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他来到养心殿时,崇祯正在批阅奏章,侍立在一旁的杜勋连忙退到一边,把位置给王承恩让了出来。

    平时里,若是崇祯在批阅奏章时,王承恩从殿外进来,都是小声的走在崇祯身边侍立,并不去打扰崇祯。崇祯为此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反而认为王承恩为自己着想。可是今日崇祯心神不宁,批阅奏章是也未投入全心,看到王承恩一副理所当然的走到自己身边,把杜勋轰开,崇祯心中觉得很不对劲,就算是他当值,见到朕面,不也应该行礼么?他为什么不行礼,自己有给他特许么?乱想了一通,崇祯随口问道:“你刚才去哪里了。”

    王承恩也想着要试探一下崇祯的口风,见崇祯问自己,马上答道:“奴婢刚刚去东厂巡视了一趟。”

    东厂是明朝特有的太监机构,本来只是掌管内侍醒狱之事,设提督太监一人,掌印太监一人。但是随着王振、魏忠贤等大太监掌政,东厂的的权利越来越大,甚至大过刑部。而且魏忠贤时为了便于自己管理东厂,便废除提督、掌印太监,有司礼监并领之,称都督。崇祯铲除魏党后,虽然废除了都督的称号,却没有恢复提督、掌印等司职,仍由司礼监掌管。

    现在司礼监只剩下王承恩一人,东厂理所当然也由他一并掌管了。但是崇祯平日里也没个闲心来管这些,却在这是听得王承恩提及去巡视东厂,崇祯的思虑顿时又多了一层,王承恩的权势什么时候竟然大到这种地步了,掌管司礼监、东厂。而东厂的贴刑官,又是锦衣卫千户,这就等于王承恩手里还掌握这半个锦衣卫的力量。虽说自己在时,王承恩不敢怎么样,但人谁没个三灾五难的,自己呕心泣血,掏空了身子,万一突然病重,难保他不会学魏忠贤。

    想到这里,崇祯决定削去王承恩的一部分权利。便点点头道:“你一人掌管着司礼监,还要忙着东厂,却是比较辛苦。你看如今有谁能够帮你分担一下!”

    王承恩一听,皇上要削自己的权?看来皇上是知道那些谣言了。

第176章() 
王承恩心中一蹬,知道皇上开始感觉到自己手中权力过大,准备收回一些权力了。但是他向我询问有谁可以接掌自己的部分权力,应该不至于冷落自己。

    想了一下,王承恩心中倒生出一个主意来,他小心翼翼的说道:“曹化淳本就是司礼监提督太监,如今却清闲已久,可以重新启用。至于掌印太监一时之间还找不出合适的人驯曹化淳有过被勾结大臣、营结私党的经历,便是皇上再次重用,肯定也不如亲信的。王承恩心中想的,在一边的杜勋心中却恨恨不已,本来他答应杜杜之轶、曹化淳对付王承恩时还有点内疚,毕竟王承恩曾经提拔过自己,或许将来会在皇上面前举荐自己的。但现在看来,王承恩是绝对不会让自己上位了,必须搬掉才行!

    崇祯听王承恩提到曹化淳,心中细细思量了一番,曹化淳一向和王承恩不和,若是用他来制约王承恩倒也合适。

    却说曹化淳此人,家境贫寒,十二岁便自宫入宫,因聪明伶俐,善于察言观色,深得当时和魏忠贤分庭抗礼的大太监王安赏识,收为义子。天启皇帝即位,魏忠贤专权,王安知道自己斗不过魏忠贤,便把曹化淳送去信王府,希望将来能靠着信王这棵大树给自己报仇。天启皇帝驾崩,果然传位信王,即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即位后,立即重用与魏忠贤有仇的曹化淳,曹化淳果然也不负厚望,短短三年,帮助崇祯肃清魏党,被他诛杀、罢黜的魏党成员达到一千余人,从而深得崇祯皇帝倚重,官至司礼监提督太监、东厂提督,崇祯八年,和温体仁勾结罢黜首辅周延儒,正式达到一生权力的最高峰。十一年,周延儒得三千复社士子之助,勾结王承恩,罢黜温体仁,二度出任首辅,曹化淳也因事受到牵连,失去崇祯的信任。

    曹化淳当然不会死心,一直都在想办法把王承恩拉下来,他琢磨了很久,终于发现王承恩手下四个小太监之一的杜勋和内官监掌印杜之轶对王承恩似乎不满,便用言语试探,果然如是,便引为朋党,约定共同对付王承恩。前些日子杜之轶神神秘秘的说有法子对付王承恩了,接着,便把朱震献给陈演的计谋说出来。曹化淳一听果然大妙,当初自己也是栽在这一招之下,以前怎么就没想出来呢!

