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上下五千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学来的?还是天生的?”冉有回答说:“在孔子那里学来的。”季康子问:“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呢?”回答说:“孔子用兵,师出有名,向老百姓宣讲,向鬼神询问,都感到满意。我在这方面达到的水平,即使能增加千社那么广大的土地,老师也不会给予肯定的。”康子问:“我想召请他,行吗?”回答说:“想召请他,就不要用小人包围他,那才行啊。”卫国的孔文子准备攻打太叔,向仲尼请教计策。仲尼推辞不知道,回来后便下令备车而离开,说:“鸟能够选择树木,树木难道能够选择鸟吗!”文子再三挽留。适值季康子驱逐公华、公宾、公林,用礼物迎接孔子,孔子回到鲁国。

    孔子离开鲁国共十四年然后返回鲁国。

    鲁哀公问政治,孔子回答说:“政治在于选用臣属。”季康子问政治,孔子回答说:“将正直的人提拔到奸邪的人上面,那么奸邪的人也会变得正直。”康子害怕盗贼,孔子说:“如果您不贪心,即使鼓励他们也不会去偷盗。”但鲁国终究不能任用孔子,孔子也不追求做官。

    孔子生活的时代,周王朝衰微而礼乐被废弃,诗、书残缺。他跟踪寻求夏商周三代的礼制,编辑书传,上起唐尧、虞舜之际,下至秦缪公之时,顺序记述他们的事迹。他说:“夏代的礼制我能叙述出来,可惜杞国已不足以证实。殷代的礼制我能叙述出来,可惜宋国已不足以证实。如足以证实,那么我就能引来作证了。”考察殷代、夏代礼制的增减变化,说:“今后即使是一百代的礼制也是可以预知的,根据是都离不开在文采与质朴之间增减变化。周朝的礼制借鉴于夏、殷两代,文采多么丰富啊!我赞同周朝的礼制。”因此书传、礼记都出自孔氏。

    孔子对鲁国太师说:“音乐的概貌是可以预先把握的。乐曲开始演奏,声音十分丰满,展开以后,十分和谐,十分明畅,十分缠绵,一首乐曲到此为止。”“我从卫国返回鲁国,才完成了对音乐的研究和整理,雅乐、颂乐都各自恢复了原来的面貌。”

    古时候,诗有3000多篇,直到孔子,删去其中重复的内容,保留可以用于礼义教化的篇章,最早的选录自商代的始祖契和周代的始祖后稷,其次的内容描述了殷代、周代的盛况,直到反映周幽王、周厉王的腐败从淫乱开始,所以说:“关雎全篇作为风的开始,鹿鸣为小雅的开始,文王为大雅的开始,清庙为颂的开始。”共三百零五篇,孔子都一一弹琴歌唱,目的在于使它们与韶、武、雅、倾之音相符合。

    礼乐从此以后才能够得以阐述,用来完善王道,构成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

    孔子晚年喜欢研究周易,论述彖、系、象、说卦、文言。他阅读周易,编连竹简的皮绳都断了三次。说:“再给我几年时间,如果能这样,我对于周易就可以文质兼备了。”

    孔子用诗书礼乐进行教授,弟子差不多三千人,身通六艺的有七十二人。像颜浊邹这样的弟子,接受过长期教育的特别多。

    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弟子:书本知识,社会实践,待人忠诚,坚守信用。他克服了四种毛病:不主观,不武断,不固执,不自以为是。他十分小心谨慎对待的是:斋戒,战争,疾病。孔子很少谈论功利、命运和仁德。他教育弟子,不到弟子苦苦思索而不得要领的时候,绝不进行启发诱导;举一件事而不懂得类推以知道更多方面的事,就不再反复讲解了。

    孔子在乡里和街市,恭恭敬敬地好像不善言谈的人。孔子在宗庙和朝廷,谈吐头头是道,只是特别小心谨慎罢了。上朝时,同上大夫说话,态度和颜悦色;同下大夫说话,表情严肃认真。走进朝廷大门,表现得十分恭顺,快步向前,显得格外小心。君主叫他去接待宾客,脸露出庄重的颜色。君主下令召见,不等备车已徒步动身。

    鱼腐,肉烂,切割不得法,不吃。坐位与身份不符,不坐。在死了亲属的人身旁进餐,从未吃饱过。这一天哭泣过,就不再唱歌。看见穿孝服的人、盲人,即使是孩童,也一定要深表同情。

    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肯定可以找到值得我效法的人。”“不修养品德,不研究学问,听到正义的言行不能看齐,有错误缺点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最为忧虑的。”如果有人唱歌,唱得很好,他就让人家再唱一遍,然后跟着一起唱。

    孔子不谈论怪异、勇力、叛乱、鬼神。

第21章 春秋战国(13)() 
子贡说:“老师在诗书礼乐方面的学问,是能够听到的。老师在天道、天性和天命方面的言论是不能够听到的啊。”颜渊十分感慨地叹道:“老师的学问十分高深,越抬头看越觉得高,越用力钻研越感到深。看起来好像在前面,忽然间又到后面去了。老师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每个人进行学习,他用文化知识来丰富我,用礼仪制度来约束我,使我欲罢不能。已经竭尽我的才力,而老师指引的目标好像仍旧在面前高高耸立。虽然想努力攀登,又不知如何下手才好。”达巷地方的人说:“孔子真伟大啊!知识渊博,而不追求某种名声。”孔子听到后说:“我做点什么具体工作呢?赶马车吗?射箭吗?我赶马车好了。”牢说:“孔子说:‘我不被任用,所以懂得不少技艺。’”

