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靖远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山河听着老太监的话,一张脸顿时苦了起来。开始后悔自己上的那道奏折,早知道有这样的结果,还不如拼着受罚将实际情况讲出来呢。

    “靖远伯,老奴离开万岁身边的时候,还听万岁说了一句,今年可以多两个皇庄,一个在真定,一个在霸州。”老太监似乎非常享受看赵山河愁眉苦脸的样子,继续给予他一定的提示。

    “公公,您请坐。”赵山河赶紧扶着老太监坐下,开始打听皇庄的消息:“公公,小子今年才十四岁,之前只听说过皇庄,但是不了解皇庄的实际情况。您给小子好好讲一讲皇庄是怎么样子的,负责什么,怎么运作。”

    老太监品着茶,给赵山河仔仔细细讲述着皇庄的功能以及运作方式。简单说,皇庄就是不用交税给皇族挣钱的地方,明朝皇帝的私房钱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皇庄。

    赵山河一听皇庄就是给皇帝挣钱的庄子,心中大定,原本苦哈哈的脸上露出了轻松地表情。

    “靖远伯不要高兴得太早,一般的官庄每年的投入与收获是投入一,收获三。皇庄则更大,五倍收益勉强合格,六倍收益才算达标。”老太监对赵山河说着。不过这老太监也没有说实话,官庄达到2。5倍,皇庄达到3倍就已经达标。毕竟皇庄与官庄每年放出的高利贷是不算在其中的。

    老太监说完之后,得意洋洋的等待着看赵山河的哭丧脸,他却发现赵山河听完他的话之后丝毫不见慌乱,反而跃跃欲试,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第128章 皇庄的变革之道() 
老太监走了,飘然而去之前告诉赵山河他的名字叫怀志,说完这句话老太监就头也不回地返回京城。

    赵山河看着老太监的背影,在心中思考着是不是宫里的太监也有辈分,听马永成说过之前有一个特别出色,竟然能够让孝宗皇帝为他立功德碑的大太监叫怀恩。

    经过一秒钟的猜度,赵山河非常干脆的决定,不去想这个怀志究竟跟怀恩有什么关系,现在他的当务之急是赶紧想出来改变皇庄状况的办法。

    “乱世当用重典”,赵山河脑子里面闪过这句话。现在虽然不算是乱世,不过也相去不远,与其等待农民的土地被地主兼并,不如直接让皇帝收为国有,再进行分包,在大明朝试行一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赵山河越想越觉得这么办法可行,以皇帝的名义将土地兼并在一起,然后再以皇帝的名义与农民签订协议,协议分为三个方面,权力、义务和互助条例。

    权力,自然是对土地的使用权利。暂时先弄上一个甲子六十年的时间。

    义务,自然是收获的农产品的上缴,平时在农庄内作坊中的做工,以及突发事件的劳役等等。

    互助条例,这里面文章就多了,农户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一个家庭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十个二十个家庭的力量就会大很多。不就是大明马政有要求吗,那就让妇女孩子和老人去养马,男子壮劳力去耕作和务工。

    到时候十几家人分为一个工作组,在给配上一头牛,劳动力又能解放出来一部分,更多的人手可以相继投入到皇庄的作坊中,皇庄的收益肯定会成倍的增长。

    赵山河想到这里,决定先找一块地方进行一下实际操作,方便及时发现其中的缺陷,进行查漏补缺。

    就这样,第一块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田在绿柳山庄出现了,四十家农户,共计二百七十六人,被赵山河分为四个工作组,每个工作组负责一块田地。

    经过赵山河的组织,四个工作组选出来四个组长,赵山河对四个组长简单表达了自己的意见,让他们自由发挥,一旬时间进行一次总结交流,互相取长补短。

    为了鼓励这四十户人的劳动积极性,赵山河还给他们每一个工作组派发了一头牛,以及全新的铁器。

    将这一切安排好,赵山河开始对真定县城全城的土地进行丈量,赵山河原本以为这个工作量不大,毕竟原有的土地面积都已经登记造册,只要核实一下即可。虽知道在实际操作中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很多地方的荒地都已经被农民开垦,而后被地主兼并,原本的土地面积远远根不上实际情况。

    当赵山河将真定县城全部土地丈量完成竟然整整用了八天的时间,这八天时间不但赵山河累得够呛,临时县令王承裕也异常辛苦。

    看着眼前案牍之上满满的数据,赵山河长吐一口浊气,使劲伸着胳膊,拉了拉筋骨,从口中舒服的吐出一个长音“啊”

    王承裕从椅子上站起来,伸手锤着自己发酸发疼的老腰,对着赵山河说道:“靖远伯,咱们大明朝的子民还真是勤劳,距离上一次丈量田亩不过区区三年的时间,真定的荒地竟然被开辟出三千两百多亩。”

