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使得这场波澜别开生面,大有惊人之势。

    本该是对韩俊等人胆大妄为,决堤害死三千多人进行声讨的。可是因为林昭的一个举动,立即使得朝野上下,甚至是民间百姓的关注点发生了变化。

    乱马踩踏,尸骨无存!

    大家关注的是这里,林昭在博州的行为起了争议。不,至少在最开始的阶段,可以说是一边倒的声讨!

    这是有原因的,首先是其行为本身过于极端,与大宋朝比较平和的氛围相比,有些太突兀。给人的第一感觉便是残暴,惨不忍睹,尤其是从事过军方职务官员们完全可以清晰想象。林昭如此举动,他们难以接受!

    思想和认知冲突实在是太过强烈了!大宋的卫道士们总觉得,如此残暴的手段应该是暴秦时代,黑暗的五胡乱华时代才有的,与大宋朝的文明仁义格格不入!

    其次便是有人出面进行反击,死在马蹄下的人不少,大都是权贵之后,这些人在汴京都有极为深厚的底蕴。彼此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则是亲友在朝为官,他们岂能眼睁睁看着亲族就这么被害了,而无动于衷?

    这些人首先便会跳出来反对,弹劾林昭的奏疏是一封接着一封,有的人则是直接在朝堂上提出来。当然了,理由就比较冠冕堂皇了,什么上天有好生之德,罪不至死云云,并且引经据典。

    一时间声势浩大,使得事情进一步的发酵。当然了,其中本身也有一些不相关的大臣出面,他们是觉得林昭的行为很不妥当,故而出言反驳。故而使得这股洪流日益壮大,渐渐有波涛汹涌之势!

    再者便是有人推波助澜,第一个便是韩相公。朝堂上大规模的弹劾是必然的,韩琦早有预见,故而早就做好了准备。而今他涉事其中,并不太方便出面,否则之前的检举与请罪便成了故作姿态,口是心非了,效果会大打折扣的。更不能被人说成是公报私仇,给人攻讦的机会。

    所以韩相公做的比较隐秘,做了十多年的宰相,在朝中的门生故吏可是不少,只要暗中打个招呼,很多人便可以不着痕迹地为他帮忙。只要对林昭的弹劾一起头,他便立即推波助澜,要让奏疏和舆论淹死林昭,至少要先淹个半死!

    如果只是这样,情况也不会太严峻。可是推波助澜的可不只是韩相公之人,吕惠卿与王雱也参与其中。

    “吉甫兄,此番林昭在博州狂妄自大,做出这等残暴之事,无论是朝野还是民间都怨声载道,多为愤慨。”

    王雱得知消息的时候便笑了,原以为林昭去了河北路,会是狗咬狗的状况。林昭和韩琦,这两个人他都不喜欢。当年王安石要拜相,韩琦却对皇帝赵顼说,王安石只可以做个翰林学士,做个顾问谋士一类的人物,刚愎自用的他并不是为宰辅大臣,主持政务。

    就这一句话,差点断送了王安石的宰相之路。幸好赵顼坚持,并且对变法寄予厚望,才虚惊一场。王安石或许没在意,可是王雱心里却记恨上了,让林昭去祸害一下韩相公,看他们相互斗争,王雱自然乐意。

    至于结果,在王雱看来,林昭应该不是韩琦的对手。毕竟韩琦老而弥坚,老谋深算,根基很深。可是没想到,林昭竟然让韩相公吃瘪了。运气使然,若非韩琦有那么一个愚蠢的侄子,何至于如此?

    王雱固执地这么认为!

    本来要失望的时候,却突然出了这样的事情!乱码踩踏,林昭还真想得出来,已得到消息,王雱就觉得可以做文章。

    行为本身有问题,可以指责,甚至让林昭下台,没有好下场。同时也能加以利用,不断挑拨,加强林昭与韩琦,以及一帮勋贵之臣的矛盾。无论是此刻还是以后,林昭的日子都不会好过。

    既然有人开始弹劾指责,声势也不小,为何不添上一把火呢?王雱心里对林昭的仇恨从来没有消减过。只要逮到机会就要利用一下,尝试一把!

    吕惠卿淡淡道:“元泽真的有打算尝试?”

    王雱笑道:“至少试试嘛!成了对我们好处,失败了却没有什么害处,何乐而不为呢?”为难林昭,挑拨韩相公,一个小小的举动,获益还是不少的,王雱跃跃欲试。

    “不见得会成功,别忘了,那小子不是个鲁莽之人,而且运道一向比较好,能这么做,或许就有万全应对之策!”吕惠卿比较淡定,也许失败的次数多了,他已经习以为常了。故而考虑也比较理智,认为林昭不好对付!

    虽然是事实,可是王雱心里却有一点不像承认,沉默许久才道:“风浪已经起来了,我们只需要再推波助澜就是了,即便是他那艘小船不翻,也要让他破损进水!至少可以安慰和卿、升卿在天之灵!”

    提到弟弟,吕惠卿心中一动,他何尝不想报仇?只是总觉得,这一次算不上好机会,失败的可能性更大。不过事已至此,既然王雱这么心热,姑且先施行吧!正如王雱所言,没有什么风险,只要有一丁点效果,便会让人喜笑颜开的!

