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上下五千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权误国的马士英

    马士英,贵阳人。万历四十四年,与怀宁人阮大铖一同通过会试。又过了三年,马士英成了进士,授官南京户部主事。天启年间,迁官郎中,历任严州、河南、大同的知府。崇祯三年(1630年),迁官山西阳和道副使。五年,擢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化府。到任只有一个月,他便用公文提取公款数千两黄金,赠送给朝中显费,结果为镇守宣化的太监王坤所揭发,坐罪流放戍边。不久,他就流寓南京。当时阮大铖列名于逆案之中,丢官后一直未被起用,因为逃避起义军而来到南京,与马士英相交,甚是投合。

    阮大铖机敏奸猾,有文才。天启初年,由行人升为给事中,因居丧而告归。同县的左光斗提任御史,有名声,阮大铖倚为靠山。天启四年(1631年)春,吏科都给事中空缺,阮大铖按次序该迁此官,左光斗就招他回朝。而赵南星、高攀龙、杨涟等认为,阮大铖轻狂浮躁,不可信任,想任用魏大中。阮大铖到京,让他补工科。阮大铖心中恼恨,便暗自勾结太监把推荐魏大中的奏疏压下。吏部不得已,只好改上阮大铖的名字,很快得到批准。从此阮大铖就依附魏忠贤,与霍维华、杨维垣、倪文焕为生死之交,造百官图,通过倪文焕呈交给魏忠贤。但他害怕东林党人攻击自己,未过一月,突然请假急忙告归。于是魏大中又掌管了吏科给事中。阮大铖气坏了,私下对亲近的人说:“我还能安然归乡,不知他姓左的要怎么样呢!”不久,杨涟、左光斗诸人都下狱而死,阮大铖对客人还诩诩然自夸先知。不久,他被召为太常少卿,来至都城,奉事魏忠贤极为恭谨,但又暗自盘算他不足以仗恃,每次进谒魏忠贤,都贿赂看门人不少钱,把自己投进的各刺要回来。过了几个月,他又请求归家。魏忠贤既已被诛死,阮大铖写好两篇奏疏,装上函套,驰马寄送杨维垣。其一专门弹劾崔呈秀和魏忠贤,其一以“七年合算”为根据,说天启四年以后乱政的是魏忠贤,而以崔呈秀为辅,天启四年以前乱政的是王安,而以东林党为辅。他传话给杨维垣:如果时局大变,就呈上弹劾崔魏的奏疏,倘若时局未定,就呈上“七年合算”的奏疏。恰好杨维垣正在把东林与崔魏同指为邪党,与编修倪元璐相攻诋,收到阮大铖的奏疏,喜出望外,便呈上“合算”疏以自助。崇祯元年,起用阮大铖为光禄卿。御史毛羽健弹劾他党同奸邪,罢免。明年定逆党之案,判徒刑,赎为民,整个崇祯这一代,他被废斥了17年,郁郁不得志。

    起义军逼近皖省,阮大铖避居于南京,极力招纳游侠之客为他谈兵说剑,希图能以边帅之才被招用。无锡人顾杲、吴县人杨廷枢、芜湖人沈士柱、余姚人黄宗义、鄞县人万泰,都是复社中的名士,正在南京聚会讲学。他们恨透了阮大铖,便写下留都防乱揭驱逐他。阮大铖害怕了,便闭门谢客,只与马士英深相勾结。周延儒被朝廷召用为相,阮大铖用车辇送金钱,拦邀于扬州,请求甄清自己的罪名而起用。周延儒道:“我这次进京,是东林党推举的,你的名字在逆案之中,我能办到吗?”阮大铖沉吟了好久,道:“马瑶草可以吧?”瑶草,是马士英的别字,周延儒答应了。崇祯十五年六月,凤阳总督高斗光因丢失五城而被捕治罪,礼部侍郎王锡衮荐举马士英有才干,周延儒从中作主,于是起用马士英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庐州、凤阳等处军务。

    顶子永城人刘超,天启年间以征讨安邦彦之功,累官至四川遵义总兵官,因犯罪而免职,屡次营求恢复官职而未成。李自成包围开封,刘超请求招募土寇协助讨击,便被起用为保定总兵官。命他率兵赴开封救援。刘超畏惮不敢启行,留宿在家中,因私仇而杀死御史魏景琦等三家,于是占领县城而造反。巡抚王汉征讨他,结果被杀。崇祯便命马士英偕同太监卢九德、河南总兵官陈永福进讨。次年四月,包围永城,接连交战,屡次挫败贼兵,便修筑长围来封锁。刘超任官贵州时,与马士英相识,便凭借旧交情求降。马士英假装应许。刘超出城相见,不肯解去佩刀。马士英笑道:“你既然归顺朝廷,还用它干什么?”亲手解下他的佩刀。然后悄悄疏散了刘超的亲信,刘超于是被擒。献俘于朝廷,碎磔而死。当时起义军充斥各地,马士英捍御起义军,屡次建功。

