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美国的故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777年2月,大陆会议提拔了5个新的少将,他们以前都比阿诺德级别低,功劳也不如他大。如今,他还是准将,这些人却都爬到他头上去了。阿诺德一怒之下辞职。很多军官联名写信挽留,他不为所动。后来,还是华盛顿亲自出马,并许诺给他争取少将军衔,这才把他留下。华盛顿好不容易从大陆会议那儿给他把军衔要来了,但同为将军,他的位置还是排在那5位之后。阿诺德又要走,华盛顿再次拒绝接受他的辞职信。他要阿诺德耐心等待,总有属于他的那一天。

    北方战事开始后,华盛顿派阿诺德去帮盖茨。阿诺德对纽约上州很熟悉,打起仗来神出鬼没,确实是最佳人选。问题是,“盖茨奶奶”不喜欢阿诺德。他知道阿诺德比他本事大,也比他威信高,所以心里总是提防着他。两人表面上客客气气的,但矛盾一触即发。

    这边大陆军窝里斗不亦乐乎,那边伯格因将军已经快到萨拉托加了。他兵不血刃夺取提康堡,信心大增。这时,他得知豪将军已南下费城,留守纽约市的克林顿将军兵力有限,不可能大规模北上支持他。可是,他还是选择继续向奥尔巴尼进军。既然“叛军”如此不堪一击,没有豪将军配合也能摆平他们。

    就在英军顺风顺水的时候,一个偶然事件让形势急转直下。当地一位女士出门探亲,半路被人残酷地杀害,尸体遭肢解。谁也没看见到底是谁干的,但最后大家都把矛头指向印第安人,因为有人见到一个印第安人拿着一把头发,“大概、可能、差不多”是那位被害女士的。革命派趁机添油加醋地大肆渲染,搞得整个新英格兰和纽约地区群情激愤。

    纽约的印第安人是易洛魁联盟,共6个部落。其中4个站在英军一边,2个中立。所以,在人们心中,印第安人基本上跟英军是一伙的。这次伯格因将军南下,印第安人给他打前站,引路,放哨,刺探军情,确实帮了不少忙。现在,既然大家确信这桩罪行是印第安人所为,这口气哪里咽得下去?

    一时间,各地民兵纷纷开赴纽约上州,誓与英军血战到底。没多久,盖茨的队伍就从3000人增加到近1万人,伯格因丧失了兵力上的优势。而且,随着英军深入纽约州腹地,他们的供给越来越困难。纽约州本来就森林密布,大陆军又毁掉了很多道路,民兵还经常袭击英军供给车队,伯格因的军队一日三餐渐渐开始出问题了。他只想尽快赶到奥尔巴尼,既占领这个战略要地,又可以补充给养。

    9月19日,英军到达萨拉托加以北6公里处的弗里曼农庄,在这里与大陆军交上了火,“萨拉托加战役”拉开帷幕。一大早,当英军先头部队接近弗里曼农庄时,遭到躲在树林里的摩根神枪营的袭击。摩根的军团属于阿诺德统率的大陆军左翼,阿诺德告诉他们专门瞄准军官打。这个打法有点无赖,因为那时候欧洲战争的“准则”之一就是不打军官,否则太不绅士,胜之不武。阿诺德可不管这一套,打的就是军官。摩根的500名神枪手效率极高,弹无虚发,一会儿工夫就差不多把所有的军官都撂倒了。

    英军群龙无首,仓皇撤退,摩根领人追上去,迎面正好碰上伯格因率领的大部队。两下一交手,摩根势单力孤,只好撤回树林。此时,阿诺德的部队已到,双方展开激战,阵地几次易手。阿诺德又敦促盖茨再从右翼抽出两个军团增援,摩根的人马继续瞄准军官打,甚至在混乱中有人说伯格因本人被打死了,后来证明死的是他的助理。战斗从早晨打到傍晚,天黑了才熄火。最后,英军勉强夺回阵地,算是胜了这一场,可是,他们的损失是大陆军的一倍。特别是各级军官伤亡惨重,以至于伯格因无法马上组织第二场战斗。

    “弗里曼农庄之战”大陆军虽然表面上败了,但重挫英军,打得很漂亮。阿诺德不拘一格的指挥风格是最大的亮点,各级军官和战士们都把功劳归于他。阿诺德越风光,盖茨就越不舒服。他在给大陆会议的报告中,把所有的好事都揽到自己身上,一个字都没提阿诺德的功劳。阿诺德闻讯大怒,一面向大陆会议申诉,一面找盖茨评理,两人甚至拔刀相向。盖茨以大陆军北方部总司令的身份命令阿诺德立刻交出指挥权,不许再参加下面的战斗。阿诺德恨恨地回到自己营地。他本想到华盛顿那儿去,但朋友们都劝他暂且忍耐,看看下一步的动静再说。

    接下来,各地民兵继续涌入萨拉托加,盖茨已经有1。2万人,而伯格因的部队只剩下5000多人。他们被大陆军和民兵团团围住,陷入困境。伯格因向纽约的克林顿将军求救。10月3日,克林顿率部从纽约市北上,攻克蒙哥马利堡,但不久就受到大陆军和民兵的顽强阻击,只好退回城里。伯格因等待救援的希望彻底破灭了。

