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美国的故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耶特坐在那儿,看着远处敌人的篝火,聊着白天的战斗,聊着李的表现,聊着大陆军的进步。聊着聊着,两人的眼皮都越来越沉,就这样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第二天一大早,探马来报,英军已不见踪影,只剩一座空营。原来,克林顿也玩了一把华盛顿在长岛和特伦顿玩过的游戏,趁着夜色悄悄撤往新泽西海岸,登船回纽约了。溜号不是克林顿的风格,但他看出来了,如今的大陆军已是一支不同的军队,再打下去也占不着便宜,还是保存实力,回纽约再说吧。

    “蒙莫斯之战”的消息让所有的美国人兴高采烈,只有一个例外,就是李。华盛顿让他颜面尽失,他哪能咽下这口气?他向大陆会议抱怨说华盛顿对他太粗鲁,不公平,应该向他道歉。还说,其实他已经布置好队伍准备迎敌,可是华盛顿强行命令他离开战场,抢了他的功劳,等等。李的言行触动了华盛顿的底线,他把李告上军事法庭。汉密尔顿和其他几位将军出庭作证,他们的证词使法庭最后判定李有罪,但没有给他很严厉的处罚,只是“禁战”六个月。

    李在报纸上继续攻击华盛顿和汉密尔顿,终于让约翰劳伦斯忍无可忍。跟汉密尔顿一样,劳伦斯也是华盛顿的帐前助理。华盛顿是他最崇敬的人,汉密尔顿是他最好的朋友。作为当事人,华盛顿和汉密尔顿都对李的指责保持沉默,但劳伦斯决定维护他们的名誉。他向李提出挑战,要与他决斗。在决斗中,劳伦斯一枪击中李的左肋,但没有致命。李终于服软了,公开道歉,辞职离开大陆军。虽然,在那个年代,决斗是绅士间维护名誉的常用手段,但华盛顿一向反对这种方式。前不久,他刚刚制止了拉法耶特跟别人的一场决斗,这一不留神,劳伦斯又去决斗了。华盛顿又生气又心疼,告诫身边这些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把有用之躯留给更高尚的事业,不要为了一些私事就以命相搏。

    一百多年后,在豪家族的档案中,人们发现了一份李亲笔写的如何击败大陆军的示意图。大家这才明白,原来李早在做战俘时就有投敌行为。这似乎可以解释他在“蒙莫斯之战”中的反常表现。华盛顿当然不可能知道事情的真相。他虽然对李的行为很气愤,但从没怀疑过他的动机。历史将会给李一个公正的评价。

    “蒙莫斯之战”是独立战争中在北方进行的最后一场大规模的战斗。在接下来的三年里,北方基本上无战事。战争的主战场将移往南方。是什么因素促使英军改变了在北美的策略?他们能如愿以偿吗?一向对革命不冷不热的南方将怎样担负起它的历史使命?请看下一个故事:南方战略。

第45章 南方战略() 
在1778年6月的“蒙莫斯之战”中,英军与大陆军打了个平手,英军总司令克林顿趁着夜色悄悄地退出战场,领兵回纽约。他看得很清楚,与华盛顿的主力交战占不着便宜,现在是改变战略的时候了。就在他想把眼光转向南方的时候,北方罗得岛的新港告急,因为法国海军已到新大陆,试图与大陆军联合,攻取新港。美法联盟的第一次军事合作开始了。

    早在“蒙莫斯之战”开始前,华盛顿就敦促法国海军迅速向新泽西靠拢,这样就可以与大陆军海陆夹击,把克林顿打了包。但是,法国海军的行动慢得让人发毛。横穿大西洋本来只需一个月,他们愣是走了87天。等终于见到北美大陆时,船上的4000官兵连跳海的心都有了。他们错过了蒙莫斯的战机。接着,法国海军上将德斯坦勋爵决定转向纽约,打算与北上的华盛顿合作,围攻纽约。结果,华盛顿到了,法军又没到,因为德斯坦怀疑纽约港外有一片浅水区,怕搁浅。他在纽约外海一犹豫就是十几天,还是不敢靠近。华盛顿急得直跺脚。有什么办法?谁让咱没海军呢?

    再看看这位法军统帅德斯坦。他在军中的名声可不怎么样,没立过什么战功。他之所以能爬上这么高的位子,完全得益于与王室的亲密关系。他带来的也不是法国的精锐部队。从这些迹象上,人们有理由怀疑路易十六对美法联盟的诚意。

    错过了蒙莫斯又错过了纽约的德斯坦终于拿定主意,北上罗得岛。此时,北方的大陆军统帅是约翰萨立文将军。华盛顿又派格林将军和拉法耶特北上增援。本来安排得好好的,这回却让大陆军砸了锅。最根本的原因是美法双方互不信任,谁也不听谁的。北美人与法国人互相厌恶由来已久,萨立文又特别刚愎自用,他瞅着德斯坦那副德行就不舒服,即使拉法耶特从中周旋也没用。大陆军在没有通知盟军的情况下擅自行动,仓促间把法军拖入战斗。英国海军上将理查德豪勋爵率几十艘战舰逼近根本没做好准备的法军舰队。要不是一场暴风雨“及时”来临,迫使英国皇家海军撤退,德斯坦有全军覆没的可能。

