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上下五千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兖州刺史邓艾率兵万余人占据乐嘉城,司马师要与邓艾会师乐嘉。文钦见大军正在集结,更为恐惧,文钦的儿子文鸯对文钦说:“乘其未定,击之可破也。”于是文钦与文鸯兵分两队,前后夹攻正向乐嘉集结的司马师所部。文鸯率一支精锐部队,先到司马师营部,大张声势,司马师大为惊惧,得病的那只眼睛顿时突了出来,疼痛难忍,又怕被部下发现,“便用嘴咬着被子拼命忍着,连被子都咬破了”。文鸯孤军深入,难以久持,文钦失信不去接应,错失良机。文鸯寡不得众,遂引兵撤退。司马师派兵追击,文钦准备东撤,文鸯说:“不挫其锐气,难以退兵。”便率十余名精骑,冲锋陷阵,所向披靡,追兵溃退。司马师又让司马班率骁骑八千,继续追击,文鸯又单枪匹马回身冲入敌骑兵阵营纵横冲杀,杀得敌骑阵角大乱,不敢再追。

    当日,毋丘俭听说文钦的军队已经败退,大为恐惧,也乘夜出逃,部众溃散。文钦退至项城,孤军难守,想退还寿春,当时寿春也被诸葛诞攻破,只得与其子文鸯一同投降吴国孙峻。吴国以文钦为镇北大将军、幽州牧。毋丘俭在逃奔途中被杀害,传首京师,灭其三族。诸葛诞攻破寿春后,寿春城中十余万人纷纷逃散,或逃往深山大泽,或东奔孙吴。司马师以诸葛诞为镇东大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

    司马师在平定文钦回到许昌不久就病死了,由司马昭秉政。

    诸葛诞同夏侯玄、邓等也是至交,他见夏侯玄、王凌、毋丘俭先后被诛灭,心不自安,便在扬州倾财接士,赦免罪犯,蓄养侠士千余人,在暗中培植力量,准备与朝廷对抗。诸葛诞先以吴人北侵为借口,上书请求派十万军队守卫寿春,又在临淮大兴土木,构筑城郭,这些举动,自然引起了司马昭的猜疑。司马昭派贾充赴淮南,名为慰劳淮南将士,实则试探诸葛诞的态度。贾充去了淮南后,对诸葛诞说:“洛阳的将吏都希望司马氏受禅代魏,君以为如何?”诸葛诞厉声说:“你不是贾豫的儿子吗?世受魏恩,岂能以国家拱手送人?如果洛阳有难,我甘愿一死”。贾充无言以对。回到洛阳后对司马昭说:“诸葛诞留在扬州,必有人心归附,必须召之回京,但现在召回洛阳,他必定不来,会迅速引起反叛,而祸小。如果现在不召,反叛会延缓,而祸大,这样看来不如速召”。于是司马昭对诸葛诞为司空,下诏令其速回洛阳任职。诸葛诞得到诏书后,知道朝廷已不能相容,被迫于甘露二年(257年)举兵造反,先杀扬州刺史乐纟林,接着召集淮南、淮北诸郡县的屯田官兵十余万人和扬州的四五万人,作坚守淮南的准备。又派长史吴纲出使东吴,向吴称臣。

    吴纲到东吴后,吴人大喜,即派队三万同文钦一道去援救诸葛诞,并对诸葛诞为骠骑将军、青州牧,封寿春侯。

    这年六月,司马昭亲自率军26万南征,先派镇南将军王基、安东将军陈骞包围寿春,王基军刚开到寿春附近,文钦和东吴将领全怿等已率军从山路突入城中。吴国又派朱异率3万人驻安丰,作为外援。王基四面设兵,重重包围寿春城。七月,吴国命朱异对寿春围敌发起进攻,朱异军资被焚烧,官兵缺食,遂引兵退还。孙纟林命朱异重新组织进攻,朱异不肯,被孙纟林斩首,孙纟林也率军还建业。

    司马昭见吴孙纟林退还建业,遂对寿春城中使反间计,扬言“吴救兵方至,而征讨大军乞食,正分遣将士就食淮北,势难久持”。诸葛诞在城中信以为真,不限制军粮,任其食用,不久城中便开始缺粮,而救兵又不到,形势变得紧张起来。诸葛诞的心腹谋臣蒋班、焦彝对诸葛诞说:“朱异率大军不能入城,孙纟林杀朱异又带兵回江东,名为东还发兵,实则是坐观成败,现在我们应趁众心稳固,士卒思战,并力一战,攻其一面,虽难尽克,但不至全军覆没,死守是无为之举”。文钦坚决不同意出击,力主坚守待援。蒋班、焦彝坚持陈述他们的意见,诸葛诞非但不听,还说要杀他们二人,蒋班、焦彝无奈,只好出城投降。这时东吴将领全怿也中了司马昭的离间计,率数千人出城投降。

    甘露三年(259年)正月,文钦对诸葛诞说:“蒋班、焦彝认为我们不出击而降,全怿又刚刚出城投降,现在是敌人无备之时,我们可以发起进攻了。”于是准备工具,以南面为突破口,全力突击,大战五昼夜,死伤遍地,血流成河,不能突围。城中粮食更加乏乏,又有数万人出城投降。文钦主张将北方人全部赶出城外,节省粮食,专留吴人坚守,诸葛诞当然不能同意,两人发生了矛盾,诸葛诞就把文钦杀了。文钦的儿子文鸯、文虎听说父亲被杀,也出城投降了司马昭,于是城中军心发生动摇,司马昭见时机已到,命令围城部队发起总攻击,城防很快被攻破,诸葛诞单马舍其部下出城,被杀。诸葛诞部下数百人全被杀害。这次叛乱又被镇压了。至此以后,司马氏代魏的道路已完全打通了。

    七擒孟获

    蜀汉先主刘备在永安病势越来越重。他把诸葛亮从成都召到永安,嘱咐后事。他对诸葛亮说:“您的才能比曹丕高出十倍,一定能够把国家治理好。我的孩子阿斗(太子刘禅的小名),您认为可以辅助,就辅助他;如果不行,您就自己来做一国之主吧。”

    诸葛亮流着眼泪,哽咽着说:“我怎敢不尽心竭力,报答陛下,一直到死!”