    “土地多了有如何?百姓们还不是没有田可以耕种?”赵山河也站起来活动着腰肢,回应着王承裕的话。

    “土地问题是各个朝代都无法解决的难题。古代先贤早已经想尽了所有的办法,还是无法从根本上根除土地兼并这类事情的发生。”王承裕叹息一声,摇着头无奈地对赵山河说着。

    “王师,你说的没错。古代先贤整饬土地兼并的办法用了很多,不过都不能彻底杜绝土地兼并事件的发生。”赵山河一边说着一边从房间内来到庭院中,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顿时感觉神清气爽。

    “靖远伯有何高见?”王承裕追问着。

    “王师觉得商鞅与四公子相比较孰优孰劣?”赵山河没有回答王承裕的提问,而是反问了王承裕一句。

    商鞅,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法家,一手促成了秦国的变法,使秦国从战国七雄中最弱的国家变成最强的国家。

    四公子,“信陵君”、“平原君”“孟尝君”、“春申君”,战国时期的“四大天王”,个个都是最显赫的贵族,是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不论在政坛还是在民间都影响力爆棚。

    “毛遂自荐”、“鸡鸣狗盗”、“窃符救赵”、“狡兔三窟”等等都是四公子留下的传说。这四个人可以说对战国当时的局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四公子不如商君。”王承裕思索了一段时间,对赵山河说道。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赵山河点了点头说道:“四公子的表现与六国的灭亡其实有着必然的关系。四公子的强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六国偏偏进入一个怪圈,四公子所代表的六国贵族政治的能力越大,他遇到的掣肘就越多。”

    王承裕听着赵山河的话,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商鞅变法的主要特征就是,剥夺贵族的权利,打通了平民布衣上升的通道。可是,靖远伯,不论是四公子还是商君,跟眼前的土地兼并有什么关联?难道你准备效仿商君进行变法?”

    赵山河摇着头说道:“王师,商鞅给华夏民族留下最珍贵的财产不是变法。而是打破身份限制,建立契约共识的努力。正是因为商鞅打破了身份限制,所以秦国的国政才从与六国相同的贵族政治改变为官僚政治,与其说六国败在秦国军队的铁蹄之下,不如说六国败在秦国的官僚政治之下。”

    王承裕听着赵山河的话,思索了一会,眼前一亮说道:“你的意思是在皇庄之中实行的制度效仿商君变法后的秦国?”

    赵山河点了点头,抬头看着头上的蓝天白云,充满激情的说道:“皇庄、官庄的规矩是时候改变了,我准备效仿商鞅,在新的皇庄中扶持新的官僚,让皇庄出现新的气象。”

第129章 重返霸州() 
赵山河在绿柳山庄实行的工作组式的家庭联产承包改革很快就彰显出来他的优越性,虽然没有土地拥有权,但是却有土地使用权以及收获成果百分之五十的拥有权的农民在劳动中表现出极大的工作热情。

    为了进一步检验这个制度的实用性,赵山河决定再用一个月的时间来观察成果。当然这一个月他也不是无所事事,霸州那个破烂的摊子还在等他去收拾!北直隶其他地方的破烂摊子也在等着他去处理。

    一百军士与王承裕留在了真定,赵山河带着自己的本队人马与收编宁杲的军队返回霸州。

    当赵山河踏上霸州地界的时候,他就感受到这里百姓看向他的目光中带着的那种期待。

    赵山河自然明白这些百姓期待的是什么,作为一个已经满手沾满了地主鲜血而且还得到了皇帝允许的屠夫来说,赵山河毫不犹豫对手下军队下令,扫荡霸州,所有地主都抓起来。

    霸州皇庄内,赵山河威风八面地端坐在庭院中唯一一张椅子上,在不太晃眼的太阳下眯着眼睛假寐。

    在赵山河的身边,太监马管手拿拂尘身板站的笔直,两只眼睛里面冒着兴奋的光芒。赵山河离开的日子里,马永成不但升了他的官,而且把他宫外的弟弟弄进了京杭大运河位于通县的码头上当管事的。

    赵山河身后,韩凌云、白树生、南勇、万彪、刘虎分列两厢;范奎、刘栓二人带着卫队在这些人身后雁字排开;齐彦名等人站在一旁激动地攥着拳头。在他们的面前,密密麻麻跪了一地的地主士绅,每个地主身后都站着一个孔武有力的军士。

    赵山河眯着眼睛坐在椅子上不动不说话,地上跪着的地主和士绅一个个连大气都不敢出。他们这些人都知道眼前这个人是谁,更知道眼前的这个人在不远处的真定干了一件多么人神共愤的事情。

    跪在地上的地主和士绅现在只有一个想法,千万不要激怒了眼前这个屠夫,真定城中发生的惨剧千万不要在霸州再次上演。

    椅子上的赵山河云淡风轻在假寐,地面上跪着的地主士绅一个个心里在打鼓,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当中越来越多的人被现场几乎凝滞的气氛压抑的快要喘不上气来,尤其是偷眼观看身前身后那些满脸横肉的杀才一个个手中提着锃明瓦亮冒着寒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