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上下五千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宗弼占领建康后,立即从溧水奔向杭州,追逐宋高宗。在进攻广德时,岳飞率兵邀击,六战六捷,擒金将王权。听说金兵攻常州,岳飞追击金军,又四战全胜。金兵趁广德无援,攻占之,直逼临安(今杭州)。兀术听说宋高宗在明州,派阿里、蒲卢浑率精骑渡浙追赴明州。十二月,宋高宗在明州得到奏报,便率大臣登船逃向定海。金兵追赶至明州,张俊抵挡了一阵,便败走。高宗又乘船逃向温州沿海。

    建炎四年(1130年)正月,金军占领明州,乘船经昌国南追宋高宗300余里,没能追上。金军船队遇到大风雨,又被宋提领海舟张公裕所率水军大船冲散,只好退回明州。

    二月初,金军从杭州北撤,宋将韩世忠率8000宋军在镇江截断金军退路。三月十五日,宋金水军在黄天荡展开水战,韩世忠率军英勇战斗,打得金军狼狈败退。五月,金宗弼渡江北归。

    进攻江西的金军,占领了洪州(今江西南昌)、吉州、抚州、筠州,直至万安也没有追上孟太后。建炎四年(1130年)二月,金军攻占潭州(今湖南长沙),月底渡江经石首北归。四月二十五日,弓手牛皋率民兵大败金兵于宝丰之宋村,生擒金将马五。

第191章 五代十国和两宋(29)() 
留在江淮的挞懒部金军,在楚州(今江苏淮安)被义军击败,后又在缩头湖(今江苏兴化东)为宋军击败,挞懒率残部经楚州、宿迁、东平(今山东东平)北归。

    这样,建炎二年(1128年)秋至建炎四年(1130年)夏,金军对刚建立的南宋政权追击的战争,就以失败而告终了。南宋朝廷无意北进收复故土,金军也无力南下,江淮地区暂时稳定下来了。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岳家军抗金

    建炎元年(1127年),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政权,中国历史上又出现南北对峙的局面。

    金朝统治者几次发兵南下,准备消灭南宋王朝,但沿途受到广大人民的英勇抵抗。金军只能劫掠大批物资之后,退回北方。

    面对女真族的侵扰,宋高宗集团始终采用妥协、苟安、求和的政策,但有一些文官武将,在人民群众抗金热潮的刺激下,主张抗金,反对求和,其中最著名的将领岳飞,他发出“还我河山”的豪言壮语,立志报国。

    岳飞,乳名五郎,字鹏举,意为举翅高飞,鹏程万里。是北方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人,他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

    他出生没满月时,黄河决口,母亲姚氏抱着他坐在一只大木盆里,在泛滥的河水中,顺流而下,才保住性命。

    他虽出身农家,但从小刻苦勤奋,精通左氏春秋和孙子、吴起兵法。长大后,并能赋诗、填词、作文,并写得一手好草书。他苦学武艺,精通十八般武艺,史书记载他膂力惊人,能拉开三百斤的硬弓,在百米之外能左右开弓,百发百中。

    在金兵不断入侵,困难当头时,岳飞毅然投笔从戎,报名参加军队。在从军前,母亲姚氏谆谆教诲,勉励他从戎杀敌,无以老母为念。并在他背上刻下了“精忠报国”的四个字。时刻鞭策他奋勇杀敌。

    由于岳飞作战英勇,屡建奇功,他受到了抗金大将军宗泽的器重,经过几年的锻炼和学习,他的武艺和指挥才能猛进,成了一名智勇双全的青年将领。他时刻不忘宋徽宗、宋钦宗被囚禁的“靖康之耻”,时刻准备着挥师北上,收复被金兵掠夺的大片国土。

    以宋高宗为代表的主和派,他们不顾国家民族的利益,一切只为了保存本集团的既得利益,只顾苟且偷安于东南一角,不惜向金朝屈膝求和,他们担心抗金取得胜利,无法控制抗金派将领,又担心抗金失败,南宋小朝廷就要灭亡,因此,他们把妥协求和当作国策。

    在宋朝面对凶猛气势的金兵时,在主和派主战派激烈竞争之时,岳飞向高宗写了一份奏章,希望他莫忘国耻,亲自征兵北上,收复中原。兵飞还言辞激烈地指责了主和派的卖国主张。岳飞充满希望等待着高宗采纳他的主张,但苦苦等来的却是革去他军职的一纸语书。

    岳飞像岳飞痛苦不堪,在宗泽的举荐下,投奔东京留守杜充,但杜充是个胆小鬼,当金兵压境时,他弃城投降。他的将领中只有岳飞坚持与金兵作战。岳飞和当时宋军著名将领韩世忠的部队配合,前后夹击,为击败金军主力金兀术的部队建了战功,受到了韩世忠的赞赏。