    刘备把小儿子刘永叫到身边,叮嘱他说:“我死之后,你们兄弟要像对待父亲一样尊敬丞相。”

    刘备死后,诸葛亮回到成都,扶助刘禅即了帝位,历史上称为蜀汉后主。

    刘禅即位后,朝廷上的事不论大小,都由诸葛亮来决定。诸葛亮兢兢业业,治理国家,想使蜀汉兴盛起来。没料到南中地区(今四川省大渡河以南和云雨、贵州一带)几个郡倒先闹起来了。

    益州郡有个豪强雍垲,听说刘备死去,就杀死了益州太守,发动叛变。他一面投靠东吴,一面又拉拢了南中地区一个少数民族首领孟获,叫他去联络西南一些部族起来反抗蜀汉。

    经过雍垲的煽动,鄣柯太守朱褒、越部族酋长高定,也都响应雍垲。这样一来,蜀汉差不多丢了一半土地,怎么不叫诸葛亮着急呢?

    可是,当时蜀汉刚遭到街亭大败和先主死亡,顾不上出兵。诸葛亮一面派人和东吴重新讲和,稳住了这一头;一面奖励生产,兴修水利,积蓄粮食,训练兵马。过了两年,局面稳定了,诸葛亮决定发兵南征。

    公元225年三月,诸葛亮率领大军出发。诸葛亮好友马良的弟弟、参军马谡送诸葛亮出城,一直送了几十里地。

    临别的时候,诸葛亮握住马谡的手,诚恳地说:“我们相处好几年了。今天临别,您有什么好主意告诉我吗?”

    彩绘武士俑马谡说:“南中的人依仗地形险要,离开都城又远,早就不服管了。即使我们用大军把他们征服了,以后还是要闹事的。我听说用兵的办法,主要在于攻心,攻城是次要的。丞相这次南征,一定要叫南人心服,才能够一劳永逸呢。”

    马谡的话,正合诸葛亮的心意。诸葛亮不禁连连点头说:

    “谢谢您的帮助,我一定这样办。”

    诸葛亮率领蜀军向南进军,节节胜利。大军还在半路上,越酋长高定和雍垲已经发生火并。高定的部下杀了雍垲。蜀军打进越,又把高定杀了。

    诸葛亮派李恢、马忠两员大将分两路进攻,不到半个月,马忠又攻破柯,消灭了那里的叛军。四个郡的叛乱很快就平定了。

    但是事情还没有结束。南中酋长孟获收集了雍垲的散兵,继续反抗蜀兵。诸葛亮一打听,知道孟获不但打仗骁勇,而且在南中地区各族群众中很有威望。

    诸葛亮想起马谡临别的话,决心把孟获争取过来。他下了一道命令,只许活捉孟获,不能伤害他。

    好在诸葛亮善于用计谋,蜀军和孟获军队交锋的时候,蜀军故意败退下来。孟获仗着他人多,一股劲儿追了过去,很快就中了蜀兵的埋伏。南兵被打得四处逃散,孟获本人就被活捉了。

    孟获被押到大营,心里想,这回一定没有活路了。没想到进了大营,诸葛亮立刻叫人给他松了绑,好言好语劝说他归降。但是孟获不服气,说:“我自己不小心,中了你的计,怎么能叫人心服?”

    诸葛亮也不勉强他,陪着他一起骑着马在大营外兜了一圈,看看蜀军的营垒和阵容。然后又问孟获:“您看我们的人马怎么样?”

    孟获傲慢地说:“以前我没弄清楚你们的虚实,所以败了。今天承蒙您给我看了你们的阵势,我看也不过如此。像这样的阵势,要打赢你们也不难。”

    诸葛亮爽朗地笑了起来,说:“既然这样,您就回去好好准备一下再打吧!”

    孟获被释放以后,逃回自己部落,重整旗鼓,又一次进攻蜀军。但是他本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哪里是诸葛亮的对手,第二次又乖乖地被活捉了。

    诸葛亮劝他,见孟获还是不服,又放了他。

    像这样又放又捉,一次又一次,一直把孟获捉了七次。

    到了孟获第七次被捉的时候,诸葛亮还要再放。孟获却不愿意走了。他流着眼泪说:“丞相七擒七纵,待我可说是仁至义尽了。我打心底里敬服。从今以后,不敢再反了。”

    孟获回去以后,还说服各部落全部投降,南中地区就重新归蜀汉控制。

    诸葛亮平定南中后,命令孟获和各部落的首领照旧管理他们原来的地区。有人对诸葛亮说:“我们好不容易征服了南中,为什么不派官吏来,反倒仍旧让这些头领管呢?”

第90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11)() 
诸葛亮说:“我们派官吏来,没有好处,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