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扑通一声,张联棻气得一跤跌仆于地,趴在地上号啕大哭起来:陈将军,我早就应该知道,你和那蔡锷,商量好了欺负我们中国人一边大哭,张联棻一边蠕动着爬了出去。

    陈宦满脸悻悻然:你看这个小张,是怎么说话的呢,我和蔡锷商量好了欺负他们中国人在这厮眼里,我们到底是哪国人?

    17四面埋伏

    1916年1月15日,日本东京,万人集会。黑龙会首脑、武士内田良平,发表公开讲话,以民间社团的组织形式,正式向中国宣战。

    同一天,云南护国军第一梯团,在司令刘云峰率领下,抵达普洱渡,遇前方陈宦部伍祥祯阻路。当天双方集结兵力,调运军火,并发生小规模交火。次日凌晨,刘云峰部急速推进,伍祥祯退走。

    22日,护国军刘云峰进驻叙府。

    轻取叙府,护国军大喜,纷纷要求迅速进军。刘云峰却关上了门,独自一人待在房间里,惊魂不定。

    不对呀,这仗打得不对呀。刘云峰心里,说不出来的恐惧与疑惑,这个伍祥祯再不济事,也不可能这么不经打啊,这明摆着是对方在诱敌深入,快点儿派侦察兵,前后左右都去瞧瞧,可别被陈宦那厮坑死在这里。

    未几侦察兵回来报告:报告司令,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北洋已遣曹锟为征滇总司令,辖两路军马,一路由马继曾率领,一路由张敬尧率领,已从两侧包围了我军。另有北洋冯玉祥所部,已自后方悄悄渡过南溪,截断我军后路。现在我军是后退不得,左右难行,唯前方是由陈宦打造出来的铜墙铁壁,正等我军自投罗网。

    不会吧?刘云峰一屁股跌坐在地上,北洋怎么可以这样搞呢?不能这样搞啊,居然是四面围定,这让我老刘情何以堪啊。

    说话间,就听外面枪声大作,四路北洋军,挟无边杀气,呐喊着向叙府急扑。

第173章 世相两张皮(1)() 
01人世间充满变数

    1916年1月25日,蔡锷率军抵贵州,发电报给贵州护军使刘显世,命令其立即起兵。

    说起这刘显世来,他本是贵州一个土财主,家资豪富。适逢晚清乱世,就率领家族子弟办团练,以维护乡里。同时把子弟中最优秀的,都送出去学习。这一学可就乱了套,刘显世的外甥王伯群,把自己学成了君宪派,成为了国会议员。而刘显世另一个外甥王文华更狠,把自己学成了革命党。

    王文华学成归来,强烈要求执掌兵权。于刘显世而言,虽说王文华是革命党,可终究是自己的外甥,军权不给外甥还给谁?只能交给他。

    此后的贵州,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局面,君宪派是刘显世家的人,革命党也是刘显世家的人,每临讨论国家大事,家里的饭桌上必然是厮打成一团。刘显世劝了这个劝那个,把自己累得半死。

    再之后辛亥革命,贵州君宪派与革命党双方携手,宣布了贵州独立的好消息。刚刚念完宣言,就听得炮声隆隆,原来是云南地方太小,搁不下蔡锷和唐继尧两个大人物,于是唐继尧就干脆来贵州跑马占地来了。

    唐继尧入主贵州,抢了大都督之位,随即大开杀戒。

    有关这一段历史,刘立勤、张明金两人合编了本中华民国历史上的20大派系军阀,此书名字超长,在书中这样写道:

    这时,贵州已响应武昌起义,并成立了军政府。蔡锷立即命令唐停止进军,回兵增援入川滇军,准备进攻湖北。但唐继尧在贵州立宪派的挑动下,突袭贵阳,对不为己用的官兵,实行大屠杀,至今民间称螺丝山麓为万人坑。唐在血腥镇压的基础上,当上了贵州都督。他在云南辛亥起义中,确属有功,但在援黔中实行大屠杀,却创下了民国史上武力夺取邻省的恶劣先例。

    在这里,文中所提到的,挑拨唐继尧突袭贵阳的立宪派,实际上就是刘显世这一家活宝。但为什么书中不说他们的名字呢?

    这是因为,刘显世一家稍过一会儿,就要在书中后面冒出来,冒出来时全都是正面形象,让写书的人神经短路,不知道该咋个写法,才能让自己情绪稳定。

    导致史书中躲躲闪闪、闪烁其词的因由,就在于史观的错乱。史观唯有人性的表述,才能够完整地表述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任何非人性的指标或定义,都把历史人物片面化了。这种片面化的描述,不仅表现在刘显世一家人身上,也表现在唐继尧身上。

    比如说,唐继尧血涂黔省,造成螺丝山万人坑之事,唐家后人唐筱蓂就不停地在跟大家解释:

    贵州匪乱,派人来滇求援,先君即奉命将北伐的军队带去先平黔乱。在一次剿匪战役中,俘获了千余名土匪,一齐集中在贵阳近郊的螺丝山下。有人主张用机枪一齐射杀,但先君认为太过残忍,而且以力压制,终非善策。即在千余名俘匪中,挑选面貌凶恶,性情横暴的几十人,以杀鸡儆猴的意思,把他们正法了。这种不滥施淫威的作法,深为黔省人士所赞许。故当黔乱平定之后,黔人就一致挽留先君在黔处理善后。(民国军阀)

