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美国的故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陆军面前。一阵砍杀之后,大陆军投降。只见塔尔顿走到举着白旗的大陆军战士面前,手起刀落,把那个战士的脑袋削成两半。然后,他一声令下:给我杀!现场顿时血流成河。这就是“沃克斯华大屠杀”。杀俘是对战争规则的践踏,激起了美国人的仇恨和英国人的反感,连康沃利斯都不得不严厉训斥这位丧心病狂的部下。从此,塔尔顿得了个外号叫“血腥班”,难怪这回盖茨见了他就像见到鬼一样,只恨不会飞。大陆军战士都知道,碰上这个魔鬼,如果你的两条腿比他的四条腿跑得快,算你命大;否则,你就跟他血战到底,求个鱼死网破。显然,盖茨没有这种誓死的决心。

    “卡姆登之战”后,整个南卡罗来纳州很快就被英军控制,康沃利斯与塔尔顿兵分两路北上,进入北卡罗来纳,于9月26日占领北卡罗来纳的首府也是最大的城市夏洛特。英军在北卡罗来纳遭遇出乎意料的顽强抵抗,但这似乎挡不住他们前进的脚步。英军兵锋直指弗吉尼亚,这个美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最富裕也最积极革命的州。

    为了配合康沃利斯的行动,英军总司令克林顿派刚刚从大陆军叛变投敌的阿诺德率1600人乘40艘军舰从纽约南下,进攻弗吉尼亚。弗吉尼亚的战时州长正是那位独立宣言的作者——托马斯杰斐逊。可是,此时此刻,杰斐逊的脑子里不是如何备战,而是如何促进弗吉尼亚的公共教育。这位书生气十足的州长,在和平时期也许是出色的政治家,在战争时期却显得百无一用。他既没魄力也没能力领导弗吉尼亚人保卫家园。

    杰斐逊向华盛顿紧急求救,华盛顿决定让拉法耶特侯爵带1200人去弗吉尼亚。杰斐逊一听是派拉法耶特来,都快哭了,说您能不能派个分量重一点的?此时拉法耶特只有23岁,这个毛孩子能干什么?华盛顿的回答是,我的将军我了解,他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拉法耶特还在路上,阿诺德的军队已逼近里士满。杰斐逊和弗吉尼亚议会毫无准备,不得不仓皇逃窜,阿诺德不费一枪一弹就进了里士满。他放火烧毁了半个城市,然后转向弗吉尼亚腹地,洗劫其他地区。与此同时,塔尔顿的骑兵也进入弗吉尼亚。这一次,他有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活捉杰斐逊。

    杰斐逊逃出里士满后回了他的家蒙蒂塞洛。1781年6月2日早晨,他和几个弗吉尼亚州的议员正商量事儿呢。他这个州长还有几天就卸任了,正巴不得赶紧交接。这时,一个弗吉尼亚民兵闯进来,满身满脸都是血。他已在黑暗中奔波了一夜,身上脸上被荆棘划得一道一道的。他告诉杰斐逊,英军正向蒙蒂塞洛赶来,大家快跑!杰斐逊倒是很镇静,安排议员们和自己的家人先走,他和两个奴隶留在最后。他好像不太相信英军真会来似的,还跑到附近一座山顶上用望远镜看,没发现什么。他正打算回蒙蒂塞洛,这时,可能是上帝的安排,他手中的望远镜掉到地上。他俯身拾起望远镜,顺便又往蒙蒂塞洛的方向看了一下。这一次,他看到了皇家骑兵那著名的绿色军装。杰斐逊立刻纵马离去。几分钟后,塔尔顿来到蒙蒂塞洛。

    塔尔顿拿枪指着一个奴隶,叫他说出杰斐逊的下落,否则就打死他。那个奴隶说,你打死我吧,反正他已经走远了。奇怪的是,塔尔顿没有开枪。更奇怪的是,当他的部下问他,是否要把蒙蒂塞洛烧为平地,战场上那个“血腥班”忽然不见了,站在他们面前的似乎是当年那个温文尔雅的牛津毕业生。他下令,不许碰蒙蒂塞洛的一草一木。据说,英军在蒙蒂塞洛做的唯一的事就是喝了杰斐逊放在餐桌上的葡萄酒,庆祝英王乔治三世的生日。然后,他们静静地撤走了。英军在蒙蒂塞洛秋毫无犯,这完全不是塔尔顿的风格,这是上帝的风格。今天的蒙蒂塞洛是美国极少的几处联合国人文遗产景观,它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参观者,是“在你死之前一定要去的一千个地方”之一。

    杰斐逊和他的家人安全了,可他的名誉一点也不安全。他这州长当得简直是一场灾难,差点葬送了他的政治前途。他灰头土脸了好多年缓不过劲儿来。要不是后来一个出使法国的机会让他咸鱼翻身,美国总统的位子他想都不要想。然而,命运非常眷顾这位才子型的政治家。他在战争中失去的,将在和平中得到加倍的补偿。

    南方的形势一塌糊涂,盖茨战败的消息传到费城,大陆会议彻底傻眼了。他们顾不上什么权力平衡了,赶紧来找华盛顿,商量下一任南方部统帅的人选。华盛顿还是那句话:纳森内尔格林。这一次,大陆会议同意得别提多痛快了。

