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辽东-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太爷,这次也躬着身子陪着笑脸同自己寒暄了半天。

    这让小珠儿自得之余不免对监国府这个大家庭又平添了许多憧憬,更加热心更加努力的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儿来,比如这次主动替生病了的翠玉姐姐送信。

    当然,她这么主动也有一点小心思在其中:对于监国府的丫鬟们来说,外书房可是个极其神秘、极其重要的地方——家规的头一条便是无论在外书房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决不允许透露,连私下里闲聊都不成!

    这么重要的地方在小珠儿想来必然是个富丽堂皇的所在,可当她捧着信匣漫步其中时,她却大失所望了。(。)

第四百九十一章 外书房(下)() 
虽说是新盖的房子,可青砖砌就的院墙连个檐儿都没有,就这么光秃秃的指向天空;各院的院门也是原木刨制,别说没刷油漆了,门板上好几处树皮都没刨干净;不管是路上还是院中,一水儿的泥地,连监国府中的小径都比这好多了,那可是一颗颗鹅卵石精心拼出来的……

    这便是小珠儿眼中的外书房,不仅说不上富丽堂皇,简直就是……寒酸!对,就是有些寒酸!

    这真是府中小姐妹们嘴里那个至高无上而又无比神秘的外书房吗?

    听说这耽罗岛上所有人的命运,甚至远在大明的那些与东印度公司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的命运,通通由这外书房,确切的说,是由在这外书房办公的监国老爷所决定。

    在小珠儿的想象中,这外书房应该是楼台高耸、金砖黄瓦,即便不比一墙之隔的耽罗王宫更恢弘大气,至少也应该差不离才是,怎么会试这么一副简陋粗糙的模样?

    心里犯嘀咕,小珠儿这脚下就不免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卫兵的问询让她多少打消了一些疑虑,开始一个院子一个院子送鸽处的密信。

    院子大小不一,院门上标注着“军工”、“商务”、“陆军”、“水师”、“耽罗政务”等不同的字号。一路来往穿梭的既有身着军服的军官,也有长衫飘飘的儒生,可无论是什么身份,都是一副心事重重、低头疾走的模样,使得外书房这本就凝重的气氛更平添了几分紧张。

    小珠儿本就胆怯,见着情形就越发小心,大气都不敢出,一路碎步小跑送完密信后,只剩最后一个小匣子,上面贴的标签却是“紧急军务”,她转了几圈才找到了深藏在最里面的这个小院儿。

    院子不大,东西两厢各一间紧锁房门的厢房,北面正房也只一间,门却是虚掩着的,小珠儿轻手轻脚上了台阶,探头往里一看,心中又犯起了嘀咕。

    只见房中摆设同其他院子大同小异:两张带抽屉的书案面对面拼在一起,后面放着一张圈椅;书案背后的墙壁前立着到顶的书柜,分成一格一格的书柜里塞满了各式各样的文书和卷宗;格子上贴满了纸条,小珠儿隔得远看不亲切,只模糊看到什么“南浦”、“釜山”、“长崎”之类的地名;除此之外房内再无其他多余的摆设,唯有书案挡头那架绿萝如瀑的藤蔓分外显眼。

    屋里只有一人,却是个浓眉大眼的少年,趴在书案上正专心致志的写着什么——让小珠儿意外的正在于此,她在其他院子里交割密信的都是有年纪的人,即便有少年郎也都位于角落里,一看便知是跟着习学事务的;哪像这院子,仅有这少年一人,难不成他便是这“紧急军务”的主事?

    再仔细看少年跟前书案上,摊着一本毛边儿的笔记,他埋首其中正专心致志地写着什么,把那笔记的空白处密密麻麻都写满了,小珠儿之所以看得这么细,是因为好奇的是他手中的笔——那是一支鹅毛笔!

    小珠儿早就听说童子营那边现在正流行一种新的文具,便是这鹅毛笔。据说是用鹅的大羽削尖底部、抠空中囊制成,蓄墨既多,书写又速,比起小狼毫来方便多了,可她却从未见过。现在突如其来见着了,自然要好好端详一番。

    “吱呀~~”

    她只顾盯着那鹅毛笔看,不留神便碰响了身前虚掩的房门,这下惊动了那少年,后者猛地抬起头来,一双点漆般幽深的眸子牢牢盯在小珠儿身上,让她不由得心中小鹿乱撞。

    “你是何人?怎敢……”少年眉头微蹙,沉声问道,话只问了一半,目光便已落到了小珠儿怀中的信匣上,当即打住。随即自失地一笑,长身而起,整了整衣衫拱手道,“原来是鸽处的姐妹,浩然这厢失礼了!”

