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美国的故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皮特从未到过北美,他就拿着一张地图看来看去,看出了门道。他知道,法国人的补给线是圣劳伦斯河和尼亚加拉河。如果英军卡住这两条河道,法国的粮草和武器就无法从加拿大运往五大湖区和俄亥俄河谷,法军将被拦腰截断,必败无疑。他告诉阿默斯特,立刻攻取圣劳伦斯河上的要塞“路易斯堡”。

    阿默斯特是个高效率的将军,他迅速地把路易斯堡围了个水泄不通。七个星期后,路易斯堡里的法国人饿得站都站不住了,只好开城投降。接着,约翰逊率英印联军攻克尼亚加拉河要塞,至此,法军的命门完全握在了英军手中。

    1759年,英军进攻魁北克城,决胜之战开始了。英法双方的主将都非等闲之辈。法国方面是久经沙场的悍将约瑟夫蒙特卡尔姆将军。1756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五派他总理新法兰西战事。蒙特卡尔姆上任后,在1756年、1757年和1758年连续重挫英军,打得英国人闻风丧胆。此次魁北克之战,蒙特卡尔姆相信他会让英国人有来无回。英军主将是32岁的少将詹姆斯沃尔夫。他是一位在“七年战争”中崭露头角的青年将领。由于他在欧洲战场和路易斯堡的杰出表现,皮特破格提升他为少将,全权指挥魁北克战斗。沃尔夫率9000名英军沿圣劳伦斯河北上,直扑魁北克城,志在必得。

    魁北克城是新法兰西的首府,也是军事重镇,城防坚固,易守难攻。蒙特卡尔姆把1万守军主要布置在城的北、南和东面。英军围城3个月,面对强大的城防一筹莫展。与此同时,阿默斯特对蒙特利尔的进攻也进展缓慢,不可能给沃尔夫增兵。此时,精疲力竭的英法两国政府已经开始谈判,只要再坚持几个月,英法就可能达成和平协议,魁北克将转危为安。

    眼看着攻占魁北克的希望越来越渺茫,沃尔夫孤注一掷,在9月的一个夜里,率人冒着生命危险,翻过魁北克城西的悬崖峭壁。当太阳升起时,沃尔夫的军队如神兵天降,突然出现在魁北克城西,把法国人都吓傻了。蒙特卡尔姆一直把西边的峭壁当成天然屏障,根本没设防。仓促之下,蒙特卡尔姆被迫在城西的亚伯拉罕平原与英军决战。战斗只进行了15分钟,军心已乱的法国人便四散奔逃,英军终于攻占魁北克。

    魁北克之役历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一个重要原因是,双方主将都在这场战斗中阵亡。蒙特卡尔姆死于枪击,沃尔夫领人冲锋时身中三枪。弥留之际的沃尔夫留下了下面这段著名的对话:

    部下:看,他们跑了!

    沃尔夫:谁跑了?

    部下:是敌人。他们逃跑了!

    沃尔夫:告诉里沃上校,在桥上截杀他们。现在,万能的上帝啊,我死得其所了。

    随着魁北克的陷落,新法兰西大势已去。第二年,阿默斯特和约翰逊联手攻克蒙特利尔,战争以英国的完胜而告终。

    “法国与印第安人的战争”使北美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法国势力撤出北美大陆,只保留了几个小岛和西印度群岛的一些岛屿。1763年的英法巴黎和约规定,原属路易斯安那的密西西比河以东地区归英国所有,加拿大成为英国在北美的第14个殖民地。英国不仅得到了加拿大,还从西班牙手中抢来了佛罗里达。为了避免密西西比河以西的路易斯安那地区也落入英国手中,法国把它送给了自己的盟友西班牙,以补偿西班牙在佛罗里达的损失。

    在欧洲,英国最成功的策略就是交到一个好朋友:普鲁士。在国王弗里德里希大帝的指挥下,普鲁士军队所向无敌。欧洲大陆老牌霸主法国和西班牙在“七年战争”中不得不甘拜下风。英国成为理所当然的世界霸主,普鲁士也雄心勃勃地走上统一德国、称霸欧洲的历程。

    那么,在战争中与英法一同作战的印第安人得到了什么?“七年战争”留下了哪些后遗症?面对突然扩张的土地,英国殖民者将做什么样的选择?请看下一个故事:西进之旅。

第19章 西进之旅() 
1763年的巴黎和约正式结束了“七年战争”。从此,新法兰西消失了,英国成了北美大陆的主宰。它的版图不再仅限于那13个殖民地,而是扩展到地域辽阔的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路易斯安那。这下子,英国真的觉得有点忙不过来了。到1763年,原来的英属13个殖民地人口已经达到200万,现在又增加了60万说法语的加拿大人,这些殖民者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

    法国政府虽然撤了,可是法国人的语言、习俗、文化却留了下来,法国移民也继续在加拿大定居。英国人倒是没见外,把说法语的加拿大人当成一家人对待,同时鼓励说英语的移民迁往加拿大。渐渐地,英属加拿大形成了说法语的“下加拿大”和说英语的“上加拿大”。直到今天,加拿大仍然是英法双语国家。特别是在魁北克省,法语更是第一语言。英国的“信仰自由”政策和对各种文化的包容吸引了来自不同国家的移民,加拿大一天天繁荣起来。

