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奇幻人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越来越多的陈军涌入山道,攻守之势易主,也该曹军且战且退了,甘宁奋勇,直冲向曹操,可曹军中人却不会让他轻易冲杀过来,徐晃拍马杀出,截住甘宁厮杀,两人昔日也战过一场,今日见了,更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谁都不甘示弱,刀斧相接,高持低挡,甘宁与徐晃又相斗在了一起,一时间难分上下。

    由于入口小路隘口狭窄,真正交锋的士兵并不多,初时还见不了胜负,可越来越多的生力军涌入,曹操自知干系重大,不敢再敌,迅速鸣金收兵,果断撤军了。

    留下典韦与许褚拼死断后,加上陈军进来山道的也不是全部,曹操大军才得已快速无损撤退。

    陈军也不宜追击,除了甘宁带军来援的五万大军外,剩余的陈军士兵则明显惨淡许多,灰土满面,衣甲不整,无力再战。

    两军各自拉开,互相舔舐伤口,林凡在半路上收拢残兵败将,加起来粗略一算,原部只剩三万兵马,与甘宁所部合拢一起,又成八万大军。

    林凡这才心安一些,重回陈留下寨。不久后,传来消息,曹操回军济阳安营扎寨,此战曹军算是大胜,但也折损过一万五千兵马,也在整军。

    曹操设计,大败林凡,却无力继续进兵,只是送来休战之书,希望暂且歇战,来年重振旗鼓。

    兵败的林凡按常理来说是应该暂歇的,但有了甘宁所部兵马补充,林凡却不想罢休了,虽然兵败惨烈,但还是想将曹军彻底按死,不想给他缓气之机,再次带兵来济阳城外安营扎寨,这一次,对于济水,林凡防备甚严,根本没给曹军丝毫机会。

    虽然抛石车、箭楼等物被曹兵毁了,但林凡来势汹汹,曹操却有另外打算,因此虽然还能苟延残喘,却还是退兵了。

    建安十四年夏末,准确来说即为公元209年八月,曹操不得不往东郡退兵。

    一起的还有司马懿在济阴郡中的数万兵马,甘宁救援而去之后,司马懿也收复了许多失地,但曹操一声令下,通通让了出来。

    林凡趁机接连拿下陈留与济阴两军,势力触角开始向兖州延伸。

    兖州打退曹军,固然可喜,但就在这个喜获丰收日子,其他地方却传来一阵恶耗。

    刘备终于出手了。

    原来林凡有意识地知道曹操水淹济阳,自己可能兵败之后,立刻发书两份,一封给张辽、一封给甘宁,言出兵来救,甘宁所部是到了,但张辽却并没有发兵前来。

    究其原因,便是刘备自并州出兵了,起军十万攻打而来,分兵两路,一路是刘备中军,率军六万攻河内郡,另外一路是关羽偏军,率军四万攻河东郡。

    由于与并州交接的战线过长,张辽麾下只有七万大军,不可能到处布防,又被刘备大军占了先机,连连败退。

    之后,张辽分董袭与杜袭率军三万去河东郡的安邑与关羽偏军相抵,张辽亲自领军来河内地方与刘备中军一战。

    至此,才算是堪堪抵抗住了刘备的进兵,但就现在这情况,河东郡与河内郡已经被刘备抢去大半了,且另外的一半也是岌岌可危,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被刘备夺去。

    张辽急发书请援,林凡却是苦笑不言,自己刚刚兵败,哪里还分的出多余兵马来。

    济阳刚刚发生战乱,那边的刘备便出兵了,若不是商议好的,打死林凡都不信,这也就是说明,曹操与刘备不知何时已经商议好了计划,要趁机大败林凡一程。

    而就在刚才,曹操退兵,将本来还能继续僵持的局势拱手让出,却为了保存兵马退出了,让林凡平白得了陈留郡与济阴郡两处郡城的其他未得之县。

    起初还以为曹操怯战,现在一想,却又是曹操的思量,虽然他与刘备是盟友,但也是相互算计,想让刘备多分担一些压力。

    让林凡不得不叹一句:“好你个曹孟德!”

第656章 后方失火() 
事实上,当刘备参与到这场战争之后,这场战役的走向就变得扑朔迷离了。

    起初,林凡还有信心能与曹操、刘备两面对敌,可在曹军手中折损了二十万之巨后,林凡就没有了两面对敌的资本。

    陈军现有二十五万大军,曹操损失惨重,目前只剩下十四五万大军,但加上刘备之军,情况就有些不对头了。

    就林凡的一系列想法,也非常有趣。

    起初手握五十万大军,自然而然生出能两面对敌的雄心壮志来;

    而后,见识了曹军之厉后,觉得只要和曹军换命,战损稍大些也无不可;

    现在,在要劲的关头,刘备参战了,而且陈军刚好跌破了林凡心中的那个临界点,林凡思量前后,心中生出一股意欲退兵之情。

    当然,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后方却突然有信传来,后方失火,荆襄与东川家族举事,以蔡家为首的七姓大族,值此困境,突然联袂而起,大大小小的家丁私兵连接起来,竟有两万之众,从荆襄而至南阳,就快到了治所宛城,路上陈军莫能抵挡。

    这消息传到林凡耳里,犹如晴天霹雳,震的林凡当场呆若木鸡,许久之后才抱头痛哭道:“南阳若失,我等无后矣。今日又被曹操算计,孤欲退兵,返回南阳,诸君以为何?”

