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承家学,继续为官。久而久之,出现了世代为官的大姓豪族,这便为门阀制度的形成提供了基矗

    汉光武帝刘秀的大封功臣和三国时期的土地兼并,让士族豪门有了大量的土地。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国家选拔官吏专看家世出身,从而导致门阀士族垄断了政府的重要官职,他们也成为世袭官僚。他们又通过大族之间互相联姻,在统治阶级内部构成了一个门阀贵族阶层,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的特权制度,即“门阀制度。

    说道这里,李超辉脸上再一次涌现出自豪的神色:“当时豪门士族有很多家,但真算的上门阀的,也就那么十几家。其中山东便有崔、卢、李、郑四大家族可称得上是门阀势力的了。这清河崔家随晋南迁,显赫一时,到了唐朝是开始衰落,正巧又碰上了黄巢大起义的,满族被杀得一个不剩。卢家、李家和郑家在李唐皇朝势力的打击下下,也开始衰落了下来。但是百足支虫,死而不僵,三大门阀虽然解体,但三大家族却有依然保存了很大的一股势力,毕竟几百年的积累的人脉和财富不是一朝一夕之间便能消耗完毕的。漫漫的历史长河里,他们也曾试图重新崛起,甚至还发生过武装起义,也用财富和人脉去支持了许多武装叛乱,但是一次一次的失败让三大家族越来越弱。经过元末山东之乱后,三大家族竟然各只剩下一支了。在太祖皇帝绝对的中央集权下,他们也知道复兴无望了。所以我们三家都选择了向朱明皇朝投诚,希望能获得一个勋贵的地位。

    那是朱明皇朝刚刚立国,根基不稳,国库空虚,能得到我们的支持自然很高兴,答应让我们享受开国功臣的待遇,获得一个世袭的爵位,却偏偏在这个时候,不识好歹的卢家与汉王朱高煦相互勾结,发动武装叛乱,最后又以失败告终,惹得朱明皇家以此为借口,要彻底诛灭我们三大家族。

    我们李家和郑家把剩余的一点点人脉都发动起来,跑人情,连家族最后剩下来的一点财富也捐献了出来,如果不是那时侯大明国库空虚,急需要大量金钱,我们两家也跟着灭族了,尽管朝廷应许放过李、郑二大家族,但是也让我们迁离根深蒂固的山东。我们李家迁往了洛阳,他们郑家迁往了开封,两家也一直保持的来往。我们两家秉承了家族传下来的优良传统,从事治学、育人,期间也出现过不少人才,但是朱明皇朝留下了训示,不可让李、郑二家人入朝为官,所以我们两家虽然人才辈出,但却一直未有长足发展。然而这个潜规则在大明万历朝时,被郑家一位天资聪颖的年轻人打破了,他不仅入朝做了官,而且还做到礼部尚书一职!告老还乡后,郑尚书蒙神宗陛下恩典,特许搬回山东。我们李家也在郑家搬回山东后,失去了来往。

    “今天我去拜访的郑尚书,便是想探探他的口风,是否能支持大人你了。毕竟大人的底子太薄,大人请观之,历朝农民起义几乎都会失败,便是缺乏根基和底蕴了,太祖皇帝成功的特例,也是因为中原在蒙古的统治后,士族大家大都灭亡或者濒临灭亡。现在经过三百年的发展,中原的士族勋贵势力不可小觑。”李超辉正色的说道。

    朱震一直很认真的听着这段秘史,一段延续了千年的传奇。他可以从李超辉的只言片语中,想像得出当年门阀势力全盛的时候,是多么的风光。然而,朱震也不是傻子,他以前就很怀疑李超辉这家伙的动机,现在想起了,肯定是和他们家族的地位有关了,毕竟一个不能出仕的家族,在这个时代很难兴盛起来。

    不过,这天下本来就是一桩买卖,大家相互利用,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自己也不是要利用他们来争霸天下么?现在,自己手里有数万大军,有山东之地,他们才来和自己做买卖,如果自己只是路边的乞丐,他才懒得理你。李超辉所说的‘成亲’朱震也已然明白,政治婚姻虽然也不牢靠,但是也找不出比这更好的结盟方式了。

第116章() 
“张爱卿,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你就把这道奏章大声念出来,让诸位卿家都高兴高兴!”朱由检怪微笑着说道,但这声音传到张晋彦耳朵里,却是那么的阴森恐怖。

    然而,皇上金口一开,臣下若不遵命而行,便是抗旨不尊。张晋彦咬了咬牙,心想念就念吧,谁让自己倒霉,给碰上枪口了。便颤抖的打开奏章,尽量用最平淡的口气缓缓念道:“臣山东总兵挂破虏将军印平东伯朱震拜表:十七年七月十四日,山东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王永吉举兵作乱,纠集士卒万余围攻福王府。。。。。。。”张晋彦语气在平淡,但始终没能掩饰住夹渣的颤抖声。

    在一旁忐忑不安的大臣们听到王永吉举兵作乱时,心里突的一下,随即闪过一个念头:王永吉敢在朱震面前举兵作乱?难道他认为手里的那点兵马比十万金虏铁骑还要厉害?但接下来越听越心惊,王永吉、赵明玉、王元化、姚厉等大批的山东文武官员都参与了造反?而且这些人不是在平乱时死于乱军之中,便是事发后畏罪自杀?天下还真有凑巧的事?

