乱世,故此泛舟远来,希望能够有所建树!”

    魏延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怪不得我听着田兄弟的话音有些别扭,看着你的武器也如此奇特。原来是从夷岛渡海而来,倒是让魏延开了眼界!”

    “幸村他虽然在夷岛长大,但却是心系故土,自幼念念不忘。”太史慈在旁边补充道,唯恐魏延会因为田真的身份而心生芥蒂。

    田真亦是拱手道:“某乃炎黄子孙,我的祖宗先人都在这片土地上。虽然某自幼生长在夷岛,但却从来不敢忘怀自己的身份!我田真一片赤诚之心,日月可鉴!”

    就在这时,城外再次响起了袁军冲锋的号角。

    魏延急忙拱手道:“容某先杀退袁兵的进攻,再来与诸位侠士叙话!”

    太史慈手提盘龙戟,尾随着魏延向城墙上冲去,“诸位弟兄,我等既然进了剧县,就要拼死帮汉军守住城池!”

    田真手提十字枪,腰悬村正弯刀,紧跟着太史慈的步伐冲上了城墙。其他的百余名游侠,各自手持奇形怪状的兵器,同样登上了城头。

    眼看着萧摩诃即将登上城头,袁谭的心里几乎乐开了花,没想到却被那个提长戟的家伙从城头上射了下来,这让袁谭恼怒不已。

    虽然攻势受挫,虽然萧摩诃负伤,但袁谭仍然不甘心,再次亲自击鼓助威,命令全军再次发动强攻,誓要浴血破城。

    历经了将近一个月的鏖战,北海的四万守军已经折损了差不多一半,此刻还有两万一千多人坚守在城墙上,与城下袁兵的差距几乎达到了五倍。

    看着袁兵卷土重来,脚步声震颤大地,号角声震耳欲聋。

    刚刚因为太史慈一行而略有振奋的军心顿时又有所萎靡,本来还以为是江东的援军到了,没想到来的却只是一帮游侠,不过百十人而已,对守城又能有多大的帮助?

    太史慈一眼就猜透了守军的心理,将盘龙戟放置在女墙之后,向一名弓箭手讨要了一壶羽箭,悬挂于腰间。弯弓搭箭,朝着城下连射三箭,弓弦响起,例无虚发。

    太史慈一边放箭,一边大声吆喝:“守城的将士听好了,某听闻江东的天子已经连续派出了三路大军,总计十五万人前来救援。担任主将的是大闹洛阳的薛仁贵,副将是秦叔宝!援军一路势如破竹,现在已经过了琅琊,估计再有三天左右就可以来到剧县城下,只有我等能顶住袁军的这波强攻,便能逆转危局!”

    “哇哈哈……来了十五万大军啊,只要再坚持几天,我们就得救了!”

    “太好了,担任主将的是射死董卓的薛战神,我等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杀啊,狠狠的杀,让城下的贼兵尝尝我们的厉害!”

    听了太史慈的话,城头上的两万守军顿时军心大震,如同吃了兴奋剂一样狂喊乱叫。手里的弩箭顿时加快了频率,投掷滚石擂木的时候,也浑身充满了力量。

    太史慈腰悬箭壶,手拎强弓,在城墙上来回奔跑。

    每一次开弓搭箭,瞄准的都是袁军中的佼佼者。

    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只要哪一个表现的比较抢眼,比其他人的战斗力明显高出一筹,必然会引来太史慈的怒射。

    小半个时辰的功夫,太史慈连射一百一十九箭,例无虚发。死者全部被射中了咽喉,一箭封喉,连挣扎都来不及。

    “简直神射手啊,当真是盖世弓神!”

    “这样的射术实在不得了,不知道比起薛神来如何?”

