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林氏水浒-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乃伪朝赵氏,其赵匡胤者,本后周太祖郭威麾下一马弁耳,世宗皇帝即位,不以其卑鄙,委以重任,倚为腹心;及世宗病重,乃临崩寄其以大事,擢升其为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统领禁军,提拔之恩,托孤之重,盖圣光普照之无余,恩比天高。

    然赵匡胤却不思报效,反怀篡逆之心,陈桥兵变,以大兵欺凌世宗皇帝托付之孤儿寡母,恩将仇报以极……赵光义者……”

    郓州城门前,一名梁山军的探子大声诵读着贴在城门边上的檄文,成百上千的百姓围着驻足倾听。

    良久,就听一名身形消瘦的少年扯了扯面前一人的衣衫道:“方五郎,这告示说的啥?我怎么有些听不懂?”

    那青年人回过头来,小声地道:“这有甚么难懂的,这就是梁山军想要造反,在这里说太祖皇帝得国不正,柴世宗临死前委任他当殿前都点检,统领禁军,就是把他当做诸葛丞相那样的托孤大臣,结果……又说太宗皇帝毒死太祖皇帝是杀兄弑君……禽兽不如……”

    少年人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么劲爆的内容,一时都听呆了,过了半饷才傻了一般的问:“方五郎,那这告示说的是真的么?若是真的,那太宗皇帝还真不是东西……”

    “……不唯如此,赵光义平毁太原城,‘万炬皆发,宫寺民舍,一日俱尽’,‘尽焚其庐舍,民老幼趋城门不及,焚死者甚众’,第二年复又水灌太原城……晋人之祖坟宗祠自此毁于一旦……伤天害理,神鬼难容……”

    河北道沧州,早起的人们也在城门口,大街小巷的墙壁,还有街道上发现了一张张张贴好的或者洒落在地的传单,所有的人一下就看呆了,整个城内一下就炸了窝也似,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

    沧州知州反应很快,立即关闭四门捉拿奸细,并且派人将城门口,大街上的传单都撕下销毁,但还是有一些传单早在这就被人偷偷捡去藏了起来。

    满城动乱中,一户人家悄悄关上了大门,年老的父亲叫来了儿子,从怀里掏出一份传单来,道:“三儿,你给我念念,这是甚么意思……”

    “‘……天道好还,国人有必伸之理,人心效顺,匹夫无不报之仇,始作俑者,其无后乎……’阿爷,这段是说老天是会主持公道的,善恶终有报应,只要人心顺应,哪怕是匹夫,也没有甚么仇的报不了的……”

    读过一点书的儿子一点一点解释到这里,老人已是潸然泪下,那儿子小声道:“怎么了?阿爷。”

    好半响,老人才长长叹口气,悲愤道:“一百多年了,总算有人站出来要找姓赵的讨还这笔血账……三儿,你立刻辞了这里的差事罢,我们去梁山!”

    同样的情景还发生在河北道的清州、莫州、霸州、河间府等地,雄州城内,一名二十岁出头的彪壮青年悄悄将一张传单折好贴身放在怀里,也开始收拾起东西来。

    不久后,青年背着包袱来到东家那里辞行道:“东家俺是来销账的,这两年来俺为东家充当护卫队长,当初说好的工钱是每次出关十两银子,事成之后一分的分成……

    俺算过了俺存在东家这里的工钱还有一百八十多两银子,现在俺不想要银子,东家就把那匹大红马抵给俺吧!”

    那东家一听都愣了,好半饷才道:“李成,你不是在我这里干得好好的么,怎么说走就走啊?可是嫌我给的工钱太低了?”

    “东京你误会了,俺不是这个意思,俺是不想一辈子就做个跑私商的护卫,俺打算去从军,现在朝廷不是在打西贼么,俺打算东西北去一弓一枪博出个功名来。”名叫李成的青年解释道。

    见他说得坚决,那东家知道很难劝得回了,于是退而求其次道:“我说李成,你真以为在关西当兵是这么好当的,你又不是关西人,我可听说了,西军只收关西人……

    再说了,我这马上就开拔了,你若是现在走了,若是碰着打草谷的辽兵或者路上的强盗可怎么办?反正要从军也不急在这一时,要不你先替我做完这一单再走?”

    “不好意思,我意已决,东家还是把工钱结给俺吧!”

    见自己说得这么推心置腹,这么纡尊降贵,可李成还是这么坚决,这位东家的脸色一下拉了下来,道:“既然如此,那这账可得好好算一算了,你现在突然说不干了,叫我一时之间到哪里找人去,耽误了我的生意,这损失我还没跟你算……”

    李成一听东家这么说,一下就死死瞪着他看,那东家被瞪了半饷,想到这家伙强横的武力,也有些心慌,退后一步道:“你想做甚?你还想动粗咋地?”

    李成不由笑了,道:“老爷本想好聚好散,你这厮却敢如此无礼,老爷就动粗了咋地?”

