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林氏水浒-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樵冈谏缴献龉じ苫睢

    也有人舍不得战兵的饷银和我超高待遇,心想军律制定得这么严,多半是吓唬人的。于是在训练场上就有人故意多次违令试探,结果三次警告后立即被斩首示众。

    全军顿时哗然,很长时间内军纪军令再五人胆敢违犯。

    第二个例子这时在剿灭曾头市后又招了一批新兵,训练时还好好的,令行禁止;但在一次考核中,前面都是荆棘和污水坑,教官下令正步走过去,没想到却有人胆敢跳过去。

    本来只是一百军棍的事,结果其中一人竟敢质疑教官,于是又被抓做典型,斩首示众。

    在那以后,特别是在军法司两位主官到任后,制定了更为详细的条文,并加强了军律的宣传以后,再也无人胆敢以身试法,同时也知道了甚么叫做军令如山。

    到现在,哪怕是没人知道,没人监督,也没人敢触犯军法。

    这些人就听一位炊事班老兵讲过一件事,说是一次他下山去采购食材,一位附近的老乡感念梁山军价格公道,秋毫无犯,主动要少收两文钱,把那个老兵却吓坏了,大惊道:“你这是害俺,俺要收了你这两文钱俺吃饭的家伙可就要搬家了!俺岂可以两文钱丢了脑袋!”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再加上他们当中几乎每个人都被军棍痛打过,或者被罚站军姿、关小黑屋过,因此虽然只有短短了一个月时间,这些契丹、奚人骑兵竟然奇迹一般改掉了许多草原骑兵的坏毛病。

    比如懒散,比如纪律观念差,崇尚个人武勇,桀骜不驯还有劫掠成性等,甚至连草原骑兵的战术习惯(松散阵型,轻骑游斗)也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强行扭转过来,而这在辽国几乎是不可能的!

    也正因为有着近乎严酷的军律支持,这才使这支才加入梁山军一个多月的雇佣兵很快的脱胎换骨,一说进攻就立即势不可挡冲杀出去,一说撤退又在极快的时间内全部撤了回来,把个项元镇只看得目瞪口呆。

    令行禁止,行动如风,骁勇善战,果然是强军风范啊!

    花荣看了看战场上,眼见溃败的宋军骑兵已经逃散得差不多,花荣当即传下军令:“赶紧打扫战场,救治双方伤员;王大石你带两队人往东南北方向去抓俘虏;吴豪你带四百人继续追击三十里……”

    众人领命去了,也在这时,早有另一名指挥使把毕胜生擒过来,三名宋军主将算是在花荣这里聚齐了。

    眼见大局已定,三人就是想跑也跑不了,花荣当下亲手解开项元镇和酆美身上的绳索,拱手行礼道:“小卒不识尊卑,误有冒渎,切乞恕罪!只是现今三位将军的兵马俱已被我梁山军杀得大败,不知有何打算?”

    三人不禁面面相觑,不知道花荣什么意思。

    倒是项元镇见多识广,年轻的时候在绿林道混,后来又在官场上混,比较能稳住局面,当先开口道:“花将军此言何意?若是我们说放放我们回去,你也依得?”

    花荣道:“自然依得,只是一来要等此战结束,否则一放你们回去,回头你们就领兵与我们梁山军厮杀,这事岂不是大大愚蠢?

    二来在下还是想相劝三位将军能够留在梁山军,共聚大业,一同替天行道,秣马厉兵抵御外辱,收复燕云,拯救天下,岂不强似放你们回去给那昏君奸臣卖命?”

    三人听罢,酆美、毕胜明显有些欣喜神色,两人一个是御前飞龙大将,一个是御前飞虎大将,可说是高官厚禄,富贵荣华;再者两人的家眷也都在汴京,如何肯留在梁山军反叛朝廷?

    是以一听花荣没说一定要强留他们,两人不由心里都松了一口气,欣喜异常,只是一时不知道如何开口回绝花荣的邀请,只得又把目光都看向项元镇。

    项元镇则是眉头微锁,他实在很好奇林冲还有梁山军到底是怎么做的,竟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吧军队训练成现在这个样子,不但战力爆表,更加是军纪严明,令行禁止。

    还有他同样好奇,王焕和徐京两位老哥哥自己可是与他们打过多年交道了,特别是王焕哥哥,不但武艺是十节度中最好的一个,同时也是最高傲的一个。

    就算王焕哥哥兵败被梁山军俘虏,按说也应该是宁死不降才对,怎么会一下就降了,还带兵帮林冲攻下武安县城和邯郸城?

    项元镇沉吟了一会,正色道:“既然梁山军有此美意,我等感激不尽,那便把我们关起来,等仗打完了放我们回去也罢!

    花将军休怪,非是我等不领梁山军的好情分,只是我等俱都深受朝廷大恩,未曾报答,如何肯背反朝廷,做此不忠不义之人?”

