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李仙风是河南巡抚,河南一省文官七品以下,武官六品以下都可直接任免,再到朝廷备案即可。把总只是一个正七品的武官,正好在李仙风的权利范围之内。

    接下来的几天,朱震一面和余光交好,心想他是河南巡抚李仙风的外甥,和他把关系搞好些总是有用的,加上这余光是个愣头青,被朱震哄得服服帖帖的。另一面则对自己带出来的一百人进行训练,把自己在特种部队学到的那些格杀技术都教给他们,有时还会给自己的几个兄弟讲讲兵法战术。

    到了第五天,余光派去帮朱震送那份洛阳兵备副使给李仙风的求援信的人回来了,他除了带回给洛阳的回信,还带来了朱震的任命书,正式任命朱震为把总,效力宜阳守备余光麾下,并收编朱震手下的一百村民,暂时归朱震统领。如此,朱震终于正式成为大明官军的一份子。

    余光也很高兴,为朱震摆酒庆贺。酒席过后,余光把朱震拉到一边,小声的说道:“兄弟,这回哥哥占你的光,可能会升官了,不过,我舅父也向朝廷给你报了功,至于有没有升赏,就要看天意了,唉,你没有关系,要是有关系的话,凭兄弟这份功劳起码也能升个守备。”

    朱震小声地问道:“大哥的话,小弟就不明白了,剿灭二百贼寇,并不是一见很大的功劳啊!”

    余光说道:“兄弟你有所不知,去年年底,哥哥不是带兵围剿失败了吗?我舅父为了帮我脱罪,就上书朝廷,只推说贼寇势大,有二千余人,我宜阳只驻兵八百,能保宜阳不失,以是不易,我还能抽兵反攻,虽有失利,但却大涨了我官军气势。兄弟,你剿灭的那二百贼寇在朝廷眼里可是两千多人啊!”

    朱震听了,顿时苦笑不已,难怪明朝的流寇越剿越多,围剿失败只推说贼寇势大就可以了,而取得一次小小的胜利,就说是大破贼军,斩首几万,也不想想,二百村民可能剿灭两千贼寇么。不过他口中却说道:“那小弟就这里提前恭祝大哥高升了,只希望大哥高升之后,莫忘了小弟才好。”

    余光笑道:“兄弟,你这人对我胃口,我一定不会忘记你的,你放心吧,不管朝廷另外对你有没有升赏,等我上任之后,就把你调到我那里去,一有机会就举荐你。”

    朱震笑道:“如此,就多谢大哥了,那小弟就先行告退了。”余光笑着点了点头,朱震便退出了余光的房间,往军营走去。

第8章() 
大明崇祯十三年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在相对安定的宜阳县,人民都张灯挂彩,庆祝这个喜庆节日。而朱震此时却接到守备余光的通知,叫他前往守备府议事,说有要事相商。

    朱震觉得有点奇怪,这么小的一个宜阳县有什么事情可以商议的,他绞尽脑汁,想找一下在崇祯十四年正月分宜阳发生的大事,猛然想起,洛阳城是崇祯十四年正月分丢的,莫非李自成在攻破洛阳之前会绕到先取宜阳?可惜来的太匆忙了些,他只看那份资料上记载的一些比较大型的事件,要是时间充足,能把那份资料仔细研究一下就好了,朱震边想边走,不经意间就到了守备府。

    等朱震进了守备府,却看到守备余光一个人在大厅里等着,看见朱震进来,连忙说道:“兄弟,你来了啊,出大事了。”

    朱震笑道:“大哥,什么是让你慌张成这样,既然是大事应该把宜阳城里的大小官员都聚集起来商议啊!怎么就叫兄弟一个人过来?”

    余光小声的说道:“兄弟你有所不知,前些日子,李自成不是破了鲁山、郏县、伊阳三县吗?大哥琢磨着他应该去攻打洛阳城了,洛阳城墙高兵多,应该能守的住,我们宜阳可以高枕无忧了,等贼寇败退之时还可以乘势追杀一番,赚些功劳。可是却不知道那个李自成不吃错了什么药,居然绕过洛阳城,直扑永宁,永宁还没来的及做好准备,一天就被攻破,现在他的大军正向我们宜阳杀来,兄弟你想想,李自成号称贼众五十万,虽然夸张了些,但十几万还是有的,我们宜阳县城军民加起来也没有十万啊!兄弟你知道,老哥年青的时候打起仗来是不怕死的,可现在老了。兄弟火烧卢军山群贼,计谋无双,我把兄弟找来,看能不能找条活路。

    朱震听了冷笑不已,三十五岁就说自己老了,我看你是这官做久了,开始怕死了。不过办法还是要想得,毕竟这也是在救自己。想了一下,朱震便小声说道:“大哥,这办法么,小弟到想到一个,只是这宜阳城只怕是保不住了。”

    余光说道:“兄弟的意思是我们弃城而逃,这可不行,要是传到圣上耳朵里,只怕我们都得问斩。”

    朱震笑道:“大哥英明,小弟的办法的确是弃城而逃,不过小弟找到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前次洛阳兵备副使不是给府台大人写信求援吗?因为他们也想不到李自成会先取永宁、宜阳,对洛阳形成合围之势,我们就找这个借口,说是奉命驰援洛阳。我们到了洛阳,这宜阳守不得守住就不关我们事了。而府台大人是大哥的舅舅,你现在差人把这里的情况告诉他,他自然会承认是下过这样的命令。”

    余光听了,一拍朱震的肩膀,笑道:“高啊!这主意好,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兄弟,你这就回去准备,洛阳危及,一刻也不能就等,我们这就兵发洛阳,协助洛阳兵备副使王胤昌大人守城。”

    朱震连忙应道:“属下遵命!”

