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上下五千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投归北魏,陈庆之渡过黄河守北中郎城。三天之中发生了11次战斗,杀伤许多北魏军队,尔朱荣想退兵,有个善于观察天文的术士刘灵助对尔朱荣说:“不出十日,河南大定。”尔朱荣于是造木筏从硖石渡过黄河,与元颢军队在河桥激战,元颢军大败,逃到临颍,元颢被活捉,洛阳又重新落入北魏。陈庆之的数千骑兵步兵连结起来向东返回,尔朱荣亲自来追,陈庆之的军队有的战死有的逃散。陈庆之本人则落发当了和尚,从水路偷偷到了豫州,豫州人程道济等人又把他偷偷送出汝阴。到了都城建康,仍然因为有功被任命为右卫将军,封爵为永兴候。

    陈庆之外出为北兖州刺史,都督缘淮诸军事。当时有个袄贼和尚僧强自称皇帝,地方上土豪蔡伯宠起兵响应他,攻下了北徐州。朝廷下诏命陈庆之讨伐他们。陈庆之斩杀了蔡伯宠、僧强,把他们的首级带到了都城。

    中大通二年,被任命为南北司二州刺史,加都督。陈庆之到镇上后,就包围了悬瓠城,在溱水打败北魏颍州刺史娄起、扬州刺史是云宝。又在楚城打败行台孙腾、豫州刺史尧雄、梁州刺史司马恭。他解散义阳的镇兵,停止水陆运输,江湖地区各州都得到休养生息。开辟农田六千顷,二年以后,仓库里堆满了粮食。又上表要求省去南司州,恢复安陆郡,设置上明郡。

    大同二年,东魏派大将侯景攻下楚州,俘获了刺史桓和。侯景进军到淮上,陈庆之打败了他。当时下着大雪,天寒地冻,侯景抛弃了大批军用物资逃走。这一年豫州发生饥荒,陈庆之打开粮食仓库赈救灾民,救活了不少人。豫州百姓李升等800人上表要求为陈庆之树碑以称颂其功德,朝廷同意。大同五年,陈庆之死,谥号为“武”。

    陈庆之性格安静谨慎。每次奉接诏书敕令,必定要先洗澡再拜受,生活节俭朴素,不穿绢绸衣服,也不爱听音乐。射箭时不穿盔甲,马也不十分讲究,但善于安抚军士,能使他们拚死作战。长子陈昭继承爵位。

    梁朝寒门出身而飞黄腾达的只有陈庆之和俞药两人,俞药最初在梁武帝左右,梁武帝对他说:“俞氏祖先无贤人,世人称之为‘俞钱’,这不是君子所宜有的,可改姓为‘喻’。”俞药答:“就从臣下开始改姓吧。”他历任云旗将军,安州刺史。

    贵族学者萧子显

    萧子显,字景阳,是萧子恪的第八个弟弟。萧子显自幼聪慧,使文献王深感诧异,对他的喜爱超过了其它几个儿子。萧子显7岁时,被封为宁都县侯。永元末年,按照王子例,萧子显被授以给事中的官职。天监初年,他的爵位被降为子爵。他担任过安西外兵,仁威记事参军,司徒主簿,太尉录事等官职。

    萧子显容貌伟岸,身高八尺,他勤奋好学,擅长写文章。曾创作了鸿序赋,尚书令沈约见到后称赞说:“这篇赋可以说在申明道理上达到了最高境界,是对幽通赋的继承。”萧子显又采集众家后汉书,考正同异,著成了独具特色的后汉书。他又着手撰写齐史,写成之后,上表奏予皇上,梁武帝下诏交付秘阁收藏。萧子显因而累迁太子中舍人,建康令,邵陵王友,丹阳尹丞,中书郎,守宗正卿等官职。又出京城为临川内史,不久又回到京城,被任命为黄门郎。中大通二年,升为黄门长官,并兼任侍中。高祖非常欣赏萧子显的才干,又赞赏他的仪表言谈,每次他在皇帝的宴席上就坐时,皇上都总要去看他,并询问他。高祖曾信心十足地对萧子显说:“我编纂的通史,如果完成了,所有史籍都可以废弃。”萧子显回答道:“孔仲尼赞扬易经的大道,八索便废黜了,讲述职方氏掌管的档案材料,九丘便被清除了。今天皇上创作通史,正与这个意义符合,孔子时代的光景,就要在今天重现了。”当时这一问一答被认为是名对。中大通三年,萧子显以侍中领国子博士。当时,高祖创制的五经义理,没有列入学官,派专人讲解,萧子显成为国子博士后,就上表请求设置助教一人,生徒十人。萧子显又得到高祖的允许,编撰高祖集,以及普通北伐记。这一年,他被提升为国子祭酒,兼领侍中,在学官中顺次讲述高祖的五经义。中大通五年,萧子显选为吏部尚书,仍为侍中。

    萧子显性情庄重自大,很为自己的才气而自负。他掌握了选任官吏的大权之后,每次会见各种经九品中正制选上来的宾客,都不和人家交谈,仅仅举扇做出谦让的表示而已,因此士大夫们私下都很恨他。但是太宗一直很看重他的为人,当太宗还是太子时,常常把他叫来与自己促膝饮酒。在饮酒过程中,萧子显曾起身入厕,太宗就对周围的坐客讲,“我曾听说特殊的人物总是隔世才出,今日才知道我们这一世出现了特殊人物,就是萧尚书。”太宗对他的器重由此可见。大同三年,萧子显被调出去为仁威将军,吴兴太守,到吴兴郡任所不久,即去世了,时年49岁。朝廷下诏书说:“仁威将军,吴兴太守子显,神韵飞扬,英俊伟岸,是我们宗族中的优秀人才。刚授大任不久,就不幸殒落了,皇上心中凄恻悲怆。可追赠为侍中、中书令。今天便开始哀悼。”等到安葬萧子显时,家人为他请赐谥号,高祖亲写诏令说:“恃才傲物,应该谥为‘骄’。”

