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亮剑1918-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坐在旁边的廖仲恺看不下去,他缓缓地站起来准备向外走去。

    “廖先生为何要出去?”看到廖先生出去之后,西关军校的周主任走到廖先生旁边面带微笑,他用带着淮安口音轻声问道。

    “里头太乱了,他们愿意吵就让他们吵去吧,吵到明年也不会有什么结果来,我还是去看看总理葬礼的安排吧,尸骨未寒!现在就开始争权夺利,哎”

    廖先生止不住叹口气,周先生笑了笑道:“先生何必为此烦心?功名利禄自古以来就是如此;不过不知道先生那里有没有人选?”

    周先生抛出的这个问题让廖感了兴趣,其实他很早就注意到了周。周能力突出是不可多得的青年才俊,廖先生也一直有些赏识,不过他即是黄柯军队的代表,也是红党的人,因此廖仲恺并没有和他走的过近,现在看来,此人还真是有不寻常人之处。

    廖仲恺并不急于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作为一个在政治上摸爬滚打这么多年的人,他深知不轻易发表自己观点的好处。面对眼前这个并不熟悉的人,廖仲恺没有理由向他吐露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不知道周先生有没有什么人选?毕竟作为军校的代表,你也是有发言权的。”

    廖先生抛出了这个问题,周先生自然没有不回答的道理,他笑了笑用淮安口音说道:“我的想法很简单,无论是谁接替总理职位,北伐是无论如何不能够阻挡,也是必须要继续进行的。”

    廖仲恺面色冷峻起来:“先总理病故,但革命大业未成,无论如何都要北伐进行到底。”

    “可是眼下有人不愿意这样做。”周和廖找了一个安静一点的房间坐了下来,周有些担忧。

    “黄柯将军在北伐进行的同时进行土地改革,‘平均地权,让耕者有其田’是先总理创立同盟会时提出的纲领,但一直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施行。现在黄将军北伐的同时进行土地改革,这个举措让超过一亿中国的农民有了土地,很大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现在北伐军从出征前的不足十万人已经发展到了近三十万大军,后勤保障也是源源不断,和军阀的军队相比,北伐军人均拥有的口粮是他们的好几倍,这就是民众的力量。”

    廖仲恺微微颔首,示意他继续讲自己的想法说下去,可以看出他对周先生的话是同意的。

    周继续说道:“因为土地改革,影响了很多人的具体经济利益,尤其是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利益。因此,他们担心将来推行会影响到他们,所以就千方百计的进行阻挠。廖先生您也知道,平均地权本来是三民主义的宗旨。无论哪一个党派,只要是在政府之下都应该谨遵先总理的宗旨。”

    “眼下先总理故去,无疑在前线的黄将军少了一个有力的支持者,我相信很多人会借此机会前来进行攻击土地改革和北伐。”

    廖点点头,长出一口气后他慢慢站起来:“放心,无论谁接替总理的职务,都不能影响现在正在进行的北伐,今天会上吵到明天也不会有个什么结果,下午执行委员会会召开一个特别会议,商议一下接下来的问题。你放心好了,任何人都不能够阻止北伐的进程。”

    长沙,北伐军司令部所在地。一处不大的空地上国旗和军旗迎风飘扬,这是长沙市内一个不大的广场,说是广场其实只是现代的称呼,严格来说只是一块空地,一块面积不小的空地。

    钢盔、钢枪、皮靴,一队队宪兵、警察和北伐军官兵列队完毕,主席台前是一排排穿着卡其布军装的高级军官,旁边是来自世界各地媒体的记者,在广场的南方,一副先总理身着国装的遗像摆在旗杆的中间的位置,*又肃穆。

    黄柯这天没有穿军装,他穿着一身黑色的翻领国装,手上还带着一束鲜花。走进来的时候,列队的官兵靠脚跟致敬,媒体记者也从冲了上去,老式的照相机发出砰砰的曝光声。

    走到主席台前后,黄柯将手里的鲜花放在了先总理的遗像前,紧接着,军乐队奏响哀乐,几名身材挺拔的仪仗队队员提着花圈缓步走向旗杆,然后伴着乐队的调子缓缓降下半旗。

    “脱帽!默哀!”降下半旗,哀乐缓慢结束,一个青年的宪兵军官发出尖长的口令,现场所有人一致的脱帽默哀。

    虽然是穿越过来,可黄柯的心里却是一阵阵撼动,先总理以前在他的印象里从来只是存在于历史书中的人物,可自从首次见面之后,黄柯却发自内心的对这位革命先驱充满敬意。

    从广州的商团军到现在的北伐,黄柯从一个插科打诨的混混到北伐军总司令,和总理的提携密不可分,现在听说总理病故,黄柯内心难以掩饰的悲痛。

    “我们的总理于昨天已经在广州病故了。”黄柯发表了一个简短的悼词,“先总理丰功伟绩不用我再过多叙说,今天先总理虽然离开我们,然先总理毕生追求之并未完成,今日我们北伐军进军至此,革命事业只完成一半,此时虽然总理离开我们,但我们要擦干眼泪,以最大的勇气和毅力去完成我们的革命事业!”

