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美国的故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来,大陆会议不过是想发表一份“声明”,告诉英国“俺不想跟你过啦!咱分家吧!”谁也没想着这篇“声明”会有多么重大的意义,更没打算让它“流芳百世”。可是,这简简单单的一篇文章,到了杰斐逊手里就一点也不简单了,因为他站的角度不同。在他眼中,美国革命不是北美与英国之间的纷争,而是人类追求自由的一次尝试。他要得到的是全世界的赞同。

    首先,为什么要发表这份“宣言”?他写道:“在有关人类事务的发展过程中,当一个民族必须解除其和另一个民族之间的政治联系,并在世界各国之间依照自然法则和上帝的意旨,接受独立和平等的地位时,出于对人类舆论的尊重,必须把他们不得不独立的原因予以宣布。”

    那么,什么是独立的原因呢?或者说,什么是北美人为之奋斗的理想?美国革命显然不是一场穷人反富人的阶级斗争,也不是纯粹的民族解放运动。杰斐逊想要告诉世界,告诉历史,告诉未来,北美人追求的是“普世价值”,它远远超过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界限。下面这几句被誉为“英语世界中最著名的一段话”: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某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这就是今天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天赋人权”。当然,在杰斐逊的时代,这几句话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首先,这个“人人”不包括黑奴,不包括女人,不包括印第安人,也不包括没有一定财产的白人男人。难道杰斐逊不明白现实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吗?他为什么不说“所有有产阶级的白人男人生而平等”?也许这个问题在他的心里问过很多遍,但他最终还是把不加任何限定的“人人”写在纸上,因为他写的不是现实,是理想。

    历史学家们认为,杰斐逊的“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是从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的“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引申而来的,但“追求幸福的权利”比“财产权”境界高多了,它包括物质上的幸福和精神上的幸福。正是这“追求幸福的权利”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移民远渡重洋,到新大陆寻找他们的梦想。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词比“追求幸福”更能真切地表达杰斐逊想要表达的“美国心”。如今,这个“美国心”变成了“美国梦”。

    什么样的政府才能保护人们的这些权利?杰斐逊写道:

    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统治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其赖以奠基的原则,其组织权力的方式,务使人民认为唯有这样才最可能获得他们的安全和幸福。

    这是启蒙思想家们说了无数遍的“社会契约”。“统治者的权力来自被统治者”,从五月花号公约开始,这个原则就是北美自治的根基。如今,英王的所作所为破坏了这个原则,所以,我们“有权利,也有义务”推翻这个政府,并为“未来的安全建立新的保障”。

    接下来,杰斐逊列举了英王的27条“罪状”,说明不得不造反的苦衷。这些文字听上去像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絮絮叨叨地向路人哭诉父母对自己的不公。今天,这些理由都已成过眼云烟,我们也就不必细读了。但值得注意的是,在27条“罪状”中,有16条涉及司法程序和司法公正。这说明,在“国父”们心中,法治占有头等重要的地位。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在杰斐逊的原稿中,有一大段声讨奴隶制的文字。杰斐逊自己名下就有200多个奴隶,他一生都是奴隶制度的受益者。一个大奴隶主,毫不留情地谴责奴隶制,听上去有点滑稽。谁也不清楚他写那段话的动机是什么,人们只能说,他再一次无奈地“丈量”了一下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杰斐逊关于奴隶制的那段文字在大陆会议的讨论中被全部删除。所有的人都知道奴隶制是罪恶,但他们不知道怎样结束它。“国父”们决定把这个问题留给后人解决,他们的后人为此付出了60万个鲜活的生命。

    杰斐逊完成初稿后拿给委员会看,大家提了些修改意见。比如,富兰克林把杰斐逊原文中“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神圣和不可否认的”改为“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亚当斯对杰斐逊的文稿很满意,他说:“我将捍卫这里面的每一个字。”富兰克林听了总算放心一点,他知道,有亚当斯的口才保驾护航,这篇宣言才有通过的可能。

    独立宣言写完了,但是,它真的能被所有的殖民地接受吗?那个似乎已经孕育成形的新国家能顺利降生吗?请看下一个故事:生于7月4日。

第35章 生于7月4日() 
1776年7月1日,大陆会议开始就弗吉尼亚代表理查德亨利李在6月7日提出的独立议案投票表决。

    对大多数代表来说,这个选择是痛苦的。从1607年英国在北美建立第一个殖民地弗吉尼亚起,到1776年,已经一百七十年了,七代人的时光。在这一百七十年中,北美人享受着英帝国宽松的统治带来的自由、和平、繁荣、秩序,他们是英王最忠诚的臣民,为几千公里以外的祖国感到无比骄傲。那些乘坐“五月花号”来到新大陆的清教徒可能做梦都没想到,有一天,他们的子孙将彻底背叛祖国,建立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新国家。