    说着他已走到了门边,一边伸手接信匣一边笑道,“不敢动问妹子尊姓大名?……翠玉姐姐想是有事儿,偏劳妹子啦。”

    小珠儿手忙脚乱地把信匣塞到他手中,眼睛却不敢看他那双深邃如老人的眸子,结结巴巴回答道,“我叫小珠儿,也没什么尊姓……翠玉姐姐病了,我帮她跑跑腿儿……我走啦。”

    看着她慌里慌张离去的背影,那少年不由得摇头轻笑,掂着信匣重又回到了案后坐下。

    少年正是董浩然,童子营一期里最拔尖的学子,也是轮值这军务处四人中年纪最小的一个——其他三人都是老护卫队出身。

    别看只有四个人,可这军务处却是外书房最核心的部门,没有之一。

    外书房其本质是个巨大的秘书组织。

    复辽军、东印度公司、耽罗王廷这三大部分所有的核心事务都必须由楚凡亲自裁定。可这三大部分随便哪一个的事务都堆积如山,若要让楚凡一件件亲自处理,他一天就别干其他事儿了,光批阅文件都得累死——他可不是朱元璋那劳模,能不吃不喝不睡觉抵死干活儿。

    所以早在瀛洲大战刚结束,楚凡便着手组建自己的秘书班底了,积累到今天,便是这外书房了。

    外书房类似于大明内阁再加个司礼监——各个部门在外书房都有对口的处室,凡是需要楚凡过目、拍板的文件和报告通通汇聚于此,经过各处室整理后誊写出摘要,并附上该处室的处理意见上报给楚凡;楚凡批阅之后,同意处理意见的直接交印鉴处用印施行,不同意的打回各处室再拟。

    印鉴处共有三个印章,都是楚凡的私印,对应三大系统——“山高月小”是复辽军;“厚德载物”是东印度公司;“经纬”是耽罗王廷。

    现在三大系统中但凡有点地位的都明白,凡是涉及人事、财务、物资的,或者是比较敏感、比较特殊的事情,那文件上光有三大系统自己的印章可不够,看不到这三枚私印,任何人都可以而且必须抗命!

    如果说三大系统是一张遍布东亚的大网,那么这外书房便是楚凡收放这张大网的网绳!

    而军务处,便是这网绳中最粗最结实的一根——军务处处理的,都是最紧急、最关键、最致命的军务!

    这么紧要的部门,楚凡却选定董浩然值守,一是这孩子极其聪慧,可堪大用;二则是童子营实在是楚凡培养心腹最重要的机构。

    当然,董浩然入值军务处时间并不长,也就区区十来天而已,可这小子已经把军务处的活儿摸了个门儿清,现在干起活儿来比那三位老兵还顺溜,着实给楚凡长了脸!

    悉悉索索拆开密信浏览了一遍后,董浩然却一下皱紧了眉头。(。)

第四百九十二章 教与学(上)() 
一封来自张家湾汇报贸易情况的密信,说破天儿也与紧急军务沾不上边儿——董浩然拿着丁以默的那封信百思不得其解,这其中到底能有什么紧急军务呢?

    他却不知道,这封信本不是军务处的,而是应该送到商务处才对,可小珠儿进门时摔了信匣,慌乱中塞错了信匣子,所以才会到了他的手中。

    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后,董浩然注意到了信末,也就是丁以默断然拒绝楚凡提议的那段话。

    这段话好生蹊跷,什么叫“不忍言之事”?董浩然下意识地搓起了下巴——这是跟他师父学的——皱着眉头沉思了起来。

    虽然没看到去信,但从这回信中董浩然能猜出自家师父是在劝丁以默搬离通州,而原因便是有件大事儿即将发生。而且这大事多半跟饥荒、瘟疫或是战乱有关——不忍言之事,那可不就是人力无法阻止的波及众人的天灾人祸吗?

    战乱!

    董浩然眼睛猛地眯了一下,难道师父信中说的是这事儿?也只有这事儿能跟军务处沾上边!

    盯着那密信看了好一会儿后他又缓缓地摇了摇头。一来这战乱可不像饥荒和瘟疫说来就来,大明承平已久,北京又是京畿重地,要真有战乱的苗头,丁以默绝不可能说什么“未见其端倪”——这帮子商贾嗅觉最是灵敏,哪会明知有危险还不躲开?这其二便是外书房乃是情报汇集之地,若北京城真有战乱的苗头,自己不可能一点风声都听不到。

    可如果不是战乱而是饥荒或者瘟疫,这封再平常不过的商务密信怎么会交到军务处来?

    搓着下巴董浩然站了起来,小大人一般踱步沉思。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师父这句话早已深深印入了他的脑海中,反复捋了几遍之后,他越来越倾向于师父这句暗示就是指的战乱!

    “当其他所有假设都被证伪之后,最后一个无论看起来多么荒谬也必然是事情的真相!”这句话曾给董浩然巨大的冲击,今天遇到的这事儿正是验证这话的绝佳机会了。

    想到这里,董浩然猛地抓起案上密信,兴冲冲朝楚凡的办公室而去。

    “嗞~~”

    刚一进门,董浩然便被自家师父手中腾起的那团火苗吓了一跳。定睛一看,却见楚凡捏着根寸许长的木棍,腾腾烈焰正在那木棍的一端欢快地跳跃着。

    “不错!这就是火柴!”楚凡笑吟吟地瞟了他一眼后,连连点头对身边笑开花了的灵虚子道,“道长,真没想到你这么快就能把火柴给倒腾出来……有了这个,将士们再不用成天同那要死不活的火折子怄气,火折子?该扔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