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上下五千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杜(今陕西西安市)人程邈将其搜集整理,呈报给了秦始皇。还有一位叫王次仲的隐士,也曾上书给秦始皇,请求他准许使用民间流行的隶书体。,秦始皇看到了由于隶书特有的更好写更通俗的长处,致使实际上秦朝所使用的字包括官方也是以它为主的,除去一些庄重、重要的诏书必须使用正规秦篆之外,连一般的公文都使用隶书来写。秦始皇以小篆和隶书为统一文字,对中国的文化、政治、经济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巡游天下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国统一天下之后,秦始皇在采取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的同时,还带领百官仆从,大规模出游,巡视东方。秦始皇巡游天下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向山东原六国诸侯旧地之民显示武力和威风,压服他们的反抗之心;第二是为了遍观各地山川风物人情。秦始皇的大规模出游主要有三次。

    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秦始皇由咸阳(今陕西咸阳)向西,巡视陇西(治狄道,今甘肃临洮)、北地(治义渠,今甘肃镇原东),至鸡头山,然后经回中道(今陕西陇县西)回到咸阳。此次巡游,主要意图在视察西北地区边防。

    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由咸阳向东,巡视山东郡县,上邹峄山(在今山东邹县东南),在此立石颂功,并召集鲁地的儒生,和他们讨论商议封禅望祭山川的事情。之后,秦始皇一行北上泰山,在山上立厂祭祀。下山的时候,突遇暴风雨,在一棵大树下避雨,因封此树为五大夫。他们又在泰山南边的一座叫梁父的小山祭祀仪式,并立石碑颂秦朝之功德,其辞有“皇帝圣躬,既平天下,不懈于治。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隆教诲”等句。

    从泰山上下来后,秦始皇一行北至渤海,沿渤海向东,经过黄(今山东黄县)、睡(今山东福山),翻越成山(今山东荣城东北),登上之罘(今山东烟台北面),刻石颂功。一路走,一路遍祭各名山大川的神灵。秦始皇在邹峄山时,召集鲁地儒生七十多人,带着他们到泰山上去,让他们筹划封禅的事情。可这些儒生都是些迂腐之人,只知照抄书本,讲究颇多,认为古代的帝王举行封禅,要使用蒲草把车轮包起来,免得伤了山上的石头和土地、草木。祭祀的时候,还要把地扫干净,铺上用编织的席子等。而且各持异议,争论不休。秦始皇认为他们的办法难以实行,并从此讨厌起儒生来。

    离开之罘后,秦始皇向南至琅邪(今山东胶南),在此居留了三个月,徙民三万户于琅邪台下,立石刻,歌颂秦朝功德,这便是著名的琅邪刻石。辞中盛赞秦王朝统一天下的功绩,“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海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厦。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秦始皇在琅邪时,齐国方士徐巿等人上书,说东海之中有三神山,名叫蓬莱、方丈、瀛洲,上面居住着仙人,请求秦始皇斋戒祭祀,并派童男童女前去寻找。秦始皇想长生不老,便派徐巿征发童男童女几千人入海求仙。但徐巿等人一去即不复返。

    秦始皇从琅邪回来,路过彭城(今江苏徐州)。彭城东有一条河叫泗水,传说秦昭襄王时派人向周王索要象征国家政权的九鼎,移置咸阳。有一个鼎飞入了泗水。所以,秦始皇想把这个鼎从泗水中捞出来。他派了一千多人到水中去摸,没有摸到。便向南渡过淮水,到衡山(今安徽当涂北)和南郡(今湖北江陵)去。又渡过长江,进入洞庭湖,至湘山祠(在今湖南岳阳西)。在此,秦始皇他们遇上大风,几乎渡不过去。秦始皇问博士:“湘君是什么神?”博士回答说:“听说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死后埋葬在这里。”秦始皇大怒,以为湘君蔑视自己,便派三千名刑徒把湘山上的树木砍了个精光。然后,自南郡由武关而归咸阳。

    秦始皇二十九年(前218年),又一次东游。他们走到阳武县(今河南原阳境)南的博浪沙中时,韩国贵族之后张良派力士操铁椎在这里狙击秦始皇,但误中秦始皇的副车。秦始皇受到惊吓,派人追捕,未能捕得,便令天下大索十日,仍一无所获。秦始皇没有停留,继续东行,登上之罘,刻石颂功。回头经过琅邪,从上党(今山西长治地区)取路而归。

    阿房宫遗址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秦始皇北巡,到达碣石(今河北昌黎北),派燕人方士卢生寻求羡门等神仙。然后由碣石向西,巡视北部边防,取道上郡而归。卢生从海上回来后,向秦始皇献上钅录图书,其中有“亡秦者胡也”之句。秦始皇大怒,派将军蒙恬率军三十万北伐匈奴。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最后一次出游。左丞相李斯和少子胡亥跟从。冬十一月,他们到达云梦。又南至九疑山(今湖南宁远南)望祀虞舜。然后顺江东下,经丹阳至钱唐,到浙江边上,欲渡河,会河水猛涨,被迫沿河上溯一百二十里渡河,上会稽山(今浙江绍兴西南),祭祀大禹,望于南海,立石颂德,即会稽刻石,然后还过吴(今江苏苏州),渡过长江,从海道北至琅邪、之罘。在海上,见到一只巨鱼,秦始皇命人用强弩将其射杀。之后,转道回咸阳。行至平原津(今山东平原西南),秦始皇生了重病,至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而病死。在此遂发生沙丘之变,胡亥篡权,是为秦二世。