    10月7日,伯格因指挥5000名英军在贝密斯高地做最后一次突围努力。盖茨投入了8000名兵力,摩根在左,伊诺克普尔在右,埃比尼泽勒尼德在中。战斗于下午两点打响。伯格因孤注一掷,做困兽之斗,英军表现得非常勇敢,几次差点突出重围。摩根的军团再次大展神威,在关键时刻顶住了敌人的进攻,伯格因的马、帽子、外套都被击中,他却幸运地捡了一条命。第一轮战斗持续了大约一小时,双方暂时休息。

    就在这时,大陆军阵地上闯进一位将军,正是阿诺德。盖茨不让他上战场,可是,他听见枪响就坐不住,再加上喝了酒,借着酒劲儿,管他什么命令不命令,先打完仗再说。战士们见到阿诺德,兴奋地欢呼起来。阿诺德打眼一看,发现英军阵地上有个关键据点,如果占领了它,英军将无险可守。他立刻下令进攻那个据点,同时让摩根从背后包抄。

    这个据点的防守非常严密,火力很足。阿诺德亲自带人往上冲,骑着马穿行于子弹与炮火中,完全把生死置之度外。战士们都很受鼓舞,也拼上性命。经过激烈交锋,阿诺德与摩根合力占领了那个据点。要不是夜幕降临,大陆军一鼓作气,当天就可能把英军全部解决了。在血腥的战斗中,阿诺德的左腿和他的马都被击中,他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那条受伤的腿。当助理问他伤到哪儿了,他说:“伤在腿上,但我更希望打到我的心上。”阿诺德坐在马的尸体上继续指挥,直到战斗结束。

    盖茨得知阿诺德违反命令擅自上阵后,立刻叫助理去追,可是,那位助理紧赶慢赶也没追上,等仗打完了才找到阿诺德。他传达盖茨的命令,要阿诺德立刻回营。这时,阿诺德已经躺在担架上了,被抬回营地。他这次伤得着实不轻,落下终身残疾,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

    当阿诺德最终回到华盛顿的大营,华盛顿看到他的身体状况,心里很难受,觉得亏欠他太多。这也许就是他后来尽量给阿诺德提供各种晋升机会的原因。可惜,华盛顿的真心换来的是背叛。三年后,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本尼迪克阿诺德,这位萨拉托加的英雄,终于投入英军的怀抱,成了美国革命的叛徒。他是美国二百年来最著名的叛徒,他的名字早已成为“叛徒”的代名词。很多人为此扼腕叹息。也许,历史的醇香就是在无数的遗憾和惋惜中酿成的。

    “贝密斯高地之战”让伯格因别无选择。他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只能投降。奇怪的是,绝境中的伯格因居然大模大样地跟盖茨谈条件,而且把条件开得非常苛刻,好像盖茨求着他投降似的。比如,他对盖茨说,我们可以投降,但不做俘虏,你必须让我们马上回欧洲。如果不答应,我们哪怕只剩一个人也要打回魁北克。盖茨的反应只能说明,世界上的事,没有最奇怪,只有更奇怪。在这种任何一个将军都会命令敌人无条件投降的形势下,盖茨却答应了伯格因所有的条件,他的“仁慈”倒真的有点像“奶奶”。

    1777年10月17日,伯格因正式向大陆军投降,5000名英军放下武器,这是自开战以来英军投降人数最多的一次。“萨拉托加战役”以大陆军的辉煌胜利告终。盖茨很热情地款待了伯格因,双方相谈甚欢。席间,伯格因提议“为华盛顿将军干杯”,盖茨也回礼道“为英王陛下干杯”。斯凯勒将军也邀请伯格因到家里做客。双方交战时,伯格因派人烧毁了斯凯勒在萨拉托加的一处庄园。他向斯凯勒道歉,斯凯勒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伯格因不光是将军,还是个剧作家,很有文艺范儿,性格也开朗热情,大家好像都挺喜欢他。看这个亲热劲儿,英美双方的将军们还真点“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

    后来,伯格因的投降书传到大陆会议和华盛顿手中。华盛顿一看就急了,这不是开玩笑吗?我们还有那么多战士在英军战俘营受虐待,你至少应该考虑拿伯格因的人去交换才对。他敦促大陆会议否决这份协议,赶紧扣留萨拉托加的英军。大陆会议接受了华盛顿的建议,投票否决了投降书上的条件。但那时伯格因和很多英军士兵已经回国了,只有剩下的一批人被扣留。

    萨拉托加大捷为盖茨赢得了巨大的荣誉,他被视为第一功臣,成了民族英雄。连伯格因本人都认为他输给了阿诺德而不是盖茨,后世的学者们也对此纠结不已,但在当时,盖茨的风头无人能比。他的光芒似乎盖过了华盛顿,也盖过了正躺在病床上的阿诺德。但大陆会议这一次总算没太糊涂,他们嘉奖了阿诺德,把他的位置又提到另外5位将军之前。盖茨一朝得势,也就不甘心只做北方部的司令了。接下来,他将与华盛顿一较高低。

    今天,在萨拉托加战场的遗址上已建起“萨拉托加历史公园”。公园中有四座纪念碑,分别纪念为战役做出重要贡献的四位将军,他们是:赫瑞修盖茨,菲利普斯凯勒,丹尼尔摩根,本尼迪克阿诺德。前三位将军的纪念碑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