    最少朱由检不相信,否则,他也不会怒极而笑了。等听到朱震举荐的一系列官员时,大臣们的心更加跳的厉害了,朱震想给山东换个姓0其实也没换,朱震还是姓朱,说不定几百年前和你是一家子呢?你又何必这么生气呢,还得我们也心惊胆寒。”有大臣在心里想到。

    “臣不慎敬言,伏请陛下圣裁!”张晋彦总算念完最后一句了,他感觉这一封奏章念下来,似乎已然过去百年。他也不知道龙椅上的崇祯此时是什么表情,他不敢去看。

    整个朝堂之上一片寂静!

    良久,崇祯皇帝笑着说道:“诸位卿家,人家朱震为朝廷立下这么大的功劳,我们却一点都不知道,现在都上疏邀功来了,你们说说,该如何赏他啊0

    现在这种情况,自然没有哪个不识趣的站出来去触及朱由检的晦气。不过凡事都有例外,那位内阁值班大臣说道:“启禀圣上,内容和这份奏章差不多的还有三道:一道是山东提刑按察使司上的,一份是福王殿下上的,还有一道则是山东五府二百多名官员联名上的。”

    “啪”的一声,朱由检重重的在龙椅上面拍了一下,面无表情的说道:“这是黄永年也有份?来人了,给我去把黄家留在京城的人全抓起来,关进大牢候审!”

    “你们刚刚不是都一个个话挺多的吗?都争相着要将,现在倒是讲讲啊!擅自杀害一省布政使以及朝廷命官三十余人!即便是朕,好像也没这么大权利吧!”朱由检自我嘲笑道。

    刚刚朱由检在兴头上,有马屁拍,文武百官自然是争相发言了,现在他在气头上,谁还敢说话?但是最先触到朱由检的晦气而在一边沉默了很久的陈演站却出来说道:“陛下息怒!朱震、黄永年上疏朝廷请赏,现在只能说明两个问题:其一,他们已经控制了山东的局势,甚至可以说,山东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朝廷没得到消息,肯定书朱震调集军队把通往京城的要道都封锁了。这需要多少军队?朱震已经掌握了一股不怕朝廷剿灭的力量,才敢公然上疏请赏,试探朝廷的意思。其二,朱震既然上疏朝廷请赏,也是在向陛下表达一个意思,我不想反!而黄永年既然全力支持朱震,肯定是达成了秘密盟约,圣上若是把黄家的人全抓进大牢,那么朱震必反无疑。”

    朱由检突然咆哮道:“你还敢出来说话!朱震便是当初你一手举荐的,我看这事情多半你也有份!来人拉,把陈演给我押下去!”

    陈演推开拉他的两名侍卫,跪在地上高声叫道:“今天陛下即使杀了微臣,微臣也是还要说,现在山东之势木已成舟,对于朱震只可安抚,不可强来啊!如果朱震真的被逼反了,那大明的江山就岌岌可危了啊!陛下,我大明外有金虏,内有流寇,两线作战,早已难以维持,若是在加一线,只怕国库马上会崩溃啊!”

    朱由检恶狠狠的说道:“什么山东之势木已成舟,朱震他若是真敢造反,朕便剥夺他的一切封号和爵位,发兵讨伐他!朕就不信山东的官员和百姓都愿意跟随朱震造反。”

    陈演大声叫道:“现且不论山东有多少人死心塌地的跟随朱震,可是朱震并没有造反啊!王永吉、赵明玉等都死于乱军之中,姚厉、江欢等三十余名官员都是畏罪自杀,而且,他手里还有十几名犯官声称受到王永吉蒙骗,现在感沐皇恩,愿意指责王永吉的罪状,甘愿认罪服法,受国刑而死,已正国法!如果按照大明律例,朱震带兵平叛,不仅是无罪,反而有功,提刑按察使司看管疏忽,导致嫌犯自杀,最多也就治个失职之罪。”

    朱由检吼道:“你还敢说朱震有功!那你的意思是说王永吉真的敢造反?屁话,王永吉有多少斤两我还不知道!”

    陈演针锋相对的说道:“可是,朱震,黄永年手里的握着许多王永吉造反的证据!就是那十余名愿意以身正法的犯官,就能够让天下人都相信了。再退一万步,那些证据是朱震和黄拥挤捏造的,那十余名犯官也是被朱震逼迫的,但是王元化率众围攻王府,一战之下,死伤数千,这是据对捏造不出来的,请陛下三思啊!微臣是陛下您的臣子,也和朱震非亲非故,犯不着为他得罪陛下您啊!臣直言犯上,全是为了大明江山社稷,为了陛下您啊!”说道这里,陈演已经是老泪纵横了,却真似为国家社稷死谏一般,旁边那些平日里看不起陈演的官员们也一个个被陈演所感动,没想到他除了会溜须拍马,投上所好外,还有这么一副敢于死谏的硬骨头。

    就连朱由检心也有所动,至少,文武百官都知道自己现在在气头上而无人敢说话,这个陈演却自己站了出来,好像这样做对他似乎没有好处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