    城头上的守军被太史慈的神射激励的人心振奋,纷纷发出了难以置信的惊叹。

    田真虽然没有神射能力,却也不甘示弱。

    只见他不时地从腰间悬挂的皮囊里掏出一些飞镖、飞蝗石、袖箭之类的暗器,从墙垛的孔隙之中向下丢出。每次出手都带着破空之声,力道强劲,不时的有袁兵被击中面目,惨叫一声倒地。

    守军士气节节上升,再加上有了太史慈这个强力狙击手,将袁兵的带头人物一一射杀,还有百十个身手出色的游侠夹杂在里面协助。到天色渐暗的时候,袁军又在城下填上了将近万条人命。

    看到守军的士气非但没有崩溃,反而越战越勇的样子。而本方的兵卒似乎出现了厌战情绪,再加上被太史慈一箭毙一人的箭术所震慑,一个个磨磨蹭蹭的不敢上前,只是虚张声势的呐喊鼓噪。

    见此情形,袁谭只能决定暂时收兵,改日再另寻破城良策,叹息一声:“鸣号角收兵!”  [本章结束]

二百三十 地道战() 
自从袁军收兵之后,过去了三天的时间都没有再来强攻。

    这让城内的军民俱都松了一口气,连续五六场残酷的攻防战下来,袁军至少在城下填上了将近三万条性命,顽强的防守估计把袁兵也打怕了。

    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军民们又开始胡思乱想,苦苦等待的援兵为何仍然不见踪影?是太史慈一行听到的传言有误,还是援兵遭到了袁军的强力阻击,短时间内无法抵达剧县城下?这让城内的军心民意又出现了动摇的迹象。

    袁军放弃了强攻,并不等于放弃了攻城。

    在这三天的时间里,袁军的营寨向前大幅推进,把寨栅一直逼到了距离护城河只有几十丈的地方,也就是勉强能够避开城上弓箭的射程而已。

    五六万袁兵每天源源不断的从营寨里面向外运送新鲜的泥土,围着剧县周遭砌筑了几十座高垒,看这架势似乎想超过城墙的高度,然后派弓弩手登台居高临下的朝城内射击。

    魏延、徐庶、太史慈、田真等主要将领沿着城墙走了一遭,一边巡视城头的防御情况,一边揣摩袁军的作战意图。

    “已经过去了三天,贼军这些土垒不过才砌筑了三丈多高,要想超过城池的高度。至少还得五六天的功夫,只怕到时候江东的援军已经杀到了城下!就让他们砌筑好了。咱们好好休整几天,等援兵到了之后里应外合。狠狠的杀他个片甲不留!”

    巡视完毕之后,魏延松了一口气。心里最怕的就是袁军不顾一切代价的强攻,现在改用了持久战的方针,倒是正中自己下怀。

    太史慈也是笑道:“袁军把土垒建造的这么狭窄,估计每个上面也就只能站立十几人左右。这样的距离完全在我的射程之内,到时候哪个敢上台,某必然让他有上无下!”

    尽管魏延和太史慈豪气干云,但徐庶却不这样认为。皱着眉头观察了半晌,突然跺脚道:“不好。中贼人奸计了!”

    魏延与太史慈以及众将校俱都投来诧异的目光:“元直何处此言?”

    徐庶大步走到女墙前,伸手指着正在田野里挖坑凿土的袁兵:“诸位朝那边看去,这些负责掘土的袁兵不过两三千人而已,大多都是老弱无力之辈,而且他们所挖掘的土坑远远没有城下土垒堆积的这般多……”

    “元直先生的意思是这些老弱残兵只是虚张声势的麻痹我们,砌筑高垒的泥土主要是从营寨里面运出来的?”田真似有所悟的问道。

    徐庶目光严峻的点点头:“正是!就凭这两三千老弱所挖掘的土坑,也就是只能筑造七八座土垒而已。但现在袁军至少已经围着城池堆起了数十座土垒,请问诸位这些泥土是从哪里来的?”

    徐庶的话已经说到了这个地步,魏延与太史慈不可能还反应不过来。不由得同时变色:“难道袁军在偷挖地道?”

    “不错!袁军分明是在明修土垒暗挖地道,幸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