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异姓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人,我们是不是要出兵沧州?”就在盛庸沉默的时候,一旁的大将庄得走上前来问道。

    盛庸看了他一眼,淡淡地问道:“你也想要出兵吗?”

    庄得挠了挠头,说道:“不瞒大帅,末将的确想着要出兵沧州。这么长时间了,朝廷一直是被朱燕军击败,除了大帅您,根本就没有人能够战胜燕军。所以,末将心中也是憋着一股气,想要和燕军决一死战!”

    盛庸点了点头,再次问道:“既然如此,那么我来问你,以燕军的机动能力,你觉得你能够追得上他们吗?就算追上,你认为以我们的兵力能够抵挡得住那朵颜三卫的攻击吗?”

    庄得一愣,虽然他也很想点头,不过,他还是知道北军的实力的,要他独自抵挡朵颜三卫,他可没有什么信心。

    盛庸继续说道“我自问能够限制朱棣,但是我也不认为两军对垒时我能够挡住朵颜三卫的冲锋,既然没有绝对的把握,那么我为何要出兵呢?”

    “可是大帅,就算如此,难道我们就这样按兵不动吗?”庄得有些想不明白盛庸的想法。

    “当然不。”盛庸看了他一眼“此时的朱棣,相比已经再次出兵了。既然如此我们何不诱敌深入,吸引燕军进入我大军后方,然后集结大军一举击败朱棣不是更好?”

    庄得恍然大悟,原来这位信任的统帅已经有了主意,怪不得他一点也不紧张。

    盛庸看向地图,指着上面的一出处说道“这里,就是我们与燕军决战的地方!”

    庄得上前一看,盛庸所指的地方只有两个字——东昌。

    (本章完)

第129章 大战前夕(上)() 
定州,平安军营。

    平安手里拿着盛庸传来的信件,他的面前坐着吴杰。他看着手里盛庸的信,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吴杰看到平安的表情,也是一阵疑惑“怎么,历城侯在信里面说了些什么?让你如此为难?”

    平安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将那封信递给吴杰。

    吴杰伸手接过,仔细的读了起来。

    读完盛庸的信,吴杰也明白了为什么平安会是这个表情。盛庸的意思很清楚,现在出兵,也只能是追着朱棣跑而已。恐怕不但追不上朱棣,还会被朱棣以逸待劳,打自己一个措手不及。

    而盛庸的想法,则是正好与平安相反。他认为现在朱棣兵锋正盛,这个时候出兵与朱棣正面对抗绝对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所以,盛庸在信上要求平安与自己放弃定州,率领大军与他汇合,避燕军锋芒,诱敌深入,然后关门打狗!当然,意思是这个意思,话就要说的文雅一点了。总之,看盛庸的意思,是不打算现在就对朱棣出兵的。

    吴杰放下信纸,问道:“历城侯的意思很明确,希望我二人能够配合他诱使燕军深入我军后方作战,从而借助地利一举击败燕军。那么你意下如何?”

    吴杰是知道平安的想法的,而且,说句心里话,其实他也是想着要正面击溃朱棣以雪耻的。当初白沟河那场血战,他们两个都是亲身经历者。比起盛庸来说,他们两个可以算是朱棣的老对手了。他们与盛庸的心情是不一样的。

    盛庸虽然也是经历了白沟河那场大战,但是当时的他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都指挥使,根本就没有真正的兵权。而他与平安却不同,那场大战,他们都是南军真正的领导者,被朱棣打得犹如丧家之犬般狼狈,是他们一生中的耻辱。

    如果可能,他们必然是要选择直接与朱棣正面对决,然后将其击败的!但是,吴杰也不得不承认,盛庸的策略的确是最有效,也是最保险的。

    正面击败朱棣,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谁也没有绝对的把握。要知道,朱棣所率领的燕军的正面战斗能力根本就不是朝廷的军队所能够抵挡的,就算是勇猛如平安这样的人,恐怕也不是对手。毕竟,平安一个人再怎么勇武,也不能够让整支军队提升战斗力,最多只是激发士兵们作战的决心而已。

    吴杰自己也必须承认,他并不是朱棣的对手。如果是别人的话,他可能还有几分信心,但是如果要他与朱棣正面对决的话,他恐怕最多只能龟缩自保而已。

    虽然吴杰也是非常想向朱棣复仇,但是冷静下来之后,他只要略微思考,就是能够判断出盛庸的方法才是最保险的。现在,就是要看平安的想法究竟是什么了!

    平安沉默了很长时间,终于叹了口气,说道:“既然历城侯如此要求,你我身为下属,自然要遵从,即日起我们便领兵出发,赶往东昌与历城侯汇合吧!”

    吴杰面带赞许的点了点头,平安这个时候能够不顾个人情绪而出兵与盛庸汇合,无疑是江山社稷之幸!

