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辽东-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完后他环视了四周一下,没看到赵海的身影,脱口而出问道,“海叔呢?”

    赵松节被他那狰狞的表情给吓住了,一时间没回过神来,呐呐地反问了一句,“谁?海叔?”

    “就是赵海……赵大队长!”

    “哦哦,”赵松节恍然大悟,手指着来路道,“赵大队长听说这事儿后立马追了下去。”

    “就他一人?”柱子皱眉望向东方,一轮红日正冉冉升起。

    赵松节点点头刚想说话,就听到远处传来了熟悉的排枪声,众人顿时陷入了巨大的困惑中——听这枪声分明就是牛岛1型,是谁在放枪?

    数里地外的小山丘上,赵海单枪匹马立于山头,却是看得清清楚楚,放枪的不是别人,正是“叛逃”的三营!

    不过此刻赵海那紧皱着的眉头的双眼却没有落在三营身上,而是远远望向了三营对面的朝鲜人——缓缓起伏的草地上,矗立着如林的旗帜;旗帜下人头攒动,蚂蚁般大小的兵丁一团团一簇簇涌上前来,扬起了漫天烟尘;烟尘中影影绰绰还有大小不一的旗帜不断从地面下冒出;步卒阵四周还有不少游骑,耀武扬威地冲突往来,三营第一次排枪射击的目标便是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隆隆的马蹄声淹没在低沉的皮鼓声中,间或有“满色”的吼叫声随风飘来,吼声中那种亢奋的情绪即便隔着三四里地都听得清清楚楚。(螃蟹注:“满色”,韩语“冲啊”)

    朝鲜人布阵本就稀疏,再加上正处于冲刺的过程中,阵型愈加散乱,几百人的锋面居然排出了一里多地,看上去声威赫赫、气势逼人;再加上那些士卒不知受了什么鼓动,士气相当高昂,几千人形成的强大气场扑面而来,直如一个高举着屠刀的杀神气势汹汹地逼将过来。

    反观三营这边,阵型一如训练时那般紧密,百多号人组成的三列横队看过去仿佛一块案板般狭小,在这铺天盖地的朝鲜大阵面前显得格外势单力薄;而且第一波排枪过后再无声息,只是静静矗立在那儿,就更加让人担忧——人数如此悬殊,他们怎么能顶得住这潮水般涌来的敌人?

    赵海不愧夜不收出身,视力尤为出色,即便隔着将近两里地,他还是能清楚看到一些细节:三营的三个横列人数并不相同,而且每一横列中又分成了三个小段,与往常训练时每个连排成一个方阵截然不同,赵海略一思索便明白了其中的关窍——三营这次出动的都是上过战阵的老兵,新兵全留到了第二拨,人数既少,分布也不均衡,所以才会采用这种超常规的布阵方法,可却更方便统一指挥,让赵海不由得暗地里为猴子的随机应变竖起了大拇指。

    横列排头的连长以及鼓手和通讯员更加佐证了赵海的猜测,而缀在方阵后方高地上的一小拨人不用说便是三营营长猴子和他的通讯员了,只见数个人影来去匆匆,穿梭在排头和高地之间,想来是在传达猴子的命令。

    高地上还竖立起了唯一的一根旗杆,上面挂着数面颜色各异的小旗,正是信号旗——复辽军的指挥系统迥异于这个时代的其他军队,平时虽然也有认旗,只是用来表明将主身份阶级,不再有其他军队那样的指挥功能;而这次突袭江华郡,为了掩饰身份,所有认旗都没带,是以只剩这信号旗了。

    这小子,说他莽撞吧,这军阵布置得却是滴水不漏;说他不莽撞吧,话也不说清楚、招呼也不打,带着这百多号人就愣敢迎着几千大军冲上去!

    赵海心中这么想着,紧锁的眉头却稍稍舒展了一些。他听到三营“叛逃”的消息后,单枪匹马便急匆匆跟了下来;本想着凭自己卓绝的马上功夫,怎么也得将这背主逃生的猴子的首级摘回去,要给柱子,给先遣队,更是给整个复辽军一个交代——背主者必死!

    及至到了跟前,发现三营不仅不是叛逃,反而是怀着必死的决心阻击援军,保证整个先遣队能全身而退,赵海这心中不由得百味杂陈——既为猴子乃至三营的拼死阻击而感动,更为他们的险恶处境揪心。

    一百多人阻击数千大军,那可不就应了那句刚学会不久的成语——螳臂当车,不自量力吗?

    眼瞅着朝鲜人越逼越近,双方距离快速缩短,很快就要进入三营的射击范围了,赵海深吸了一口气,仰头发出了一声长啸,心中默念了一句:猴子,你是好样的,俺赵海也不是孬种!任凭他朝鲜人有千军万马,尸山血海里也必保你一条性命!就算时运不济,你的囫囵尸首怎么也得抢回来——英雄,岂能任人践踏!

    心念一定,他猿臂轻舒,从马屁股的挂钩上摘下那支饱饮过无数朝鲜人鲜血的马槊横担在鞍桥上;双脚轻轻一踢马腹,伏下身子,那马儿顺着山势越跑越快,冲着即将迎头撞上的两军大阵疾驰而来。

    “咚咚咚!”“满色!”

