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上下五千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俘。姜才病发不能作战,也被元军所俘。阿术杀李庭芝,劝姜才降元,姜才愤恨不降,阿术剐姜才于扬州。姜才临刑见到降将夏贵,咬牙切齿地对夏贵说:你见我怎么不羞愧而死呢?

    李庭芝、姜才被害牺牲,扬州百姓都悲痛泪下。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实在是难能可贵!英勇抗元的扬州军民在他们领导下坚守一年零三个月,在南宋的历史上写下了悲壮的一页。

    潭州之战

    德元年(1275年),南宋贾似道兵败池州附近丁家州后,受到贾似道迫害的李芾被南宋朝廷委任为知潭州(今湖南长沙)兼湖南安抚使。这时,元兵南下,湖北州郡都已降附。他的朋友劝他不要去赴任,李芾不听,置个人的生死安危于不顾,而决心以身许国。当时,他爱女刚死,李芾恸哭之后,立即起程。

    七月,李芾到达潭州就任,而潭州的士卒早已被调动殆尽,元兵游骑也到了湘阴、益阳。仓卒之间,李芾召募士兵不足3000,他领导军民修器械、积粮草、筑工事。并与附近少数民族兄弟联结,互为声援。他推诚委任刘孝忠等将领统率军队,为保卫潭州作了多方面的准备。不久,元朝右丞阿里海牙占江陵,分兵守常德以遏制少数民族,大军进攻潭州。

    面对强大元军,李芾遣将率兵阻击,在湘阴战败。九月,李芾正准备再派军队出城抵御,但元兵已经到了城下,很快包围了潭州城。李芾登上城墙的女墙,慷慨陈词激励将士,并调遣将士分地段坚守。潭州百姓听到消息,不待号令便集合到城下,结成队伍来协助士兵守城。

    十月,元兵攻打潭州城西壁,将军刘孝忠率兵奋力抵御。李芾冒矢石、亲自到城上督战。城中的箭射光了,李芾见旧箭羽毛败坏,便下令搜集民间羽扇,百姓立即送交羽扇,很快收集到足够的羽扇,为旧箭备上羽毛继续用于战斗。李芾亲自慰劳受伤将士,以保家卫国相勉励。在激烈的战斗中,潭州军民伤亡惨重,但是,许多受伤战士仍然坚守岗位,与元军作殊死的搏斗。城中没有盐,李芾命令焚烧了库中积盐用的席子,取盐供食用。元军攻城不下,便想招降李芾。对元军招降,李芾坚决抵制,他把招降使者处死示众,表明抵抗到底的坚强决心。

    十二月,元军围潭州已经三个月了,仍攻不下,于是元军加强了攻势。将军刘孝忠被元军炮火击中,病伤无法继续战斗,这时,有的将领动摇了,打着为百姓着想的旗号来劝李芾:现在事情紧急了,我们当官的为国家而死,没有话说,潭州百姓就不必如此了。李芾生气地责骂说道:“国家平时所以厚养汝者,为今日也。汝等死守,有后言者先戮汝。”下令死守,若敢有动摇者,立时处死。

    除夕,元兵猛攻之后,终于登上了城墙,接着大兵进入潭州城。衡阳太守尹谷在城破后全家自焚殉国,李芾听说后,悲痛欲绝,当即命酒酹祭。他召集自己府中的宾客、佐吏,以忠义相激励,当夜传令时,还以手书“尽忠”字为号。

    天将明,潭州失守的局面已无法挽回了,李芾面对城破、国家将亡的局面,便对帐下沈忠说:“吾力竭,分当死,吾家人亦不可辱于俘,汝尽杀之,而后杀我。”沈忠听后,叩头拒绝。李芾强命沈忠执行,沈忠无奈,只好哭泣着答应。李芾全家喝酒至醉后,沈忠才执行李芾的命令,最后,李芾也引颈受刀。悲痛之极的沈忠随后立即火焚了李宅。在他自己一家也以死相殉之后,沈忠又回到火烧着的李宅,哭祭李芾一番,跳入火中,自刎而死。

    潭州百姓见城破,元兵到处烧杀,又听说李芾全家殉国,为免遭元兵的杀戮和凌辱,许多人都全家自尽。一时之间,潭州城内竟无虚井,全为自杀的谭州百姓所充斥。在树上自缢的也不在少数。潭州兵将,除吴继明等极少数投降外,绝大多数都战死或自尽殉节了。

    潭州保卫战是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由李芾领导进行的一次悲壮的战斗。只有不足3000人的南宋军队,抗御数万元军,竟坚持达三个月之久,它充分显示了潭州军民不畏强敌、敢于战斗的英勇气慨,潭州城破之后,以李芾为首的潭州军民以身殉国,更反应了他们崇高的爱国精神和不屈的民族气节。这些都将永远记载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

    潭州失守之后,湖南各州相继降元,南宋的灭亡迫在眉睫了。

第203章 五代十国和两宋(41)() 
浩然正气文天祥

    当年宋朝联合金朝灭掉了辽朝,企图要回被辽朝占据的燕云十六州,然而,金朝又把矛头指向宋朝,屡屡派兵南侵,北宋皇帝才知上了当。

    可是,南宋当权者并未认真吸取教训。公元1233年,当蒙古提出与宋朝联手夹击金朝时,南宋积极配合。公元1234年1月,金朝灭亡,历时120年。金朝灭亡后,蒙古兵又把枪口对准南宋,攻到洛阳城下,欲吞并大宋江山,使宋朝再次上当受骗。