    说话间这李成一把就将矮小干瘦小老头掐着脖子提了起来,大步就往马厩走去,众家丁护卫这时也全都愣了,但东家在李成手里,也只得听从李成的吩咐给那匹辽国走私来的大红马套上马具,还额外的拿了二十两金子放在马鞍上的袋子里。

    一切装备停当,那李成大笑一声,提着东家跨上大红马,扬长而去直到出了庄园这才把东家放下,那东家又惊又怒,指着李成的背影大声道:“你,你……反了,你要造反啊……我……”

    李成大笑的声音传来:“老爷还真就造反了!老爷早不想侍候你了,老爷投梁山军去了!”

    那东家一下愣了,雄州城传单的事情还没传到城外的庄园来,不过因为曾头市还有高唐州被梁山军打破消息很快被过往商旅带到了雄州,他倒是知道梁山军,只是他却怎么都想不明白,这李成好好的为何突然要去投梁山军。

    李成要投梁山军,自然是有理由的,因为他就是当初被赵光义毁了祖宗坟墓宗祠的逃亡晋人的后代。

    这一切,还要从一百三十多年说起……181

第一百八十二章 撕裂() 
这一切,还要从一百三十多年前说起……

    当时赵光义毒死二哥赵匡胤,弑君篡位,以大量官位收买人心稳定朝局后,便立即迫不及待亲率八十万大军欲平灭北汉,进而北伐收复燕云,从而在军功上超过哥哥赵匡胤,以此在军中树立威望,稳固政权。

    然而太原城作为大唐的北京(唐西京长安,东都洛阳,北京太原),被修建的异常高大坚固,赵光义三个多月不分昼夜连续攻城死伤不下三十万人,却依然无法撼动太原坚城。

    到最后还是把太原城的外围全部攻下,又击退了辽国的援兵,太原城孤城难守,弹尽粮绝,北汉皇帝这才出城投降。

    至此北汉灭亡,五代十国最后一个分裂的小王朝被消灭了,再次形式上一统全国,赵光义也算是有功。

    但出于各种原因,一是晋阳(太原)城太过坚固,易守难攻,宋军强攻晋阳结果损兵折将,损失惨重,因此赵光义决定彻底毁掉太原城以消心头之恨。

    再有就是太原号称龙城,李唐就是从晋阳起兵夺取天下,五代时前晋,后唐等政权又都是据晋阳争夺天下或者抗衡中原王朝;且道教认为宋地属于“商星分野”,而太原则是“参星分野”,自古参商不相见,一旦中原政权衰弱,太原将最先叛乱。

    因此赵光义决定平毁太原城,先是让居民迁往汾水东的新城……不等百姓全部出城(故土难离肯定有人不愿意搬),赵光义就下令放火,“万炬皆发,宫寺民舍,一日俱尽”,“尽焚其庐舍,民老幼趋城门不及,焚死者甚众”。

    这还不算完,第二年宋军又封堵汾水、晋祠水,灌入太原。古太原城经此火烧、水灌,变为一片废墟。往日被誉为“锦绣太原城”,并已逾千年的大都会便不复存在了。

    更重要的是,晋人的祖坟还有宗祠也在这场浩劫中毁于一旦。

    这矛盾就就上升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以前虽然华夏内战不少,但都是为了争正朔,为了华夏一统,虽然战争死伤难免,但在打赢了还这么搞的却从来没过。

    晋人的亲人死于宋氏王朝,祖宗之地祖宗之产业也被一把火烧尽后再放洪水摧毁,让他们连重修的机会都没有。

    中国人最重乡情,最敬祖先,毁人祖宗之地,毁人祖坟和祖宗宗祠,这仇恨就不共戴天了。

    从此这些晋人的后代,还有祖宗之地在太原的北方汉人,就跟赵宋王朝不共戴天了,这也是为什么宋朝始终拿不下燕云十六州,打不过辽国,甚至最后还被北方汉人灭了国,亡了族的一个最重要原因。

    这个时代的人,其实没有太多国家的观念,更多的是宗族观念,因为赵光义做的这件事,这些人北方的汉人,特别是晋人的后代,始终不认同赵宋王朝的合法地位,恨不得老赵家全部死光光,哪怕是给异族人做走狗也在所不惜。

    这也是为什么不管辽国,还是女真,还是蒙古都有大量汉臣汉将汉兵,而且这些北方汉人打起宋朝来还特别卖力的重要原因。

    都说是蒙古灭亡了南宋,可是有谁知道,灭南宋的主力,不管是襄阳大战,还是崖山海战,都是北方汉人的军队!

    其实稍微了解点历史,仔细想想就能明白,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人人尚武,自古都是吊打胡虏专业户,真要反抗,怎么可能让这么一点女真人就占据整个华北地区呢?

    汉唐时期就不说了,就说唐末五代时期,军阀割据,混战不休,但前晋,后唐,后汉等政权仅凭一己之力就能抵挡住北方胡虏入侵。

    五代初契丹耶律阿保机两次三十万大军南下结果都是大败而归,损失惨重,从此几十年内胡马不敢南下。

    再后来靠着先后石敬瑭拱手相送燕云十六州当了儿皇帝;杜重威效仿石敬瑭卖国求荣也想当儿皇帝,率二十万大军投降契丹,结果让契丹不费吹灰之力攻破汴梁,灭亡后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