    崇祯十七年三月,京师沦陷,起义军自杀。南京诸大臣闻知事变,急忙议论确立君主。而福王朱由崧、潞王朱常淓都因为避起义军到了淮安,按照亲属顺序,应该立福王。诸大臣顾虑如果福王为帝,可能要追怨“妖书”、“梃击”、“移宫”等案明神宗宠幸郑贵妃,屡次要废掉太子,立郑贵妃之子福王朱常洵为继嗣,于是当时朝廷与皇帝、郑氏之间发生所谓“争国本”的争议,其间出现了几件“大案”,都是与太子、福王有关的。万历三十一年十一月,北京一夜之间洒遍一篇叫续忧危议的短文,大意是神宗虽然立了太子,但官属不备,其实准备日后更换,而朝廷中不少大臣则准备在福王登极后靖难勤王。这就是所谓“妖书”。神宗大怒,借机成狱,逮治支持太子的朝臣。万历四十三年,有张差者持棍闯入太子宫,打伤太监,当时人怀疑出于郑贵妃指使,意图谋杀太子。后以处死张差为结。此为“梃击案”。万历四十八年,神宗死,太子即位,为光宗,即位一月,因病服鸿胪寺丞李可灼所进红丸,遂死。时人疑为郑贵妃指使下毒。此为“红丸案”。廷臣担心光宗的选侍李民操纵国政,迫令迁出正宫。此为“移宫案”。“争国本”斗争的结果是福王朱常洵回到封地,始终未能做成皇帝,而于崇祯十四年李自成攻破洛阳时被杀。福王朱由崧即朱常洵之子;如果立潞王为帝,则没有后患,而且可以邀功。暗自主张这种意见的,是已被废免的礼部侍郎钱谦益,极力坚持此议的,是兵部侍郎吕大器,而右都御史张慎言、詹事姜曰广都赞成。前山东按察使佥事雷纟寅祚、礼部员外部周镳,则往来游说。当时马士英督师于庐州、凤阳,独独表示不同意,暗自与操江都督诚意伯刘孔昭,总兵高杰、刘泽清、黄得功、刘良佐等人勾结,而公开写信给参赞机务兵部尚书史可法,说按照伦常次序,论亲论贤,都不如福王。史可法主意未定。及至廷臣集议,吏科给事中李沾揣摸马士英的意图,当面反对吕大器。马士英也从庐、凤拥兵迎接福王于长江之上,诸大臣这才不敢说话。福王的被立,是靠马士英的力量。

    福王监国,廷议推举入阁大臣,刘孔昭攘臂而争,想要入阁。史可法驳斥他,说没有勋臣入阁的先例。刘孔昭便争道:“我不可以,马士英有什么不可以?”于是提升马士英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与史可法及户部尚书高弘图同为阁臣,但他仍督师于凤阳。马士英大怒,命高杰、刘泽清等上疏促使史可法督师淮扬,而让马士英留在南京辅政,仍然掌管兵部,权震中外。不久,论定策立福王之功,加马士英太子太师,荫子锦衣卫指挥佥事。九月,叙马士英历年在江北的战功,加少傅兼太子太师、建极殿大学士,荫子如前。十二月,位进少师。次年,进太保。在那个时候,中原的郡县全部丢失,高杰死于睢州,诸镇军帅权力相侔,无有统帅。左良玉拥兵于长江上流,跋扈飞扬有不轨之志。而马士英为人贪鄙,没有远略,再加上引用阮大铖,每日只搞报复,招权纳贿,直到灭亡。

    开初,史可法、高弘图及姜曰广、张慎言等,都以德望资历在相位,准备逐次引用海内名士,而马士英偏要起用阮大铖不可。有诏令广泛搜罗人材,特别提到不可再轻易提起魏忠贤逆案的事。马士英命刘孔昭及侯爵汤国祚、伯爵赵之龙等攻讦张慎言,逼他去朝,而举荐阮大铖懂军事。开初,阮大铖在南京,与守备太监韩赞周亲昵。京师陷落,太监们全往南逃,阮大铖通过韩赞周与他们广泛结交,对这些阉人们讲当年东林党如何反对郑贵妃与福王朱常洵,让他们详细地说给福王朱由崧,以此来倾覆史可法等人。群阉更是对福王极口称赞阮大铖的才能,马士英也说阮大铖从山中给他写信,拥立福王有他一份功劳,还为他辩白说依附魏忠贤的事查无实据。于是便命阮大铖冠带陛见。阮大铖便呈上守卫长江的方略,陈述“三要、两合、十四隙”的奏疏,并辩解自己孤忠被陷害,痛诋孙慎行、魏大中、左光斗,并指斥魏大中为大逆不道。正当此时,大尝士姜曰广、侍郎吕大器、怀远侯常延龄等一起上疏说阮大铖为叛逆案的罪魁,不可招用。马士英为阮大铖上奏辩白,极力攻讦姜曰广、吕大器,极力网罗宗室朱统钅类、建安王朱统镂之辈,接连上疏攻讦。但他认为高弘图担任御史时曾诋斥过东林党,所以必然站在自己一边,便说“弘图一向是了解臣的”。高弘图则正言先帝钦定逆案一书,不可擅自更改。马士英与他争论,高弘图便请求罢官。马士英的图谋稍受挫折,迟回一个多月,用安远侯柳祚昌之荐,由福王颁旨起用阮大铖为兵部添注右侍郎。左都御史刘宗周上言:“杀害魏大中的是逆魏忠贤,阮大铖则是其主使者。即使他的才能果然可用,臣仍然顾虑他的党邪害正之才,终究要危害世道。阮大铖的进退,确实关系着江左的兴亡,请求放弃成命。”福王降旨切责刘宗周。未过多久,阮大铖兼右佥都御史,巡阅江防。不久又转兵部左侍郎。明年二月,进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仍巡阅江防。

    青釉印花四系壶吕大器、姜曰广、刘宗周、高弘图、徐石麒都与马士英龃龉不合,先后罢官而归。马士英独揽大权,内倚宦官田成等辈,外结勋臣刘孔昭、朱国弼、柳祚昌,镇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