    岳飞率领自己的军队,联合各路义军,组成一支强大的军队,多次打败金齐联军,屡建战功。这支以岳飞为统帅的军队,纪律严明,作战英勇,被人民称为“岳家军”。“岳家军”训练有素,战无不胜,所到之处,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秋毫无犯,受到百姓的热烈欢迎,得到人民的大力支援。岳家军打起仗来,所向披靡,屡战屡胜,令金兵闻风丧胆,“岳家军”成为抗金力量的象征,金兵统帅金兀术感慨万千地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在公元1133—1136年间,岳飞等抗金将领大获全胜,岳飞收复了襄阳等六郡,韩世忠大败金兵于扬州,吴取得陕川保卫战的胜利。在公元1140年的郾城之战中,岳家军以少胜多,打败了金兵的王牌骑兵“铁浮图”,以少胜多,给金军以沉重的打击。

    在士气高昂,群情激愤下,岳飞率领部队乘胜追击,一直打到距离汴京(开封)只有四十五公里的朱仙镇,岳飞想渡过黄河,收复失地,重整山河的夙愿眼看就要实现了。他兴奋地鼓励部下说:“直抵黄龙(今吉林农安,金人首府),与诸君痛饮!”

    当岳飞等几位将领北上抗金的意志日益坚定,金兀术节节败退,已准备北渡黄河,带兵离开汴京之时,抗战派和求和派的矛盾更加突出。

    大奸臣秦桧是金朝派回南宋的内奸,他在宋高宗面前造谣说坏话,说得高宗改变主意。

    正当岳飞和“岳家军”斗志昂扬地等待高宗渡黄河进军的诏令时,没想到等到的是朝廷催促退兵金牌!

    岳飞震惊了,他不敢相信这是事实,火速向朝廷陈述进军的道理,希望高宗能抓住时机,重整山河,同时,他率领军队继续苦练,等待高宗的诏令。

    然而,铁的事实让岳飞痛心疾首,一天之内,朝廷发来十二块勒令岳家军火速退兵的金牌,岳飞仰天长叹,泪流满面,他向全军将士道:“十年立功毁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岳飞要班师回朝时,北方人民痛哭流涕,拦住岳飞不让他退军,但把忠于皇帝放在第一位的岳飞流着泪对他们说:“我不能擅自留下。”

    岳飞被召回后,和当时另外两员大将韩世忠、张俊一样被解除了统兵权。但岳飞仍反对议和,力图保全韩世忠和他的部下,成为宋高宗、秦桧等人议和的障碍。金朝派密使指使秦桧,“必杀岳飞,才能议和”。

    秦桧在高宗面前造谣,说岳飞“心存异志,图谋不轨,收买人心,要自立朝廷”。说得高宗信以为真,秘密下旨,逮捕岳飞和他的儿子岳云及部将张宪,制造冤案。

    岳飞被捕后,秦桧的死党万俟罗织种种罪状,用尽各种酷刑,逼迫岳飞等招供,承认罪名。但岳飞等大义凛然,至死不从。

    岳飞的冤案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他们纷纷上书高宗替岳飞伸冤,但高宗不予理睬。秦桧看众怒难犯,急得团团转,在他妻子王氏的授意下,在除夕之夜,他令万俟亲自带人把岳飞、岳云、张宪押到杭州风波亭秘密杀害。

    当名将韩世忠追问秦桧岳飞谋反有什么证据时,秦桧恼羞成怒地说:“其事莫须有(也许有)”。韩世忠气愤地指责他:“‘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年仅三十九岁的岳飞以被“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了。直到宋高宗死去,岳飞的冤案得到平反。人们将他埋在美丽的西湖边,并修建岳庙纪念他。而用生铁铸成的秦桧、王氏、万俟、张俊等四人的跪像则长跪在岳庙前。

    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游人到岳庙凭吊这位抗金爱国的民族英雄,人们传唱着他的传世名作满江红,感受着他抗金的伟大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深沉慨叹: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抗金名将韩世忠

    金兵南下,一直赶到明州海边,一路上不断遭到百姓组织起来的义军的袭击。金将兀术想到长江沿岸还留着宋军的大批人马,不敢多留,带领金兵抢掠了一阵以后,向北方退兵。

    公元1130年三月,兀术带了十万金兵北撤,到了镇江附近,就遇到宋军大将韩世忠的拦击。韩世忠是主张抗金的将领,他对金兵的侵略暴行,十分气愤,决心趁金兵北撤的时候,狠狠阻击。

    兀术到了江边,打听到韩世忠不放他们过江,就派个使者到宋营下了战书,要求跟宋军决战。韩世忠答应了他们,还跟兀术约定了决战的日期。那时候,金兵有十万人,但是韩世忠手下宋军总共才八千人,双方兵力相差很大。韩世忠明白,要打赢这个仗,只有依靠士气。他跟妻子梁红玉商量。梁红玉是个很有见识、又懂武艺的女将。她支持丈夫的计划,并且要求一起参加战斗。

    韩世忠又召集部将商量,说:“这一带地势,要数金山(在镇江西北)上的龙王庙最险要。估计金人一定会到那儿去侦察。”他派出一名部将带领二百兵士到龙王庙设下埋伏。

    果然不出韩世忠所料,过了一天,就有五名金军将士骑马上了金山,到龙王庙前察看宋军动静。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