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桃花使-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怕这姑娘内心的纠结比施全还要更甚,王玉梅的背弃是她应该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是此时她却要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只是,她的心思施全是不知道呢,还是假装不知道呢?

    方进石追上前道:“大哥,我也去汴梁城有些私事,跟你一起去成么?”

    施全道:“那就一起去了。”

    方进石到外面跟邓安和魏崇打声招呼,让他们在这里休息一天,明日赶了马车到汴梁城,他自己骑了施全找来的瘦马,施全找了自家马车,载上冯婉一道向开封汴梁城而来。

    一路上施全不顾的自己腿伤未好,让车夫打马如飞,此时反倒他比谁都着急了,这永安县距离开封尚有些距离,黄昏时分在半道车马店高价换了拉车的马,连夜赶路,终于在寅时到了开封汴梁城下。

    方进石的马早累个半死了,雄伟高大的开封汴梁城在黑暗中静静矗立着,城门口数十盏大松油灯高高挑着,城门紧闭,城下的守军把入城的官道用栏杆拦上,栏杆外黑压压的聚集着很多等待入城的商贩和百姓,这些人群中有人叽叽咋咋说个不停,有的脚夫倚在木轮车上打个盹,道旁也有些专做这些人早餐生意的摊位生意兴隆,灯笼下围了不少人。

    施全看前面排队的人这么多,着急的道:“为何还不开城门?寅时已过了。”

    冯婉道:“夏秋时节平时都是卯时才开城,春冬更是辰初才开,急也没办法。”

    施全这个早就知道,只是着急下忘记了,他几次挤到栏杆处张望,最后干脆站在那里等候,不再回马车那里来了。

    方进石到挑灯笼的小贩处买了些炊饼,施全也不吃,他分了些给冯婉和赶车的马夫,寒风中站在城外等候真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忽然后面有人喊了一声:“看,是李御使回京来了。”

    人群中自动让开一条道,方进石跟着人流挤到前面去看热闹,只见在十几名随从小吏的拥促下,一个身材微胖,小肚凸起的中年文官走了过来,这人自始至终面带微笑,不停的跟身边的百姓答话,似乎极有人缘。

    方进石不禁问身边一人道:“这位李御使是哪个?”身边这个人道:“这位就是几年前被贬南剑州的李纲李御使,刚刚奉上瑜回京。”

    方进石哦了一声,回头再去看李纲,周围的百姓纷纷道:“李御使,能否让官军今日早些开城门?”

    李纲道:“朝廷自有法纪规矩,大伙儿耐心等一下吧。”

    旁边一人道:“方才官爷说,昨日城中为防反贼破坏,连夜清查捕盗,只怕今日城门要晚些才开了。”

    施全站这说话的人不远,听到急道:“此事当真?”这人道:“官军说的,自然不是假的。”

    施全呆了一呆,顿足长叹一声,急于入城,却偏偏遇见这种事情,让人徒呼奈何!

    果然如这人所说,一直到了太阳高起,开封城的大门才放开,施全急不可待赶马车涌入城里,转南街向西城,拐了十七八个弯,走了大半天路,这开封城实在是太多弯了,马车终于停在一个白色的小楼前。

    那车夫跳下车来,到这小院大门前,这小院的大门是两扇红色的狭窄的木门,车夫用门环连着敲击门扇喊道:“王姑娘开门。”

    身后施全低声道:“不用喊了,她已经不在了。”

    他语气平和,感觉不出任何异样,方进石牵了瘦马站在这院子的垂柳下,秋风吹过,地上新鲜的鞭炮碎屑被风吹起,在他脚下拢成一堆,一张写着“百年好合”四个字的小红纸漂浮在门前河道的水面上。

    虽是御使府台迎亲,但是王玉梅也不过是给人家做小妾偏房,一串鞭炮,一顶小轿就够了,施全匆匆赶来,迎接他的,是红红一地的鞭炮碎屑和紧闭的木门。

    施全手扶着路边的柳树,静静的看着这一地的飞红,只是说了声:“来晚了,回去吧。”然后一声叹息。

    冯婉从马车上跳了下来,大步走到方进石面前,低声道:“把马借我。”她不等方进石说话,上前抢了他的马鞭缰绳,飞身上了马背,狠抽一鞭,那马在路上打了盘旋,长嘶一声,高高越起后直向南而去。

    施全在身后大声道:“你上哪儿?回来!”

    冯婉脸如严霜,咬紧了牙关,对施全的喊声充耳不闻,马蹄急急,转过墙角很快不见了。。。。。。

第131节 樵歌归市步() 
施全定了一会儿,对方进石道:“回去吧。”

    方进石知道此时说什么都是苍白无力的,也就不说什么了,他和施全一起上了马车,由车夫赶着,在开封城里穿街过巷的走了三四里路,在一个相对比较偏僻的背街停了下来。

    方进石扶着施全下了马车,马车停的地方是一个比较大的院落,门头的匾上写着“锦线庄”三个大字,这里是锦线庄在汴梁城八处分号中最大的分号,除了开门做生意之外,还做仓储、账务结算汇总之用,施全犯事之前,就一直在这里居住和管理。

