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上下五千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久又官升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

    贺知章性情奔放旷达,善于谈笑,当时贤达之士都很倾心羡慕他。工部尚书陆象先,也就是贺知章族姑的儿子,和贺知章关系十分亲密。陆象先常对人说:“贺兄言论卓越豪迈,真可以说是风流之士啊。我和兄弟子女们离别已久,都不怎么思念他们,唯独一日不见贺兄,就觉得自己又变得浅俗不堪了。”贺知章晚年更加放纵怪诞,更是不加以检点,自己取号叫“四明狂客”,又自称“秘书外监”,经常在里巷中遨游饮酒,他喝醉酒后写文章诗歌,一写就是成卷成轴,并且文不加点,都甚为可观。他又善于书法,最擅长草书和隶书,好事者为他提供片戈纸,让他写,每纸不过写几十个字,但都把它看成宝贝,争相流传。

    当时有吴郡张旭,也和贺知章相友善。张旭善写草书,并且喜欢喝酒,每一次醉酒以后就狂走呼叫,索取笔墨挥洒作字。他的书法变化无穷,如有神助,当时的人称他为“张颠”。

    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贺知章患病,神情恍惚,于是上疏请度为道士,请求返回老家,仍旧捨本乡旧宅作为道观。唐玄宗批准他,任命他的儿子原典设郎贺曾为会稽郡司马,让他侍养老父亲,玄宗亲自写诗为他送行,自皇太子以下,都去同他握手告别。他回到乡里没多久,就告别人世了,终年86岁。

    唐肃宗因旧时曾以贺知章为侍读,所以于乾元元年(758年)十一月下诏说:“已故越州千秋观道士贺知章,很有度量见识,为人平淡,襟怀平和,精神澄清,志气飘逸,学富五车,才雄百代,如会稽之东箭美竹挺拔而出,如昆岗之温润良玉蕴藏于胸。前曾驰名于东宫,侍讲于龙楼,常常沉默无言,静以养悠闲之志,又常常谈些滑稽幽默的笑话,并寄托着讽谏规劝之意。他以年老辞去官职,再次表现出他的忠诚恳挚。他情愿追踪老子和老莱子这“二老”,真的成了四明狂客,隐于四明山中。实现了他的遂初之志,脱去了朝中的官服,像老子那样骑着青牛,一去不还,和那些白衣布衫的平民百姓相聚在一起,永远不回来。山水已非昔日景致,人琴都已亡去,惟念故旧之情怀,因追悼而加深。应加以繁文缛礼,用以展示哀伤和荣耀。可以追赠贺知章为礼部尚书。”

    此前,神龙年间,贺知章和越州贺朝、万齐融,扬州张若虚、邢巨,湖州包融,都以吴、越之文士,词采俊秀,名扬于京都长安。朝万官止于山阴县尉,齐融官止于昆山县令,若虚官止于衮州兵曹,邢巨官止于监察御史。包融遇上张九龄,被他引荐为怀州司户、集贤直学士。这几个人的文章往往在民间流传,唯独贺知章名最贵。

    “诗仙”李白

    李白,字太白。他的祖先于隋朝末年因罪被流放到西域。神龙(705—707年)初年,他的父亲从西域逃回来,客居于巴西(在今四川江油)。

    相传李白诞生的时候,他母亲梦见太白星,因而取其字为太白。10岁时就通读诗书,及至长大成人,隐居于岷山。当时所在州郡以有道科举荐他,他没有应举。苏颋为益州(治今四川成都)长史时,见到李白,感到惊异,说:“这个青年天才英特,如果再稍加努力,增加点学问,便可以同汉代的司马相如相比。”然而李白喜欢纵横家的那一套术数,学击剑,想当个游侠之士,轻财好施。

    后来,李白又客居任城(今山东济宁),和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于徂来山,成日酣饮沉醉,当时号称“竹溪六逸”。

    玄宗天宝初年,李白南游到会稽(今浙江绍兴),和吴筠友善。吴筠被召入京,所以李白也到了长安。

    李白在长安,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感叹地说:“您是个天上贬下人间的仙人啊。”并在玄宗面前说起,玄宗于是在金銮殿召见李白,论当代的大事,献上一篇赋颂。玄宗皇帝赐李白吃的东西,并亲自为他调羹,下诏命他为翰林供奉。李白和酒徒还在街市中醉酒,玄宗皇帝坐在沉香子亭,忽然意有所感,想要听演奏歌唱李白的歌词,于是召李白入宫,而李白已经醉倒,左右侍从用水洗他的面,酒醉稍醒,拿笔给他,他提起笔一挥而就,下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意精旨切,一气呵成,不留馀思。玄宗皇帝爱他的才华,几次召见宴请。李白曾经陪玄宗皇帝饮酒,醉了,让高力士为他脱鞋。高力士平素为朝中显贵,当替李白脱鞋,深以为耻,于是挑剔他诗中的毛病,并加以附会,以激怒杨贵妃。玄宗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总是从中作梗加以阻止。

    李白像李白自己知道不被玄宗的亲近所容忍,愈加桀骜不群,放荡不羁,和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并称为“酒中八仙人”。李白恳求引退还山,玄宗皇帝也就赐给他金帛,让他回去。