    38岁的格林是大陆军最年轻的将军之一,也是华盛顿最看重的将军。华盛顿不在军中时总是把最高指挥权委托给格林,他曾说:“如果我有不测,我希望格林将军接替我。”格林与华盛顿的情谊非同寻常。从华盛顿执掌大陆军的第一天起,格林就在他身边,他们之间的忠诚和信任已渗入血液。格林来自北方的罗得岛州,他和来自南方的华盛顿如此默契,本身就是奇迹。华盛顿是个难伺候的老板,将军们敬他爱他又怕他,生性敏感的格林也经常会觉得委屈和困惑。比如,“蒙莫斯之战”中,格林的军团表现出色,但华盛顿把头功给了“疯子安东尼”。格林不高兴,给华盛顿写了封措辞苦涩的信,发泄心中的不满。华盛顿在回信中说,你带的是弗吉尼亚军团,也就是我的家乡子弟。我要是使劲儿夸你,那不就是夸我自己吗?你就吃点亏吧,但你在我心中的位置永远不会变,请不要低估我们的友谊。格林这才觉得好受多了,因为他知道华盛顿正拉着他的手,跟他说悄悄话。更多的时候,他们之间不需要语言,一个眼神,一个微笑,所有的关心和牵挂已了然于胸。

    美英将在南方进行新一轮的较量。格林对阵康沃利斯,拉法耶特对阵阿诺德。无论是经验还是威望,格林和拉法耶特都不能跟康沃利斯和阿诺德相提并论,胜负似乎没什么悬念。也许只有上帝的意志才能创造奇迹。

    北方爷们儿格林能扭转南方的战局吗?年轻的拉法耶特如何应对久经沙场的阿诺德和康沃利斯?请看下一个故事:转战南方。

第48章 转战南方() 
1780年12月,格林将军来到北卡罗来纳,正式就任大陆军南方部统帅,他成了大陆军的二号人物,地位仅次于华盛顿。南方部统帅好像是个倒霉的职位:先是罗伯特豪把萨凡纳丢了;接着是本杰明林肯把查尔斯顿丢了;再后来是赫瑞修盖茨差点把整个南方都丢了。这一回,格林会不会把自己也丢了呢?

    格林是北方人,从没到过南方,由他统率南方部,看上去有点不靠谱。但华盛顿绝对相信格林的能力,虽然格林并不完美。在四年前的“华盛顿堡之战”中,格林判断失误,大陆军遭受严重损失,他为此痛苦不堪。可是,华盛顿对他的信任和依赖从未改变。在过去这四年中,格林几乎参加了大陆军所有的战斗,也参与了所有的重要决策,这位自学成才的将军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自信。格林也是大陆军中最有政治头脑、最有知识分子情结的将军。华盛顿经常让他代表大陆军去跟大陆会议“吵架”,格林对“度”的把握总是恰到好处,既维护大陆军的利益,又不得罪人,搞得那些政客拿他没办法,还挺喜欢他。他在政治上的成熟也是华盛顿选中他执掌南方的原因之一。临行前,华盛顿嘱咐道:“到了南方就要靠你自己了,我恐怕帮不上忙。你一定要依靠南方各州。”

    格林到达北卡罗来纳的夏洛特时,大陆军南方部基本上不存在了。正规军只有几百名,剩下的都是松散的民兵,加起来不超过1000人,而且没有任何物资供应的保障。格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与南方各州政府联系,招募新兵,并着手建立有效的供给线。他多年的政治经验这回全派上了用场。在与各州打交道时,格林不卑不亢,耐心、谦虚、有礼,让大家觉得他坚实可靠又不咄咄逼人。南卡罗来纳、北卡罗来纳、弗吉尼亚都愿意帮忙,但她们都需要时间。英军统帅康沃利斯将军可不想给格林那么多时间,他要趁着格林立足未稳把他掐死。

    康沃利斯领兵逼近格林。以大陆军现在的实力,跟英军硬碰硬就是自杀。好在格林的脑子特别灵,他一看这形势,就放弃了那种“正规军打正规战”的念头。不久前,在北卡罗来纳的国王山,民兵们利用英军行动缓慢的弱点,四处出击,切割包围,迫使一小股英军投降。虽然战斗规模不大,却是美国在南方的第一个胜利。格林从“国王山之战”中看到了游击战的威力,他决定,在没有聚集起足够的力量之前,继续采用游击战术,就像后人总结的那样: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有了战略,格林还需要帮手。他找的这个帮手可不是等闲之辈,他就是“萨拉托加战役”的四大功臣之一——丹尼尔摩根(参看040萨拉托加)。有人说,如果不算阿诺德,摩根应该是大陆军中唯一的军事天才。华盛顿、格林和其他的将军都很努力地“学”打仗,丹尼尔摩根天生就会打仗,他在战场上的灵性是任何人都望尘莫及的。

    此时,44岁的摩根住在他在弗吉尼亚的庄园。1779年,他以“背疾”为由退休,这个倒是不假,他的背确实很糟糕,疼起来要命。但一个公开的秘密是,他是因为大陆会议越过他提拔了别的将军而感到不满才退休的。盖茨任南方部统帅的时候就想请摩根出山相助,但他拒绝了。盖茨在卡姆登惨败,整个南方几乎落入英军之手,摩根觉得他身体里那团似乎已经熄灭的火又燃烧起来。格林的邀请再次唤醒了他心中久违的爱国热情。摩根振臂一呼,老部下新朋友纷纷来投,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