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上下五千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庸城(以蕲以西)坚壁固守,以避敌锋。刘邦见英布军的布阵形状很像项羽所布之阵,心中十分厌恶。在阵前,刘邦和英布遥遥相见,对英布说:“你造反是何苦呢?”英布说:“没什么,只是想当皇帝而已。”刘邦气得破口大骂,遂挥军进攻,两军大战。结果,英布军战败,向南败退。渡过淮河以后,几次停下来抵抗,都被击败。英布被迫率一百多人向江南逃去。刘邦命别将率军追击,追至洮水(在长沙境内)两岸,又大败英布军。英布和番阳君是亲家,所以,长沙成王吴臣派人引诱英布,假装准备和英布一起逃往越地,英布信以为真,便跟着走。至番阳(今江西波阳)境内的布兹乡,把英布杀死。至此,英布之乱被平定。

    大风歌

    垓下决战后,汉王刘邦得到了最后的胜利,建立了一个比秦朝更强大的汉王朝。公元前202年,汉王刘邦正式即了皇帝位,这就是汉高祖。

    汉高祖建都洛阳,后来迁都到长安(今陕西西安)。从那时候开始的二百十年,汉朝的都城一直在长安。历史上把这个时期称为“西汉”,也叫“前汉”。

    汉高祖即位不久,在洛阳南宫开了一个庆功宴会。他对大臣们说:“咱们今天欢聚在一起,大家说话用不到顾忌。你们说说,我是怎么得天下的?项羽又是怎样失天下的?”

    大臣王陵等说:“皇上派将士打下城池,有封有赏,所以大家肯为皇上效劳;项羽对有功的和有才能的人猜疑、妒忌,打了胜仗,不记人家的功劳,所以失去了天下。”

    汉高祖笑了笑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知道成功失败,全在用人。坐在帐帷里定计划,算得准千里以外的胜利,这一点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安抚百姓,给前方运送军粮,这一点我比不上萧何;统领百万大军,开战就打胜仗,攻城就能拿下来,这一点我怎么也赶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当代的豪杰。我能够重用他们,这就是我得天下的原因。项羽连一个范增都不能用,所以被我灭了。”

    大家都佩服汉高祖说得有道理。后来,人们就把萧何、张良、韩信称做“汉初三杰”。

    在楚汉战争中,有些带兵的大将立过大功,汉高祖不得不封他们为王。这些诸侯王有的虽然不是旧六国贵族,但是都想割据一块土地,不听汉朝政府的指挥。其中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功劳最大,兵力也最强。汉高祖对他们确实不放心。

    有个原来在项羽手下的将军叫钟离昧,汉高祖正在缉拿他,韩信却把他收留下来。

    第二年,有人向汉高祖告发韩信想谋反。汉高祖问大臣该怎么办,许多人主张发兵消灭韩信。只有陈平反对。陈平说:“韩信的兵比咱们精,他手下的将军又比咱们强,用武力去对付他,是很危险的。”

    后来,汉高祖采用了陈平的计策,假装巡视云梦泽,命令受封的王侯到陈地相见。韩信接到命令,不能不去。到了陈地,汉高祖就叫武士把韩信绑了起来,要办他的罪。

    有人劝汉高祖看在韩信过去的功劳份上,从宽处分。

    汉高祖才免了他的罪,取消他的楚王封号,改封为淮阴侯。

    韩信被降职以后,心里闷闷不乐,常常推说有病,不去朝见。

    过了几年,有一个将军陈造反,自称代王,一下子就占领了二十多座城。

    汉高祖要淮阴侯韩信和梁王彭越一起讨伐陈。可是两个人都推说有病,不肯出兵。汉高祖只好自己去讨伐陈。

    汉高祖带兵离开长安后,有人向吕后告发,说韩信和陈是同谋,他们还想里应外合,发动叛乱。吕后跟丞相萧何商量了一个计策,故意传出消息,说陈已经被高祖抓到,要大臣们进官祝贺。韩信一进宫门,就被预先埋伏好的武士拿住杀了。

    韩信被杀不到三月,汉高祖灭了陈,回到洛阳,又有彭越的手下人告发彭越谋反。汉高祖听到这个消息,派人把彭越逮住,下了监狱。后来因为没有查到彭越谋反的真凭实据,就把他罚做平民,迁送到蜀中去。

    彭越在到蜀中去的路上,正好遇到吕后,就向吕后哭诉他实在没有罪,苦苦央告吕后在汉高祖面前替他说句好话,让他回自己的老家。吕后一口答应,把彭越带回洛阳。吕后到了洛阳,对汉高祖说:“彭越是个壮士,把他送到蜀中,这不是放虎归山,自找麻烦吗?”

    汉高祖听了吕后的话,就把彭越处死。

    淮南王英布一听到韩信、彭越都被杀,干脆也起兵反了。他对部下说:“皇上已经老了,自己一定不能来。大将中只有韩信、彭越最有能耐,但他们都已经死了,别的将军不是我的对手,没什么可怕的。”

    英布一出兵,果然打了几个胜仗,把荆楚一带土地都占领了。汉高祖只好亲自发兵去对敌。

    他在阵前骂英布说:“我已经封你为王,你何苦造反?”

    英布直言不讳地说:“想做皇帝!”