    到了中午,宜阳城大小官员都聚集在守备府,余光见人都到齐了,说道:“闯贼李自成年初连破鲁山、郏县、伊阳三县,兵锋直指洛阳,这事想必大家都已知道。本官今早接到命令,将要率领宜阳精锐前去洛阳协助守城,所以着急各位前来,实要把宜阳城托付给大家。”

    宜阳县令问道:“请问守备大人带多少人去?虽然卢军山那伙贼寇已经伏法,但在宜阳附近还流动这几古贼寇,他们若得知大人率领宜阳精锐前去洛阳协守,合伙来范,那起不是遭了。”

    余光笑道:“不妨事,我只和朱把总带领三百精锐前去即可,其余人等皆留守宜阳,但现在是多事之秋,你们也不可掉以轻心。”

    这时,一个门千总站了出来,说道:“守备大人,论官职我们这几个千总比朱把总要略大一点,论资历我们中最少的都在这宜阳都呆了三年了,而朱把总却出来不过十天。为何你只朱把总前去洛阳,我们却一个都不带?只怕兄弟们心里难免有些不服吧。”

    余光正要说话,朱震站出来笑道:“千总有所不知,守备大人前去洛阳最担心的就是宜阳的安危了,各位都是久经阵仗之人,留在这里镇得住场面。而守备大人只带我去的原因是我原本就是洛阳兵备副使王胤昌将军的部下,到了洛阳也好说话些。”

    众人一听,都觉得有理,便也没在细问下去,只拍着胸脯,保证这宜阳城安如泰山。余光便乘机说道:“兵贵神速,既然大家都没问题,我和朱把总即刻就出发。”

    古都洛阳乃豫西重镇,从夏、商开始,陆续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所以有“十三朝古都”的美誉。中国古代伏羲、女娲、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在明朝时是福王建藩之地。福王朱常洵是明神宗的宠姬郑贵妃所生。子以母贵,朱常洵自然受到神宗的特别偏爱。在万历后期围绕着立太子的一场激烈斗争中,朱翊钧拗不过朝野舆论,被迫同意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立爱子常洵的初衷既不能实现,他和郑贵妃就多方在经济上给常洵以优遇,不仅大量赐给宫中积累的财物,而且对于福王请乞的庄田、行盐、商税等也无不“朝报而夕可”。朱常洵就藩洛阳,同明初以来分封的诸王相比在时间上虽然要短得多,但拥有的财物却是“富甲天下”。所以百姓私下里都传说着万历皇帝“穷天下而富福王”的流言。

    余光和朱震领着三百精兵来到洛阳,洛阳兵备副使王胤昌见他们兵少,心中不喜,但总算好过没有,而且余光又是河南巡抚李仙风的外甥,所以也客客气气的把他们安顿了下来。但朱震此时却另怀心事,他知道洛阳迟早会破,现在把自己陷入这个大囚笼里,得尽早想个办法脱身才好。

第9章() 
大明崇祯十四年正月十六,李自成率大军抵达宜阳,十七日克。如此,洛阳外围城镇均已落入贼军之手,洛阳也成为一座孤城处于李自成的包围之中,十八日,李自成率大军往洛阳出发。

    消息早已传入洛阳,洛阳军民大惊。时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回家省亲,居住在洛阳,听说宜阳已失,急忙赶到福王府,建议福王开仓放粮,以安百姓之心,拿出银子发给将士,激励士气。另一方面可急命河南巡抚李仙风回援洛阳,以保洛阳不失。福王朱常洵只命李仙风速速回援,却拒绝开仓放粮,解库发银。

    时洛阳守军均无粮无饷,听说福王朱常洵拒绝发银,都愤愤不平,甚至有士兵公开大骂:“王府里金银堆积如山,粮食多的吃不完,却叫我们饿着肚子去和贼军拼命,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有许多官兵甚至开始商议等贼军来时,要不要开门纳降。

    洛阳兵备副使王胤昌急招洛阳守城军官商议退敌之策,朱震官职卑微,本来无权参加这次会议,但在余光的力荐之下,才帮他在末尾安排的一个地方。

    但是,一群各怀鬼胎的官员商议了半天,却也没议出个所以然来,尤其是大批的中级军官,一味的鼓催贼军人多势大,不可力敌,洛阳城无兵无粮,又无援军,不可死守。只没有说要向李自成投降了。

    王胤昌无奈之下,只得作出这样的决定:一面急急派人前往怀庆、开封等地求援,一面严令全体将士,死守洛阳。最后,王胤昌大声说道:“诸位,我等吃着朝廷的俸禄,自然要为朝廷尽忠,只要大家齐心协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