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美国的故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勒廷说得有理有据,杰斐逊一句都没听进去。这就是杰斐逊与华盛顿的区别:华盛顿不懂时,他听专家的;杰斐逊不懂时,他听自己的。

    事情的发展跟加勒廷说的一模一样。起初,英国、法国还真被唬了一下,贸易受到影响。但它们和它们的盟国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不跟美国做生意,还可以跟全世界做生意,那点损失很快就补回来了。这就是弱国无法玩经济制裁的原因。今天的美国动不动就对别国进行经济制裁,而且制裁往往非常有效,那是因为它有两个法宝:一是经济实力,二是美元霸权。二者缺一,事倍功半。1807—1808年的美国这两样都没有,那不是穷折腾吗?

    禁运对英法没什么影响,对美国可太有影响了。一年之内,美国的出口从1。08亿美元降至0。22亿美元,进口从1。38亿美元降至0。57亿美元,商人破产,银行关门,人们失业,物价飞涨。新英格兰各州主要靠商业吃饭,这下基本上没气儿了,航运业、造船业一片萧条。中大西洋地区奄奄一息,繁华的都市和忙碌的港口快变成“鬼城”。南方因粮食卖不出去钱周转不过来而陷入危机,大批种植园倒闭,连杰斐逊自己的庄园也濒临破产。杰斐逊和共和党这才发现,原来搞经济不是一拍脑袋那么简单。

    桀骜不驯的北方人除了大张旗鼓地走私,还积极开展美加边境贸易。你只说片舢不许出海,可没说车轱辘不许出境。海上走不通我走陆上,跟英属加拿大做生意不违法吧?眼看着美加贸易一天比一天火爆,国会赶紧再出一条法律:陆地上也不许贸易!这不是把人往死里整嘛。北方各州实在受不了了,联邦党死灰复燃,迅速攻陷新英格兰四州,中大西洋各州也打算在1808年大选中推自己的总统候选人,而不是乖乖地听杰斐逊摆布。更要命的是,分裂的声音再次引起人们的共鸣,获得了更广泛支持。与其被联邦折腾死,还不如自立门户,保护自己的利益。从此时起,新英格兰开始酝酿脱离联邦,最终导致“哈特福德会议”。

    就像加勒廷预测的那样,禁运法案的执行困难重重。杰斐逊当然想严格执行,加强海关建设,扩大海岸缉私队。财政部说,对不起,俺没钱。别忘了,联邦政府所有的开支都指望海关税,贸易没有了,税也没有了,想扩建海关就得砍掉别的开销,什么海军啊,陆军啊,都喝西北风去吧。财政部一筹莫展,法院也不合作。1808年秋,在“美国诉郝克西案”中,总检察长恺撒罗德尼代表政府以叛国罪指控郝克西,说他从事美加边境的走私贸易,违反禁运法案,帮助美国的敌人。官司是在佛蒙特的联邦巡回法庭打的,正在那儿巡回的是最高法院大法官亨利利文斯顿。利文斯顿是共和党人,也是杰斐逊提名的大法官。你以为他会偏向政府吗?结果令杰斐逊大失所望。利文斯顿引用马歇尔在“伯尔叛国案”中的结论,认为走私不是叛国。他指出,叛国罪不能被当成严格执行联邦法律的工具。如果一个人只是企图谋取私利,这不构成对美国的战争行为。法院的判决让禁运法案的执行雪上加霜,别说抓不到人,就算抓到了,法院也不一定判他有罪。

    禁运法案是美国历史上最缺心眼儿的立法之一,能跟它媲美的恐怕只有“禁酒令”了。在艰难的抉择面前,杰斐逊没有像华盛顿和亚当斯那样靠理智和耐心解决问题,而是用简单粗暴的逻辑回避问题。他以为把头埋进沙子里就万事大吉,他以为把美国的大门关起来就平安无事。说到底,他把选票看得太重了,宁可牺牲国家利益也不违背民意,他没有“逆流而上”的勇气。选民们终究要为自己的短视付出代价,这也是他们为民主制度付出的代价。

    杰斐逊坚决不肯认错,一个劲儿地说这个法律效果很好,人民支持他。直到1809年3月,他撑不下去了,共和党也撑不下去了。趁着还没死透,咱赶紧改吧。3月1日,国会废除了禁运法案。同一天,杰斐逊在新法案上签字。历时14个月的“闭关锁国”灰溜溜地结束了。三天后,麦迪逊宣誓就职,成为第四位总统。

    禁运法案让美国元气大伤,杰伊条约的结束也让美英关系迅速恶化。杰斐逊拍屁股走人,把个烂摊子扔给麦迪逊。麦迪逊将怎样收拾残局?他能挡得住民意的诱惑吗?请看下一个故事:山雨欲来。

第89章 山雨欲来() 
1809年3月4日,57岁的詹姆斯麦迪逊宣誓就职,成为第四位总统。麦迪逊接班似乎水到渠成,因为长期以来,他就是杰斐逊政府的二把手、共和党的二当家。其实,今天看来理所当然的事在当时并不那么“自然”。首先,杰斐逊不是非退不可,宪法没有规定总统只能任两届。当初,“路易斯安那购地案”刚完成时,杰斐逊的威望如日中天,很多人希望他永远当总统。但杰斐逊在刚开始第二届时就决心效法华盛顿,他说:“华盛顿将军开启了八年期满主动退休的先例。我将追随这个先例,再有几个这样的先例就会成为惯例,阻止那些企图延长任期的人。”他做了个明智的选择,不仅成全了共和政体,也挽救了自己的声誉。再当一届,他恐怕历史地位不保。其次,麦迪逊不是共和党唯一的选择。南方的“老共和党”人提名詹姆斯门罗,北方提名杰斐逊的副总统、纽约人乔治克林顿。虽然他们都没成气候,但麦迪逊显然失去了杰斐逊“1800年革命”时那种一呼百应的气势,共和党的分裂不可避免。

