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段祺瑞:推荐哪个呀?

    袁世凯:你看我怎么样?

    段祺瑞:大总统你真的生气了?生气也没用,生气了我也不同意让你儿子当团长。

    06小姐爱上穷小子

    然则,段祺瑞何故非要跟袁世凯抬杠,不让大公子袁克定执掌模范团呢?

    正如段祺瑞自己所说,他这人就是这样,天生的杠杠头,一身的臭脾气。他看准了的事,谁劝也没用,哪怕杀头掉脑壳,他也不会改变原则。

    晚清时,因为义和团事件,惹来了庚子国祸,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老太太逃之夭夭。后来慈禧返京,沿途地方官员、百姓并士兵,皆行跪拜之礼,火车一路行来,唯见铁路两侧,是无数撅起朝天的屁股蛋子,这让慈禧好不快意。

    车行前方,忽见一支威武雄壮的军队,竟然立而不跪,还吹着呜里哇啦的军号,恭迎慈禧。当时慈禧和车上的官员全被惊呆了:这是谁呀,居然敢不下跪?

    细看前方军人的领队,竟是北洋的小段段祺瑞。

    原来,段祺瑞这厮十分厌恶皇权专制对人性的摧残,知道一支由奴才组成的军队,是毫无战斗力的。世界上最勇敢的军人,必然是有良知、有尊严的军人,所以段祺瑞硬生生地推翻了军人的跪拜制度,要以笔直的军姿,让慈禧瞧个新鲜。

    慈禧倒没敢说什么,随车的官员们却气疯了,他们跳下车来,狂打段祺瑞的腿,强迫段祺瑞跪下。你个中国人,竟然敢在权力面前昂首挺胸,竟然不想当奴才,这真是太不像话了。段祺瑞双腿被打,却丝毫不为所动,仍然是屹立于当场。他的坚忍,与军人的铁血自尊,强烈地撼动了清王朝。毫不夸张地说,正是段祺瑞,让中国军人恢复了尊严与良知,让中国军人站了起来。

    从此,军人只奉从内心良知的召唤,再也不是权力的走狗。

    这就是段祺瑞。

    铁血军人的秉性,源自于段祺瑞奇特的成长历程。话说那段祺瑞,也堪称军人世家,祖上曾经组织过团练,打过暴民捻军。但临到段祺瑞出世,家境却已滑落低谷,幼年时的段祺瑞,终沦为放牛娃,以替财主放牛为生。

    可这个放牛娃,却硬是不肯听从命运的安排,非要读书。还真让他找到了一位私塾老师,也没听说老师教过他什么,只管向他讨要学费。但段祺瑞没钱啊。没钱你读什么书啊?私塾先生很生气,就拿走了段祺瑞家里祖传的端砚。

    此事发生之后,段祺瑞怒不可遏,再也不在这个私塾先生处读书了,就另找了个姓许的老师,仍然是没钱跟着蹭课。虽说是蹭课,但老师家每天开饭,他也跟着狠吃。忽一日他拿起饭碗来,吃惊地发现碗里有一块鸭肉。要知道,乡下人当时的日子极苦,纵然是许先生,也是几天吃不到一块肉,他一个蹭课听的穷学生,怎么可能会分到鸭肉呢?

    一定是弄错了。

    弄错就弄错了吧,先把鸭肉吃了再说。

    段祺瑞大嘴巴一张,吧唧吧唧,就把鸭肉吃掉了。

    不料怪事迭出,此后段祺瑞的饭碗里,隔三差五就会出现富有营养的肉类食品。这时候段祺瑞却是越端饭碗越害怕,不敢再吃了,就趁添饭的时候,问厨房是不是弄错了,是不是把给许先生的肉,盛到他的碗里来了。

    这时候厨房里边,帘子后面,传来一个女孩子的声音:你尽管吃你的好了,问那么多干什么,傻瓜!

    当时段祺瑞如受雷击,踉跄着后退两步。

    帘子后面说话的,竟然是许先生的女儿。

    许大小姐,爱上了这个穷小子。

    07史上最悲催的爱情

    许大小姐爱上穷小子段祺瑞,是晚清时代最悲惨的爱情。

    这爱情悲惨就悲惨在,段祺瑞的家里,太穷太穷了。他根本找不起媒人替他去说这门亲,即使有缺心眼的媒婆愿意揽这差事,许家也未必答应。而在许大小姐这里,却因为礼法与家规的约束,她最多是偷偷地给段祺瑞饭碗里添两块肉,却不能将自己的心事,透露出丝毫。

    爱,就隔着一道薄薄的门帘,却不得相见。

    此后,这个孤独的少年,兜里只揣着一块银元,步行两千余里,前往山东威海卫投军。他由于生性耿直,勤奋刻苦,很快在军队里脱颖而出,成为了北洋排第一的重要人物。

    穷小子成名了,有钱了。第一个登门的,就是将段祺瑞那块祖传端砚抢走的私塾老师。

    老师来了,段祺瑞毕恭毕敬地执弟子礼,每天好茶好饭招待,却绝口不提老师抢自己端砚的事。这位老师真的很幸福,在段祺瑞这里一住就是一个多月,每日里吃得满嘴流油。一个多月了,不能再住下去了,再住就太不像话了。见老师执意要走,段祺瑞几次挽留之后,就为老师设宴饯行。酒酣耳热之际,段祺瑞递给老师一个纸袋,老师打开一看,顿时就落下了老泪。

    纸袋里装的,是段祺瑞替老师在家乡买的房产田地的屋契田契,想让这个穷老师,能有个养老的地儿。

    当时老师泪流满面:小段啊,你看你,一点儿也不记旧怨,可是老师我,却愧对你这么好的一个学生啊,当年我抢了你家祖传的端砚祖传的啊,我说抢就抢,当年你胳膊腿太细,打不过老师,只能任由老师抢啦,现在老师可抢不过你啦

    羞愧的老师,终于把那块祖传端砚,又还给了段祺瑞。

    老师的恩,总算是报了。那么那位爱着他的许小姐呢?