    萧子显曾写过自序,大概意思是说:“我作为邵陵王府中官属,幸能回到京城,遥想前人,与之相比,就是楚国的唐勒、宋玉,汉朝梁国的严忌、邹阳。追忆平生,很爱好文章辞藻,虽然没有功名成就,但我的内心已经得到满足了。诸如登上高山,极目眺望,驻足河岸,看水流逝,春朝丽日,晓风拂动,秋夜朗朗,明月清清,早晨的小雁,初次啼莺,花开娇艳,落叶无声,遇此情景我就有所反应,每每不能自己。前世的贾逵、傅毅、崔、马融、邯郸淳、缪袭、路粹之流,都以文章显名,所以屡次上书歌功颂德,把自己比作古人。天监十六年,我开始参加朝廷的重阳节宴会,在大庭广众之间,只有我接到皇上的圣旨说:‘今天天气晴和,风景很美,你何不乘兴赋诗。’诗写成之后,皇上又降旨说:‘可以说是才子。’我后来对别人说:‘皇上的这次恩顾,是我从来想都没想到的,将此次受宠比一比贾谊如何?他很难比得上我的。’每次要写作时,很少有思考的功夫,必须是文思自然而来,不是竭尽心力才能写就。自少年以来所作的诗赋,鸿序一篇,体裁兼具很多种特点,文辞具备多种流派的优点,很受到好事者的传播,所以徒有的虚名容易远扬。”

    萧子显著述的后汉书有一百卷,齐书有六十卷,普通北伐记五卷,贵俭传三十卷,文集共二十卷。

    山中宰相陶弘景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人。开始,母亲做梦梦见青龙从怀中出来,并且还看见两位天人手拿着香炉来到他们的房里,不久就怀孕了,于是生下了陶弘景,他小时候有奇异之行,10岁时,得到葛洪神仙传,白天黑夜的研读,于是有了养生的志向。对人家说:“仰视青云,观看太阳,不觉得是很遥远的事了。”等到长大了,身高有七尺四寸,神态仪表出众,眼睛明亮有神,眉毛宽广,身材修长,耳朵肥大,读书超过万卷,善于抚琴下棋,工于草书隶书,还不到20岁,齐高帝任相,把他封为诸王的伴读,并官拜奉朝请,虽然生活在贵族群中,但关起门来不与其他人相来往,只以看书为要事,朝廷规仪礼章等事,一般都向他请教决断。永明十年,上表辞去俸禄,皇帝下诏同意,并赏赐丝帛。等到他动身离开朝廷的时候,公卿大夫设宴于征虏亭与之饯别,因设帐太多车马把道路都填满了,都说宋、齐以来,还没有出现过这种事情,朝廷和民间都认为是件有面子的事情。

    从这以后,陶弘景居住在句容的句曲山,常说:“这座山下面是道教第八洞宫,名叫金坛华阳之天,周围有150里,从前汉代有咸阳三茅君修炼得道,来掌管这座山,所以称之为茅山。”于是在山中建了座道馆,自名为华阳隐居。开始跟随东阳孙游岳学习传授道符图经书道法,登访经历了许多名山,寻找访求仙药,每次经过山涧溪谷,一定端坐仰卧其间,呤咏盘旋,不能停止。当时沈约担任东阳郡太守,认为陶弘景志节高尚,多次写信邀请他,不去。

第112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33)() 
陶弘景为人圆通谦虚,小心谨慎,事情的变化曲折,心中如镜子一样十分明白,遇到什么事情从不挂在心上,讲话也没什么矛盾,即使有也马上发觉。建武年间,齐宜都王铿为齐明帝所杀害,那天夜里,陶弘景梦见铿来告别,因此搜访宜都王幽冥之间的事迹,大多讲的是神秘怪异之事,因此写下了梦记一书。

    永元初年,又筑三层楼,陶弘景住在上面一层,弟子住中间一层,来访宾客则在下层,于是和外人都隔绝,只有一个家童在身边侍候。特别喜欢松风,每次听到松风声,就感到十分高兴愉快。有时他一个人游览泉石之间,看见的人认为是神仙。

    陶弘景本性喜欢著述,更追求奇异,爱惜时间,越老越勤奋,尤其了解阴阳五行、风角星算、山川地理、方图产物,医术本草。著有帝代年历,又曾经制造浑天象,说是“修炼道法所需要,不仅仅是史官才用”。

    铁头盔义师平定建康,听说议论禅让帝位,陶弘景援引图书谶文,多处都成“梁”字,让弟子进上,梁高祖既早就与他有交情,等到即了帝位,恩情礼谊更加敦厚,写信问候没有间断,总有达官贵人不断地到他家去。

    天监四年,移居到茅山积金东边的水溪边。擅长于辟谷气功等养生方法,过了八十岁仍然显得青春年少,十分爱慕汉代张良的为人处世,称赞他“古代的贤人没有谁能比拟”。曾经做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