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美国的故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密尔顿最终以一笔钱结束了这段持续了大约九个月的“婚外情”,但是,他的厄运没有结束。1792年,雷诺兹涉嫌诈骗被捕。在狱中,他放出话来说,他掌握着某“大人物”的材料,愿以此换取自由。这事当然不会逃过正与联邦党酣战的共和党人的眼睛。不久,共和党众议员弗里德里克米伦伯格便得到了消息。雷诺兹留了一手,没透露太多细节,只是说财政部长做了与他的职责不相称的事。米伦伯格决定展开调查,他和另外两位共和党议员一起来到汉密尔顿家中。这两位是:众议员亚伯拉罕维纳布尔和参议员詹姆斯门罗。

    三人对汉密尔顿说,他们受国会之托,来核实一些传言,并没有怀疑他的意思。汉密尔顿一点也没隐瞒,把他与玛丽亚的事和盘托出,并出示一些玛丽亚和她丈夫给他的信。在18世纪,这样直白地陈述“绯闻”是很让人难堪的。三位议员进门时其实只是想查查财政部长给雷诺兹那笔钱是否挪用公款,至于人家在外面有几个女人,那是个人隐私,不是绅士们应该打听的。汉密尔顿的话让这三位听得特别不好意思,连连道歉。他们当场表示,他的私生活不是他们调查的内容,也没有发现财政部的账务有什么问题。他们只是要求把玛丽亚那些信件拿去做一份复印件存档,此事就地了结,并发誓保密。看来,党争并没让绅士们丧失修养。但是,有一个人例外,他就是詹姆斯门罗。

    帅哥门罗将是第五位总统,也是“弗吉尼亚王朝”的最后一位总统。跟他的四位前任比起来,门罗才智平平,似乎不应该有什么大的建树。可是,傻人有傻福,他那总统当得甭提多顺溜了。前四位总统都赶上多事之秋,创业艰难,他们艰苦卓绝的努力为门罗留下一片锦绣江山。门罗在位的八年,国泰民安,政治清明,被称为“感觉超爽的年代”。他还摊上个天才国务卿,就是后来的第六位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亚当斯设计的外交杰作被称为“门罗主义”,成全了门罗的历史地位。门罗的故事我们以后再讲。此时,身为参议员的他却做了件很不地道的事,汉密尔顿碰上他算是倒了八辈子霉了。

    当初,三位议员复印了玛丽亚的信后决定把它交给门罗保管。门罗本应束之高阁,可他先把它拿给杰斐逊看,又交给自己的助手处理。杰斐逊倒是表现得很像君子,说我们不能爆这种料,那样会伤害汉密尔顿的家庭。但门罗的助手恰是汉密尔顿的死敌,他偷偷地多印了一份。此事并没有马上发酵,直到5年后的1797年,联邦党与共和党的斗争进入白热化,这位助手忽然将所有的材料抖出来。汉密尔顿不得不公开承认这段“绯闻”。一时间舆论哗然,他成了全美国口诛笔伐的对象。汉密尔顿找门罗算账,门罗揣着明白装糊涂,把责任都推给助手。汉密尔顿差点跟门罗决斗,但被朋友劝止了。这场风波让汉密尔顿的声望大损,也是他后来没有竞选总统的原因之一。

    就在汉密尔顿跌入人生低谷的时候,华盛顿派人送来一个冰镇葡萄酒用的盒子,并附上一封信说:“这东西不值什么钱,但为了我对你最真切的关怀和友谊,也为了我对你的思念,请务必收下它请相信,我永远是你的朋友,愿意供你驱使。”华盛顿一个字都没提“绯闻”的事,但他的情义尽在不言中。他想说的是:不管发生了什么,我都与你在一起。这也是伊莉莎想说的话。她原谅了丈夫,一如既往地爱他。但她永远不能原谅门罗。

    1825年,67岁的门罗卸任总统。回乡前,他专程拜访68岁的汉密尔顿遗孀伊莉莎(此时汉密尔顿已去世20年)。仆人把门罗的名片递给伊莉莎,说总统先生求见,伊莉莎没好气地说:“他来干什么?”旁边的侄子赶紧劝,说别太不给面子了,伊莉莎这才同意见他。进来后,伊莉莎也不让座,搞得门罗很尴尬。他鞠了一躬,说:“这么多年过去了,时间让一切变得柔软。我们都年近古稀,就让我们宽恕和忘记过去的一切分歧吧。”伊莉莎说:“如果你今天是来道歉的,说你为伤害了我的夫君而感到内疚,非常内疚,我可以理解。但如果不是这样,即使时间流逝,即使黄泉路近,我与你的分歧也不会消失!”伊莉莎只接受道歉,不接受妥协,而门罗的字典里恰恰没有“对不起”仨字儿。他被伊莉莎堵得无话可说,只好告辞。他再也没回来。

    汉密尔顿的把柄落到杰斐逊和共和党人手里当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但杰斐逊在当时隐忍不发也不完全是受道德的约束,因为他自己也有风流债。杰斐逊是个鳏夫,他妻子玛莎于1784年去世。他在亡妻床前发誓:此生决不再娶。他确实没有再娶,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再谈情说爱。事实上,杰斐逊感情细腻,浑身上下都是艺术细胞,对音乐、绘画、建筑都有很深的造诣,是个超级浪漫的人。1786年,杰斐逊在巴黎遇到了美丽的艺术家玛丽亚考斯威。

