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美国的故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保护,谁能想到还会有人打他的主意呢?

    1782年3月28日,华盛顿亲自签发手令,命令行动小组乘夜色潜入曼哈顿,绑架威廉。他同时也严令得手后要善待王子,因为这次行动的目的不是虐待王子,而是要挟国王。可是,当夜因天气原因和小组成员行动不力,绑架没有成功。英军有了防备,华盛顿也就失去了机会。其实,幸亏没得手,这实在是个臭得不能再臭的主意。五十多年后,美英一笑泯恩仇,美国驻英公使把华盛顿亲笔签名的那份命令呈给英王威廉四世,也就是当年的威廉王子。国王看后幽默地说:“我非常感谢华盛顿将军的人道主义原则,但我还是很高兴他没有得逞。”威廉四世对美国非常友善,他对公使说:“我很遗憾不能生为自由、独立的美国人。我对这个国家充满敬意,因为它产生了华盛顿,这个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

    那么,英美的谈判为什么如此旷日持久呢?主要是内部、外部一起扯皮的结果。邦联议会共派了五位代表参加谈判,这五位都是大腕级的人物。第一位是本杰明富兰克林,第二位是约翰亚当斯,第三位是亨利劳伦斯,第四位是约翰杰伊,第五位是托马斯杰斐逊。富兰克林是驻法公使,已经在巴黎。亚当斯是驻荷兰特使,此时正在阿姆斯特丹跟荷兰商人谈贷款的事。劳伦斯是大陆会议前主席,后来受大陆会议委托出使欧洲。他的船被皇家海军截获,他成了俘虏,被关在伦敦塔。一直到“约克镇战役”后,美国才用康沃利斯换回劳伦斯。此时,劳伦斯还在伦敦修养,他的身体在被关押期间受到很大的摧残。杰伊也曾是大陆会议主席,现任驻西班牙特使,正在马德里跟西班牙谈判,一时半会儿到不了巴黎。杰斐逊的妻子玛莎卧病在床,他抱定了“妻子在,不远游”的宗旨,拒绝了大陆会议的任命。也就是说,五个人的代表团,目前只有富兰克林一个人在场。

    法国人倒是很高兴,他们最喜欢富兰克林,其他人永远缺席才好呢。法国在独立战争中居功至伟,没有它的帮助,美国再拖上十年八年的也够呛能赢。大陆会议对法国感激涕零,给代表团成员下了个很“丧权辱国”的命令:美国代表必须听从法国外交大臣弗吉尼斯伯爵的指示,在没有法国同意的情况下,代表们不得与英国签订任何条约。国会这么做也是为了遵守1778年的美法联盟条约。那个条约规定,美国不能单独与英国缔约。法国这几年的忙不能白帮,它有资格从中捞一笔。它的盟友西班牙也要从中捞一笔,因为西班牙继法国之后于1779年加入了对英战争。还有一位老兄——荷兰,也在“约克镇战役”之后宣布承认美国独立。所以,1782年,当英国代表来到巴黎,他们面对的是美、法、西、荷四国。这是一场国际“分赃”会议。你觉得那几位欧洲哥们儿会在乎美国的自由吗?

    1782年4月,各方的非正式会谈开始。因为美国其他代表都没到,富兰克林只能先独自面对“群狼”。幸运的是,英国首席代表理查德奥斯瓦尔德是富兰克林的老朋友,年纪比富兰克林还大。他对北美一向友善,特别有诚意。他此行除了缔约外,还想削弱或瓦解美国与其他欧洲国家的关系。所以,他见到富兰克林后提的第一个建议是:咱俩直接谈,不跟他们几个掺和,特别是不能让法国卷入其中。他说,法国根本不关心美国的独立,它只追求自己的利益。英美单独谈判,简单又利索。如果法国插进来,和谈将旷日持久。一旦形势发生变化,英国将不再考虑承认美国独立,也将解除民间欠美国人的债务,用省下来的钱继续打仗,看谁耗得过谁。

    奥斯瓦尔德说的没错,英美单独谈判符合双方的利益,这种事别人越搅和越乱。法国的主张是,英法应该先谈,谈拢之后再跟美国谈。富兰克林虽然想跟英国直接谈,但不得不拒绝奥斯瓦尔德,一是因为有大陆会议的明确指示,二是他对法国和弗吉尼斯本人都心怀感激,他相信法国的善意。他对奥斯瓦尔德说:“即使法国援助美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我们也愿意还这个情,而且,在还完之后,依然感谢它。我不能撇开盟友跟你谈判至于美国的独立,早在1776年就已经决定了,你承认也得承认,不承认也得承认,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你说想赖掉欠美国人的钱?有本事你就试试。我不信一个以商业立国的国家会如此糟蹋自己的信誉。”

    碰上富兰克林这只“老狐狸”,奥斯瓦尔德这只更老的狐狸一点办法都没有。他后来再次提出英美单谈,又被拒绝。眼看着一个多月过去了,会谈没什么实质性的进展。其实,富兰克林很着急。他明白,就是因为法国横插一杠子,才让谈判变得这么艰难。他必须想办法把法国排除在外。他热爱法国,但在“美国利益”和“美法友谊”之间,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怎样才能既和英国谈判又不得罪法国呢?