    遭到暴风雨重创的法军舰队驶往波士顿修整,谁知道,波士顿人的拧巴劲儿又上来了。他们说,你们不在前线打仗,跑到我们这儿干什么?这不是临阵脱逃吗?波士顿人聚集在港口,闹腾着不让法军靠岸。拉法耶特只好去找马萨诸塞州州长、大陆会议前主席约翰汉考克。汉考克和拉法耶特一起赶到港口,好说歹说才把这些市民劝走。

    到此为止,美法军事同盟进行得一塌糊涂。华盛顿一看,这样下去岂不是一场灾难?他需要美法之间更宽容的理解和更有效的交流,需要从法国得到更多的援助,他需要一个人帮他架起一座桥。没有人比拉法耶特更适合这份工作了。

    1778年11月底,20岁的拉法耶特受华盛顿之托,从波士顿启程回法国。在过去的一年多里,拉法耶特完全融入了独立战争,他的勇敢机智和坦率真诚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如果说,他刚来北美时是为了追求个人的荣誉,现在的他已经是自由理想最忠诚的战士。他与华盛顿超乎寻常的友谊让人在感叹的同时也有些不得其解。拉法耶特活泼、浪漫、热情,又很会来事儿,他讨人喜欢很正常。但华盛顿的“冷”似乎是一层打不破的冰。他内向、保守、严肃,总是与人保持距离,小心翼翼地封锁着内心深处的情感。他还有个很像国王的怪毛病,就是特别不喜欢别人,尤其是男人,碰他的身体。别说勾肩搭背了,就是握手也非常少见。可是,偏偏在拉法耶特面前,华盛顿愿意撤掉伪装,展现真实的自己。他热烈地回应拉法耶特的法式拥抱(熊抱)和法式亲吻(亲两颊),不加掩饰地表达关爱之情。谁也不知道这个法国男孩怎样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征服了华盛顿的心。

    拉法耶特这一去就是一年多。他到巴黎后受到英雄般的欢迎。路易十六本来就很喜欢他,现在把他当成了美国问题专家,向他打听美国的情况。拉法耶特与美国驻法公使富兰克林密切合作,说服路易十六增加对美经济和军事援助。国王几乎答应了他的所有请求。有位大臣说:“幸亏侯爵没要求陛下把凡尔赛宫也卖了。”后来,路易十六还更换了法军主将,由格拉斯将军任海军主帅,罗尚博将军任陆军总司令。这两位比德斯坦强多了,对北美也比较友善。拉法耶特居然让路易十六同意,在北美的所有法军都由华盛顿统一指挥,免得各自为政。虽然华盛顿并不能实际控制法军,但至少名义上他是北美所有武装力量的总司令,说话办事方便多了。1780年,拉法耶特将重返北美,在约克镇成就了自己的辉煌。

    “罗得岛之战”后,英军总司令克林顿把兵力调回纽约,开始筹划南方战略。自从独立战争打响后,南方基本上没受到任何影响。很多人发了战争财,赚得盆满钵满。除了弗吉尼亚,其余南方各州都对革命不怎么感兴趣。在南方腹地,比如佐治亚和南卡罗来纳,保王派势力非常强大,足以与革命派分庭抗礼。这也是克林顿看中南方的主要原因。他认为,光凭英军的力量不足以让北美重回英国的怀抱,只有与当地保王党人的力量联合起来才能赢得胜利。

    其实,克林顿的眼睛盯着南方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在他看来,南方只不过被北方强行绑到同一辆战车上。南方人奢侈慵懒的生活方式、唯利是图的贪婪本性、浓厚的贵族气息决定了他们对革命的态度。早在1776年6月,纽约之战前夕,克林顿就奉威廉豪之命率4000名英军南下查尔斯顿,企图夺取这座南方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他本以为南方人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没想到查尔斯顿正严阵以待。

    南卡罗来纳州的州长约翰拉特利奇是头倔驴,他想做的事谁也拦不住,大家都叫他“独裁者”。拉特利奇决定不让英军踏进查尔斯顿半步,他在水陆两面都做了充分的准备。由于地势的限制,英军在陆上的进攻不能以方阵的形式推进,只能变成狭窄的队形。结果,上来一个就让躲在防护墙后的民兵打死一个,根本无法靠近。海军更惨。舰队冲进港外的浅水区,有一半的船只搁浅,成了人家的靶子。岸上的民兵一阵炮轰,英国军舰重则被击沉,轻则被打残,没一个囫囵的。更奇怪的是,当英军炮火打击民兵的防御墙时,那炮弹竟然像被墙“吸收”了一样,没有破坏力。原来,那些墙是用棕榈树的树干做的,柔软又有弹性,炮弹打上来就像一记重拳打在棉花上,威力化于无形。克林顿一看这架势,还真是没脾气,只能下令撤退。英军对南方的第一次进攻以惨败告终。

    接下来的三年里,战场一直在北方,英军无暇南顾。可是,在查尔斯顿的失败并没让克林顿放弃征服南方的愿望。既然查尔斯顿不太好对付,那就先拣个软柿子捏捏。1778年12月底,阿奇博尔德坎贝尔中校率3500名英军来到萨凡纳河口,开始了对萨凡纳的进攻。萨凡纳是佐治亚州的首府,也是仅次于查尔斯顿的南方重要港口。

    守卫萨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