    一年前的7月份,大陆会议为与英国妥协做了最后的努力。他们写了一份措辞卑微的橄榄枝请愿书,专门派宾夕法尼亚的领主理查德宾亲自送往伦敦。宾家族与英国王室的渊源不是一般的深,大家觉得英王看在宾的面子上怎么也该瞄一眼他们的请求。可是,乔治三世这回算是铁了心了,他拒绝接见宾,那份请愿书他连看都没看就扔进了垃圾桶。1775年8月,英王正式宣布北美殖民地行为是“叛乱”。乔治三世的声明实际上把和解之路堵死了,正如约翰亚当斯所说:“在大陆会议还没能宣布独立之前,英王已经宣布北美独立了。”

    新英格兰殖民地的代表们坚决支持独立,他们早就等得不耐烦了。出人意料的是,最激烈地反对独立的,不是看上去对革命毫无兴趣的南方,而是以宽容、开放著称的中大西洋殖民地,包括纽约、新泽西、宾夕法尼亚、特拉华和马里兰。在6月份的争论中,中大西洋殖民地无一例外地反对独立,南方的南卡罗来纳和佐治亚也反对。当时,这些殖民地的议会没有授权其在大陆会议的代表投票表决“独立”议案,即使这些代表赞成独立,他们也不能投票。几个星期之后,在革命派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殖民地议会授权代表投票表决独立议案,但到底是赞成还是反对,这还要看代表们的个人意愿。

    支持独立的一方以马萨诸塞的约翰亚当斯为首,反对独立的一方以宾夕法尼亚的约翰迪金森为首。大陆会议的会场有时候看上去就像亚当斯单挑迪金森的战场,他们唇枪舌剑,火药味十足,没冲上去扭断对方的脖子就算不错了。两人都是律师出身,而且是很成功的大律师,他们吵架是个什么效果可想而知。他们的形象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亚当斯又矮又胖,充满活力和热情;迪金森又高又瘦,面无血色,看上去像僵尸。亚当斯来自中产阶级家庭,他敏锐、直率,得理不让人;迪金森是个大富翁,他优雅、谦和,但在原则问题上决不让步。

    支持独立的人认为:第一,北美殖民地实际上已经独立了,大陆会议只不过宣布一个“事实”而已。第二,殖民地对英王的效忠从来都以自愿为基础,它们以忠诚换取英王的保护。现在战争已经开始,英王不再保护殖民地,殖民地也就不用再忠于英王了。第三,人民支持独立,他们正期待着大陆会议的指引。第四,国际社会,特别是法国和西班牙,将会援助北美,但前提是,北美必须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亚当斯说:“只有当我们承认自己并成为完全拥有独立和自由的主权国家,外国才会承认我们。”

    反对独立的观点是:第一,独立的时机尚不成熟。第二,人民还没有下定决心,他们并不完全支持独立。第三,如果贸然宣布独立,将迫使某些殖民地脱离联盟,造成分裂。第四,应该先探明法国和西班牙的态度,然后再决定是否独立。第五,应该等目前的纽约战事初见分晓再做决定,否则很可能引来灭顶之灾。第六,在宣布独立之前,应该先把殖民地联盟的条例制定下来,以便向独立国家过渡。宾夕法尼亚的詹姆斯威尔逊说:“在我们没有建起新房子之前,为什么要匆匆忙忙地把旧房子拆掉让自己挨饿受冻呢?”

    在正反双方无休无止的争论中,7月1日悄然来临,终于到了最后摊牌的时刻。这天早晨,阴云密布,预示着一场暴风雨的来临。大陆会议的代表们静静地来到会议厅。他们的心情似乎很沉重,一反往日闹闹哄哄的状态,整个大厅鸦雀无声。亚当斯和迪金森这两个大律师准备向“陪审团”做最后的陈述。

    上午10点,汉考克宣布开会。迪金森站起来,他的脸色显得格外苍白。他把过去这段时间反对独立的观点重述了一边,提请代表们慎重行事。他说,你们今天的决定可能将把我们的民族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北美大地将经受血腥和暴力,我不忍心看着自己的同胞惨遭屠戮。然而,迪金森也意识到,独立是大势所趋,他无力阻挡历史的脚步。他悲伤地说:“可以预见,我今天的所作所为将让我名誉扫地但是,我必须抗争。如果在此时保持沉默,那就是犯罪。”迪金森说完,慢慢地坐下,随之而来的是死一般的寂静。他的话和他对北美前途的真切关怀打动了所有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