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美国的故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考克成了亚当斯的银行账户。有了汉考克这部自动提款机,波士顿的反英斗争既有了动机,又有了本钱。亚当斯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汉考克也不再只是个富翁,他像亚当斯一样,变成波士顿的旗帜和象征。后来,汉考克作为大陆会议主席,第一个在独立宣言上签了字,成为最著名的“建国国父”之一。

    1764年,英国议会通过食糖法时,亚当斯在城镇会议中猛烈抨击英国议会。他赞同奥蒂斯的“无代表,不交税”的主张,说:“如果他们可以对我们的贸易征税,那我们的土地,我们的财产,不是都可以征税了吗?这完全侵犯了我们宪章中规定的‘自治’权利。我们是地地道道的英国公民,如果在没有代表的情况下就被征税,那么,我们不是从自由的国民变成附庸的奴隶了吗?”

    波士顿城镇会议接受了亚当斯的主张,成为第一个挑战英国议会权威的组织。亚当斯的话发表在报纸和小册子上,他声名鹊起。1765年,印花税法案通过时,各殖民地普遍采纳了亚当斯的言论,坚决抵制印花税。亚当斯认为,印花税不但“违宪”,而且严重妨碍商业贸易的发展。他号召大家抵制英货,以迫使英国议会取消印花税。

    1765年8月,一位叫安德鲁奥利弗的印花税收税官,被做成纸人吊在树上烧,他家和办公室都被砸得稀巴烂。过了没几天,副总督哈金森的家也被愤怒的人群捣毁。马萨诸塞总督认为,这是有组织的暴力行为,而这个组织者就是亚当斯。这个指控没有确凿的证据,到现在历史学家们也难有定论。很多人认为亚当斯就是波士顿“暴徒”的幕后黑手,他通过几个有效的“团队”指挥着“暴徒”们的行为。也有人说亚当斯根本没有介入这些事情。不管怎样,事后亚当斯发表声明,给“暴徒”们撑腰打气倒是真的。但与此同时,亚当斯也认为砸毁官员的家过于暴力,他更支持合法的抗议,比如和平请愿和抵制英货。问题是,脾气暴躁的波士顿人,哪里耐得住性子“和平”请愿呢?

    印花税法案被取消后,人们还没高兴几天,汤森法案就来了。波士顿城镇会议立刻号召殖民地人全面抵制英货。你不是征关税吗?俺不买你的东西还不行吗?但是,亚当斯很清楚,光靠马萨诸塞的力量不足以推翻汤森法案。他积极联络其他殖民地,让大家一起抵制英货。到1767年年底,所有的新英格兰殖民地和中大西洋殖民地都参与了抵制英货的运动。本来一盘散沙的北美终于迈出了走向联合的第一步。

    如果说,未经殖民地人同意就征税是英国议会犯的第一个错误,那么他们的第二个,也是更致命的错误,就是促成了殖民地的联合。北美13个殖民地中的任何一个都无力单独与英国抗衡。一百六十年来,它们各自为政,做梦都没想过会联合成一个统一的国家。如果英国各个击破,区别对待,有的打,有的拉,应该可以避免或推迟美国革命。可是,议会却对北美殖民地一视同仁,要征税都征税,逼得它们不得不联合行动。等英国终于清醒过来时已经太晚了,它能做的唯一的修补就是通过魁北克法案稳住了“养子”加拿大,而那13个“亲生孩子”却“黄鹤一去不复返”了。

    亚当斯是殖民地联合的最有力的推动者。汤森法案让他认识到,以前靠示威的做法太不够水准,再说,“暴徒”的称呼也不好听,有损波士顿人的形象。换个啥称呼更有煽动性呢?亚当斯灵机一动,就叫“自由之子”吧!又好听,又有正义感。于是,波士顿的“暴徒”们摇身一变,都成了“自由之子”,其他殖民地的反英组织也都改称“自由之子”,亚当斯是波士顿“自由之子”的领袖。1765年9月,他当选为殖民地议会议员。

    “自由之子”们除了组织示威游行以外,还通过书信、报纸、小册子互通信息。他们定期聚会,商讨反英策略。“自由之子”喜欢在大树下开会,这些树被称为“自由树”。很快,全美各地都出现了“自由树”。后来,战争爆发后,英军每到一处,第一个要砍的就是“自由树”。他们效率倒是挺高,各地的“自由树”都给砍得差不多了,现在只剩下马里兰等州还保留几棵,供人们参观。

    殖民地的爱国女士们也没落下,她们组成“自由之女”,在抵制英货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她们日夜不停地纺纱织布,用殖民地自己的面料做成衣服代替英国服装,她们还找到各种植物的叶子做饮料代替英国茶。与此同时,“自由之子”的成员到处巡查,看谁敢进口英国货就砸店。心明眼亮的“自由之子”和心灵手巧的“自由之女”,使北美殖民地抵制英货的运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几个月下来,英国商人都受不了了,纷纷要求议会取消汤森法案。

    1768年,马萨诸塞议会给英王发去请愿书,亚当斯和奥蒂斯要求议会把这封请愿书也发送给其他殖民地,同时附带一封亚当斯起草的给各殖民地的公开信,号召其他殖民地与马萨诸塞联合起来,共同抵制汤森法案。这封公开信后来被称为“革命之路的重要里程碑”。