    唐家人在这里解释说:唐继尧血涂黔省,制造万人坑惨案,只是个美丽的传说。实际情况是这个样子的。为了证明唐继尧并非滥杀之人,唐家人还说了这样一件事:

    云南响应辛亥革命后,唐继尧担任了攻取制台衙门的任务,冲锋时衙门里突然机关枪狂扫,幸亏有个卫兵一下子将唐继尧推倒在地,否则必死无疑。事隔多年,唐继尧忽发怀古之幽思,召集了一帮子辛亥老人,于家中宴席,评说自己生平最险之事,唐继尧所说的,就是这件事。

    当时在座的,有个乡长徐采臣,他望着唐继尧,犹豫了再犹豫,终于大声说:不好意思,我就把实话跟你说了吧,那天在制台衙门里,用机关枪向你扫射的,正是我。

    唐继尧听了,呆怔半晌,曰:人世间的因缘变幻,竟是如此不可知。

    唐继尧的感叹,道破了人类社会的普遍性规律:未来是不可知的,充满了变数。今天的你,永远也不知道,会在明天干出些什么来。

    02千万不要得罪校长

    总之,唐继尧之为人也,有可能并不像某些书中所描写的那样不堪。但无论如何,他抢了贵州大都督之位,这势必让贵州当地的政治势力,大为不满。

    起初,告状的书信如雪片般,飞往武昌黎元洪处,但黎元洪陷入北洋铁围之中,问题无法解决是必然的。

    然后,告状的书信又半道上掉了头,哗啦啦飞往南京临时政府孙文处,但孙文也没能力解决这个怪问题,于是问题继续悬而不决。

    终于轮到了袁世凯摆布天下,这厮端的有手段,他将蔡锷调入北京重用,让唐继尧回去做云南大都督。再由唐继尧推荐一个贵州的政治势力,掌控黔省。

    唐继尧推荐的人,就是刘显世。

    当时袁世凯一看刘显世这个人,嗯,这个人行不行啊,好像不太行啊,要不咱们把这个刘显世降级使用吧袁世凯任命刘显世为贵州护军使,这就算和刘家结了仇。

    任命刘显世为护军使,怎么还会结仇呢?

    这是因为,全国各省执掌兵权的人物,都任命为将军,比如陈宦就是四川将军,张作霖是奉天将军。而刘显世偏偏比所有将军矮一头,你想他心里能不憋火吗?

    得罪刘显世也就算了,偏偏袁世凯犯了糊涂,又得罪了一个绝对不可以得罪的人。

    这人是谁呢?他就是贵州南明学校校长张彭年先生。

    事实上,正是这个张彭年,他一个人主导了贵州全省的政局,导致了黔省转入护国军阵营,从而让袁世凯吃了一个大亏。

    可张彭年只是一个校长,又怎么会有这么大本事呢?

    实际上,校长只是张彭年身份之一,此前他还有一个身份,贵州省议会议长。这个身份牛气啊,让张校长好不风光,忽如一夜噩梦来,一树梨花压海棠,那袁世凯为了当皇帝,取消了各省议会,张议长忽悠一下子,由政界显达人士,沦为教育口清贫人物,这让张校长如何不怒火攻心?

    却说张校长被解除议长之职,矢志要摆平袁世凯,而此时贵州护军使刘显世家饭桌上,正吵成一团。当时饭桌上吃饭的人有:护军使刘显世、外甥王文华以及刘显世的堂兄刘显潜。

    王文华首先拿起饭碗,火速拨拉两口,说:袁世凯倒行逆施,开帝制的倒车,让我们的共和革命,付之一炬,这岂可容忍?我们应当立即起兵,与蔡锷联手,北上径取两湖,以定天下。

    刘显潜急忙拿起饭碗,也连吃几口,说:差矣,你个小外甥又缺心眼了,袁世凯那是何许人也?中国第一人,你我这等人在袁世凯面前,不过是一介草莽,为了刘家性命所计,为了黔省百姓安危所计,我们必须立即出兵,击退蔡锷,否则北洋大军一到,咱们刘家就惨了。

    王文华大怒:蔡锷将军兴起义师,必然会四方响应,偏你要跟大家扭着劲来,等袁逆平定之时,你让我们刘家何以面对贵州人民?

    我呸!刘显潜一脚踹过去:没大没小的东西,敢跟我这么说话,还反了你呢!

    王文华一拳捣过去:少来,你不明大势,甘心从贼,这种长辈丢刘家人的脸,才不认你!

    刘显潜一个耳光打过去:我叫你不认!

    王文华将饭碗直砸过来:我就是不认!

    噼里啪啦,稀里哗啦,王文华和刘显潜打成一团,撕扯着滚到桌子底下,继续发出激烈的厮打声。稍顷,刘显世吃饱了,拍了拍滚圆的肚皮:我们老刘家啊,要不要每顿饭都这么和谐?要不要啊?

    03说客轻舌重千钧

    饭后,刘显潜鼻青脸肿,神清气爽地出了门,迎面就见到刘显世的亲弟弟刘显治,便问道:小治啊,你咋耽误了吃饭呢?吃饭时你要在多好啊,咱们俩合伙打你小外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