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林氏水浒-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桓逸不禁打了个冷战,竟生出一种血洗蔡攸府大哥还真做得出来的想法。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路边一个给人算卦写信的摊子上,林冲奋笔疾书,一阙《鹊桥仙》写完,桓逸整个人已经有些愣住了。

    自他和吕将认识并决心跟随林冲以来,未必没有一直冷眼旁观,暗中对林冲进行考察,两人觉得林冲简直就是一个谜,天文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知不说,这种绝妙好词更是像随便写着玩一样,信手就来。

    更让他和吕将觉得奇怪的是,他们总觉得林冲好像知道些什么,好像早就在谋划着什么,好像在偏执的相信着什么,整个大宋朝廷包括官家、老公相、童枢密在大哥的眼里都像笑话一样。

    之前两人还闹不清大哥到底想要做什么,这时候看到林冲锋锐之气似要刺破云霄,一双眼睛像是要吃人,看来大哥这是要做出决断了,对我们交底了啊。

第二十七章 林冲的谋划之根基之地() 
桓逸两眼放光地看着林冲,觉得林冲终于要将自己的谋划向自己和吕将交底了,心情激荡不已。

    可是大哥到底会怎么做呢,他的打算是什么呢?

    桓逸恍惚的好像猜到了一些,更多的还是不清楚,他压抑下期待激动的心情,一切就等晚上的答案了。

    “麻烦兄弟了……”

    便在这样的恍惚和期待中,桓逸再跑了一趟小公相府,结果自然是没的说,哪怕是蔡攸是个不学无术的,一见到这首词也立刻惊艳了,欣喜的简直忘形。

    “官人回来了!”

    而这时,林冲也回到家里,林伯喜不自胜喊了一句,登时,张贞娘和锦儿,还有吕将、曹正、薛永、郭十三也都一齐迎了出来。

    “相公!”

    张贞娘一见到林冲,立刻情不可抑的红了眼圈一红,登时就差点哭了出来。

    林冲见她这个样子,心中怒火更盛,神情却一下软了下来,他有些想把她搂在怀里柔声安慰,但看到这么多外人在,最后还是笑着道:“娘子,没事了,我这不是平安回来了吗?”

    张贞娘笑着抹了把眼泪,用眼神把林冲上上下下检查了好几遍这才放心下来,林冲又朝众人拱了拱手,说了句让大家担心了,这才一起进了家门。

    很快桓逸也回来了,一起吃过饭,林冲又更薛永客套了几句,问他愿不愿意在汴京住下来,薛永倒也仗义,很爽快就答应留下来。

    林冲让曹正带他回去安顿,又让郭十三和锦儿在外面守着,就和吕将、桓逸进了林冲平常画图的小书房,关上了门。

    知道林冲要说自己的计划了,两人都很激动,目光灼灼地看着林冲,林冲也不再藏着掖着,直接开门见山道:

    “前面说了,赵宋从里到外已经烂透了,唯有抛弃赵宋,另外建立一支势力,才能在女真蛮子入侵的时候拯救天下……

    前面也说了,古来成大事者,一要有根基之地,二要有人,三要有钱。

    这根基之地,我早已选好,就在京东西路,山东济州。”

    两人一齐道:“京东西路,山东济州?大哥若是要攻打州县,何不去江南,江南百姓深受花石纲之苦久矣,大哥若在江南举事,必定一呼百应!”

    林冲道:“我不是要攻占州县,杀官造反,即刻举事,而是要先上山当盗匪。

    二位兄弟不知道,在京东西路济州地界并旁边的郓州地界有一水乡,名为梁山泊,盖由黄河两次决口改道,河水东漫数百里,与巨野泽连成一片,形成了一片长八百余里,最窄亦有两百多里宽的大水泊。

    因为泊中有座梁山,故号曰八百里梁山泊,岛上方圆数十里,植被茂盛,至少可容兵十万,百姓数十万,正可为我们的根基之地。

    且八百里水泊芦苇丛生,水道密布,纵横河港一千条,只要陷进去了,若是不识得路径,便是在泊中绕三天三夜也别想出来。

    此水泊可为梁山的天然屏障,只要有支强大的水军,便是二十万朝廷大军也奈何我们不得。”

    梁山泊两人都知道一点点,却没想过竟有这么大,这么好的地理条件,一听林冲这么说,两人都激动了,若果真如此,倒是一个悄悄造反的最好去处,不像占据州县,很快就引来朝廷的反扑。

    吕将眼睛放光道:“那水军呢?大哥是否早已谋划好了?”

    林冲点头:“在济州郓城县,梁山泊边上,和梁山泊一望不远,相通一派之水,有一石碣村,村中兄弟三人,一个唤做立地太岁阮小二,一个唤做短命二郎阮小五,一个唤做活阎罗阮小七,俱是义胆包身,武艺出众,敢赴汤蹈火,同死同生的好汉。

    兄弟三人日常只打鱼为生,也做一些私商勾当,水性端的了得,且都是那种天不怕,地不怕,向往论秤分金银,论套穿绸锦,成瓮吃酒,大块吃肉,过快意日子的人,正好可以相邀上山,做梁山的水军头领,编练水军。”

    桓逸大喜道:“大哥,你莫不是生而知之,怎么恁的知道的这么详细?”

