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上下五千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开元四年(716年),玄宗鉴于县令的选拔过于冗滥,亲自在宣政殿考核吏部选录的县令,结果有四十五人被罢免回家,并且贬黜了主选的吏部侍郎。六月,拔曳固斩突厥可汗默啜首级来献。拔曳固、回纥、同罗、、仆固五部都来降唐,被安置在大武军北面。七月,契丹李失活、奚李大酺率部众来降,唐又设置松漠都督府,任命李失活为都督、封为松漠郡王。第二年,玄宗又把甥女封为永乐公主嫁给李失活。开元四年(716年)闰十二月,宋继姚崇之后为相。姚崇善于应变成务,善于守法持正,二人志向操守各异,但协心辅佐,使得赋役宽平,刑罚轻省,百姓富庶。因此,唐代贤相,前称房、杜,后称姚、宋。

    为了增加封建国家的财赋收入,扩大徭役兵役的来源,宇文融在开元九年(712年)建议检查色役伪滥,搜括逃户。二月,玄宗下令州县逃户限百日内自首,并令宇文融充当使节主管这件事。由于流亡的农民只有符合令式要求的,才能在当地登录户籍,其余的一律遣还故乡,因此遭到农民的抵制。唐政府被迫修改了逃户自首附籍的条件,允许农民在当地附籍,不再提遣还故乡,并且再次任命宇文融兼任劝农使,设置29个劝农判官,分别派往全国各地,检括逃户和籍外田。新附籍的客户免除六年的租调徭役,只收轻税。因此,这次括户全国各地共搜括到客户八十多万户和相应的田亩。此后,唐王朝不断下令检括浮逃户。

    开元十年(722年),小勃律遭到吐蕃的进攻,向唐北庭节度使求援,唐出兵救援,大败吐蕃军。从此以后,吐蕃多年不敢侵扰边境。开元十年以前,唐兵经常有60多万人在周围边境上戍守。至此,宰相张说鉴于目前没有强敌,奏请削减了20多万士兵返家务农。同时,由于府兵之家并不被免除徭役,日趋贫困,大量逃亡,因此张说建议召募壮士充宿卫,也得到唐玄宗的允许。旬日内得精兵13万,分别隶属诸卫。从此,唐兵农开始分离。十一年(723年)九月,吐谷浑摆脱了吐蕃的控制,率领部众到沙州(今甘肃敦煌)降唐,唐河西节度使接纳了他们。十一月,唐王朝选拔京兆、蒲、同、岐、华州府兵和白丁12万,担当“长从宿卫”,每年轮番两次服役,州县不得役使。同年,把宰相商讨国家大事的议政处“政事堂”改称中书门下,并且设置了吏、枢机、兵、户、刑礼等五房,掌管军政庶务。

    十三年(725年)二月,下令把检括的客户税钱都充作当地的常平仓本钱,委派劝农使和州县商议建立劝农社,使得盆富相恤,同月,把长宿卫改称弓文骑,分隶12卫,12万人分作六番。三月,突厥派遣使臣献纳贡物。十一月,玄宗祭拜泰山,行封禅礼。随行的有百官、贵戚、四夷酋长,声势浩大隆重,数十里为人畜遍布,至泰山,仪卫环列山下百余里。经过多年的丰收,唐王朝十分富裕,东都米斗十五钱,青、齐五钱,粟三钱。牧马也蕃衍达到43万匹,牛羊的数目也大致相当。同年,唐王朝在黑水部落设置黑水都督府(今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会合口东岸的伯力),任命黑水的大酋长倪属利稽为都督,唐置长史以镇之。至开元十六年(728年),赐倪属利稽名为李献诚,认作本家,唐与之的关系更加密切。玄宗一朝,黑水聘问中原有十五次之多。开元十四年(726年),和契丹、奚和亲,把玄宗的从甥陈氏封为东华公主,嫁给契丹王李邵固;成安公主的女儿韦氏封为东光公主,嫁给奚王李鲁苏。据户部统计,到了开元十四年(726年),全国户口已激增到户7699565,人口41419712。

    开元十五年(727年),吐蕃侵扰唐边境。唐河西节度副大使萧蒿委任张守为瓜州刺史,多次打败吐蕃军。吐蕃赞普又中了萧蒿的反间计,杀掉了大将悉诺逻。因此,吐蕃势力渐趋衰落。十六年,张守在瓜州大败吐蕃军。不久后河西、陇右兵又在渴坡谷大破吐蕃,攻取了吐蕃要寨大莫门城。八月,河西兵在祁连城下又击败了吐蕃兵。吐蕃被打败后,不得不在开元十八年(730年)十月向唐求和。唐玄宗命皇甫惟明和内侍张元方出使吐蕃,吐蕃赞普派遣大臣论名悉猎跟随惟明去进贡,表称“甥世尚公主,义同一家”。从此以后,吐蕃重新归附唐王朝,双方关系十分密切,在赤岭(今青海湟源西日月山)互市往来。次年,吐蕃又通过金城公主求取了毛诗春秋礼记文选等书籍。

