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见,新王朝的名字中,别的字有没有没得关系,洪字万万不可少。

    又因为新王朝与历史上的皇朝不同,新王朝讲究的是行宪,连皇帝都要听宪法的,所以王朝的名字中,还必须得有个宪字。

    如此一来,王朝的名字已经别无选择,它必然是洪宪。

    于是袁世凯就无可争议地成为了中国首任洪宪皇帝。

    但袁世凯称洪宪皇帝后,有几件事,让他愁得从早哭到晚,这里要说一说。

    头一桩事,就是袁世凯称帝后,原配夫人于老太太,就顺理成章地升格为皇后。于是袁世凯亲信孙宝琦的太太,便率一群老太太入宫,来参见皇后。但袁世凯与孙宝琦是儿女亲家,当孙太太领一帮老太太跪拜皇后时,于老太太急忙站起来,说:亲家太太,各位太太,皇后不敢当,不必行礼。

    宫中女官苦口婆心,教导于老太太,说她现在是皇后了,必须坐在椅子上,让大家冲她磕头。可于老太太说什么也受不了这个,说:做了皇后,连还个礼也不行了?这可不敢当,真是不敢当。

    那一年,北京最流行的话,就是“不敢当”三个字。

    孙文听了这事儿,深有感触,发表讲话说:

    吾人革命,对于国政当多行之事,理所固然。即如袁项城登基,其皇后受官眷朝贺,声声言不敢当。岂有皇帝、皇后受臣下跪拜而言不敢当者?足见袁家虽世代簪缨,身居帝位也是外行。愿吾革命党人与闻国政,不做外行之事,如洪宪皇后之为不敢当语也。

    看了孙文这个讲话,足以让我们恍然大悟。难怪袁世凯称帝,闹得天下纷乱——袁世凯是期望一个君宪,而大家反对的却是帝制。

    02理论总是正确的

    君宪与帝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先说君宪,君宪是指君主立宪制,如日本、英国。这是一个极尽聪明的政治智慧之体现,设计这个制度的人,知道人性是非常奇怪的,特点就是对人不对事,谁也不服谁,越是正确的越要给你添乱,不乱成一锅粥,这事儿就不算完。所以君宪的制定者巧妙地利用人性这个特点,设置了一个没有实际权力的虚君,放在大家头上。而下面则是政客们你争我夺,一旦要失控,就把虚君拿出来维持秩序,防止时局彻底乱套。所以说君宪不君宪,并非问题的主要方面,问题的主要方面是社会的游戏规则,社会规则是否公开透明,是否公正合理,这才是一个社会能不能够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的关键性因素。

    再说帝制,帝制与君宪完全不同。帝制就是帝制,是皇帝一家权力独大的超级独裁体系。在这个制度中,皇帝本身就是社会规则的制定者,又是社会活动的参与者,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别人是没得法子跟他玩的,怎么玩怎么吃亏,因为他可以随意改变游戏规则。说到底,帝制时代的社会游戏规则就一条:他赢你输。

    最后是皇帝,这个皇帝是最典型不过的中国式皇帝,是极权时代特有的经济学产物,也是帝制时代的最终结果。

    事实上,袁世凯一再力图向大家表明,他是要实行君主立宪的。这是他登基之日的三条许诺之一,另两条是废除跪拜制度,以及废除太监制度。他的一再声明,统统全都是白扯。

    为啥呢?

    不为啥,反正你老袁想世世代代舒舒服服,这美事甭想。

    说明白了就是,袁世凯相信自己是在搞君宪,所以他理直气壮。而大家反对的则是帝制,更加义愤填膺。

    也不是没有明白人,比如说梁启超,他最明白君宪和帝制的区别。可因为他在争夺美女花云仙时,在杨度手下吃了瘪,于是老梁一怒为红颜,假装不知道君宪和帝制的区别,率先布局起事,这就让袁世凯,更没个地方说理去。

    但话又说回来,搞不清楚君宪和帝制,这也不能怪别人。至少在袁世凯的宝贝儿子袁克定这里,他嘴上喊君宪,实际上要搞的却是帝制。

    史载,袁克定在家里乱来一气,要改掉以前的称呼,确定自己的太子地位。为此他专门把老妈于老太太请来,亲自讲解跪拜仪式,让于老太太领着全家,向袁世凯磕头。

    当时于老太太一听就火了,说:叫我带头给他磕头?想也甭想,这头我才不磕,我一辈子给他生儿育女,还要给他磕头,这还讲不讲道理了?他弄了那么多小老婆,又给谁磕头了?

    于老太太扬长而去,让袁克定好不悻悻然。

    所以呢,一定要空对空谈理论的话,大家就不应该反对袁世凯,因为人家搞的是君宪,不是帝制。但如果从现实出发,袁世凯是一定要反对的,因为他虽然搞的是君宪,但稍不留神就会滑行到帝制的旧轨道上去,等到了那时候你再说他不对,就已经来不及了。

    实际上,蔡锷起兵也是这个道理。蔡锷可没指望着云南枪声一响,袁世凯的洪宪王朝就崩盘。蔡锷希望的是,他要让袁世凯知道,他的帝制之路可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且,兵火既起,列强也会干涉,明确反对袁世凯称帝,这样就避免了中国再倒退回帝制时代的可能。

    这件事,蔡锷也曾经和黎元洪商量过。

    03大肥仔有大气节

    蔡锷在逃离北京之前,曾去拜访黎元洪,问:老黎啊,你对袁世凯称帝,到底是个什么态度啊?