    公元1258年,蒙古的蒙哥汗派三路大军,向南宋大举进攻。宋军由于缺乏准备,不堪一击,连连败退。但蒙哥在一次战斗中,中箭身亡,他的弟弟忽必烈并没因此收兵,反而更加坚定了攻宋的决心,还准备打败宋朝后,返回蒙古夺取汗位——蒙古的最高权力。

    在蒙古的强大攻势之下,南宋皇帝理宗和部分大臣准备离开都城逃跑。而皇帝的侍从官文天祥却力排众议,大义凛然地对皇上说:“陛下乃一国之主,迁都会动摇军民之心,主张迁都的人,应当斩首示众!”大臣王应麟赞同文天祥的意见,认为提出迁都的人“罪该万死,理当斩首。”

    理宗皇帝原本打算逃跑,此时见文天祥等人据理劝阻,心中不悦,还无法发作,只好厉声命令文天祥拿出好办法。

    文天祥说:“现在应当把主张抵抗侵略、救国救民的人提拔上来,加强各个地方的抵抗能力。各州县的租粮当做军需品,以利备战。臣在殿试时将‘自强不息’四个字写在考卷上,蒙陛下亲点为状元,臣为保国万死不辞!”

    说起“自强不息”四字,理宗皇帝记忆犹新。那时文天祥刚21岁,在临安参加进士考试,利用试卷指出封建教育制度的弊端,勇敢地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意外地得到主考官的赏识,录取他为进士第一名,然后参加殿试。他在殿试时,显示了与众不同的文风,写出“自强不息”四个意义深远的字,意思是说:大宋朝应自己强大起来,只有如此,才会使金等国不敢侵略,宋国也不必向他国称臣纳贡。主考官和皇帝将文天祥定为状元。

    左相兼枢密使吴潜是一位很少发表见解的人,此时站出来公开支持文天祥的观点。吴潜的话音刚落,军器太监何子举马上表示赞同。在这种情况之下,理宗无法坚持迁都逃走,被迫改变了主意,但并未采纳文天祥积极备战抗击侵略的建议。

    公元1264年,理宗赵昀病故,太子赵禥即位,即度宗皇帝。度宗是个无能之辈,不思外患内忧,整日陷于酒色之中。而蒙古这时由忽必烈做了大汗,他把吞并南宋做为头等重要战略,积极做好准备。他重用汉族的人才,对当年唐太宗李世民的作为很欣赏。公元1271年,蒙古迁都燕京(今北京),建国号为元,忽必烈自封为皇帝,模仿汉人封建社会的君主立宪制度。

    金代骑马武士砖像公元1273年,忽必烈下令,派20万水陆大军进攻南宋。南宋被迫应战,但毫无战斗力,元军几乎进入无人之境。第二年,度宗病亡,4岁的赵当了皇帝。谢太皇太后要求各地派兵抵抗元兵,而大多数地方官员却按兵不动,只等元兵一来便投降。

    文天祥此时在赣州当知州,他召募了万名兵士去保卫临安。

    然而,在众多宋朝将领相继投降的情况下,文天祥的抵抗力量太薄弱了,无奈之下,他同另一位敢于抵抗的将领张世杰保护着太皇太后、太后和皇帝等人,逃到海上避难。新任宰相陈宣中见大势已去,便偷偷以皇帝名义写了降书,并偷出传国玉玺,派人送至元军。陈宣中做贼心虚,又连夜逃到温州去了。在这种情况下,文天祥受命于危难之中,接替了陈宣中的右相职位。谢太后命令文天祥去和元军议降。

    文天祥在元朝统帅伯颜面前毫无惧色,他义正辞严地说:“若北朝想让宋为附属国,那就请你退兵,然后再商议岁币金帛之事,此为上策;若一定要把宋朝灭掉,恐许多地方难以攻取,胜负难料,请大帅深思。”

    伯颜说不过文天祥,一怒之下将他扣押。宋德二年(1276年)三月,伯颜率兵攻入临安城,将皇帝、太后、太皇太后等人抓至北朝,此时的宋朝,等于灭亡了。

    文天祥在被元兵押解途中逃脱,积极准备恢复宋朝,抗击元兵。

    公元1276年,9岁的赵在福州被拥立为皇帝,重新恢复宋朝名号,陈宣中任左相,张世杰任枢密使。他们把文天祥找来福州。文天祥号召各地起兵,共同与元兵作战。他亲自率兵,取得一些胜利。

    元兵吃了败仗,便把文天祥做为头号对手进行反攻,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文天祥在赣州战败,被迫逃走。

    公元1278年三月,小皇帝赵病故,8岁的赵即位。左相陈宣中见宋朝没有希望,再次偷着逃走了。文天祥继续与元兵周旋,不幸被捕。

    元军统帅张弘范劝说文天祥投降,但文天祥视死如归,要求将自己处死。张弘范认为文天祥是位难得的人才,没有杀他,把他软禁在军船上。

    文天祥在船上,面对零丁洋,思绪万千,如浪涛翻滚,一首诗突然在脑海浮现,遂提笔写下千古流传的诗作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