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异姓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够了!”宋忠眼睛一瞪,打断朱棣“你是你,我是我。朱棣,我尊你一声燕王,那是看在你是当今天子的叔叔。你不要将本将与你这种人相提并论!”

    朱棣脸上也挂不住了,他猛的一拍桌子:“宋忠,你不要给脸不要脸,你是什么人?你若是个人物,怎会被本王如此轻易俘虏?我告诉你,你现在落在本王手里,就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投降,以后在本王麾下将功折罪,二,就是死!”

    宋忠哈哈大笑“燕贼!本将也给你两条路,一是杀了我,二,还是杀了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本将就算粉身碎骨,也不会与尔等乱臣贼子同流合污!杀了我吧!”

    朱棣大怒,一个降将居然也敢在自己面前如此嚣张,真是岂有此理!他当即下令,将宋忠退出去斩首!看着被人架出去的宋忠,听着他依旧未曾停歇的骂声,朱棣心中一阵烦躁。

    宋忠终于还是被杀掉了。然而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这并不是朱棣最后一次杀戮。有时候,一旦举起了屠刀,再想放下,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战败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朝廷,朱允炆大惊失色,他终于明白一直害怕发生的事情最终还是发生了,现在只能用刀剑来说话了。

    朱允炆环顾四周时,惊奇的发现他很难找出一个真正有战斗经验的人去对付朱棣。朱元璋在位时期,名臣宿将横扫一空,开国六公爵更是一个不剩,真正上过战场,打过仗的将军居然找不到几个。

    朱允炆叹了口气,看来,就只剩下耿炳文了。请输入正文

    (本章完)

第56章 耿炳文出征() 
耿炳文。洪武年间名将。乃是朱元璋的老乡,朱元璋夺取天下后,将其封为“长兴侯”,乃是大明朝的一等功臣。也是硕果仅存的几位开国大将之一。

    朱允炆的决策其实是非常正确的,耿炳文的确是当时最好的人选。毕竟真正有战斗经验的将领都已经死得差不多了。至于魏国公****祖,他倒的确是一个好人选。但是,他毕竟是朱棣的亲戚,不确定性实在是太强。若是他真的阵前倒戈,那么自己可真是哭都找不到地方。况且,耿炳文征战多年,经验比朱棣还要丰富许多。派他出战,也的确是合理的。

    不过,朱允炆这一次又一次犯了个错误。他似乎没有考虑到,为什么自己的爷爷杀死了那么多的功臣,却留下了耿炳文?

    这个问题朱允炆是不会明白的,因为二十多年以前朱元璋纵横天下的时候,他还没生出来。其实这个问题就在耿炳文“长兴侯”这个封号中。当年他驻守长兴,抵御张士诚十年之久,可见此人在战场之上极其擅长防守。

    神奇的是,朱棣的长处就是进攻,进攻,再进攻!要知道,朱棣生于战火之中,那个时候老朱同志除了大儿子朱标之外,哪里顾得上其他的儿子?这也是造成朱棣未来身为皇帝但是文化水平却不怎么样的一个重要因素。

    朱允炆这个后辈显然是不知道朱棣与他的一位表哥关系非常好。这位表哥可以说是朱棣的偶像,也是老师。按理说皇亲国戚之间也没啥,总不会对朱棣有不好的影响。但是他的表哥叫李文忠。

    曹国公李文忠。别误会,他才是真正的曹国公,李景隆只是他的儿子而已。是洪武年间能够与徐达,常遇春这样的名将并肩的人。不巧,他最擅长进攻。当年远征蒙古他曾经带着大军追着人家打了几十里,真是不折不扣的一个猛人!而且他也将自己毕生所学都传授给了朱棣。

    每一个将领都有自己的长处,朱元璋的确是老谋深算。他干掉了蓝玉,流放李文忠,朱文正。这些擅长攻击的将领都没了,留下了一个不会进攻的耿炳文。就算他有什么异心,也翻不出多大的浪花来。相反,如果有外敌,耿炳文就能派上用场了。

    于是,一场矛与盾的交锋就此展开。

    对于耿炳文来说,老大不小了还要再次披甲上阵,这实在不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

    按理来说,他本应该陪着子孙们,偶尔给他们讲上几个故事。安心在家颐养天年。在他看来,自己能够躲过朱元璋的那一刀那是多么的不容易啊!他可不想好不容易得来了小命还要去战场上奔波。但是天子有命,自己怎能不从?即使心中略有几分不满,他也还是拿出了许久未曾出鞘的宝剑。望着剑刃上曾经逼人的寒光如今已经被灰尘所掩盖,耿炳文握剑的手微不可查的颤抖了一下。连他自己都没有发现。或许,自己真的老了。耿炳文心中忽然冒出了这样的想法。

    清晨,天微微下着雨。

    朱允炆带领着百官将耿炳文送到了城外。他清楚的知道,这一次不再是朝堂上的口水仗,也不是暗中的较量。自己的叔叔这次是真的准备来拼命的。这次的战争绝对马虎不得。于是他将三十万大军的指挥权交给了耿炳文,期望着这位老将军能够得胜归来。然而他只意识到朱棣是来与自己拼命的,却没有意识到自己该怎么做。权力的斗争之中,每一方都应该拼尽一切。天真的朱允炆,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于是,他干出了他这一生之中最为愚蠢的一件事情。

