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奇幻人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操深深看了司马懿一眼,不做评价。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说得不亦乐乎。

    曹操看着众人你争我吵,顿时感觉有些头大。直到现在,他才觉得手下谋士太多,有时候也不见得是件好事。

    听的话多了,曹操的偏头疼又快发作了。

    不由的,曹操叹道:“可惜奉孝离我而去,不然,哪来的这般忧愁。”帐下众人听后皆默默不语,争吵的局面总算是稳定住了。

    没错,在江东损失大将太史慈的同时,曹操的头号智囊郭嘉也病逝了,攻取冀州之时,郭嘉本就体弱,不耐北方之寒,一病不起,曹操急送郭嘉回后方,没想到在途中就已死了。

    沉吟了许久,荀攸率先打破了沉默,说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战场之上局势千变万化,谁也不能确认林凡是否会出兵攻打我军后方。我军既然在后方布置重兵据守,此事可暂且不说,眼下就说黎阳该如何攻破就是了。”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没想到,不知不觉间,话题已经转移到林凡身上来了。这也是必然的结果,林凡在众人心目中的地位可比袁家两子夺嫡重要多了,说话间不由自主地就想到了江东,心底里最重要的防备对象也是江东。

    “就以战场之势来论,此时宜缓不宜急;然而就天下大势来论,此时宜急不宜缓,两者相冲,该如何是好?”曹操也自愁眉苦脸问道。

    “主公且听属下一言,无论江东有何动作,此刻天下局势明朗,还是早些收取河北的好,充入我军势力之中,定能使我军实力大增,就算在攻取之中有何等损失,也能在战后补充。”

第578章 鱼与熊掌() 
荀攸长诉己见,郑重拜道:“属下认为该急,有所损失也在所难免。”

    “至于黎阳城下战事不利,主公不妨谴夏侯惇将军进兵雁门郡,再派遣于禁将军与臧霸将军分兵去取青州,若有进境,可使冀州分兵防守,我军也有利可图。”

    “这三处大军之中,主要一处有所动作,其他两处皆能呼应,河北袁氏本就丧胆,军民不和,必定士气大落,慌乱之中必定有机可乘,其后,主公直接起三路大军攻入袁绍境内,一举将其消灭。”

    黎阳就攻不下,荀攸就想到了分兵之策,分兵三路,共同虎视河北。

    为何现在才想到此计,是以前想不到吗?

    其实不然,说到底,曹操及其麾下谋士也有些小觑河北了,以为袁绍一死,河北分崩离析,可一战而定,这才定下战略,率大兵入境,只要一举攻破邺城,便算是完成了目标。

    河北便是以邺城为中心,乃士气之中,气运之中,人心之中,邺城既定,四方可传檄而定,这便是曹操原本定下的战略。

    但袁氏在河北经营十年之久,气运悠长,底子还厚,一时半会也还能抵抗一二。此时受阻,只得改变战略。

    并非说曹操及其麾下谋士以前定下的战略不好,实乃是因势适宜而已。

    天下局势瞬息万变,谁都说不清好坏。若是有可能的话,先攻取邺城便算是占据整个河北,其他地方分兵遣将去取即可,这种战略无疑更好。

    只不过局势变了,才有分兵之论。

    荀攸说完,立刻有不赞同的,董昭出面反驳道:“黎阳城中虽兵力不及我军多,但也不可小觑,分兵则力不聚,恐遭他人所败。”

    任何绝世妙计都是经过一次一次的雕琢而出的,曹操也并不反对帐下谋士各执所见,不管是好的说辞还是坏的说辞,有时候传到曹操耳中,都会对他有所提示。

    也因此,帐下又是议论纷纷,各有谈论。

    这次曹操却不头疼了,荀攸给他提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计划,一下子将曹操拉入了慎思之中。

    在曹操心中,还是比较属意荀攸的意思的,他的意思也是要急,早一步收取河北总是好的,林凡可不会等他。

    对于自负的曹操来说,把希望寄托在袁家两子夺嫡而反目成仇这件事上,还不如自己真刀实枪夺下河北来的稳当。而对于旁人说的分兵则力不聚的道理,曹操也没放在心上,他南征百战多年,什么阵仗没见过?数次兵少打兵多,不也胜了吗?

    更为重要的是,曹操也在赌,看在相对公平的条件下,袁熙敢不敢与自己公平一战。

    话不多说,曹操立刻下令分兵三路,夏侯惇与满庞一路,去威胁并州,于禁与董昭一路,从路上再带着臧霸,去取青州,其余将领留守黎阳城下。

    刚刚说完,众将有军务的已经去了,没军务的还在帐中未散,却突然有信使来到,送上密信一封。

    曹操见了,立刻传呼进来,众人也知晓此信来历,全都等着看有什么惊天之语没有。

    众人窥的厉害,这信定是从陈留来的,荀彧所书,解曹操之惑。

    原来曹操对荀彧极为器重,每次就算战前,若有不决之处,便书信一封传给后方荀彧,询问详细,荀彧每次回信,信上所说往往一语成谶。

    拆开信来一看,上面所书与刚才所言一般无二,但毕竟是在后方,只说了大势,对于战场却没计策。只是说了江东虎视眈眈,望曹操从大局考虑,速取河北,而后安定,至于计策却没说。

    也是,荀攸毕竟在战场之上,审时度势,才能出分兵之策,荀彧还在后方,只能观天下而论势,若还能出详细计划,那岂不成了妖怪?