    汉高祖指挥大军猛击英布。英布手下兵士弓箭齐发,汉高祖当胸中了一箭。幸亏箭伤还不太重,他忍住创痛,继续进攻。英布大败逃走,在半路上被人杀了。

    汉高祖平定了英布,路过他的故乡沛县住了几天,邀集了故乡的父老子弟和以前熟悉的人,举行了一次宴会,请他们一起喝酒,无拘无束地快乐几天。

    他在快乐当中,想起过去自己怎样战胜了项羽,又想到以后要治理好国家,可真不容易。别说一些诸侯不肯安分守己,就是边境上也常常发生麻烦,哪儿去找勇士帮他守卫呢?

    想到这里,十分感慨,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叔孙通制礼

    叔孙通,秦国薛郡(今山东滕县南)人,因擅长文字被征召为博士,秦朝末年,追随项梁,项梁在定陶(今山东定陶县西北)军阵败亡后,又追随楚怀王。其后楚怀王被尊为义帝并迁徙到长沙,又追随项羽。汉高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又投奔为汉高祖。起于平发,全不知等级礼仪为何物。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天下统一,各诸侯在陶共尊刘邦为帝。汉高祖朝中君臣之间无礼仪的约束。高祖在宫中宴请曾追随其南征北战群臣时,功臣们饮酒争功,喝醉了就乱吼乱叫,拔剑击砍庭柱,一片混乱。高祖睹此情景,非常不满。叔孙通非常了解高祖的心情,他向刘邦献计说:“通常一般念书的儒生是无法共谋开创帝业的大事,但是却可以利用他们保守成业。臣下愿去鲁地征召儒生,加上臣的学生,共同来制定朝规和礼仪。”高祖担心无法实行,叔孙通说:“从前五帝的乐章,各有不同;夏、商、周三代的礼仪也不尽相同。所谓礼,是要依循时势的变迁、人情的不同来制定,所以夏、商、周三代的礼仪,都是依循前朝的礼仪加以减损增益而不可让人分辨其异同,使得不相重复。依臣下之见,大致想采用古礼及秦朝的礼仪来制定朝仪的礼仪。”高祖同意了。

    叔孙通派人到鲁地征召儒生三十多人,加上朝中的学者以及手下的弟子三百多人,在野外拉起长绳,扎结茅草,表示方位,令他们排练仪程。一个多月后,叔孙通邀请高祖前来观看礼仪操练情况,高祖观后,十分赞赏,命其在朝中实行。

第44章 秦汉(8)() 
汉高祖七年(前200年),长乐宫改修完成,各诸侯都来朝贺十月岁首大礼。其具体仪式是:拂晓时,谒者主持行礼事宜,导引各官员依次进入殿门,廷中陈列许多车子马匹,又是兵卒保卫着宫殿,再陈设许多兵器帷帐旌旗等。被礼仪官唤进宫的朝官,均要疾行向前致敬。宫殿前台阶下的数百名郎中们都在殿阶上相对肃立;功臣、列侯、诸将军及军吏,都依次排列在西边,而向东方肃立;文官丞相以,都依次排列在东边,面向西方肃立。大行官排设了九种引赞宾客的礼仪,靠着“引赞生”传呼唱谒。皇帝坐着天子的专车从寝宫中出来,百官们手执旗帜传呼清道,导引各诸侯王以下至年俸六百不等的官吏,依次前来奉朝恭贺,各诸侯王以下均戒惧肃敬。行礼完毕后,又在宫中设酒宴。那些陪侍皇帝坐在殿上的朝臣,依照尊卑次序,依次起身向皇帝敬酒祝寿。酒过九巡,谒者传言“酒宴到此结束”,御史主掌执法,将不按照礼仪行事的朝官驱除出宫廷。设宴饮酒数日,朝臣均战战惊惊,不敢喧哗闹事。汉高祖目睹此情景,叹道,叹道:“到今天我才知道当皇帝的尊贵啊!”赐叔孙通为太常官,并赏黄金五百斤。

    汉高祖去世,孝惠帝即位,命叔孙能制定竭先帝陵园寝庙的礼节。叔孙通参照前朝礼仪,制定谒拜宗庙的仪式制度,令群臣百僚遵从。

    汉朝的礼仪制度,在叔孙通的主持下逐渐完善,成为后来朝代制礼的重要参本,叔孙通亦成为汉朝的儒学宗师。

    白登被围

    自从在秦始皇统治时期打败匈奴以后,北方平静了十几年。到秦灭亡之后,中原发生了楚汉相争,匈奴就趁机一步一步向南打过来。

    汉高祖的时候,匈奴的冒顿单于带领了四十万人马包围了韩王信的封地马邑(今山西朔县)。韩王信抵挡不了,向冒顿求和。汉高祖得到这个消息,派使者责备韩王信。韩王信害怕汉高祖办他的罪,向匈奴投降了。

    冒顿占领了马邑,又继续向南进攻,围住晋阳。汉高祖亲自赶到晋阳,和匈奴对敌。

    公元前200年冬天,天空下着大雪,气候特别冷,中原的兵士没碰到过这样冷的天气,冻坏了不少人,有的人竟冻得掉下了手指。但是,汉朝的军队和匈奴兵一接触,匈奴兵就败走。一连打赢了几阵。后来,听说冒顿单于逃到代谷(今山西代县西北)。

    汉高祖进了晋阳,派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