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上下五千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一月,胡廷瑞师度过杉关,略光泽县。十二月,连下邵武、建阳。

    为了能有把握的夺取福建,朱元璋在方国珍投降后,即命征南将军汤和、副将军廖永忠率领水师自海道攻取福州。同时又命李文忠部从浦城进攻建宁,三路夹击,以确保取胜。

    十二月二十八日,汤和军攻克福州。初,陈友定环绕福州城外,皆筑堡垒,以备防守,每五十步再筑一台,用兵严守之。当听到胡廷瑞军(已)度过杉关,决定留同佥赖正孙、副枢谢英辅、院判邓益以二万兵防守福州,陈友定自己率领精锐死守延平。汤和及廖永忠、吴祯等自明州,乘东北风,快马加鞭赶至福州五虎门,驻师南台,派人入城向守城官,但被元朝平章曲出杀害。大兵登岸,即将围城之际,曲出领兵出南门抵抗,被汤和部将谢德成击败,军队溃散,曲出入城坚守。是夜,汤和兵大举攻城,福州城被攻破,守将项正孙、谢英辅、邓益以及曲出等有的逃走,有的投降。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元朝兴化守将叶万户弃州而逃,汤和遣都指挥俞良辅前往防守兴化。就在这时,莆田等十三县都投降了汤和,汤和开始进攻延平。汤和先遣使招降陈友定,友定不但不降,反而大会诸将,取血置酒慷慨而饮以盟诸将并发誓,誓以死报效元朝。汤和大军到达延平,两军隔水列阵。陈派一军渡水,攻其西门。陈友定出师不利,回到城中对诸将说:“敌千里远斗,气锐,慎毋战;战徒杀吏士耳。吾墉山堑壑,蓄犀器,饱士,为持久计困之。”遂拒城死守。围城十日之后,城中军局火炮声发,汤和兵疑有内应,乘机急攻。陈友定见大势已去,在城中服毒自杀,结果未能如愿。汤和兵入城,抓陈友定到应天,处死。不久,泉州、漳州、潮州郡县相继投降,福建全境尽在朱元璋所控制。

    削平两广

    明军攻占中原之前,南方两广地区仍被元朝占据。广州军阀何真在红巾军起义刚开始的时候,组织“义兵”镇压起义,很有功绩,因此被元朝擢升为广东道宣慰司都元帅。当时南海三山民邵宗愚攻陷广州,被何真又击败,并领义兵收复了广东。元朝立江西分省于广东,升任何真为广东行省参知政事,后又升为左丞,何真成了割据南方的军阀之一。但广西地区仍在元朝行省平章也儿吉尼的统治之下。

第224章 明朝(4)()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二十一日,朱元璋命湖广行省平章杨、左丞周德兴、张彬等、率武昌、荆州、潭、兵诸卫军,自湖南进兵广西。临行前,对杨等说:“平章胡廷瑞分道南征,以取八闽,俟八闽既定,就以其师航海取广东。故命尔等率荆、湘之众进取广西,两军合势,何征不克。尔其务靖乱止暴,使远人畏服,毋替予命!”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一月四日,杨等进兵出去永州,元朝全州平章阿思兰派兵来增援,被杨兵击败,并逼近永州城。守将邓祖胜从南门出兵抵抗,又被杨兵击败,并抓获其将王钅监。邓祖胜只好收兵入城固守。不再出战元兵又自广西来援,在湘水旁列七营,杨遣指挥袁子明击败并无兵,俘获其万户丁武等一千余人。二月二日,朱元璋任平章廖永忠为征南将军,参政朱亮祖为副将军,由海道率水师进攻广东。朱元璋对廖永忠说:“王者之师,顺天应人,以除暴乱。朕昔平定武昌,荆、湘诸郡望风款附。常遇春克赣州,南安、岭南数郡亦相继来归。此无他,师出以律,人心悦服故也。今两广之地远在南方,彼此割据,民困久矣。彼闻八闽不守,湖、湘已平,中心震慑。若先遣人宣布威德,以招徕之,必有归款来降者。如其拒命,然后举兵,扼其险要,绝其声援。闻广东要地,惟在广州。广州既下,则循海诸郡可传檄而定。海南海北,以次招徕,留兵镇守。仍与平章杨合兵取广西口肃清南服,在此一举。”二月二十一日,朱元璋命赣州卫指挥使陆仲亨等,率师会合廖永忠共同征讨广东。朱元璋对陆仲亨说:“近命平章杨等由湖南取广西,廖永忠等由福建取广东。今特命尔等率师由韶州直捣德庆。三方进兵,为犄角之势,举无不克。广东既下,合兵取广西。”

    三月,杨遣左丞周德兴、参政张彬率兵攻破全州,元平章阿思兰逃跑,道州、宁远州、兰山县相继归顺(于杨)。

    廖永忠等率水师自福州航海攻取广东,元左丞何真自动投降。先是,廖永忠依朱元璋之命,在驻军福州时,就派人给何真送去劝降书。廖水忠到达潮州后,何真派其都事刘克佐献上印章,呈表请降。四月,廖军至东莞,何真率官属接迎。接着廖永忠进驻虎头关,元将卢左丞、张元师率部臆来投降,遂进入广州。陆仲亨率领所部攻下英德、靖远、连州、连江、肇庆等郡县。四月十五日,进攻三山寨,廖永忠擒获广州参政邵宗愚,并斩之。至此,广东全境均为朱元璋部将所控制。