    李白浮游漂泊于四方,曾经于夜间借着月色,和崔宗之乘船从采石矶至金陵(今江苏南京),身上穿着皇帝所赐宫锦袍,坐在船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起兵造反,天下大乱,李白辗转于宿松(今属安徽)和匡庐(今江西庐山)之间。永王李王聘请他到幕下当僚佐,及至永王起兵,心怀不轨,他即逃回彭泽(今属江西);永王失败了,李白论罪当斩。其初,李白游并州(今山西太原)曾见郭子仪,暗暗称奇。当时郭子仪曾犯法,应受处罚,李白救了他,他才免受处罚。及至李白论罪当诛的时候,郭子仪愿解除官职以赎李白之罪,于是他得免于一死,朝廷下诏,把他长期流放夜郎。正好碰上大赦,又回浔阳(今江西九江),因事获罪下狱。那时宋若思率领吴地之兵三千人将赴河南(今河南洛阳),道经浔阳,将李白释放了,并聘请他为行军参谋,没多久,又辞去参谋之职。李阳冰任当涂(令属安徽)县令,李白去投奔他。代宗即帝位后,召李白任左拾遗之职,而这时李白已经逝世了,终年60余岁。

    李白晚年颇好黄老之学,经牛渚矶来到姑孰(今安徽当涂),喜欢谢朓终老的青山,他也想在此地终老。等他死了,先葬在龙山东麓。元和末年,宣歙观察使范传正到姑孰祭奠他的墓,并下令禁止在李白坟墓周围采樵和放牧。范传正访问李白的后裔,只有嫁给平民为妻的两个孙女,行为举止仍然保持着斯文世家的风范。她们见了范传正,哭泣地说:“先祖志在青山,临时葬在龙山东麓,不是他的本意。”于是改葬于青山,并立了两通石碑。他还告诉李白的两位孙女,要将她们改嫁给士族为妻;两位孙女辞谢说孤独穷苦而失身于平民,是命该如此,不愿再嫁。范传正嘉奖感叹不已,免除其夫的徭役。

    唐文宗时,下诏以李白的歌诗,斐的剑舞,张旭的草书,合称为“三绝”。

    杜甫写“诗史”

    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后来迁徙河南巩县(今属河南)。曾祖父杜依艺,官位最终为巩县令。祖父杜审言,官终膳部员外郎。他在本书中自立传。父亲杜闲,官终奉天(今陕西乾县)县令。

    杜甫天宝初年参加进士第考试,没考上。天宝末年,杜甫向朝廷献上三大礼赋,玄宗皇帝觉得这篇赋很新奇,便召他入朝考作文,授给他京兆府兵曹参军。

    杜甫像天宝十五年,安禄山叛军攻陷京师,肃宗在灵武征集兵力抗击叛军。杜甫夜里逃出京师长安,奔赴河西,在彭原郡拜谒肃宗,任右拾遗之职。房没当官以前和杜甫交朋友,这时房已官至宰相,请亲自为帅,率军讨伐叛军,肃宗皇帝准许他。当年十月,房的军队在陈涛斜战败;第二年春天,房被免去宰相职务。杜甫上疏说房有才华,不宜罢官。肃宗大怒,贬房为刺史,让杜甫离开京城到华州(今陕西华县)任司功参军。那时关中京畿遭到战乱,人民流离,粮食奇贵,杜甫西行,寓居成州同谷县(今甘肃成县),亲自到山中去背柴火,采橡粟,儿女被饿死的好几个。过了很久,朝廷召杜甫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761年)冬天,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出镇成都,上奏举荐杜甫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严武和杜甫其父辈就有交谊,是世交。所以给杜甫的待遇很优厚。杜甫的个性褊促躁急,器量狭小,依恃严武之恩,放浪恣肆,曾乘醉登上严武所坐的床,盯住严武看,说:“严挺之竟有这样的儿子!”严武虽然也褊急暴躁,但并不认为杜甫这样做是忤逆的举动。杜甫在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在江边结庐而居,成天饮酒,长啸吟诗,和乡下野老农父相戏谑,毫无拘检。严武去看望他,他有时不戴冠就和严武相见,他就是这样倨傲怪诞。

    永泰元年(765年)夏天,严武死了,杜甫没有什么人可以依靠的。直到郭英义取代严武来镇成都,英义是位粗暴的武人,不受杜甫的干谒,杜甫只好游东蜀去依靠高适。待他到了东蜀,而高适也已经死了。这一年,崔宁杀死郭英义,杨子琳攻打西川,蜀中军阀混战,乱成一团。杜甫携家出川,避乱到荆楚之地。所乘的船还没在三峡外的江陵靠牢,江陵也已动乱,于是溯流湘江,往游衡山,寓居耒阳。杜甫曾游南岳庙,被暴涨的江水所阻,十天吃不到食物。耒阳聂县令得知这个消息,便亲自驾船将杜甫迎接回来。永泰二年(766年),吃牛肉喝白酒,有一个晚上,死在耒阳,死时59岁。

    杜甫的儿子杜宗武,流落湖湘之间,死在那里。元和(806—820年)中,宗武之子嗣业,将杜甫的灵柩自耒阳迁葬于偃师县(今属河南)西北首阳山之前。

第140章 隋唐(28)() 
天宝末年的诗人,杜甫与李白齐名,而李白自负其文风狂放旷达,讥诮杜甫诗局促,因而有饭颗山诗的嘲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