    他在将军队交给耿炳文的同时,握住了这位老将军的手,用饱含希冀的口吻说道:“请你务必不要让我背上杀害叔叔的罪名啊。”

    朱允炆一生中干过无数的蠢事,但是后世的史学家们一致认为,正是朱允炆的这句话,让他丢掉了最后一个击败朱棣的机会。

    耿炳文一头雾水,这是什么道理。都到了图穷匕首见的时候了,难道皇帝陛下还要发善心?打仗还不能伤害对方主帅?这不是开玩笑么?

    这就好比后世你在街头被仇人堵了,人家将你打个头破血流,然后送你去医院疗伤,回头咱们接着打。

    但是没办法,没人帮耿炳文擦掉他头顶的雾水,他只能顶着满头的雾水,踏上前方未知的征程。

    建文元年八月,耿炳文率领三十万大军到达了真定。自此,朱棣真正意义上与朱允炆的第一次战场交锋,就此展开。

    耿炳文不愧一代名将,深知战争中对地利的利用。他派遣徐凯驻守河间,潘忠驻守莫州,杨松为先锋进驻雄县,而他自己则留守真定,等待主力大军集结。可以看出,耿炳文确实经验老到,他深知深入敌境作战,应稳扎稳打,他摆出的这个三角形阵势充分体现了其丰富的战斗经验。当然,如果是生在后世,耿炳文可能也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几何学家。

    不得不说,耿炳文摆出的这个阵势非常的霸道。三角形乃是几何中最为坚固的形状,这样的布局完全可以牵制敌军的有生力量,等待主力部队到来决一死战。

    耿炳文这一手的确厉害,这种布局真正的厉害之处就在于潘忠与杨松之间可以互相救援,以自己的大军为后盾,两面夹击来犯之敌。他相信,自己的这个阵型,恐怕没人能够突破。

    然而,这一次耿炳文失算了,他高估了自己部将的实力,也低估了朱棣的能力。不久,在他眼中年轻的朱棣将给他好好上一课。

    北平,燕王府。

    朱棣正在与中众位将军议事,他并不是朱允炆,他知道耿炳文这位老将军的厉害。虽然攻击不足但是论防御,天下无人能出其左右。其实,只要耿炳文全力防守,朱棣就拿他没办法。因为朱棣是造反,虽然打着“靖难”的旗号,但还是不得人心,如果朱棣不能快速击败耿炳文,恐怕军心就会乱了。

    他为了正确的获得耿炳文大军的动向,派出了自己手下的大将张玉去侦查敌情。然而,年轻的张玉似乎并没有将老将军耿炳文放在眼里。他给了朱棣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

    “殿下,朝廷大军不过乌合之众,杨松潘忠更是有勇无谋。至于耿炳文,只是一个没了獠牙的老家伙而已。不堪一击。”张玉站在朱棣面前,一脸的狂傲。

    这也太狂了,要知道,耿炳文虽然不是类似常遇春,李文忠那样的名将,但也是有着能力的。张玉战前就如此口出狂言,似乎不是什么明智之举的。

    但是,有的时候,口出狂言者,是有着说出狂言的资本的,张玉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乃是朱棣靖难时期的第一名将,战斗经验可不是说出来的。他身经百战,熟读兵法,又常年跟随朱棣,早已深得朱棣兵法的真传。他的实力,恐怕比起朱棣也是不遑多让。

    而朱棣在仔细点分析了张玉给自己带回来的情报后,他也认同了张玉的这个看法。请输入正文

    (本章完)

第57章 血色中秋夜() 
朱棣经过判断,也同意了张玉的看法。他似乎并没有什么后辈的自觉,没有将耿炳文这位老将军放在眼里。他亲自带兵抵达娄桑,准备发动他的第一波进攻。

    朱棣进攻的对象正是杨松驻守的雄县。他将给这个有勇无谋的将军好好上一课,教教他如何用脑子,学费是他的命。

    朱棣为这次进攻选择了一个绝妙的时机:中秋之夜。看来张玉的确是深得朱棣真传,就连用兵的方法,时机都相差无几。

    朱棣这一手是极为阴险的,他准确的把握了南军士兵的心里活动。他们也会思念家人,也会放松。但是对于驻守雄县的南军来说,他们的思念到此为止。

    孙子兵法中说过:“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恐怕没有人能够想到朱棣会在中秋节这一天突然进攻,所以说,朱棣是这个时期最伟大的军事家,无人能出其左右。

    这是一个非常安静的夜晚。

    雄县城头值守的士兵们喝得烂醉,正三五成群的在一起呼呼大睡。然而,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他们一生中最后一次睡觉了。

    城下。

    朱棣面色冰冷,没有半点表情。而他身后的大军也是保持着沉默。仿佛这上万人就是一个个体一般。

    朱棣看了看月色,面色微沉,他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