    廖永忠部削平广东的势力之后,在五月,率大军到达广西梧州,元朝达鲁花赤拜住率官员等迎候以表投降。到了郁林,朱亮祖兵与六朝吏部尚书善颜贴木儿在此展开大战,并杀了善颜贴木儿,并击杀之。

    六月二十三日,廖永忠部同杨部合攻靖江城。先是,杨先攻克永州,遂引兵直达靖江城下,屯兵北关。参政张彬屯兵西关。先亮祖从广东前来会合,屯兵东关。靖江城由元朝行省平章也儿吉尼防守,防备甚严,多次攻城都未攻下。也儿吉尼势穷力衰,驱兵出南门战,被指挥胡海击败,获其万户皮彦高等。杨同俘虏皮彦高用计谋,得知靖江城中积蓄空虚,兵无斗志,正是攻取的好时机,于是乘夜黑,杨命诸将率众径进宾贤门,城破后,明军擒获也儿吉尼。

    七月一日,广西左江、右江的太平府和田州府投降。不久,彬州也降,广西悉平。

    朱元璋北伐中原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朱元璋在消灭东吴之后,兵分两路,命胡廷瑞率师前往南路,攻取福建;同时,命徐达、常遇春率主力部队向北路出发,攻取中原。

    在派兵北伐中原之前,朱元璋召集将领商议作战部署,并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东吴已灭,削平福建两个日可待。另外,四川的夏国和元朝梁王占据的云南以陷入孤立。在元朝统治的中心地带北方,扩廓帖木尔与李思齐等军阀正在进行混战。扩廓帖木尔率军回到河南后,元顺帝命他代皇太子统领天下兵。李思齐不服,下令一兵一率都不许出武关,联合屯驻陕西的军阀张良弼,脱列伯等,与扩廓帖木尔展开了公开对峙。而元顺帝促令扩廓帖木尔南征,扩廓帖木尔只派貊高驻守山东,虚张声势,实际上集中力量对付陕西的李思齐部。此年八月,顺帝曾令皇太子统领天下兵马,以督命扩廓帖木尔、李思齐、张良弼等分道南征,扩廓帖木尔不愿执行命令执行命令,命貊高自山东赴陕西,直捣凤翔,但貊高军行至卫辉中途叛变,元顺帝乘机免去扩廓帖木尔中书左丞相等职,并命李思齐、张良弼等东讨扩廓帖木尔。这几支元朝军阀陷入了一片混战之中。面对这样有利的形势,朱元璋对徐达、常遇春说:“元之将亡,其机在此。今欲命诸公北伐,计将何如?”常遇春说:“今南方已定,兵力有余,直捣元都,以我非常战之师,敌彼久逸之卒,可挺竿而胜也。都城既克,乘胜长驱,余皆建瓴而下矣。”朱元璋没有采取这一计策,制定了稳扎稳打的进军战略:“先取山东,撤其屏蔽;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拔潼关而守之,据其户槛。天下形势,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则彼势孤援绝,不战可克。既克其都,鼓行而西,云中、九原以及关、陇,可席卷而下。”根据这一战略布置,朱元璋任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统率甲士25万,由淮入河,长驱直上,进行北伐。

    首先,攻取山东。朱元璋命大军夺取山东,并非争地夺城,而是准备推翻元朝,重建新的王朝。出兵之前,他制定了严格的军纪:“所经之处,及城下之日,勿妄杀人,勿夺民财,勿毁民居,勿废农具,勿掠人子女。”并命宋濂发布了告天下檄文。檄文说:“当此之时,天运循环,中原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檄文中依据儒家“天命说”,把“明王出世”,改为“天生圣人”;提出了“驱逐胡虏”,推翻元朝的口号;“恢复中华”以号召恢复汉族政权;“立纲陈纪”重建封建纲纪,恢复封建统治秩序。值得注意的是,朱元璋为了最大限度地孤立元朝皇帝,申明蒙古、色目人,“原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以此争取蒙古和色目人官员的降服,减少北伐灭元的阻力,以便加速北伐的胜利。

    十月,徐达、常遇春率大军由淮安北上。十一月,攻克沂州。初,沂州守将系王宣、王信父子。王宣是元末义兵都元帅,其子王信,从察汗帖木尔攻破田丰,元命王宣父子共同镇守沂州。徐达军到达淮安,致书招降王宣,不久王宣父子降而又叛,徐达以王宣反复无常,抓获之后就杀了他,王信逃跑到了山西,并削平了沂州。徐达军进攻益都路,宣慰使普颜不花捍城力战,终因不能抵挡而使城陷落。

    十二月,北伐军进至东平,元朝平章马德弃城逃走。徐达军至济南,元朝平章忽林台、詹同等,有的逃跑,有的投降。接着,济宁、莱阳亦相继投降。后来常遇春攻克东昌,茌平等县都投降常军。徐达又平定乐安。元顺帝此时命右丞相也速会同诸部守山东,左丞相秃鲁督令李思齐、张良弼守关中,脱列伯东进以增援。李思齐等军阀拒不受命。到这一年年底,徐达、常遇春军占领了山东全境。

    十二月,徐达军进入济南之后,方国珍已在此之前投降,汤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