    林冲打个哈哈:“你别管我是怎么知道的,反正我就是知道。”

    其实林冲也有些担心,历史早在宋太宗赵光义那时候就改变了,到现在一百多年过去了,发生改变的事情太多了,宋仁宗没有了,苏轼英年早逝了,苏轼的弟子秦观也不知道为什么没有这个人。

    这几天林冲都有上街向那些去往京东路,特别是济州、郓州做生意的商人打听,听没听说过梁山水寇,白衣秀士王伦什么的,结果都说不知道,看来王伦这厮还没有占据梁山,说不定王伦这个人都不会出现也不一定。

    所以林冲其实也不能保证阮氏三雄就一定会有,不过这时也管不了这么多了,要是有自然好,要是没有就说自己做了一个梦。

    两人也不再追问,林冲继续道:“根基之地有了,下面就是人,人又分争取人才和争取人心,人才我知道一些,到时候再去请他们上山不迟,关键是争取人心。

    正如两位兄弟说的,江南百姓深受花石纲之害久矣,若我们举事,必定一呼百应,但江南毕竟离梁山太远,所以我们要争取的只有京东路的穷苦百姓的人心。

    想必你们两个也知道,我大宋虽有开海之利,虽然生产技术远胜前朝,但财政却过分向朝廷集中,朝廷榨取州县太过,州县只能再去压榨富户和百姓,富户又去压榨佃户。

    我大宋最底层的百姓,特别是农夫和工匠,负担之重简直七八倍于前朝;而且经过这么多年的土地兼并,到现在自己有田地的农户可说是百中无三。

    大部分人只能租种地主的田地,或者卖身到(一次签约十年)各个庄子里做庄客,每年要交的租子至少是六成甚至更多,还要免费为主家做事,更有很多被地主任意欺压打骂的。

    我大宋虽富,可这些人却常年吃不饱饭,穿不起衣,受尽苦难,受尽屈辱,这些人正是我们的兵源,是我们主要争取的对象。”

    吕将和桓逸对视一眼,两人都是地主富户出身,对这些事情自然知道的清楚,可听大哥的意思隐隐要对富户地主动手,虽不反对,一时都有些迟疑。

    吕将道:“大哥准备怎么做?”

第二十八章 林冲的担心之大宋西军() 
吕将道:“大哥准备怎么做?”

    林冲道:“自然是将梁山附近,甚至整个京东路但凡平日作恶多端,欺诈乡民的恶地主通通调查一遍,然后挨个上门借粮,若是有罪大恶极的,就直接打杀了。

    然后再将粮食分一些给周围穷苦庄客,其他的全都搬上梁山。”

    桓逸大喜道:“如此最好,这样我梁山钱粮有了,兵源也有了,又得民心拥护。”

    吕将却想的比较远:“如此虽好,可终究发展慢了些,若是周围这些作恶的地主见我梁山如此作为,纷纷不再作恶,且善待庄户,我们又当如何,还不是要攻打州县?”

    林冲笑道:“攻打州县又如何,以大宋现在的军备,等梁山壮大了,兵马操练好了,只需两三万军队,京东路一带几乎都可以横扫,只不过我现在还不想过早与赵宋直接对抗,到时候我们打生打死,倒让女真蛮子捡了便宜。”

    吕将见林冲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忙道:“大哥可是早有良策?”

    林冲笑道:“良策倒是说不上,说出来与两位兄弟我们一起商议。

    我的意思是,高筑墙,广积粮,缓造反,攻打州县自然是可以,但除非万不得已,尽量不要过早与赵宋大规模对抗,但同时也要早做准备,做到就算与赵宋大规模对抗,我们也不怕。

    我之前的打算本来是,先经商赚钱,配合向作恶地主借粮,悄悄发展,现在这个策略依然没有变。

    只是事情难免会有意外,我们虽然不想,但梁山壮大以后,还是难免会引来朝廷大军征讨。

    在我看来,现在大宋一百多万军队,几十万都门禁军已经彻底烂了,战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各地军州特别是靠近边境军州的禁军还是有些战斗力的,但我们有水泊天险,倒也不怕他们,他们敢来,我们就能一点点吃掉他们。

    我怕的只有两样,第一就是怕朝廷没完没了的攻打,死的都是我们自己人,空耗国力,倒让女真捡了便宜,不过这个到时候我也有计策应对,不是很担心。

    我最怕的就是,若是朝廷大军屡次大败于我梁山,可能会调西军来攻打我梁山,到时候不但我梁山很难继续发展壮大,还有可能在西军强大的压力下,山上兄弟难免会心生异心,有人想招安,有人想叛变,到时候就有覆灭的危险。

    所以,为防万一,最好的办法的就是给西军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