    麦迪逊的“落差”好像是用尺子量出来的。大家看惯了人高马大、气度不凡的弗吉尼亚人:1。88米的华盛顿威风凛凛,1。9米的杰斐逊儒雅风流,1。83米的马歇尔阳光帅气,1。83米的门罗英俊潇洒。再看麦迪逊,身高只有1。6米,体重不足90斤,体弱多病,面无血色,有点猥琐,有点怯懦,跟他那几个老乡一比,简直没法看了。幸好,白宫的主人不是靠颜值吃饭的。其貌不扬的麦迪逊毫无疑问是最有政治智慧的“国父”,虽然这不意味着他将是特别出色的总统。他属于第二代“国父”,跟华盛顿、亚当斯、杰斐逊这拨“1776年的人”不是一茬。他比杰斐逊小8岁,比亚当斯小16岁,比华盛顿小19岁。他是“第一位没参加过第二次大陆会议的总统,是第一位没在革命战争中扮演过主要角色的总统,也是第一位走进一间屋子不会马上引起别人注意的总统”。尽管麦迪逊政府被视为杰斐逊政府的延续,但麦迪逊不是杰斐逊。

    说起来也许有点八卦,但麦迪逊与杰斐逊最真真切切的不同来自一个女人,她是总统夫人多莉麦迪逊。麦迪逊不是令人激动的领袖,但多莉是令人神往的女人。杰斐逊让大伙体验了八年没有女人味的白宫,好无趣。现在,这一切就要改变啦!多莉可不是一般人,她的两个姐妹嫁给国会议员,还有一个嫁给最高法院大法官,也就是说,她家在“三权”里都有“自己人”。当然,最重要的是多莉。她不是美女,却是首都华盛顿最出色的女人。每次美国人搞“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第一夫人”排名,多莉都稳进前三。虽然“第一夫人”的称号直到19世纪后半期才正式使用,但多莉被普遍认为是第一个真正的“第一夫人”。她让总统夫人在政治生活中承担了不可替代的角色,超越了玛莎华盛顿树立的传统的贤妻良母形象。人们喜欢叫她“华盛顿城的女王”。

    多莉比麦迪逊小17岁,她浑身上下散发出的青春活力照亮了身边的丈夫。麦迪逊疯狂地爱着多莉,她的聪明、圆润、活泼、幽默让所有的人都爱上她。她主持的沙龙、茶会、舞会是首都社交圈最受欢迎的活动,甭管你跟总统是不是一条心,总统夫人都会让你感到轻松、自在、温暖。甚至在白宫举行的国宴上,坐在主人位置上的竟然是多莉,麦迪逊很自觉地当“主陪”。大家不但不觉得她越位,反而很高兴不必看总统那张一本正经的脸。多莉总是让老公有面子,让客人有尊严。她不会忽视你的心情,也不会错过逗你开心的瞬间。麦迪逊总是用赞赏的目光看着光芒四射的老婆,一副“家有仙妻万事足”的样子,享受着她带来的每一分钟的快乐。多莉为苍白的麦迪逊平添了几分魅力,也为男人的战场洒满女性的光辉。

    麦迪逊像杰斐逊一样内向、害羞、书生气十足,但他没有杰斐逊的气场,没有杰斐逊的浪漫,也没有杰斐逊的专横。他那又瘦又小的身躯中有一个宽广的胸怀,他的大度和宽容是“弗吉尼亚王朝”的其他领袖无法企及的。他对杰斐逊在任期间任意干涉其他两权的做法不以为然,他想让“三权”重新回到分立与制约的道路上。然而,他的温和被证明是把双刃剑。这不,刚刚上任的新总统就被国会摆了一道。麦迪逊提名加勒廷为新国务卿,加勒廷也确实堪当大任。他是联邦政府中最有头脑、最有眼光的官员,为杰斐逊执掌财政部八年,硬是没让不懂经济又喜欢瞎指挥的总统闯出太大的乱子,着实不易。但正是他的独立思考和务实精神得罪了激进的共和党人。以威廉布兰奇贾尔斯、迈克尔雷布、塞缪尔史密斯为首的“激进派”坚决不同意麦迪逊的提名。这事儿要是发生在华盛顿或杰斐逊身上,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跟国会干架,就算我的提名最终得不到通过,我也要让你吐几升血。历届总统都是这样跟国会斗智斗勇的。实际上,凭麦迪逊的根基,只要他坚持,国会还是要给面子,但他选择了退让,因为他不愿干涉国会。咋办呢?他只能让加勒廷继续任财政部长,提名激进派塞缪尔史密斯的弟弟罗伯特史密斯为国务卿。这个提名倒是通过得很痛快,可是,这意味着麦迪逊要自己给自己当国务卿。罗伯特史密斯除了是塞缪尔史密斯的弟弟外,什么都不是。他不但对外交事务一窍不通,还专门给总统捣乱。国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