    平安也是看出了吴杰眼里的那一抹赞许的光芒。他心里苦笑一声,其实,他真的很想再一次与朱棣对战,他真的很想真正的击败朱棣,而不是小打小闹。

    白沟河之战,他输得真的不甘心,若非那场突如其来的大风,朱棣怎么可能会有翻盘的机会?但是,一切都因为那场大风而改变了,瞿能死了,战败了!虽然这不是他的过错,但是在平安看来,这却是他的耻辱。

    如果不是时机不允许,平安是绝对不会放任朱棣就这样攻下沧州而又安然离去的。然而,现在自己却不得不眼睁睁的看着,要说不甘心,自然是有的。

    但是,平安绝非鲁莽之辈,他能够判断盛庸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而且,除了这一方面,他还有着更深一层的打算。盛庸毕竟才是主帅,如果自己不顾盛庸的命令执意要追杀朱棣的话,对于军心的稳定也不是一个好的影响。毕竟,盛庸如今刚刚上任,威望不足。而平安也是心系国家,自然不愿意看到军心涣散的场景出现。

    吴杰起身道:“既然如此,那么我也就不再多留了,希望此次历城侯的战术可以奏效吧!”说完,吴杰便是走出了平安的军帐。

    平安望着走出去的吴杰,沉默了很长时间。他自己都没有发觉,他的右手已经紧紧的握住了腰间宝剑的剑柄。因为过度用力,他的指关节甚至都有些发白了。

    平安深吸一口气,缓缓地松开了剑柄,他默默地望着空旷的帐篷,久久无言……

    北军大营。

    朱棣坐在自己的帅帐之中,仔细的观察着地图。朱棣一直在前进,十二月份,北军先后攻占了东阿,东平等地。甚至一度越过盛庸所坚守的德州,一路打到了济宁。北军所到之处,真可谓是风卷残云,势如破竹!

    他并非没有察觉到盛庸的企图,这几战下来,他也是发现了南军诱敌深入的意图。但他有着充分的自信,在他年少时,便是已经投身军伍,得到过无数名将的指点,经历过战场的血腥厮杀,他战胜了无数可怕的敌人,有着充足的战斗经验。说句不好听的,他杀过的人比盛庸那些人见过的人还多。南军的那些将领,不是太老,就是太嫩,不可能成为自己的对手。

    在朱棣眼中,南军中堪称自己敌手的只有一个平安,此人确实是一个劲敌。如果他成为南军统帅,倒真是难以对付,但可喜的是朱允炆似乎又犯了一个错误,他任命李景隆手下的都督盛庸接替了指挥位置,让平安做了盛庸的副手。

    盛庸这个人,直到济南之战结束后,朱棣才有所耳闻。他帮助铁铉成功地守住了济南。但是,在朱棣看来,济南那一战更多的是铁铉的功劳,至于盛庸,小人物而已,根本不足为虑。

    而且,朱棣还事先探查到了盛庸的弱点。这个人并不善于指挥骑兵作战。

    这个消息对于朱棣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好消息。盛庸不擅长骑兵作战,而自己最拿手的,便是骑兵中央突破,侧翼偷袭。可是毫不谦虚的说,这个时代,还没有人能够在骑兵战法上胜过自己。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可以说是战场上的特别突击队。当初的每一个中原王朝都拥有强大的骑兵部队,比如唐朝的虎贲军,三国时代曹操的虎豹骑。曾经的宋朝之所以被辽金打得那么悲惨,除了割让了燕云十六州,就是没有强大的军队来抵抗北方游牧民族的强大骑兵部队。直到南宋名将刘锜和岳飞先后击败了金国铁浮屠与拐子马,才改变了宋王朝被动挨打的局面。而且,刚刚被老朱同志灭掉的元朝,也正是凭借着骑兵的强大战力才能够纵横天下!可以说,在冷兵器时代,谁能够掌握骑兵,谁就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而在朱棣靖难时期,公认最强大的骑兵将领就是朱棣。他曾亲率大军深入大漠,清剿北元,累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而且,他还有着足以自傲的指挥能力和强壮的士兵,而对手却只是自己手下败将的部下。与朱棣相比,盛庸不过是一个无名小卒。

    然而,朱棣却是忘了一件事。盛庸之所以能够成为三军统帅,更是成为一代名将,所依靠的不仅仅是朱棣所认为的“侥幸”。

    盛庸的确不擅长骑兵,但是,人各有所长,他不擅长骑兵作战,却是擅长指挥另一个兵种。不巧,这个兵种正是骑兵最大的克星!

    (本章完)

第130章 大战前夕(下)() 
东昌,盛庸军营。

    盛庸站在自己的帅帐之中,他的身边聚集了数十位将领,他们在一起共同商议着如何抵抗朱棣。多数人都是以为应该与朱棣正面对抗,毕竟他们身为一名武将,能够彰显他们实力的地方还是正面战场。

    盛庸放下手中的地图,看着那些议论纷纷的将领们,不由得有些失神。曾几何时,这个场面还是只出现在李景隆的军事会议之中,那个时候,自己虽然有资格列席,但却根本就没资格开口说话。而现在,自己终于能够开口说话了,但是,自己所说的话随时都能够决定数万大军的生死,一想到这里,他的心就一阵阵的沉重。但是,更多的还是对即将到来的那一战的期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