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以家族为生产生活单元的,一个男丁刚刚长到十几岁,正自懵懂无知,不辨东西南北,家族已经替他娶了媳妇,和一大家人合吃大锅饭,听从老族长的命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时候的年轻人承受着旧有大家族的压迫,纵然有什么革命的欲念,就必须先冲破封建大家族,这大家族冲不破倒还罢了,一旦冲破,就会发现荒天茫茫,四海无垠,到处都和自己所居一无区别的大小家族,自己孤单单一个人,吃没得吃,喝没得喝,只能成为社会的游民,朝生夕灭,沦为街头饿殍。

    但到了晚清年间,中国社会开始由农业时代向商业时代转型,原始的农业大家族开始解体,十几岁的年轻人被抛到了社会上,再也没有了家族替他们娶媳妇,再也没有人管他们的吃和喝,一切全都指望他们自己——按理说商业时代正是年轻人奋斗的好时季,奈何中国正值穷困,一个年轻人空手赤拳来打天下,少焉者几十年,多焉者一辈子,才能够取得一点点社会地位,填饱自己的肚皮。

    然而一个人的年轻时代,正是各种欲望喷薄欲放之时,要爱情,要女人,要钱,要地盘,要势力,要号令天下,要赢得每一个人对他的尊重但空手赤拳的年轻人,绝无可能获得这些。

    等他们获得这些的时候,他们已经老了。

    也有极少数极少数年轻人心思灵巧,能够依附体制分得一杯羹,这样就解决了他们的所有欲望,有钱,有地盘,有女人,也就能够赢得别人的尊重。

    但对于绝大多数年轻人来说,或者是因为个人的价值观念不同,或者是因为能力的取向有偏差,或者是机遇不对,总之,绝大多数年轻人,在社会上的成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他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人生的尴尬:

    当他们年轻,有足够的精力满足自己的欲望时,却缺乏这样的条件。而当他们有了条件,却又已经没有了欲望。

    如何才能够在还有欲望的情形下,创造出满足自己欲望的条件呢?

    答案就是颠覆旧有的社会秩序,让自己的欲望,与满足欲望的条件对接上。

    这种对旧有社会秩序的颠覆,如果是一个人跑单帮来干,那就是强盗,是匪寇。如果是一群人来干,那就是革命了。

    所以说,所谓的革命,是年轻一代对老人的革命——你什么时候见到一伙老头吵闹革命?

    这样革命者就走入了一条分歧之路,投身于革命的年轻人,莫不是醉心于颠覆旧有社会秩序,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预期。但年轻人不知道的是,旧有的社会秩序不是哪个人制定的,它是整个社会博弈力量的均衡布局,这种均衡布局是由人性所主导,纵然是再不完美,可是它具有强效的稳定功能。

    而这就意味着,革命后的社会秩序,与革命前的社会秩序并无区别,它必然是一个分层级的社会结构,不同的只是谁居于权力的颠峰。

    事实上,绝大多数革命者,只有颠覆旧有社会秩序的暴力冲动,却缺乏建设新社会秩序的创意——破坏是容易的,一个人就能够做到火焚督署,但建设,却不是一个人的工作。

    在首义之日的武昌,面临着贼寇,滥杀,与士兵百姓大面积逃亡的现实,这时候的建设就意味着中止这一切——不是你想中止就能够中止的,这时候需要的不再是暴力冲动,而是一个人在民众之间的威望。

    革命党人无疑都是破坏的专家,但临到建设,他们就束手无策了。纵然是他们知道应该怎么做,也是枉然,因为他们缺乏威望,民众压根不知道他们是谁,所以他们发布的命令,不会有人理睬。

    革命党人要想中止武昌城混乱的局面,稳定革命形势,就只能——敦请黎元洪出来。

    徜黎氏不出,对旗人的滥杀就不会中止,更多的民众与乱兵逃亡之后,这座城市就会陷入道义的孤境,沦为众矢之的。

    社会的悲剧,就在于年轻人投身革命,是因为他们缺乏建设的能力。而当他们拥有着建设能力的时候,就会发现他们已经成为新一代年轻人革命的目标。

    但我们必须要明确一点,真正的革命者,恰恰是无私无我的,比如说起义时于督署中纵火殒命的纪鸿均,为了革命牺牲自己,显然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但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具利他主义的革命者会在革命进程中牺牲自我,成为血祭,最后分享革命果实的,却多不是利他主义者,而是投机者。

    这就是牺牲者的悲剧,他们只是为了那些利已主义者而牺牲。

    革命的道理说一千,道一万,就一句话,造反有理。

    建设的道理说一千,道一万,也是一句话:恢复秩序。

    (9)命到底如何革

    汤启发,程定国,马劳等党人端着枪,押着挑夫找到了黄土坡的刘文吉宅。黎元洪听到外边人声鼎沸,知道再藏匿已是无济于事,就走出来,叱责众党人曰:你们都是我的部属,我黎元洪带兵,恐怕称不上刻薄吧?为什么非要杀我呢?

    众人陪笑道:不杀你

    黎元洪:不杀才怪!

