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美国的故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一早,佩吉的病奇迹般地好了。她伤心地对华盛顿说,她怎么也没想到阿诺德会走这一步,她感到很内疚。拉法耶特和汉密尔顿也在场,他们像华盛顿一样,看着梨花带雨的佩吉,怜香惜玉之情油然而生。华盛顿认识佩吉不是一天两天了,算是看着她长大的。他毫不怀疑她的无辜。他问:“你现在是想去纽约与丈夫团聚呢还是回费城你父亲那里?”人家老公都跑到英军那儿了,他还打算把老婆也送去,这绅士真是做到了家。佩吉说她想回费城。华盛顿亲自签发通行证,让沿途各关卡务必保护好阿诺德太太的安全。拉法耶特和汉密尔顿也很细心地为佩吉安排行程,殷勤又周到。

    其实,所有的人都被佩吉耍了。佩吉一点也没疯,更谈不上无辜。这件事从头到尾她都参与其中,帮着传递信件。是她鼓励阿诺德效忠王室的,因为她本来就出身于一个保王党人家庭。阿诺德离开后,她就琢磨着怎么脱身,精心设计了上面那台戏,偏偏华盛顿就吃这一套。他和拉法耶特、汉密尔顿都是典型的绅士,也是典型的“性别主义者”。他们认为,女人只会在家相夫教子,别说她们没有做坏事的心,就是有这个心,也没这个能力。像佩吉这样出身上流社会、受过良好教育又如此美丽动人的女子就更是天使了。三个大男人就这样被一个19岁的女孩儿玩得团团转。

    佩吉回费城后,很快就去英军军营与阿诺德团聚了。后来,佩吉得意扬扬地把这段故事讲给她的闺蜜听,这位闺蜜最终嫁给了另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美国第三位副总统阿伦伯尔。伯尔也曾阴谋叛国,事发被捕后,时任总统杰斐逊一心要置他于死地,不惜押上所有的政治资本,最后却没能成功,倒是生动地向人们演绎了一段什么叫“司法独立”。

    虽说华盛顿对女人千般忍让、万般柔情,对男人可不客气。接下来要处理安德里的事。此时,安德里已经承认,他是英国军官,并把他与阿诺德的密谋和盘托出。华盛顿让人把他送到大陆军在塔潘的总部,暂时关在一个旧酒吧里。安德里的案子被送上由大陆军高级军官组成的军事法庭。格林将军任主席,其他成员有斯特林、圣克莱尔、拉法耶特、斯图本、诺克斯等十几位将军。

    在从塔里敦到塔潘的路上,安德里问押送自己的塔尔米奇,华盛顿将会如何处置他。塔尔米奇说,你恐怕将与内森黑尔的命运相同。塔尔米奇曾是黑尔在耶鲁的同学。四年前,“纽约之战”打响时,21岁的黑尔是大陆军的上尉军官。他自告奋勇,到城中打探英军军情,结果被发现。豪以“间谍罪”把黑尔送上绞刑架,这是对间谍最通常的惩罚。黑尔从容赴死,留下了那句名言:“我唯一的遗憾,就是只能为我的国家奉献一次生命。”

    现在,安德里也许要步黑尔的后尘。30岁的安德里出身于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父亲是瑞士人,母亲是法国人。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20岁时参加英军,因军功一步步升为少校。他曾是亨利克林顿的帐前助理,后来任英军最高情报长官。安德里长得英俊潇洒,气质高贵儒雅。他会说英、法、德、意四种语言,热爱诗歌,精通音乐,会作词作曲,擅长人物素描。在费城期间,他就住在富兰克林的房子里,对富兰克林那些发明创造非常倾心。安德里的谦虚、有礼、温和、豁达让他成为最受欢迎的军官,凡是认识他的人都会被他深深吸引。

    在军事法庭上,安德里的表现让所有的人都爱上了他。他的从容、优雅、诚实、友善,还有他对英帝国的忠诚,让大陆军的将军们深受感动。可是,感情归感情,案子归案子。将军们在把他当战俘还是间谍的问题上颇费周章。如果是战俘,安德里就无性命之忧。顶多关几天,跟英军一交换就回去了。间谍就不一样了。在那个年代,虽然交战双方都离不开间谍,但间谍被认为是一种“下流”职业,无道德底线。只要被抓住,必死无疑,而且是最不光彩的死法:绞刑。

    安德里为自己辩护说,他登岸的地方是中间地带,登岸时穿着英军军服,也就是说,他是作为军人,而不是间谍,跟阿诺德打交道的。后来,阿诺德把他带到大陆军的辖区,他不得已换上平民服装,因为即使是战俘也有乔装潜逃的权利。但将军们认为,安德里被抓时没穿军装,身上又带着绝密文件,显然在做间谍的事。最后,法庭判决安德里的“间谍罪”成立。

    判是判了,但将军们的心情很沉重。他们似乎都不知不觉地把安德里当成了朋友,而不是敌人。现在,安德里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就是华盛顿的慈悲。将军们刚判完人家死罪,就都跑到华盛顿面前为他求情,希望得到总司令的赦免。其实,华盛顿心里很清楚,从某种程度上说,安德里是在为阿诺德“顶罪”,正如他后来在给罗尚博的一封信中写道:“安德里的不幸大于罪过。”但是,事实就是事实,法律就是法律。华盛顿很理解将军们的情感,但他也不惧怕坚持原则。他的理由是:如果当时安德里平安回到纽约,他掌握的情报将给大陆军带来灭顶之灾。安德里情有可原,罪不可赦。

