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上下五千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凌波、五楼、道场、玄坛、板舟翕、黄篾等各种名号的舰船。其数达几千艘,分别由名号不同的后宫、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蕃客等乘坐。诸船皆招募水工纤挽,总共用挽船士8万余人。其挽漾彩舟以上者,即有九千余人,称为“殿脚”,皆身穿锦衣彩袍,以青丝缆挽船。船队卫兵亦分乘大小不同的战舰护航,其数又有数千艘,挽船则不用人夫,而由兵士自引。船队一行,龙旗舞彩,画肪相连,长达200余里。岸上又有骑兵夹河护行,旌旗蔽野,水陆相照,奢侈华丽盛极。

    炀帝驱船队南行,所过州县五百里内者,皆要求百姓献食贡物,往往一州供至数达百车,都是山珍海味。炀帝及其嫔妃却视同草具,吃不完就抛置水中。沿途还设置了四十余所离宫,都是近日赶造装修的,供炀帝一行憩息。

    炀帝到江都后,整日与后妃们游山玩水,又命吏部尚书牛弘、内史侍郎虞世基等,议定舆服,仪卫等制度,命何稠为太府少卿,监造车服。何稠智思精巧、参酌古今,所制兖冕统绣日月星辰,皮弁用漆纱制成,又作黄麾36000人仪仗,及辂辇车舆,皇后卤簿,百官仪服等,皆极尽奢华,以随炀帝之心愿。每次出游,卫士各执麾羽,填街塞路,绵亘20余里。就这样,一直骚扰到江南春暮,桃柳将残,大业二年三月,炀帝下诏自陆路北归,并且一切仪制,比南下时更加华丽。四月下旬,行抵伊阙(今河南伊川),陈列法驾,备具千乘万骑,入于东京。总算结束了这次劳民伤财的南游。事后,炀帝颁达赦书,豁免本年全国租赋。实际上,这一年老百姓承负的劳役、赋税远远超过于常年。

    大业六年(610年)三月,炀帝又准备第二次南下进行江都巡游。此次南巡,因萧皇后未与同行,其人数、规模皆比不上第一次。但炀帝到江都后,又想东游会稽,遂命征发大量江南丁役,凿通江南河,从京口(今江苏镇江市)直达余抗(今浙江杭州市),运河长达八百余里,广十余丈,可通行龙舟。炀帝在江南逗留有年余,又以征高丽王入朝,未能应命为由,准备发兵亲征高丽。大业七年二月,炀帝乘龙舟,自江都直驱涿郡(今北京西南),经通济、永济二渠,全程三千余里。炀帝命选部、门下、内史、御史台四司的官员数千人随船步行,以听候选补,不得自行处分。炀帝一行,逶迤五十几日方才到达涿郡,沿途冻馁疲顿,因而致死者达十之一二,百姓民工死者更是不知其数。

    大业十二年(616年),隋末农民战争已经遍及全国,隋王朝的统治已是岌岌可危,然而炀帝仍沉湎于纸醉金迷之中,并且准备第三次南下江都。而此时,原来的龙舟已经在杨玄感之乱中,被焚毁无遗,炀帝当即令,江都再重新营造。江都通守王世充,素来奉君为恶,一经奉旨,立即督工赶造,仅用半年,就赶造了龙舟及各式新船数千艘,制度、装饰比旧船更为华丽。炀帝闻讯大喜,七月即率皇后、妃嫔及文武官员南行,其仪仗也比第一次更为繁盛。右候卫大将军赵才进谏道:“今百姓疲劳,府藏空竭,盗贼蜂起,禁令不行。愿陛下亟还京师,安抚兆庶。”炀帝大怒,将赵才拘于狱中。又有建节尉任宗上书极谏,当天就被在朝堂上杖杀。奉信郎崔民象及王爱仁等,先后谏阻,均为所杀,这就使他人不敢再谏,就这样,炀帝一行登龙舟,在夹岸官员的护卫下,第三次下江都。途中正值盛暑暴热,炀帝又采纳翰林学士虞世基的建议,命沿途百姓,掘柳来献,沿堤栽种。江都通守王世充又献上五百名吴越女子,充作殿脚女,牵曳船缆。船队行至宁陵、睢阳一带,因河道淤塞,使龙舟搁浅。炀帝大怒,下令查究当年开河时役夫的姓名,共捕得五万余人,皆以活埋了事,并将开河总监工麻叔谋腰斩。

    炀帝到江都,仍沉湎于酒色之中。江、淮地方官员来谒见者,他只是问其献礼多少,礼多者则被迁为郡丞、太守,礼少者则被罢免。别如王世充原为江都郡丞,因献铜镜屏风,就升为江都通守。历阳郡丞赵元楷因献异味,迁江都郡丞。因此郡县官吏更加竞相盘剥搜刮百姓,以充贡献,江淮民众生计断绝,饥馑无食,仅以树皮草叶充饥,甚至逼得人人相食。但此时官府仓储却很丰盈,然吏皆畏法,不敢擅自开仓赈济。因此,此时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遍布了大江南北。炀帝在江都也不敢再四出游玩,整日泡在宫中,醉生梦死,作威作福。义宁二年(618年)三月,原炀帝最为宠信的宇文化及兄弟与司马德戡等在江都发动兵变,结束了隋炀帝罪恶的一生。