    花荣闻言,同样一脸正色道:“老将军错矣!若是赵宋有道,君明臣贤,朝政清明,老将军这话自然没错。只是现今朝廷是个甚么样子,朝廷八十万禁军是个甚么样子,老将军不会不知……”

第四百二十一章 万骑卷平冈() 
    黎阳津,大伾山。

    从先秦一直到金朝,这里都为黄河的转折点,“凭山为基,东阻于河,山阻河险”,大伾山南控名渡黎阳津,与南岸白马津相对,自古就是黄河南北交通要道。

    黄河在此平缓流过,便于舟船往来,架设浮桥;周遭平野开阔,便于大军屯驻运动,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秦末陈胜起义军便是在此北渡黄河进攻赵地;刘邦同样在黎阳津与秦军交战,之后又从此渡黄河入楚与项羽决战;东汉光武帝以幽、并二州的兵力攻取天下,也首先于黎阳立营以障河北;

    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都以黎阳为制胜之地,在此对峙角逐数年;隋末唐初瓦岗军和唐高祖都在此建筑军寨;五代时时朱温、李克用同样在此争夺数年。

    而赵宋朝廷同样在大伾山北麓建通利军(通利军既是军队名称,也是行政区划,后通利军改名安利军,三年前又改名浚州),驻兵三千,同时又在对岸白马津驻军三千,共同扼守黄河浮桥,两处要津。

    只是大宋承平日久,中原腹地百年不闻战事,千百年来发生在这处古战场上的刀光剑影,鼓角争鸣也就渐渐被人遗忘;取而代之的则是车水马龙,商旅不绝,好不繁盛。

    正如这时的大宋朝廷,大宋东京汴梁城。

    哪怕北面女真已经崛起,只用两万人就击破辽军七十万,随时能灭掉辽国南侵大宋;哪怕因为赵佶蔡京等人的暴政,大宋各地已是民怨沸腾,盗匪四起。

    但对于汴京城的官员和百姓仍然没有丝毫的影响。

    依旧是悠哉游哉,诗酒风流,歌舞升平,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好不繁华热闹。

    身处其中之人,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数以万计的官员、都门禁军将门世家,无不以为这样的日子是理所当然,只会天长地久的持续下去。

    却不知道这个时候的北地,无数的女真人正嚎啕大哭,割面起誓不报此仇誓不为人;原本还有些懈怠,耽于享乐的女真勇士又再次被刺激得嗷嗷直叫,发誓一定要踏平南朝的万里河山,将南人故土全部沉沦在无穷无尽的血海之中。

    他们不会知道在原本的历史时空,当胡马南下一路打到汴京城下,他们将遭受到怎样凄惨的结局,还有怎样的千年后犹自让所有汉家男儿蒙羞的耻辱。

    他们更不会知道,在这个时空,因为不久前梁山军与女真军的那次短暂交锋,女真已经与“南人”结下深仇大恨(完颜吴乞买之子完颜宗磐被杀),并对南人充满了深深的忌惮(汉人的积累和传承)。

    一旦女真南下攻破汴梁城,等待他们的就是比原本历史上更加血腥残酷悲惨万倍的结局!

    不过同样因为梁山军的崛起,当林冲率领两千梁山铁骑快如闪电的一路杀到黎阳津的时候,汴梁城还有大宋朝廷却能早一点发现,原来汴梁城的这份繁华富贵,实在脆弱的很!

    不过汴梁城到底距离战火还有两百里远,梁山军闪电奇袭,首当其冲的还是黎阳要津。

    大兵杀到,此时的黎阳津早已没了往常热闹繁盛景象,而是笼罩在一种肃杀萧瑟的气氛中。

    黎阳津西北方向大伾山军寨,一队人数大约两百名的骑士正不疾不徐的绕着营寨巡视着,所有人一双眼睛无不紧张的四处张望,同时注视着营内和营外各处动静。

    昨日巳时时分,林冲带着两千铁骑神兵天降杀到黎阳津,配合早就潜伏在安利军军寨附近的特战队员,几乎是兵不血刃就拿下了三千安利军,控制黎阳要津。

    之后林冲到没有立刻强占黄河浮桥,而是留下五百骑兵在此驻守,休整片刻后,又领着其余一千五百骑兵前往浚州相邻的卫州,再次闪击何灌所部三万大军。

    虽说作为梁山军中高级将领,早在南关镇制定作战计划时,这名带队的指挥使就听林冲讲解过骑兵机动性的优势,还有闪击战的厉害;对林冲能够取胜也充满信心。

    只是作为军将身担重责,又怎敢掉以轻心?在大军没有到来,林军主没有返回之前,小心一些总是没有错。

    正巡视间,身边亲卫突然就一指北面:“指挥使,你看!”

    众人连忙一齐向北极目远眺,就见三名骑士疾驰而来,马上骑士背后插的正是梁山军传信旗帜,所骑也是产自北地的高头大马。

    那名指挥使心中大喜,连忙派人迎了上去。

    “指挥使,王老将军带着两万多骑军到了……”

    果然,也就在三名传骑将将随着亲兵跑到这名指挥使附近时,就见正北方向烟尘大起,不多时,震耳欲聋的的马蹄声就似乎从天边传来,转眼就乌泱泱一片出现在所有人的视线中。

    骑军铺开来的面积,本就比步军要大得多,所谓骑兵骑兵上千,无边无际,骑兵上万,接天连地,两万多骑军一齐奔跑起来,那是何等的威势?

    没过多久,黑压压的骑兵潮就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