    一番讲说之后,黄柯默默走下主席台,对着现场的官兵和群众他挥手致意,官兵的呼声和群众的拥护让他必须要保持清醒。

第012章 北洋军阀大联盟() 
先总理去世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千里之外的北京城。这也给正在那里商议联合事宜的军阀们注入了一支兴奋剂;两军对峙,决战在即,对方内部出现问题,这是他们最愿意看到的。

    无疑,这件事也加速了北洋军阀军事联盟的组成。

    北京顺王府里,一队队穿着呢子大衣挎着钢枪的士兵来回走过,上午九点还没有到,一辆辆黑色的小轿车不断开进顺王府的大门。在张宗昌的主持下,张作霖、吴佩孚和孙传芳一干人等又再次坐到了谈判桌前共商国是。

    已经是又一年的春天,可在北方的北京城却丝毫感觉不好春意,凉飕飕的东北风依旧呼呼吹着,让这帮军阀大佬们来开会的时候,都不敢脱下身上厚厚的呢子大衣。

    好歹顺王府的屋子里烧着炭,一阵阵暖意不断袭来,到了屋子里军阀们才相继脱去了身上的呢子大衣,坐在谈判桌前。

    军阀中实力最大的张作霖在这次的会谈中表现出了十足的傲气,他清楚吴佩孚和孙传芳的家底,这两个人现在都不足为惧。

    张宗昌和曹锟这些人都是会议的主持人,也算是会议的和事佬,可这次的和事佬不好当,军阀们之间除了之前有过矛盾外,现在在实力上也不均衡,要想在他们之间找到均衡实在是难上加难,尤其是之前张作霖对他提出的要求。

    顺王府开会之前,张作霖就毫不客气的对张宗昌说,“如果真的要弄一个海陆联合军,我必须是海陆联合军的大元帅,吴佩孚和孙传芳只能够当次帅。”

    张宗昌觉得有些困难,好歹吴佩孚和孙传芳也都是当过大帅的人,摒弃实力的话,他们和张作霖并不差多少,本应该平起平坐,现在低一头,搁在谁身上谁都不会愿意。

    张作霖听后却笑了笑说:“吴佩孚的部队现在主要集中在河南,虽然那里有几十万支枪,可派系林立,吴大帅能够调动的恐怕连十万支都没有。孙传芳就更不用说了,东路军都快打到上海了,江浙地区恐怕也是难以保全。要是不想让我当元帅也行,我大不了带兵回关内,把关外让给南方政府好了。”

    张宗昌和曹锟都听出了张作霖话的意思,他显然是在用撤兵来要挟他们。张作霖所说的退回关外,意思是就是把北京等地也让给国防军,一个国家不可能存在两个政府,也就意味着这时候的北京政府要被吃掉。

    虽然明知张作霖是在要挟,可张宗昌却不得不同意。接连多天的会议气氛都不是十分融洽,直系和奉系之间的矛盾依旧激烈,这两个谈不拢协议就没有办法签署下去。

    这一天的会议又变成了僵持,张作霖提出自己的意见后,吴佩孚不说话,孙传芳也不说话,会议一度变的十分尴尬。

    见气氛又有些不对,张宗昌调节道:“诸位可以尽情提出意见嘛,咱们组建海陆联合军终归是要有个领头人。吴大帅和孙大帅分属各自辖区的军务,张大帅担任大元帅也较为方便一些。”

    张宗昌说完之后,四下还是无人发言,依旧是死一般沉寂。

    “吴大帅,你的意见呢?”见没有人说话,张宗昌把目光投向距离自己最近的吴佩孚。

    吴佩孚缓缓的把头转向张宗昌,用一种尽力平缓的语气说道:“值此乱世之时,我们当联合起来共同御敌。”

    “官阶大小都是次要的,最重要是适合。我对吴大帅担当联合军大元帅没有意见,我就负责两湖地区的防务好了,吴大帅就负责江浙好了。国防军大军现在开兵临城下,我从国外购买的火炮已经运抵武汉战场;下一步要尽快组成海陆联合军开赴前线,我们要在武汉、南京这些地方和他们展开决战,把黄柯这个黄毛小子打回广东去。”

    听到吴佩孚这样表态,张宗昌会心一笑,他转过头又去问一问孙传芳,孙传芳说自己没有意见。

    意见很快进行了汇总,分歧也很快消除。民国十五年春,在张宗昌、曹锟的主持下,张作霖、吴佩孚和孙传芳等人在北京签署中华海陆军组建书。组建书要求,张宗昌组建北京政府新内阁,张作霖任海陆军大元帅,吴佩孚和孙传芳等人相继担任次帅,分别负责两湖和江浙地区的战事。

    即日起,奉系五万军队出关奔赴武汉和杭州,组成海陆联合军,和北伐军展开决战。

    北洋军阀联盟的消息传来的时候,黄柯去了武汉前线视察中路军崔武部的情况;前段时间的火炮来源终究没有查清楚,但黄柯坚信吴佩孚不会从日本人那里购买武器,这些事情他管不了那么多了,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在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