    开元二十年(732年)唐遣将击败了叛附突厥的奚、契丹,契丹可突干远逃,余党潜藏山谷之中,奚首领李诗琐高率部众五千余帐降唐,唐封他为归义王,把他的部落迁徙到幽州境内。至二十二年(734年),幽州节度使张守又大破契丹,斩首了契丹王屈烈及其大臣可突干,传首东都,余众皆降。同年七月,裴耀卿出任江淮、河南转运使,改革漕运,实行沿河设仓、逐级转运来督运漕米。三年中共转输漕米700万斛,节省往日从东都含嘉仓到陕的陆地运输费用30万缗。漕运的改革,使得唐朝的政治中心长安和日益成为经济重心的江南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二月,吐蕃又断绝了和唐王朝的友好往来。唐召募丁壮充边军,防备吐蕃。七月,唐大理寺申报今年处死刑的只有58人。九月,颁布了新修律令格式。为了防止岁丰谷贱伤农,唐王朝决定在两畿实行和籴法,增时价什二三和籴东、西畿粟各数百万斛。停止转运江淮的租米,下令各地所纳租庸调、租资课都用当地土特产输京都。从此以后,关中粮食蓄积充足,不再到东都洛阳就食了。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册封南诏皮逻阁为云南王,皮逻阁率领诸部,击破吐蕃,徙居大和城(今云南大理)。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八月,碛西节度使盖嘉运攻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共和国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擒突骑施可汗吐火仙。又派遣将领和拔那汗王攻入怛逻斯城(今哈萨克共和国东南部江布尔城)。擒黑姓可汗尔微,收其众数万给拔那汗王,唐在西陲的威势复振。九月,处木昆、鼠尼施、弓月等诸部纷纷摆脱突骑施的控制归降唐朝,被安置在安西管内。

    武后步辇图到了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全国有民户8412871,人口48143690,比唐初户口数,增加近两倍。西京、东都米斛值钱不足200,绢匹的价格也十分低廉。当时,天下雄富,史称“东由汴、宋,西径岐、凤,夹路列店,陈酒馔待客,行人万里,不持寸刃”。不仅中原地区和江淮地区以及成都平原,繁富如此,而且户口稀少的陇右河西地区也出现了“闾阎相望,桑麻翳野”的繁荣景象了。

    政治的安定、国力的强盛、社会经济的繁荣必定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唐诗最为后人称道,著名诗人高适、岑参、王维,特别是李白、杜甫都生活在这个时代,而唐代后期的著名诗人,如大历十才子,也是这个时期培养出来的。其他如音乐、绘画、雕刻、朔造等艺术也都有了显著的成就。唐在东西两京设置集贤院,集中学者整理文化典籍,编篡图书目录,校刊补正典籍,抄写经史子集约九万卷,也极大地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

    翰林学士

    唐代的翰林学士起源于李世民秦王府的文学馆。李世民非常重视笼络天下有识之士,在秦王府开设文学馆,擢房玄龄、杜如晦等18人以本官兼任学士,“给五品珍膳,分为三番更直,宿于阁下,讨论坟典”,当时人称之为“登瀛洲”。贞观初年,李世民即位后,设置弘文馆学士,于听朝之隙引入大殿内讲论文义、商讨时政,弘文馆学士于禁中内参谋猷,多延引讲习,很多人成为三省长官的主要人选。所以,从文学馆发展到贞观初年的弘文馆是翰林学士的雏形阶段。

    高宗乾封以后,出现了北门学士,朝廷奏议及百司表疏,皇帝均密令参决,以此分割宰相的权力。他们中有刘懿之、周思茂、元万顷等。大致在玄宗时正式出现了翰林院。时院址设于宫内麟德殿的西面,比中书舍人院更接近于寝宫内殿。翰林院内供职的有词学、经术、僧、道、卜、祝、术、艺、书、弈、炼丹等各种艺能之上,称待诏,以备皇帝随时召见使唤。玄宗以中书舍人草诏难以保守密命和应付急需,遂选朝官有词学识者入居翰林院供奉,以备起草急诏,当时常以中书舍人等兼任,如中书舍人吕向、谏议大夫尹首充待诏,他们虽有密近的区别,然尚未定名,中书舍人九龄、中书侍郎徐安贞也迭居其职,皆被恩遇,与集贤学士分掌诏制。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又于原址之南另建翰林学士院,专供草拟诏制者居住,依旧称翰林待诏或供奉,时以太常少卿张洎、起居舍人刘光谦首居其职。有时是翰林学士与供奉二名兼称。翰林学士只是差遣职,本身无品秩,都带本官。开始设置时无员额,少则一二人,多则五六人,后来依据中书舍人之例置学士六人,选一人资历深者为“承旨”。翰林学士在玄宗时的职务主要是草拟表疏批答,检视王言,以备顾问。安史之乱以后,天下军事频繁,深谋密诏,都由这里制定,翰林学士权任由此加重。

第134章 隋唐(22)() 
翰林学士的设置,客观上侵夺了中书省的部分职权,削弱了三省制度。学士院与中书舍人院有着明确的分工。学士所起草的诏敕,主要是皇帝的特殊文告,如任命将相大臣,宣布大赦,废立及征伐等事,称为内制,以白麻纸书写。中书舍人所起草的则是一般性的文告,以黄麻纸书写。合称“两制”。德宗以后,对翰林学士礼遇日隆。奉天之乱时,翰林学士陆贽从幸奉天,专知制诰。兴元元年(784年),诏令翰林学士开始朝服班序,加知制诏衔,如中书舍人例。这时虽有宰相,但大小国事德宗必与陆贽商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