    所谓廋死的骆驼比马大,曹化淳虽不得势,但是十余年担任司礼监提督太监、东厂提督,积累的力量还是不可小觑的。很快,在他的指示下,皇宫里便流传出一片王承恩自称九千岁的谣言。又由杜勋这个王承恩的心腹在皇上面前说些王承恩的谗言,以让崇祯对王承恩起疑心。然后他有命人秘密盯着王承恩的动向,只要王承恩稍有出轨,便无限扩大的把这些事捅到皇上面前去。不久他安插在东厂的心腹救回来禀报,说王承恩先秘密会见了蒋德璟、吴景昉,指示他们参奏朱震图谋不轨,有照会东厂以及锦衣卫,制造一些朱震秘密招兵买马、收买民心、排斥异己等不臣之心的证据。

    曹化淳大喜,立即秘密知会东厂的心腹,让他们把这些是禀报皇上。他的心腹来到养心殿时,王承恩已经在当值了。他不敢当着王承恩的面把这些事禀告崇祯,便一直守在殿外,等待时机。

    王承恩向崇祯推荐重新启用曹化淳后,忐忑不安的等着崇祯的反应。崇祯考虑了一会,便道:“曹化淳虽然和温体仁有些勾结,但和你一般都是信王府出身的老人,朕信得过,便依你的意思吧!你现在去把他叫来,朕有事吩咐他去做。”

    王承恩领旨而去,在养心殿外侯着的锦衣卫见王承恩离开,当下大喜,便把经过曹化淳加工后王承恩今日秘密会见蒋、黄二人和东厂的事禀告了崇祯。崇祯越听越怒,亏得朕这么信任你,你居然瞒着朕干出这么多事来。朕不好好敲打敲打,你要忘记自己是谁了。当下便不动声色,吩咐那名锦衣卫百户不要声张此事,又尚了他五十两银子、一匹锦缎,便让他回去了。

    不多时,王承恩和曹化淳一通进来。曹化淳听得皇上召见,心中大喜不已,看来自己的计谋奏效了,不然皇上也不会召见自己了。一见崇祯,便扑通一声,跪在地上,高呼万岁!

    崇祯把脸一黑,怒气冲冲的说道:‘曹化淳,你这提督太监是做什么的,天天不见踪影。若是不想做了,就给我滚回老家去。”

    曹化淳先是一愣,随即大喜变成了狂喜,皇上这么说,不是在告诉自己,可以接掌属于提督太监的一切权力了么?但表面上却叩头说道:“奴婢前些日子大病了一场,疏于事务,请皇上降罪!”

    崇祯面色舒缓了不少,装作很理解的样子,问候道:“原来爱卿大病了一场,怎么不告诉朕!”

    曹化淳叩谢道:“谢皇上关心,皇上忧心国事,奴婢这点小事,不敢惊动天庭。”

    崇祯点头道:“身子要紧,如果你的病还没痊愈,就在多休息几天吧。”

    曹化淳道:“奴婢感沐皇恩浩荡,大病已然痊愈。现在又可以回道皇上身边,伺候您了。”

    崇祯道:“病痊愈了就好,皇城内一应仪礼刑名都由你负责吧。朕准备三天后在皇城校场召见吴三桂、朱震两位爱卿,并检验武事,犒赏边关将士,一应礼仪需要,你必须好好准备一番。”

    曹化淳高兴的叩头告退,在一边的王承恩却纳闷不已,皇城什么时候决定在皇城校场召见吴三桂和朱震的。若是以前,这种事定会先告诉自己一声的,现在自己居然不知晓便宣布了出来,还交由自己的老对手曹化淳负责,是否皇上不再信任自己了?”

第177章() 
蒋德璟、黄景昉对朱震的弹劾并不是在上朝当庭启奏。而是写成了奏章交付文书房(司礼监下属机构,专门负责收集奏章),因为在写奏章是可以洋洋洒洒,罗列出一大堆有关朱震的不明东极、不合法的举止。而随堂启奏,不可能做到这么详细的。

    但看在崇祯眼里,却便了味。很明显,便是朱震真有这么多不明动机或者是不合法举止,内阁大学士也只能照会都察院,由都察院查验后启奏。蒋、黄二人辛辛苦苦罗列出这么一大堆证据来,肯定是受了某些人指使了。如此,他便对那位锦衣卫百户的密报深信不疑了。

    其实崇祯在接到锦衣卫百户的密报就开始相信了,所以他当着王承恩的面说要在皇城校场接见吴三桂和朱震这个临时的决定。其义就是在警告王承恩,你去把这件事压下去,朕暂时不想动朱震。但是接到蒋、黄二人的奏章后,崇祯便想,王承恩是不是开始和自己离心了,否则这么明显的暗示他都看不出来?

    而不出崇祯所料,东厂有关朱震图谋不轨的证据密报在蒋、黄二人的奏章送上来不到半个时辰,便摆上了养心殿的龙案。崇祯拿着这二份奏章一份密报琢磨了半天,决定再给王承恩一次机会。

    他把那三份文书放到王承恩面前,生气的说道:“原来朱震有这么多的劣迹,你去过山东,怎么没见你汇报过。”

    王承恩见崇祯看着这三份文书大发雷霆,心想自己的计谋奏效,便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说道:“皇上明鉴,奴婢一到山东,便被朱震软禁了起来。根本就没机会去了解山东的情况,奴婢和朱震的过节,便源于此处。”

    崇祯大怒道:“岂有此理,朱震竟然敢软禁朝廷钦差!为何你回来是不向朕禀报。这么说来,这些事你都不知情了?”

    王承恩道:“回皇上,奴婢确实不知情!”

    崇祯心中暗恨,到现在你还敢跟朕说不知情。看来你真是和朕离心了,有事开始瞒着朕了。哼哼,曹化淳从信王府算起,跟了朕近二十年,朕尚且剥夺了他手中权力。论起资历,你比曹化淳差远了,你以为朕会舍不得动你?表面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