    林凡说着话的时候咬牙切齿,众文武也全是呆若木鸡模样,实在是南阳宛城太过重要,里面放的不仅是林凡一家老小,还有众文武的一家老小全在其中,只要宛城一失,一家老小被人截掳在手,哪还有心思作战!

    “蔡家?!他也敢作乱?!”林凡咬牙切齿,声音低沉却有力量,让人不寒而栗,“孤要让他蔡家族灭!”

    此事牵扯重大,还得从头说起。

    先从蔡家来说,蔡家之中以蔡瑁为守,蔡中与蔡和为两臂膀,能力却小,不说也可。蔡瑁初随刘表,后来刘表被逼退进蜀之后,蔡瑁却并不跟着,转投了袁术,后来袁术也亡,蔡瑁又转投了林凡。

    对于这三姓家奴,林凡自然不会重用,给了个小官职,后来蔡瑁去职,便隐归故里了,这都是老早之前的事情了,十数年都风平浪静,林凡也没放在心上,现在却突然冒了出来,让林凡深恨自己当初没有斩草除根。

    此事也定然是被林凡新出的科举制度所累,科举制度一出,侵犯了无数世家的利益,蔡家并不是诗书传家,而是世代垄断,科举却让他怕了,这才举兵造反。

    其实就科举制度的后遗症,林凡也早有防备,早就知道大事不妙,人心变化,对于这些,来一个就杀一个,林凡绝不会手软。

    只是蔡瑁举兵,这事情就有些扑朔迷离了,正好压在绝佳的时间点上,林凡大军救援极慢,而各郡之中只有郡兵三千,根本不是两万兵马的对手。

    更甚者,林凡想了更多,昔日蜀中一战,张辽去攻德阳,德阳城中有守军开了城门,才导致东军一触即溃,平白让张辽占了便宜。

    蔡家在荆州根深蒂固,林凡也说不上来南阳郡兵中有没有他蔡家中人,万一又被开了城门,该如何是好?

    眨眼间,林凡就想到了这么多,还是那句老话,南阳一失,牵扯极大。

    这个时候,贾诩却皱眉开口道:“曹孟德果然使的好计谋,此次是我等落于下风了。。。。。”

    听贾诩一说,林凡才回过神来,细细一想,确实非常有可能是曹操的计策,蔡瑁那个蠢人,怎么可能掐着如此精准的时间点反叛起事,若没有曹操的教唆,打死林凡都不信。

    细细一想,曹操此计牵扯甚大,他自己用水淹计是一路,刘备忽然出兵时一路,而后蔡瑁举事是一路,三路齐出,环环相扣,每路都能要了林凡之命。

    现在回想起来,林凡不禁后怕,要是济阳之下被曹操用水淹了,林凡中军情况不明,而后刘备与蔡瑁齐出,军心必将大乱,事必危矣!

    还好贾诩早发现了曹操之计,为林凡争取到了半天的时间。这半天,绝不是普通的半天,而是林凡能苟延残喘的关键。

    犹如棋盘上一活口,盘活了全局。

    “多亏了文和识得曹军变化,为我军争取了半天时间,不然万事休矣!”

    “主公无需多言,此诩分内之事。”贾诩微微欠身,他自然知道林凡在说什么,林凡想的什么他自然能想到,此时脸色却不见喜色,“虽有半寸腾挪,但远水救不了近火,南阳远不可及,我军就算退兵,也根本不可能赶的回去。再者说了,曹操用计,三路齐出,我军已在局中,不可轻易撤兵,为防后路又失,还得小心才是。”

    林凡长叹道:“为之奈何?”

    贾诩答道:“宜速不宜急!且就当前之势,宜陪地买和,暂缓战势才是!”

    “陈留已不可守?”林凡沉声嘟囔着,对于到手的地盘,让他舍弃,他还真有些舍不得,“文和且细细一说,留下大军在陈留与济阴一带据守,而后小部回军南阳即可,如此一来,两头不失,岂不美哉?”

    贾诩略一皱眉道:“主公想必已经有了想法,为何还要诩再说?此中种种,说到底还是人心变化,后方有失,军心必乱,曹操在兖州经营多年,如何还能任由我陈军占据?其后必来争夺,不宜再战。”

    贾诩说的简单,林凡却听得明白,他自己想多吃多占,却丝毫没顾及曹操的感受,狗急了也会咬人,曹操急了自然也会将兖州失地咬上两口。

    “文和的意思是退出兖州?豫州又该如何?总不能全部退还给曹孟德吧?”林凡皱眉一问,要是一退再退,一年多征战的意义又在哪里?

    “曹孟德在豫州的根基较浅,豫州可守,就是兖州各地,绝不能守,否则又有大败。”贾诩肃容道,“请主公明察,有舍才有得啊!”

    林凡沉默了,贾诩说的真有道理。

第657章 起议撤兵() 
忽然,林凡不在沉默,沉声道:“罢了,也是权宜之计,没有办法中的办法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