    对安德里的同情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求情”的行列。华盛顿的助理汉密尔顿多次去安德里被关押的地方看他,和他聊天,每次谈完话都觉得安德里的人品如此高贵,面对命运的捉弄又是如此坦然,他实在不忍心看这样一个美好的生命消失。他也跑到华盛顿那儿求情。华盛顿平时特别喜欢汉密尔顿,对他言听计从,这一次却铁了心,谁求情也没用。英军总司令克林顿做了他能做的一切,通过公开渠道和秘密渠道向华盛顿喊话,希望华盛顿以一颗怜悯之心,看在安德里的母亲和姐妹的分上,赦免安德里的死罪。在华盛顿的默许下,汉密尔顿化名给克林顿写了一封信,意思是,想保安德里的命吗?拿阿诺德来换!克林顿深爱着安德里,也很讨厌阿诺德,但他像华盛顿一样,不惧怕坚持原则。他坚守对阿诺德的承诺,拒绝交换。

    接着,华盛顿收到了一封最不可思议的求情信,这封信来自阿诺德本人。阿诺德说,这件事都是我的责任,请不要惩罚安德里。他还威胁说,如果华盛顿一意孤行,英军将采取报复措施,包括处死被俘的大陆军军官。阿诺德的信是在华盛顿的伤口上撒盐,他还不如不求呢。安德里死定了。

    10月2日,安德里走向刑场。此前,他给华盛顿写了一封信,希望能像一个战士那样被枪决,而不是被吊死。华盛顿没有回音。临刑前夜,安德里画了一张自画像,算是留在这个世上的最后一丝痕迹。现在,他在众目睽睽中走向绞刑架,他的从容和镇定让人肃然起敬。在走过那些将军面前时,他还点头微笑,将军们也都向他还礼。在绞刑架下站好后,安德里自己动手把绳子在脖子上套牢,拿出一条手绢蒙上自己的眼睛。当被问道有什么话要说时,他说:“我希望你们为我见证,我勇敢地面对了命运的安排。”大家心里也许都在问同一个问题:如果绞刑架下站着的是我,我有他那样的勇气吗?

    所有的将军都去刑场了,只有华盛顿静静地坐在办公室里,他的周围一个人也没有。他可以感觉到,将军们心中多多少少都在埋怨他冷酷无情。此时此刻,他是个孤独的领袖。他将习惯这种孤独。很多年后,当他拒绝支持法国革命,当他签署杰伊条约,当他以武力镇压“威士忌叛乱”,愤怒的美国人骂他“忘恩负义”“丧权辱国”“独裁专制”时,他也是这样静静地坐在办公室里,望着窗外抗议的人群。对政治家来说,“顺应民意”也许永远是风险最小的选择,但有时候,“逆流而动”才真正需要大智慧、大勇气。

    安德里死后被就地埋葬,美国人还给他立了一块碑。后来,他的遗骸被运回英国,隆重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英雄角”,他终于躺在国王和诗人们中间。他的母亲、姐妹都得到了国王的抚恤和奖赏,弟弟被授予男爵头衔。大西洋两岸都把他当成英雄。当然,美国人也没忘了自己的英雄。他们在抓住安德里的地方也立了块纪念碑,奖赏了那三位民兵战士,还用他们的名字命名了三个县。

    华盛顿一直念念不忘将阿诺德抓回来绳之以法。他策划了绑架阿诺德的行动。但是,就在行动小组要动手的时候,阿诺德被派往弗吉尼亚,这个机会也就消失了。后来,华盛顿派拉法耶特南下对付阿诺德的进攻,临走前特地嘱咐他:“如果抓住阿诺德,就地正法。”拉法耶特依靠间谍的帮助有一次差点得手,但因执行任务的人太没经验,让阿诺德逃脱了。

    阿诺德的叛变风波刚过,华盛顿又面临新的挑战。他将如何应对呢?独立战争能走出困境吗?请看下一个故事:兵变与兵败。

第47章 兵变与兵败() 
阿诺德叛变的风波刚过,华盛顿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呢,更大的危机又向他袭来。其实,这种危机酝酿已久,军队的骚动早就开始了。逃跑、抢劫、偷盗,供应短缺让军纪越来越败坏,大陆军都快成土匪了。华盛顿一向最强调纪律,可也觉得有点力不从心。连饭都吃不上,你还能指望战士们干什么呢?尽管如此,他还是决定警示一下。他下令处决八个严重违纪的士兵,并叫各营的战士都来观刑。这八个人被带上绞刑架,绳子已套在他们的脖子上。但就在行刑前一分钟,华盛顿赦免了其中的七个,只把情节最严重的那个处决了。他希望用这种方式让战士们接受教训。

    然而,华盛顿的警诫似乎没起什么作用。1781年1月1日,宾夕法尼亚军团1300名战士哗变,扛着枪,带着6门大炮,离开大陆军在莫里斯敦的营地,向费城走去。他们已经一年没拿到工资了,每天缺衣少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