    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春季,在大野地方狩猎。叔孙氏的车夫钅且商获得一头野兽,认为是不祥之物。仲尼看后,说:“是麒麟啊。”这才将它取走。孔子说:“黄河没有出现图,雒水没有出现书,我这一辈子算完了啊!”颜渊逝世,孔子说:“老天不让我活了!”等到西部地区打猎看见麒麟,说:“我的主张彻底完了!”十分感慨地叹道:“没有人了解我啊!”子贡问:“没有人了解您,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回答说:“我不是在怨恨天,也不是在归咎人,我一生在广泛学习社会常识并进一步探索治乱的原因,了解我的大概只有天吧!”

    孔子说:“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使自己的身体遭到侮辱,这就是伯夷和叔齐吧!”又说:“柳下惠和少连不仅降低了志向,而且侮辱了身体。”又说:“虞仲和夷逸隐居而不发表议论,他们的所作所为与保持纯洁相一致,他们的自暴自弃与遵循权变相符合。”又说:“我却与他们不一样,坚持我的主张,进退自如。”

    孔子说:“不是这样吗,不是这样吗,君子最痛心的是死后而名声不被人称颂啊!我的主张无法推行了,我怎样才能使自己不被后世遗忘呢?”于是根据鲁国史记写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十二位君主。立足于鲁,亲附于周,溯源于殷,穿插夏、商、周三代。文辞简洁而意旨宏博。因此吴国、楚国的君主自称为王,而春秋将它们贬称为“子”;践土会盟实际上是召请周天子,而春秋忌讳这件事,说成是“天子在河阳狩猎”。目的在于推广这类主张,用来纠正当代的错误做法,希望贯穿于贬低压抑中的原则,被后代称王天下的君主发扬光大。春秋提倡的原则得到施行,那么天下的乱臣贼子就会十分惧怕了。

    孔子在位听理诉讼,有的判案文字可与别人共同商量,不是完全由自己决定。至于写作春秋,该写的写,该删的删,像子贡这样的弟子也不能参与一句话。弟子学习春秋,孔子说:“后代了解我孔丘的是根据春秋,而怪罪我孔丘的也是根据春秋。”

    鲁哀公十五年(前480年),子路死在卫国。

    孔子得病,子贡请求进见。孔子正好将拐杖放在背后悠闲自得地呆在门口,说:“赐,你怎么这样晚才来!”孔子于是十分感叹,唱道:“泰山要毁坏了吧!梁柱要摧折了吧!哲人要病危了吧!”因此泪下。对子贡说:“天下没有德政已经很长时间了,没有人能归心于我。夏朝人将灵柩停放在东边的台阶上,周朝人停放在西边的台阶上,殷朝人停放在两根柱子的中间。昨晚我梦见坐在两根柱子中间受祭奠,我的祖先是殷朝人啊。”过了七天,孔子逝世。

    孔子活了73岁,在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四月己丑日逝世。

    鲁哀公哀悼他说:“老天不发慈悲,连一位老人也不肯暂且留下,抛下我一人管理国家,孤独的我沉浸在痛苦之中。呜呼哀哉!尼父,不要牵挂!”子贡说:“您大概不会在鲁国死去吧!老师的话说:‘礼节丧失就变得昏庸,名分丧失就出现过错。丧失志向是昏庸,丧失本分是过错。’活着的时候不任用,死了以后却哀悼他,是一种无礼行为。自称‘我一人’,不符合自己只是一个诸侯的身份。”

    孔子葬于鲁国都城北面的泗水旁,弟子都服丧三年。守丧三年结束,相互告别要离去的时候,就哭起来,各人又竭尽哀悼,有的再次留下。唯有子赣住在墓旁守墓,一共六年,然后离去。弟子及鲁国人前往墓旁落户的有一百多家,因此命名为孔里。鲁国地区世代相传按年节奉祀孔子墓,儒生们也在孔子墓地举行乡饮、大射等礼仪活动。孔子墓大一顷。从前孔子和弟子居处过的堂屋内,后代作为庙宇珍藏孔子用过的衣、帽、琴、车和书籍,直到汉代二百多年延续不绝。汉高祖经过鲁地,用太牢礼祭祀孔子。诸侯卿相到鲁地,常常先拜谒孔庙然后执掌政事。

    汉代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说:“诗经中有这样的话:‘道德像高山一样使人敬仰,行为像大路一样供人遵循。’虽然达不到那么高的境界,但心中无时无刻不在向往。我读孔子的书,便想见他的为人。到鲁地,瞻仰仲尼庙堂及其中的车子、服饰和礼器,儒生们按时在孔家学习礼仪,我徘徊流连不忍离去。天下的君王以至于贤人实在太多了,活着的时候十分荣宠,死后便销声匿迹。孔子是一个普通百姓,他的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