    富兰克林做了两件事。首先,他去找弗吉尼斯。他说,非常感谢法国这么多年对我们的帮助。如今,胜利在望。为了加快谈判速度,您能不能允许我们和英国先接触一下?我们不管谈什么都会向您报备。富兰克林的“谦恭”赢得了弗吉尼斯的“慷慨”。他说:“好啊!我们无意替美国谈判,你们自己的事自己解决,但不要背着我们缔约。”

    接着,富兰克林来找奥斯瓦尔德。他说:你不是老想单独谈吗?看在朋友分上,我就勉为其难吧。但有三个条件:第一,英国承认美国独立是谈判的先决条件而不是谈判的内容,也就是说,“独立”没商量。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其余的都免了。第二,英国要赔偿美国的战争损失。第三,英国割让加拿大给美国。当时的“加拿大”主要是魁北克省,也就是今天加拿大的蒙特利尔、魁北克、多伦多地区,外加俄亥俄河谷。

    奥斯瓦尔德一看,富兰克林真是“高级黑”啊。让你们独立就不错了,还割地赔款?别太过分哦。奥斯瓦尔德的回答是:“独立”的事好说,其他两条要慢慢谈。实际上,富兰克林也没指望他一下子答应所有的条件。英国能做到第一条就是美国的胜利了。把“独立”作为先决条件排除在谈判内容之外,断了英国以此为诱饵获取其他利益的念头。谈判还没开始,谈判的首要目标就已经达成了。世界上还有比这更便宜的事吗?

    谈判刚出现转机,富兰克林就病了,事情又拖下来。1782年6月,杰伊终于从西班牙赶到巴黎,主导下一段的谈判。跟老奸巨猾的富兰克林比起来,38岁的杰伊在外交上是初生牛犊。但在美国政坛,他可是重量级选手。他是未来的联邦首任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美国宪法的重要诠释人。他也是历史学家们公认的美国最重要的七位“国父”之一。对很多人来说,他的名字也许比较陌生,因为其他六个名字太耀眼(知道其余六位是谁吗?),但他对美国的贡献不应该被遗忘。

    1745年12月,杰伊生于纽约市的一个富商家庭,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荷兰人。他爷爷是法国的新教徒,为躲避宗教迫害带着全家移民新大陆,在纽约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杰伊的外祖父曾两任纽约市市长,在当地是响当当的人物。杰伊15岁进国王学院读书,毕业后成为律师。在国王学院,他结识了其他几位后来成为“国父”的领袖,比如来自纽约豪门望族的罗伯特利文斯顿,还有因校友关系而成为朋友的亚历山大汉密尔顿。1774年,杰伊与新泽西州州长威廉利文斯顿的漂亮女儿萨拉利文斯顿结婚。这一年,杰伊28岁,萨拉17岁。

    杰伊从抗税风潮时就积极投入反英斗争,最早组织纽约通讯委员会,并作为纽约代表参加了第一次大陆会议。1778年12月,杰伊当选为大陆会议主席。1779年9月,他又被任命为驻西班牙特使。他和萨拉把年幼的长子托给亲戚照顾,夫妻俩一起远赴欧洲。当时,西班牙虽然作为法国的盟友参战,但并没有承认美国独立。杰伊夫妇备受冷落,直到“约克镇战役”之后,西班牙对美国的态度才好转,开始与杰伊谈判商贸条约。杰伊把西班牙这头的事处理完了才来到巴黎。

    在这短短几年的外交生涯中,杰伊把欧洲人的真面目算是看清了。他坚信,国与国之间没有友谊,只有利益。他恨英国,恨西班牙,也不信任法国。他不像富兰克林那样喜欢拐弯抹角地耍手腕,而是明白无误地直奔主题。杰伊对大陆会议的指示很不以为然:我们美国的命运凭什么由法国人主宰?他从一开始就决定背着法国与英国密谈,连招呼都不想跟弗吉尼斯打。

    杰伊对法国的强硬态度引起他与富兰克林的激烈争吵。富兰克林认为,美法联盟至关重要。即使不告诉法国所有的谈判内容,但基本的礼貌还是应该维持的,一些不太敏感的话题也应该让法国知道。但杰伊说:“法国在她自己和西班牙的要求得到满足之前不会让英国同意美国独立。”他认为,富兰克林对法国的认识太天真了,他甚至觉得,富兰克林爱法国超过爱美国。后来发生的事证明,杰伊对法国的判断基本正确。弗吉尼斯派密使去英国,说法国并不支持美国“所有的要求”。如果英国把在新大陆的利益让给法国和西班牙,法国可以考虑向美国施压,让它后退半步。但杰伊低估了富兰克林对美国的忠诚。在后面的谈判中,他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与富兰克林一样,杰伊也认为“独立”是谈判的先决条件。他发现,英国议会给奥斯瓦尔德的官方指示上写着:奥斯瓦尔德此行是与“北美殖民地”谈判。他立刻告诉奥斯瓦尔德:你的文件上必须写清楚,英国是在与“美利坚合众国”谈判,否则,咱啥也别谈。奥斯瓦尔德说:这不就是个形式嘛,不至于这么较真吧?杰伊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