    英国人、法国人、西班牙人通过巴黎和约协调了彼此间的关系,重新划分势力范围,都有失有得。那么,与他们并肩作战的印第安人从战争中得到了什么?答案是:什么也没得到。巴黎和约只字未提印第安人的利益,他们完全被挡在谈判的大门之外。更准确地说,印第安人不是什么也没得到,他们得到了灾难。战争让加拿大和英属殖民地境内的印第安人损失惨重,他们再也没有恢复往日的元气。

    在战争中功勋卓著的北美英军总司令阿默斯特被封为男爵,统帅在北美的所有武装力量。英王还任命阿默斯特为弗吉尼亚总督。阿默斯特说可以,但有个条件,我不能住在弗吉尼亚这种野蛮地方。他特别讨厌北美,尤其是印第安人。他公开放话说,要是没有印第安人,这个世界将更美好。在阿默斯特眼里,印第安人是地地道道的“野人”。

    本来,法国人是对印第安人最好的。在“新法兰西”时期,法国人不但尊重印第安人的权利,还源源不断地无偿赠送枪支、弹药、毛毯等物资。久而久之,印第安人忘记了如何使用弓箭,习惯了用枪打猎,也越来越离不开白人提供的生活用品。现在,法国人被打跑了,印第安人希望能从英国人手中得到同样的资助。

    当印第安人向阿默斯特请求援助时,阿默斯特说,法国人跟我们打仗时,你们帮着法国人,现在还有脸来要东西?没有枪和子弹打猎了是吧?统统饿死才好呢!你们想要毛毯,行,我这儿倒有几条。阿默斯特把天花病人用过的毛毯送给印第安人,让天花在没有免疫力的印第安人中传播,他就是想把印第安人从地球上抹去。

    “七年战争”的另一个大功臣约翰逊跟阿默斯特正好相反,他与印第安人亲如一家。约翰逊也被英王封为男爵,同时被任命为纽约总督。约翰逊回绝了总督一职,他一想在家养伤,安度余生,二想集中精力做好另一项工作,那就是北美“印第安人事务总监”的职务,这才是他真正想做的事。

    约翰逊尽自己所能帮助印第安人,特别是易洛魁联盟。易洛魁联盟在战争中是英国的盟友,没有他们的帮助,就没有北美殖民地的胜利。可是,战争结束后,英国人开始疏远与易洛魁联盟的关系,不再珍惜他们的友谊。很多殖民者肆无忌惮地抢占印第安人的家园,逼得他们迁往他乡。约翰逊总是代表印第安人与殖民者们周旋,尽力维护印第安人的权利。

    可是,阿默斯特大权在握,是北美说一不二的人物。那些曾与法国结盟的印第安人就不用说了,与英国结盟的易洛魁联盟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阿默斯特无视易洛魁联盟的功劳,纵容殖民者们无限制地扩张土地,把印第安人渐渐逼上了绝路。约翰逊去找阿默斯特说理。这两位将军在战争中携手作战了七年,共同赢得了胜利。可是,他们之间没有一点点“鲜血凝成的友谊”,阿默斯特把约翰逊也看成像印第安人一样的“野人”。约翰逊恳求阿默斯特给予印第安人最起码的尊重,他简直都快给阿默斯特跪下了,但阿默斯特无动于衷,他把欺负印第安人当成天经地义的事。

    忍无可忍的印第安人终于走上了武装反抗的道路。英法战争的烈火还没熄灭,北美殖民地烽烟再起。印第安人开始袭击殖民者的村庄,抢劫殖民者的财物,冲突的规模越来越大。阿默斯特的暴行不仅把北美搅得鸡犬不宁,也渐渐引起了英国议会的不满。1763年,议会终于意识到,如果继续让阿默斯特折腾下去,非出大乱子不可。于是,阿默斯特被召回伦敦。他兴高采烈地离开新大陆,显然早就在这个地方待够啦。阿默斯特一直活到八十来岁,终其一生,他都非常厌恶北美。

    北美殖民地送走了阿默斯特这个“瘟神”,紧张的局势缓和下来,人们逐渐恢复正常的生活。但殖民者与印第安人的对立依然存在。下一步,将会发生什么呢?

    1760年,就在英法战争的后期,英王乔治二世突然去世,他的孙子继承了王位,他就是乔治三世。乔治三世生于1738年,继位的时候22岁。这位国王在位59年,他的一生经历了美国革命、“法国革命”、“拿破仑战争”,也亲眼见证了大英帝国的辉煌。历史学家们对他贬多于褒,颇有微词。但不管他以后的人生多么跌宕起伏,此时此刻,年轻的国王正满怀希望地看着北美大陆的地图。他相信,自己将要公布的这个设想一定会让北美得到真正的和平。

    1763年,乔治三世宣布,以北美的阿巴拉契亚山脉为界,山脉以东是殖民者的地盘,山脉以西属于印第安人。两者各守其土,互不侵犯,那些已经越过阿巴拉契亚山进入西部的殖民者必须退回东部。应该说,这是个看上去非常合理的决定。殖民者以农民为主,东部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