    炀帝性爱游玩,他执政期间,除三下江都外,几乎没一年不外出巡游的,曾三上涿郡,二至榆林(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一游河右,并在长安与洛阳之间频繁往还。每次出游,不仅要有庞大的宫人、侍从、卫士等各色随从,动辄十余万人,而且沿途要修建行宫、馆舍,地方百姓要供应他们食用,稍不如意,就会有生命危险。炀帝的游玩队所到之处,如同蝗群过境,对当地民众来说,丝毫不比遭受洪涝、大旱等灾差,甚至就连他们没有到达的地方也要承受相应的负担。可以说隋朝的覆灭,有一半是被炀帝“玩完”的。

    三征高丽

第117章 隋唐(5)() 
自魏、晋、南北朝至于一直到隋朝时,朝鲜半岛上存在着高丽、百济和新罗三国,其中以高丽为最强,是五六世纪的东方强国之一。高丽原称高句丽,一直与中国保持着较为亲密的关系。隋高祖杨坚受禅时,高勾丽曾遣使入隋称贺,高祖授其王大将军号,并改封其为高丽王。自此,每年遣使入朝贡献没有断过。然高丽与新罗、百济之间,“每相侵夺,战争不绝”。隋平陈后,国势大振,高丽王因此很恐惧。开皇十八年(598年),高丽王高元联合辽东部落,率众万余进攻辽西,被营州总管韦冲击退。高祖闻讯,感到受到大辱,不禁大怒。命汉王杨谅为元帅,率领水陆30万大军讨伐高丽。但因战线太长,后方运输跟不上,造成六军乏食,加上水军遇风,陆军遇雨,军中疾疫流行,以至无功而还,但征师死者十之八九。此时高丽王也惶惧,遣使入朝谢罪。由于当时国家强盛,朝野皆以国威受挫,应向高丽报复,却只有刘炫认为辽东不可伐,遂作扶夷论劝讽。高祖下诏:“高丽服罪,朕已赦之,不可致伐。”并厚待高丽使臣,由此罢兵,待高丽如初。二国从此修好。

    炀帝即位后,便凭借高祖时遗留的强盛国力耀武扬威,大业三年(607年),炀帝北巡榆林(今内蒙古准格尔旗)时,会见突厥启民可汗夫妇及吐谷浑、高昌二国的使臣。行至云中郡时,(今山西大同市),又有高丽使臣来访,炀帝对高丽使臣表示要征高丽王入朝,否则他将与启民可汗一道巡高丽国土。这无疑是一威胁和恐吓的信号。但高丽王高元并未理会炀帝的恫吓,屡次征调都未到。炀帝不禁动怒,竟欲征辽。当时的吏部侍郎裴矩也提出,高丽之地,在汉代是汉之三郡,西晋亦为中土所有,征高丽只是收复故土。这样就为炀帝征高丽提供了合理的依据。

    鎏金仿古银簋大业四年(608年),隋朝开始了远征高丽的准备工作。鉴于汉王杨谅征辽失败的教训,解决转运线太长是关键的问题,炀帝征发一百多万劳动力,开挖了永济渠,南通黄河,北到涿郡(今北京西南郊),用运河水运军粮、器械。在涿郡设临朔宫作为出兵的总部。炀帝还下令广置军府,大造兵器,充实军马,兴造战车、战船等。大业七年(611年),炀帝自江都(今江苏扬州市)乘龙舟,沿运河直抵涿郡,同时下诏征天下民丁,都到涿郡集中。所征之兵,有江、淮水手10000人,弩手30000人,岭南排镩手30000人。并命令东莱(今山东掖县)海口造船300艘,官吏督工甚急,匠役只得终日泡在水中操作,自腰以下皆腐烂生蛆,死者十之三四;又下令河南、淮南、江南造战车五万辆;征发河南、河北民夫运送军需:征江、淮以南民夫及其船只将黎阳、洛口等处仓粮运至涿郡,运粮船队长达千余里。在备战过程中,以山东兵民负担最重,常有数十万民夫奔返于运粮途中,车牛一去不返,丁男大量地死亡。牛车征完,又征发人丁鹿车,二人共推一车,运粮三石,由于道途遥远,粮未运抵目的地,米已吃完,但无法缴差,民夫只得逃亡。60万运粮车夫逃亡大半,以致田园荒芜,民不聊生。农民纷纷聚众起义,攻城掠邑。征辽之战尚未开场,民变已然发生。

    尽管如此,炀帝仍不顾一切,于大业八年(612年)悍然发动了第一次远征高丽的侵略战争。陆军分为24路,共计113万多人,号称200万。另外还有水军,由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统率,从东莱出发,浮海先行,舳舮相接达数百里。炀帝以众临寡,意为志在必胜,每军除设大将、五将各一人外,还特别设置受降使者一人。炀帝于二月九日正式下令进军,每日发一军,日进40里,前军先行,后军继进,御营六军,最后出发,历四十日,才尽出涿郡城,首尾衔接,鼓角相闻,旌旗相望,绵亘960里。自古以来征战,都未过见有此军仪。实际上炀帝视征高丽为儿戏,以为不过是一场游玩,认为大军一到,高丽必降无疑。却不料遭到高丽军民的殊死顽抗。炀帝大军围战辽东城,久攻不下。来护儿水军渡海直攻平壤,却遇伏惨败,狼狈逃回,不敢再进。宇文述大军自陆路进军平壤,高丽军先以诈败诱敌,然后四面抄击。隋军饥寒交迫,已无斗志。溃败而逃。其九军三十余万人,逃至辽东城,止剩2700多人,资储器械,丧失殆尽。炀帝大怒,锁拿宇文述等,收军驰还。只留民部尚书樊子盖居守涿郡,自己却驾龙舟,返还东都。第一次征高丽即以失败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