    林昭,你也忒大胆了,大胆是要付出代价的!吕惠卿冷冷一笑,低声道:“元泽既然有此打算,见缝插针,试试也无妨,但不可人云亦云!”

    “吉甫兄的意思是?”王雱知道,吕惠卿脑子转的快,常常会有许多的鬼主意!

    吕惠卿沉声道:“整天的引经据典,满口孔孟仁义有什么用?想要从道德上击败林昭?官家不是圣人,他判断事情的标准似乎也不是道德典章……哼哼,我以为还是换个角度比较好!”

    “哦!”王雱轻轻点点头,似乎明白了什么,笑问道:“不知吉甫兄认为的角度是哪里?”

    “比如擅作主张,比如滥用君威……总之,见缝插针就是了!”

第491章 第四九〇章 非罪亦罪() 
雪片的一样的奏疏涌向了垂拱殿,全都是弹劾林昭的。

    除此之外,朝堂上的当面弹劾也不少。

    “陛下,有罪当诛不错,可林昭此举有违天理。”

    “乱马踩踏,何其残忍,有违我朝仁义教化之国策……”

    “有罪者仔细追查,审问判决之后,再论刑罚,哪有如此做法?当真是草菅人命。”

    “是啊!如此,置国朝律法何在?明正典刑何在?”

    “如此大事,林昭不请示朝廷,罔顾圣命,有不臣之心!”

    “擅做主张,置陛下与何地?其心可诛啊!”

    朝上之上完全是炸开了锅,对林昭各种各样的弹劾都有,一时间大浪如潮,赵顼有些头大了。林昭啊林昭,你真给朕惹麻烦了,赵顼在心里也开始有些埋怨林昭了。只是这事全怪林昭吗?也不尽是他的错啊!

    这不,有官员立即就出面道:“为何只看到林侍郎严刑峻法,未看到那些奸佞之徒的可恨之处吗?”

    “为了一己私利,围湖造田,修筑围堰,以至于河水回流,酿成决口。此等行为危害大宋,危害百姓,河北路百姓死伤众多,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可以说都是拜他们所赐。他们才是罔顾君恩,只此一条就该千刀万剐!”

    黄河决口最主要的原因是天灾,可是人祸这种事,你一旦做了,话就由人说了,可轻可重的事情。本来只是诱发因素,可是有意放大之后就成了十恶不赦之罪了,毕竟这事是错的,谁敢站出来辩解?即便是心里不平,可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话,谁也不敢说。否则不被唾沫星子淹死,也会被河北路的灾民诅咒死的。

    “不错,此举本来已经铸成大错,可是奸佞之徒不思悔改,竟还蓄意谋害林侍郎与李知州。林侍郎乃是陛下派出钦命处置治河事,那便是代表陛下的钦差,谋害钦差,等同于谋逆作乱啊!”

    直接和林昭与皇帝尊严捆绑在一起,上升到谋逆地步,理论是这个联系是说得通的。谁敢出声反对,谋逆可是历代君王最为忌讳的大罪。一不小心落个为奸佞辩解,有不臣之心的罪名可就麻烦了!

    “何况韩俊与范季云等人决堤放水,淹死军民三千多人,这等恶性天理难容,人神共愤啊!听说河北东路已经民怨沸腾了,难道他们不该杀吗?乱马踩踏是应该的,这等人就应该死无葬身之地,尸骨无存!”

    愤青之言有时候也有效果,纵然过激,可是谁有能说什么呢?三千多条人命,可不是闹着玩的,这才算是真正的残忍。说到底有这么一条罪名在,韩俊与范季云就必死无疑了。谁敢正面为他们说话?那岂非成了草菅人命,助纣为虐的奸邪小人了?谁也不敢这样冒险,故而只能间接地指责林昭的行为不妥,可被人以真相反驳,气势陡然间都弱了。

    公道自在人心,还是有人愿意出来为林侍郎说话的。本来是一边倒的指责林昭,可是韩俊与范季云等人的罪责被强调之后,性质也就有所变化。至少那些人是该杀的,只是林侍郎的杀人方式有些问题,只是些程序上的错误,本质并没有错。

    至少表面的道理上是这样的,林昭被摸黑的形象突然之间又清晰了一点,不是那么黑,也没有那么坏!

    “纵然如此,也该奏报陛下,恭请圣裁的,何以擅自做主,怕是有藐视陛下之心啦!”

    “再者,我朝素来以仁义恭孝治天下,林昭却用乱马踩踏之法,残暴不仁;即便是罪犯,也改由朝廷法度来制裁,林昭这是对下不仁,对上不恭……”

    问题集中在两点,一个是说林昭没有请示皇帝,擅做主张,被说成是藐视皇帝,继而引申为不臣之心。另外一个则是说方式有问题,太过残暴,与大宋朝的传统不符,不是罪却亦是罪。

    话音落地,立即有人跳出来,说道:“林侍郎有治河专断之权,是陛下准许的,还钦赐御剑,享便宜行事之权。既然如此,便有先斩后奏的权力,并不违背朝廷典章制度,何错之有?只有方式,有些时候必须明正典刑,对十恶不赦的罪犯该不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