    分号中的伙计掌柜等人一看施全到了,纷纷上来打招呼,叫“施二郎”、“二少东”、“少当家”的什么都有,方进石看这分号差不多有四五十人,施全三年未来过这里,此时发配回来,一些之前的老伙计都激动的抹眼泪,施全虽心情不佳,但强装笑脸和他们谈笑,还让账房取些钱出来,发给众伙计。

    施全让人带方进石和那个车夫到后院休息,王玉梅的事虽重要,但是施全身为少东家,这里也有很多人要见,很多事要办,这些方进石纵然是想替他分担些也帮不上忙。

    所以他只能去休息睡觉,等他再起床时,已经是傍晚了,施全出门去巡视其他分号了,方进石在前院看到了他来时骑的那匹瘦马,看来冯婉已经来过这里了,她虽然追了过去,但是事实上一点用处也没有,皇城之中,天子脚下,她一个家里开油坊的普通女子,如何进的了御使府台官员的府邸呢?

    方进石左右无事,就出了这分号到汴梁城里闲逛,此时的开封汴梁,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最富庶的城市,开封城最繁华的地方是御廊,这里地价极贵,纵是锦线庄这样生意兴隆的店家,御廊的分号也是极小的一间,御廊的尽头处就是皇城内廷了,当然,方进石也只是很远的地方望上一眼,不敢到近前去。

    汴梁城中的勾栏瓦肆极多,入夜后,大大小小的勾栏院一片莺莺燕燕红红翠翠,歌舞升平,方进石在街头不时看到背着书箱的书生,他们多是远道而来,原来秋试贡院大比将近,天下举子共襄盛典,这些举子苦读数年,都盼望着一举夺魁,从此以后平步青云。

    方进石漫无目的的随意乱转,走的半天,感觉有些饿了,四下张望,看不远巷子里有处挑了灯笼,是一处卖小吃的摊子,他走了过去,昏黄的灯光下,一个老头儿守着两个小木桶,里面装了些粥,两三个轿夫模样的顾客正在喝粥。

    方进石坐在低矮的小板凳上,对那老头儿道:“老丈,给我来一碗。”这老头儿看来了生意,忙的为方进石盛了一碗,方进石拿筷子翻了一下,这粥里除了葱丝青菜以外,还有炖熟的鱼肉片、小虾等,冷天的夜晚喝上这样一小碗,身子马上暖和了许多,方进石把这碗喝完,赞了一声道:“老丈的粥炖的真够味道,今日真是有口福了。”

    老头儿道:“这位公子说笑了,这金满楼下,小老儿几碗填肚子的米粥如何敢称口福?”方进石好奇道:“金满楼是何所在?”

    老头儿一指不远处一处灯火辉煌的高楼道:“那里就是金满楼了,若是公子舍得花钱,又有运气的话,吃上一碗‘宋家四十三碗’,定让公子回味无穷。”

    方进石听这老头儿这么说,马上来了兴趣道:“这宋家四十三碗是什么?”

    老头儿道:“巧手宋宋汴你总听说过吧?这宋汴的浑家苏氏手比他还巧,她做的宋氏鱼羹名扬京师,因她一天最多只做四十三碗鱼羹汤,因而名宋家四十三碗,这羹汤只在金满楼卖。”

    方进石一下子明白了,巧手宋宋汴就是那个六个手指宋钱的父亲,他的万弩轮在云内州攻城战中大显神威,当日方进石见宋钱时,还提到想去吃一碗宋嫂鱼羹呢,没想到宋嫂鱼羹就在这金满楼出售,也不知道宋钱如今怎么样了,方进石虽然刚刚吃了一碗鱼粥,但马上又想到金满楼去吃一碗宋嫂鱼羹了。

    方进石又问这老头儿道:“为何这宋家每日只做四十三碗?”老头儿道:“听说他们家的铁锅一次最多能盛四十三碗。”

    方进石有点哑然失笑,不过他也明白,除了宋家大娘年纪大了做不出来那么多碗这个原因以外,只怕也是营销的一种手法,满大街的货再好也卖不出好价钱,少而精的才能自抬身价。

    他摸了摸身上的钱,前日那戴鹰形戒指的中年人赔他的一小块金子还带在身上,这宋嫂鱼羹虽难得,难不成这块金子还不够?

    金满楼共二层,是汴梁城数的上号的大酒楼,店里的装饰几近奢华之能事,里面到处都是名贵的家具,精美绝伦的瓷器,走道铺着绣了花的波斯地毯,窗台上到处都是插花和手工艺品,方进石刚刚踏上门口台阶,就有一个满脸堆笑的小厮迎了上来。

    方进石跟着在小厮进了金满楼,这个时候店里的顾客还不算多,楼里的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花香味,方进石被安排到一个靠窗的位置,小厮上前问道:“这位公子想吃点什么?”

    方进石道:“给我来一碗宋家四十三碗鱼羹吧。”这小厮陪笑道:“敝店每日卖出八百碗鱼羹,宋家鱼羹便混在其中,其他的是敝店大厨所做,能不能尝到宋家四十三碗鱼羹,全凭客官的运气了。”

    方进石觉得这个法子真的是好,来此吃饭的顾客便如博彩一样,这金满楼最主要的招牌菜就是宋家四十三碗,京城里这么多达官贵人万金富户,小小一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