    不过,对于江东大势所趋,其必在来年春出兵伐雍凉二地,荀彧却说的详细。

    林凡若得关中与凉州之地,必得凉马与悍卒,据函谷关天险乃与曹操分司隶一地,左右两半,曹操不能轻易过去,林凡也不能过来。

    (雍州与关中其实差不多是一个地方,只是叫法不同罢了,雍州是上古的叫法,大禹治水之后分九鼎镇压设计,雍州便是其中一州,及至后来,秦人占据这块地方,该称关中!

    当然,这也是大概的说法,还是有不同之处的,此处就不用较真了!)

    荀彧更从大势分析江东,称江东为潜龙,困居南方,久不经北方战事,不一定完全适应,故此称为潜龙,尚有一丝破绽。而等他收取雍凉之地后,其势不同,便如探首出云外,据函谷关乃分东西两国,他林子瞻可从容适应,有大把的时间供他成长。

    其后,两军交战便是真枪实战了,胜负难料。

    简而言之,别看着只是攻伐一处闲置土地的一小步,却是他江东入主北方的一大步。

    “公达,对于此事你有何见解?”曹操脸色凝重,将书信递给荀攸一看,荀攸看完再递给旁人。

    沉吟片刻,荀攸捋了捋胡须,说道:“主公,荀文若所言确实,这就是他江东定下的战略方针,乃是扼守长江之天险,再缓图发展,而后平定凉州,攻占中原,构成战国时期强秦横扫天下之势。”

    曹操心也慌了:“这可如何是好?关中有函谷关、箕关之险,易守难攻,秦守之以拒六国,如今若让林凡攻取关中之地,其势必升,该如何缓冲?”

    荀攸深吸一口气,这话说着说着又说回来了。定定看着曹操说道:“此时此刻,就看主公如何取舍了?”

    “军师此言何意?”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河北之地与雍凉一境都摆在主公面前,就看主公选择哪个了。函谷关虽是天险,关中却是废地,河北不及关中天险,却是富土,两者皆有好处,只是看主公如何选取了!”

    曹操也想两个都要,但命中却福薄,成事不易,能败袁绍已是天幸,根本没时间与精力去取雍凉,就此耽搁了下来,等修整好了,已经没机会了。

第579章 黎阳变化()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古人诚不欺我!”曹操感叹一句,“此时与林凡去争雍凉,战事必起,可比取河北难多了,孤心意已决,该放眼河北才是。”

    荀攸一笑,躬身一拜道:“既然命中没有,何必强求?日后我等据大汉东北,而林子瞻据大汉西南,公平一战,我军又岂能怕他?”

    曹操也想通了,志气再起,微微一笑,道:“不错,孤南征北战多年,又岂能怕他!”

    却忽然,荀攸有说出一番话来,震惊到了所有的人:“主公志在天下,就算江东袭来,将河南之地也全部舍弃,又有何妨?”

    不得不说,荀攸说这番话简直胆大包天,甚至有些大逆不道。

    司隶分了左半部与右半部,左半部便是关中,右半部便是河南,曹操占据河南之地,地处河东郡、河内郡与河南尹三部,这三部可统称为河南之地,其地可是一个非常广阔的疆域,听荀攸的意思,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还要将河南舍弃!

    这么多年以来,河内郡、河南尹与河东郡三处入了曹操治下,早就被经营的繁荣,并不是印象中的残破之地。若是就此舍弃这三处地方,损失不可谓不严重。

    若是换做一般人,根本不敢提出这个胆大包天的方略,也只有荀攸等人,才有这战略眼光,知道何处为大,何处为小。

    看着曹操等一大群人投来询问的眼神,荀攸正色道:“兖州、青州、豫州、徐州、并州、冀州、幽州,北方七州,得之可称雄,养精蓄锐,便能一战而平林子瞻,些许微末又算的了什么。”

    自己说着说着也觉得过了,荀攸再一笑而言道:“当然了,这也是最后的决策,事情还没到这一步。”

    荀攸如此说,此时的曹操帐中,却没人买帐,所有人都在窃窃私语,司马朗更是声色俱厉的说道:“军师此言差矣,这河南之地主公苦心经营许久,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又怎能轻易舍弃?林子瞻得之势力再一步扩大,恐怕再也压制不住了,三郡沃土,岂能轻让?”

    司马朗急着说话,是因为他司马家出声河内郡,荀攸如此说话,若曹操真的听了,三郡之地一让他司马家被夹在两者缝隙之中,必不能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