    黎元洪道:这还用问吗?我是坚决反对的。

    蔡锷道:可我没听到你吭一声啊。

    黎元洪道:我不吭声,那是没得法子啊。你看现在的报纸,如果你说反对帝制,人家根本不给你登,就算登出来,也是硬说你支持帝制,让你更加说不清楚。

    蔡锷道:这么说,我们就剩下最后一条——武力反对了?

    黎元洪道:武力反对,怕更是不成,你和我一样,都是关在人家笼子里的鸟,你飞都飞不出去啊。

    蔡锷道:这你放心,我现在已经有办法了,你等我离开北京40天,保证给你一个惊喜。

    蔡锷走了,黎元洪就憨憨地坐在东厂胡同的家里,等着好消息。

    好消息果然来了。袁世凯登基,第一道命令,就是册封黎肥仔为武义亲王。

    “武义亲王”这个封号,是有讲究的,暗含了武昌首义之意。袁世凯可能是这样考虑的,只要你肥仔不否认自己在武昌首义中的历史作用,这个封号你就没法子拒绝。

    1915年12月15日,北京城中,万人空巷,人民群众扶老携幼,拖儿带女,浩浩荡荡涌向了东厂胡同。南起东安市场,北至朝阳门大街,东至隆福寺,西至皇城根,密密麻麻是不计其数的人头在涌动。无数花白胡子的老人,泣不成声,语音哽咽道:头上花枝照酒卮,酒卮中有好花枝。身经两世太平日,太平天子再登基。皇上啊,你可算是回来了,自打没了皇帝,我这心里啊,总是空落落的。

    一队文武官员,在国务卿陆徵祥的率领下,神色肃穆,艰难困苦地穿越人山人海,抵达黎元洪门前:恭喜亲王大人,贺喜亲王大人。

    门开了,肥仔黎元洪笑眯眯地出现在门口,往旁边一指:小陆,那边有个粪坑,里边的屎正热乎着,你快点儿一头扎进去,保证没人跟你抢。

    陆徵祥:亲王大人,何出此言啊?

    黎元洪正色道:某家乃湖北人氏,出身农耕之家,自幼矢志报国。甲午年更曾与日本人决战于黄海之上,侥幸残存,仍未失报国之愿。转道湖北,训练新军,从未一日想到有家,一心只图报国,辛亥年武昌兵起,某家被革命党人以刃相迫,迫某家宣誓效忠“中华民国”,效忠中国人民。利刃相迫是真,然某家的誓言,也是真的。夫唯有“中华民国”,唯有中国人民,才是某家甘效犬马、死而后已的真正主人。

    于众人目瞪口呆中,黎元洪继续说:

    大总统虽明令发表,但鄙人绝不敢接受,断不敢冒领崇封,致生无以对国民,死无以对先烈。各位致贺,实愧不敢当。(杜春和北洋军阀史料选辑)

    黎元洪这个态度,出乎所有人之意料。虽然许多人心里并不赞同恢复帝制,可谁也不敢冒掉脑壳之危险,公开表态。黎肥仔独居东厂胡同,连卫兵都是袁世凯派来的北洋人马,这种情况下他公然拒绝,那得需要多么大的勇气?

    百官怏怏而退,民众更加诧异莫名,继续围着黎元洪的家,平心静气,等圣上大怒,派御林军来把黎元洪抄家杀头。

    等啊等,等啊等,没等来御林军,却等来一个裁缝,来给黎元洪量尺寸定制亲王制服。结果是理所当然的,裁缝被撵了出去。

    到了这一步,守护黎元洪的护兵卫队全都看不下去了,蜂拥着冲到黎元洪门前,破口大骂:黎元洪,死胖子,你个不识好歹的王八蛋!皇上是瞧得起你,才御封你为亲王的。这是多大的恩德,你他妈的不说快点儿磕头谢恩,竟然敢拒封,你以为你是个什么东西?快给老子滚出来,让老子一刀宰了你。

    房门开了,黎肥仔以他历史性的憨笑,独对门外鼓噪大骂的卫兵们:你砍,你过来砍。我黎元洪既然誓言效忠民国,那就矢志不改。你们呢?你们也誓言效忠过民国吧?怎么你们自己发过的誓,这才不几天工夫,就犹如东风过马耳,被你们自己忘了呢?

    卫兵们气得全都哭了,说:都是被这个民国害的,让逆贼越发猖狂。皇上啊,你快传旨灭了逆贼满门吧,你听他满口胡言乱语,不说一句人话

    04脸皮留在历史里

    袁世凯首日登基,第一道命令册封黎元洪,就遭到了黎氏的断然拒绝,这始料未及的事情,让袁世凯顿时傻了眼。

    大家都认为,黎元洪此举,必然惹来杀身之祸。可在袁世凯的脑子里,他却认为自己在搞君宪,君宪体制之下,皇帝是没什么实际权力的,更不可能派什么御林军,抄谁的家灭谁的门。比如说德国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