    蒙恬征匈奴

    战国时期,匈奴族是居住在我国北方游牧少数民族之一,在蒙古高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其活动范围南达阴山,北至贝加尔湖之间,成为北方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战国后期,匈奴人凭借骑兵行动迅速的优势,经常深入中原,屡次侵扰内地。当时,秦、赵、燕三国边境与匈奴毗邻,经常发生战争。但是,由于七国相争,三国也无力出兵抗击,只是在边境上采取守势,修筑长城并派军队戍守。

    秦始皇寿字虫鸟篆书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后,匈奴族对秦朝的威胁依然存在,秦始皇为了保障大一统免受侵扰,加强了对匈奴的防范。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为了向匈奴表示秦朝的实力,对匈奴起威慑作用,车驾出巡边郡,并登鸡头山。秦始皇二十九年(前218年),秦始皇调集30万大军,派蒙恬为将,向匈奴居住地河南地大举进攻。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将匈奴赶出河南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蒙恬又率军渡过黄河,占领了高阙、阴山(今内蒙古狼山)、北假等地。为了加强防御,秦朝在榆中以东,黄河以北直到阴山的广大地区内,设置34个县,并重新设立九原郡,将有罪官吏及内地人民迁徙到这一地区。三十六年(前211年),始皇又令内地30000户移居北河(今内蒙古河套地区)、榆中,垦田生产,开拓边疆。

    在设置郡县的同时,蒙恬又沿袭战国时期筑长城拒匈奴的方法,于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从内地征发在刑犯人,与边军戍卒一起,把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修成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为加强关中与河套的联系,始皇又命蒙恬修筑从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到云阳(今陕西省淳化)的直道,工程十分浩大。这条道至今遗迹尚存。

第39章 秦汉(3)() 
蒙恬率军在北地、上郡居住十余年,功劳卓著,威振匈奴,深得始皇宠信。秦始皇三十年(前210年),胡亥篡位,蒙恬被赵高陷害,被捕入狱,后吞药自杀。

    世界第八奇迹

    秦始皇在即位为秦王之时,即按照当时的习惯,开始为自己修建陵墓。统一中国即皇帝位之后,即大肆征发徭役,继续大兴土木。这座坟墓即为骊山陵,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

    秦始皇兵马俑1号坑据史料记载,骊山陵高五十余丈,周四五里多,墓基很深,并用铜液进行灌注。墓中筑有各式各样的宫殿以及百官位次。殿内陈列着各色珍奇珠宝,配以水银做成的百川、江河、大海,以机械使其转动,形象逼真,用明珠做成日月星辰,用人鱼膏做成蜡烛长明灯。为了防止后人挖掘坟墓,命令工匠装置了许多机弩,如有盗墓之人穿坟入内,弓弩就会自动发射,将入墓者杀死。据考古工作者实地挖掘表明,陵墓的地面建有陵园。陵园平面呈南北长、东西窄的长方形,有内、外两重夯土围墙,内围墙周长3800多米,外围墙周长6294米。夯土的坟丘座落在内围墙中部偏南,现有高度仍有76米。坟丘下面即著名的地宫。骊山陵的地宫呈长方形,长约460米,宽约400米。地宫东、北、西三面都有通往地窖深处的甬道。近年来,在骊山陵东侧发掘陪葬的兵马俑坑三个。俑坑总面积为12600平方米,陶俑与真人真马大小相仿,估计全部武士俑的数目当在6000左右,排列成一个完整的军阵场面。现已发掘出一号坑和二号坑,成为举世闻名的古迹。

    为了修建这座坟墓,秦始皇在征战六国过程中,就征发人力物力,最多的时候,征发全国刑徒及奴隶78万人。征集北山的石椁、巴蜀等地的优质木料,千里迢迢运往骊山。当时流行着这样一首歌谣:“望石甘泉口,渭水为不流。千人歌,万人吼,运石堆积如山阜。”可见修筑陵墓工程之浩大。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在埋葬始皇时,竟下令把后宫无子女的宫女全部殉葬。为了不泄露陵墓的秘密,把参加修陵的工匠全部活埋。

    焚书坑儒

    秦自孝公以来,历七世,都遵循一个共同的目标——统一六国,而不遗余力地奋争。到秦王嬴政即位时,翦灭六国已成摧枯拉朽之势。秦国内上至国君、群臣,下到众将、士卒都同心同德为统一大业而奋斗。这样,秦与诸侯各国的矛盾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国内不同阶级、阶层,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