    马萨诸塞总督弗朗西斯伯纳德要求殖民地议会收回这封公开信,议会拒绝了。亚当斯说,他们的请愿合法又合理。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又向英王发出一封新的请愿信,要求撤换伯纳德总督。伯纳德一气之下,宣布解散殖民地议会。

    殖民地议会与皇家总督剑拔弩张,波士顿已经坐在火山口上。下一步,伯纳德总督将会采取什么措施?波士顿人又会如何反应?请看下一个故事:血溅波士顿。

第24章 血溅波士顿() 
1767年的汤森法案把北美13个殖民地的反英运动推向高潮,各殖民地议会纷纷通过决议,全面抵制英货。在波士顿,殖民地议会与伯纳德总督之间已经到了“死磕”的关键时刻。议会要求英王罢免伯纳德,伯纳德则干脆解散议会。亚当斯领导的“自由之子”让汤森法案几乎变成一张废纸,别说税收不上来,就连海关官员的人身安全都成了问题。伯纳德总督紧急向伦敦求救,说要是再不派军队来,俺可就管不了啦。英国新任的殖民地事务大臣希尔斯伯罗勋爵下令派四个军团开赴波士顿。

    1768年10月,两个团的英军,约4000人,抵达波士顿,11月,另外两个团也到了。从身穿大红色军装的英国士兵踏上波士顿土地的那一刻起,很多殖民地人对英帝国的忠诚就在悄然地改变了。人们开始思考他们以前从来没思考过的问题:难道这就是我的国家吗?它到底是在保护我还是在威胁我?一个几千公里外的小岛凭什么主宰这片大陆?

    虽然伯纳德总督解散了议会,但议员们换了个地方,照样开会。在亚当斯的主持下,议会的请愿又多了一条:驻波士顿的英军全部撤离,否则,抵制英货的运动绝不会停止。亚当斯说,英军占领波士顿,不仅侵犯了殖民地人的天赋人权,还侵犯了英国宪法和殖民地宪章所赋予他们的“自治”权利。亚当斯和其他议会领袖们写了无数的文章,发表在报纸和小册子上,号召大家齐心协力,不把英国兵赶出波士顿誓不罢休。其他殖民地也纷纷响应,继续抵制英货。“自由之子”三天两头闹事,比以前更过分了。他们不但羞辱政府官员,连英国兵也不放过,逮着机会就向英国兵扔个雪球,砸两块石头,骂几句脏话,还给他们起个外号叫“龙虾背”,反正不能让他们舒服了。

    终于,1769年8月1日,伯纳德被召回伦敦,副总督哈金森继任马萨诸塞总督。与此同时,两个团的英军撤离波士顿。这一天,成了波士顿人的节日,他们像欢送“印花小姐”一样欢送伯纳德和英国士兵。但亚当斯提醒大家,还有两个团的英国兵没撤,咱得继续努力,直到他们全都撤兵为止。而且,只要汤森法案一天不被废除,咱就一天不买英国货,看谁拗得过谁。

    这两个团可怜的士兵们,一天都不想在波士顿待了。这是什么鬼地方啊?冬天贼冷贼冷的,手指头都快冻掉了,哪里比得上俺那温柔美丽的故乡?他们大多是十七八岁的少年,出身贫苦,为了糊口而参军,以前从未出过远门,这回冷不丁地被送到几千公里外的北美,举目无亲,思乡之情可想而知。他们拿着低得可怜的工资,面对那些刁蛮的殖民者,听他们用最恶毒的语言辱骂自己,早就受够了。士兵们每天都在祈祷:“上帝啊,求你让我们赶快回家吧!”

    1770年3月5日的傍晚像平时一样寒冷,一个叫休怀特的英国士兵正在海关楼前站岗。这时,一个貌似无赖的波士顿人走来,开始嘲笑他,后来嘲笑变成辱骂,辱骂变成推搡,推搡又变成你踢我一脚我打你一拳。两人嗓门越来越大,吸引的人越来越多,不一会儿就聚集了几十个殖民者,他们把怀特推倒在地。怀特大声呼救,正在附近的托马斯普莱斯顿上尉立刻带着八九个士兵赶来。英国士兵们站在一起,紧张又不知所措地与陆续涌来的波士顿人对峙着。此时,周围已经有二三百人。他们向士兵们扔雪球、冰块,高声谩骂,有些人还故意挑衅:“你不是有枪吗?有本事就冲我开!没种就滚出波士顿!”

    在一片混乱中,接下来发生的事就谁也说不清了。普莱斯顿上尉说,他当时向士兵们大喊:“不要开枪!”但一个士兵听到有人喊:“开枪!”另一个士兵看到正呐喊着向自己逼近的人群,慌里慌张地扣响了扳机,于是其余的士兵也开始乱七八糟地打起枪来,都昏了头了,也不知道听没听见长官的“不要开枪”命令。一阵乱枪过后,11人中弹,其中3人当场死亡,另外2人几个小时后死去,其余的受伤。这下,波士顿人也不敢逞能了,抬起死伤的弟兄一哄而散。波士顿终于尝到血的滋味。

    第二天天不亮消息就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