    众人:真的不杀

    黎元洪:既然不杀,你们荷枪实弹,所来何为?

    众人:黎协统别误会,我们大家此来,是敦请黎协统出山,主持大计

    黎元洪:又来瞎说,你们革命党人才济济,让我去干什么?

    众人曰:黎协统以恩御众,极得人心,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杀尽旗人,反清复明。我们革命党人和黎协统一样,都是汉人,同属炎黄子孙。以黎协统之威望,想来不会让我们失望,撇下我们不管。就请黎协统出山,主导革命大计吧。

    黎元洪默然半晌,问道:你们让我去哪里?

    众人道:可先到楚望台,和总指挥吴兆麟商量。

    黎元洪一听就乐了:原来是吴兆麟啊,他是我的学生,我知道他的军事能力,有他就够了,我就不去了。

    听黎元洪这句话,知道他无意参加革命,众人面面相覤,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候党人程定国急了,端枪上前一步,枪指黎元洪:黎协统听好了,你跟我们一起革命,就仍是我们的好长官,如果不答应的话,莫怪我们无礼了。

    黎元洪变色:你要如何?

    程定国大吼:跟我们革命就活命,不跟我们革命就开枪,黎协统你自己掂量掂量吧。

    黎元洪傻眼了:你看你这么箭拨弩张的干什么,我又没说不去。

    去就好!众人一涌而上,替黎元洪套上马褂长袍,再扣脑壳上一顶瓜皮小帽,拥出门来,扶黎元洪上马。那边党人马荣飞跑回楚望台送信,闻知黎元洪出山,吴兆麟喜不自胜,这下子他可算是御下担子了,当即命令一排士兵举枪相迎,吹响欢迎号角,以示隆重之意。

    受到如此隆重欢迎,黎元洪心下稍安,知道这伙子煞星不太可能突然干掉自己,就笑吟吟的向士兵们挥手致意:弟兄们辛苦了。

    士兵:长官辛苦。

    黎元洪:一夜鏖战,弟兄们晒黑了。

    士兵:长官更黑

    吴兆麟三步并作两步跑过来,敬过军礼之后,大声道:有请黎协统到中和门城楼上观战。黎元洪点点头,让人搀扶着下了马,与吴兆麟同登中和门城楼,路上他小声的问吴兆麟:畏三(吴兆麟的字),我说党人怎么也会成了气候,原来是你在作怪,我说你是不是缺心眼啊,怎么搅和这杀头的事儿?

    吴兆麟涨红了脸,道:黎协统,我也是受人所迫,事出无奈。

    无奈你个头!黎元洪冷笑:你当我不知道,明明是你自己跑出来的,人家革命党可没强迫你来干。

    吴兆麟道:这又怎么能怪我?我就是想和张彪较量较量。

    黎元洪冷冰冰的道:我的脸都给你丢尽了吧?

    吴兆麟忙道:老师,落荒而逃的可是张彪啊。

    黎元洪欣慰的点了点头:嗯,这还差不多张彪算是逃了,可这个命,到底怎么个革法呢?

    (10)替年轻人收拾烂摊子

    黎元洪,吴兆麟一路行来,起初只有一排士兵保护,数名党人跟随,但是队伍越走人越多,许多奇奇怪怪的人,从不知什么地方钻出来,汇入到这支队伍之中。仔细看这些怪人,全都是第八镇的高级军官。这些人原本都躲藏了起来,听说黎协统出山,就又一窝蜂的跑了出来。

    他们出来,只是因为黎元洪在,黎元洪让他们革命,他们就革命,让他们镇压革命,他们就会立即听命——这就是黎元洪的威望与力量,如果他愿意,就能够配合张彪将武昌的革命镇压下去,但是他不肯,因此赢得了党人拥护。

    黎元洪不肯镇压革命,是他的肉头性格使之然,倒不是他对革命有什么好感。他这个人是典型的与人为善,只知道军队中的士兵都是兄弟手足,为弟兄们排忧解难是理所应当,拿弟兄的脑壳染红自己的顶子,这种事他是干不来的。

    辛亥老人回忆说,黎元洪是个以军营为家的怪人,虽然他的家就在军营附近,却天天睡在军营里,他最喜欢的是全营兄弟围着大灶,兴高采烈的吃大锅饭,其乐融融啊总之,黎元洪以军营为家,将自己视为这个大家族的家长,正是这种心态决定了他此前此后的种种选择。

    他不会跟着年轻人乱打乱杀闹革命,却注定了要替这些年轻人收拾乱摊子,然后再遭受年轻人的埋怨与不满。

第63章 毁灭帝国的人(3)() 
尤其是眼前这场乱子,还是他的学生吴兆麟惹出来的。若然是吴兆麟不出来揽事做总指挥,起义军这边断无能与张彪抗衡的军事人才,这场起义也必然会遭到镇压。吴兆麟顾头不顾腚,乱子已经惹下了,现在全推到老师这里来,不管了。

    郁闷的黎元洪进入督署,端坐会议厅内,发布命令:请党人代表,城中还没有逃掉也没有被杀的官员,都来督署开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