    玛丽亚生于意大利,她父亲是英国富商,在意大利有很大的产业。玛丽亚对绘画有特殊的灵感,她对艺术的领悟和痴迷是她吸引杰斐逊的最重要的因素。1781年,玛丽亚嫁给成功的英国艺术家理查德考斯威。考斯威深受英国王室,特别是威尔士亲王的喜爱,夫妻俩日子过得非常惬意,他们的房子像艺术宫殿。1786年,考斯威夫妇来巴黎办事。在朋友的聚会上,27岁的玛丽亚认识了43岁的美国驻法公使杰斐逊。杰斐逊对玛丽亚一见钟情。尽管玛丽亚是有夫之妇,但他无可救药地陷入与她的热恋。在那段浪漫的日子里,他们无数次坐着马车,沉醉于巴黎郊外如诗如画的秋色中,说不尽的甜言蜜语,道不尽的悱恻缠绵。杰斐逊知道自己与她不能长久,便痛苦地在理智与情感、现实与梦幻之间徘徊和挣扎。在给玛丽亚的那封著名的四千字情书里,杰斐逊描绘了“头”与“心”的激烈辩论,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后来,玛丽亚随丈夫返回伦敦,这段“罗曼史”也不得不终结。

    如果杰斐逊与玛丽亚是两个孤立的个体,这段情也许会无声无息地随风而去。问题是,他们俩有个共同的朋友——安洁丽卡斯凯勒彻奇。安洁丽卡可不是一般人,她是菲利普斯凯勒将军的大女儿,她妹妹就是汉密尔顿的太太伊莉莎。安洁丽卡只比伊莉莎大一岁,姊妹俩性格完全不同。伊莉莎端庄、拘谨,安洁丽卡活泼、叛逆。虽然安洁丽卡并不比妹妹长得漂亮,但她的聪颖、妩媚、灵性和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让所有的男人为她倾倒。从富兰克林、华盛顿,到杰斐逊、汉密尔顿、拉法耶特,再到英国的威尔士亲王、议会领袖,都对她殷勤备至。当然,他们爱她的角度不同。富兰克林和华盛顿以长辈的身份爱护她,因为他们跟她父亲是好朋友。战争期间,华盛顿长期驻军纽约,很多军事会议都在她父亲斯凯勒将军位于纽约上州的豪宅里开,他是看着她长大的。对汉密尔顿和杰斐逊这一辈人来说,她是他们的“女神”,满足了他们对女人最美好的想象。

    安洁丽卡跟妹夫汉密尔顿的感情超乎常人。当初,如果不是安洁丽卡已婚。汉密尔顿追求的对象很可能是她,而不是她妹妹伊莉莎。安洁丽卡的丈夫约翰彻奇是富豪兼英国议会的议员,安洁丽卡婚后随他去了伦敦,她在巴黎与杰斐逊相识并成为好朋友。玛丽亚考斯威还是安洁丽卡介绍给杰斐逊认识的呢,她对这中间的故事知道得一清二楚。杰斐逊对安洁丽卡很爱慕,关系非同一般。后来,杰斐逊回国,仍与安洁丽卡保持频繁的通信,用世界上最浪漫的语言赞美她。有时候,安洁丽卡隔的时间长一点不给他写信,杰斐逊就会抱怨说她把他忘了,语气非常亲昵。这并不表示他们之间有实质性的举动,但至少表明他们不是一般的朋友。杰斐逊与汉密尔顿没有成为政敌的时候,安洁丽卡与两个男人都保持着亲密的关系。但是,随着党争的加剧,当安洁丽卡发现自己不得不“选边站”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妹夫。杰斐逊当然知道其中的利害。人家毕竟血浓于水,他要是把汉密尔顿逼急了,难保安洁丽卡不把他那些风流韵事捅出来。

    杰斐逊的“情史”远不止这些,一个更长久的关系才是他后半生的依靠。1787年,杰斐逊派人把7岁的小女儿从弗吉尼亚接到巴黎。跟着他女儿一起来的,是15岁的奴隶,萨莉赫明斯。萨莉的哥哥詹姆斯也是杰斐逊的奴隶,在巴黎给杰斐逊当厨师,学得一手法国菜。萨莉是杰斐逊已故的妻子玛莎从娘家带来的“陪嫁”奴隶。她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她是玛莎的父亲与其奴隶的私生女,也就是说,她是玛莎同父异母的妹妹。据说,萨莉不管是相貌还是举止、气质都像极了玛莎。虽然没有特别权威的记录,但从几个目击者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混血的萨莉皮肤颜色很浅,白人特征多于黑人特征。她拥有惊人的美貌,亭亭玉立,若在今天估计可以在好莱坞占有一席之地。这么美丽的姑娘天天在杰斐逊眼前晃悠,她要是没把杰斐逊晃晕了才叫奇怪。杰斐逊说:“性是人类最强烈的感情。”他不是个喜欢压抑自己感情的男人,尤其是当“猎物”完全处于他的控制之下的时候,没过多久,杰斐逊把萨莉变成了他的情人。这一年,杰斐逊44岁,萨莉15岁。

    萨莉是个聪明、勇敢的女孩,她从一开始就知道,杰斐逊不会和她结婚,也不会给她自由,一切要她自己去争取。1789年,杰斐逊回国述职,他要萨莉跟他一起回去,但萨莉说:不!此时的萨莉已怀孕,她要为自己和孩子的权利抗争。法国早已废除奴隶制,只要她走出杰斐逊的家门,外面就是自由的世界,谁也拦不住她。于是,开天辟地第一次,一个奴隶主被迫坐下来与他的奴隶谈判。杰斐逊承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