    可是段祺瑞不敢打听啊,这么多年过去了,许小姐一定是嫁人了,他总不能全副武装,带一支军队杀过去吧?万一人家许小姐现在过得恩恩爱爱幸幸福福,你说你过去算怎么回事?

    只能忍。

    这一忍,又是好多年。

    直到晚年,段祺瑞再也忍不下去了,就出门去找许小姐,嘿,还真让他给找到了。

    这时候的许小姐,已经是满头白发的老太太,她拄着拐杖来看段祺瑞,进门后两只老花眼东找西看:段大人,哪个是段大人啊,你看我这眼睛看不清楚当时段祺瑞也是老泪纵横,连称老师姐。两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执手相看泪眼,越看心里越是悲催。

    段祺瑞的悲催爱情告诉我们:年轻人啊,要珍惜好时光,年轻时能爱就抓紧爱,爱过才知情重,爱过才知苦短。可千万别像段祺瑞这样,满脑门子为国为民,把自己的爱情耽误了不说,还无缘无故地遭人乱骂。

    划不来啊!真的划不来。

    然而人的性格,决定人的命运,你说划不来没用,段祺瑞自己也不是不知道划不来,可性格决定了他终将和栽培他的袁世凯,走到势同水火的地步。

    08卑鄙小人一炮而红

    段祺瑞和袁世凯的关系走向两极,开始是全怪段祺瑞,后来却越来越要怪袁世凯。

    所谓的开始,说的就是蒋方震自杀一事。此案表面上是兵学家蒋方震与军学司长魏宗翰、科长丁锦之间的小矛盾,实际上却是袁世凯和手下大将段祺瑞的第一次权力斗争,枪声回荡在保定军校,而主战场却是在大总统府。

    说起这蒋方震,实为中国第一独具战略眼光之人。其人少年时留学日本,对日本吞并中国的野心洞若观火,而且准确分析了中日两国的实力对比。蒋方震知道中国断然不是日本之对手,而且越是发展,越是被日本远远地抛在后面,弱小的农业古国中国,若想在强大的工业化国家日本面前获得生存的权利,就绝不能指望着一战而定乾坤,必须要打持久战。

    持久战,就是蒋方震先生最先提出来的。

    蒋方震先生的军事思想,博大精深,持久战只是其中之一。他发现北洋新军已经失去锐气,暮气沉沉,遂提出了改造新军的战略思想。

    这一战略思想的提出,是应对日本日益逼近的侵华步伐,总之中国必须要时刻保留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军队,以维持中日之间的实力平衡。但这个平衡太脆弱,总是向不利于中国这方面倾斜,所以,为了避免局势的恶化,北洋新军必须要着手加以改造。

    这就是蒋方震改造新军之思想。

    这一思想立即引起了袁世凯的注意,袁世凯是日本人的心腹大敌,对于军队的改造始终持高度关注,所以他发现蒋方震这个人才之后,就迫不及待地立即任命其为保定军校校长,以推行蒋的新军改造计划。

    但是段祺瑞却不同意蒋方震的新军改造计划。

    段祺瑞为啥不同意这个计划?莫非他跟日本人合穿一条裤子?

    非也,段祺瑞也同样视日本为心腹之患。但问题是,屁股决定脑袋,人的思维取决于他在社会上的具体位置。要知道段祺瑞乃陆军总长,是军方的最高长官,负责具体工作,在他眼里的北洋,首要的问题是服从,一支不肯服从命令、指挥不动的军队,肯定不是支好军队。

    而蒋方震训练出来的军官,肯定不会服从段祺瑞的命令,这是明摆着的事。

    所以段祺瑞对袁世凯“擅自”越过他,直接任命蒋方震为保定军校校长之事,感到强烈不满。可问题是,袁世凯是大总统,他小段再不满,也没办法找袁世凯的麻烦,他只能找蒋方震的麻烦,给蒋方震添堵。

    所以,蒋方震到了保定军校,发现工作难以开展,遂召集学生于操场上,痛斥军学司长魏宗翰和科长丁锦扯后腿添乱,而后举枪自杀,幸得佣人扯了他一下,侥幸留得性命,但事情却已经闹得沸沸扬扬。魏宗翰和丁锦这两个家伙,也以扯后腿的卑鄙小人角色,迅速走红,搞得人人皆知。

    但这俩活宝没红多久,人们就发现,这两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之所以有胆子敢跟中国最富军事思想的兵学家蒋方震扯淡,那是因为他们有后台,有靠山。

    这个后台靠山,就是陆军总长段祺瑞。

    09人品反比定律

    到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