    随着赵海的急速驰近,呼呼的风声都盖不住朝鲜人那越来越响亮的鼓声和呐喊声;死盯着前方战场的赵海忽然瞳孔一缩——那信号旗的旗语已经换成了“急速射”!

    最后的时刻,到了!(。)

第四百八十一章 临敌变阵() 
由于之前三横列都已装填完毕,所以三轮急速射进行得非常之快,几乎是在转瞬之间一百多发铅丸便呼啸着扑向了朝鲜军阵。

    其实三营布阵的细节赵海并没有全部看出来,比如横列中的间隔较之训练时更小——操典的规定是两名士兵之间的距离是50厘米,而在这里却少了20厘米,也就是说三营的老兵们几乎是肩并着肩在射击!

    这么狭小的距离很容易造成相互间的干扰,不过还好三营的老兵在登州时多次演练过,所以才敢这么干——猴子是个很善于琢磨的人,虽然不懂什么叫火力密度,却从实战中发现了火力密度越大,正面的杀伤效果越好这一规律。

    另一个细节同样是违反了操典的规定,那就是猴子选择的齐射时机提前了几秒钟——别小看这几秒钟,在敌人高速奔跑的前提下,几秒钟就意味着十多二十米的距离!

    操典的规定是,敌方锋面距离百步也就是一百五十米左右时,步兵可进行第一轮齐射,这个规定是建立在对方披着棉甲的前提之上的;可猴子透过千里镜,却敏锐地发现了这批朝鲜人绝大部分都没披甲——对方或许是仗着人多势众,又或许是仓促间来不及,反正大部分人都还穿着单薄的号服;而新配发的牛岛1型燧发枪猴子早研究了个通透,200米的距离上穿棉甲固然不行,可要入肉那还是绰绰有余的,所以他在对方刚刚进入200米时便果断换上了“急速射”的信号旗。

    不得不佩服猴子敏锐的观察力和毫不拖泥带水的决断,三轮远距离齐射效果极佳;对方将近50米正面上的人几乎被一扫而光,一下形成了一道深深的血肉胡同;而三轮齐射完毕时,嗷嗷叫的朝鲜人甚至还没跨过150米的射击线!

    第二波三轮齐射用时就长了一些,效果却不输第一波——铅弹的收割加上地上尸体的阻碍让那个50米的正面几乎没有推进,一个横着的篮球场面积大小的地面上满是奇形怪状的尸首和哀嚎的伤兵。

    更让人欣喜的是,突如其来的猛烈打击让正面后续的朝鲜人士气骤降,不少人看到地面的惨状后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甚至有人狐疑地停了下来,东张西望似乎在找逃离的路径——这是封建时代所有军队的通病,一旦出现伤亡便会对士气造成打击,而随着伤亡的加剧士气也将急剧下降,最终导致全面溃散;导致溃散的伤亡率成了衡量一支军队强大与否的重要标准,能忍受5%伤亡而不溃散的便已是强军了,而像鞑子那样能忍受10—15%的伤亡甚至更高仍能坚持作战便成了天下人都闻风丧胆的无敌存在。

    这支朝鲜军队显然不是强军,所以即便只是损失了百十来人便已让其士气迅速下降到崩溃的边缘;不过由于数千人的大阵延伸很广,再加上硝烟和扬尘遮蔽视线,所以这50米宽度的影响也仅限于其后方的队伍,两翼几乎没有受到什么阻滞,仍在嗷嗷叫着往前冲,冲在最前面的,已经快接近70米的“警戒线”了——70米的“警戒线”也是操典的规定,在这个距离上如果面对的是步卒,那就意味着战士们只剩最后一次射击机会,应该准备投掷手榴弹了;而如果面对的是骑兵,那就必须立刻点燃手榴弹往前扔了;因为对于疾驰的奔马而言,70米的距离连10秒都要不了,即便是步卒冲锋也就是20秒的光景。

    两翼的朝鲜人人数虽不多,可对于仅有百余人的三营而言仍然算是庞然大物,一旦被对方突至跟前甚至包抄到后方,三营火器上的优势就将荡然无存,肉搏战一向不是复辽军的强项,如今众寡悬殊就更别想能全身而退了!

    第二波三轮射击开始前,朝着战场疾驰而来的赵海居高临下,自然听到了那密如急雨般的枪声,也看清了三营战士们熟极而流的战术动作,可这一切却更让这位沙场老将心急如焚——毕竟三营人数就只有这么点儿,以赵海以往的经验判断,打得再怎么猛也就只能延缓三营覆灭的时间而已!

    此时对面的情形已被浓厚的硝烟遮蔽住,让赵海看不清朝鲜人正面的动静,他能看到的,只有迅速逼近的两翼;这让侦察大队长不由自主地扭了下腰,稍稍调整了一下胯下战马的方向,指向了三营的右侧。

    他已经算好了,自己抵达战场时,正是朝鲜人的左翼即将突入三营阵型的时刻;而他的意图是,纵马从三营右侧突入,稍稍迟滞一下朝鲜人后立刻转向正面,冲开左侧的朝鲜人后再转向小高地。

    这也是骑兵标准的兜击动作,只不过平常多用于敌方大阵的外缘,起到骚扰挤压的作用;而从敌方的锋面兜击而过还是赵海从未经历过的。不过赵海对此却是胸有成竹——他几十年苦练的马上功夫可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