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上下五千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禁去世,谥号叫顷侯。王禁的长子王凤继承侯爵,任卫尉侍中。皇后自从有了儿子以后,希望自己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太子长大以后,胸怀宽大,谨慎小心,这些都记载在汉书成帝纪中。后来太子喜欢饮酒,喜欢宴饮作乐,元帝认为他没什么才能。而傅昭仪很受皇帝宠爱,她生下定陶共王。定陶共王多才多艺,皇帝很喜欢他,经常让他在旁边,出行时坐在同一车上,皇帝曾经想废掉太子而立定陶共王。当时王凤在位掌握大权,皇后、太子心里都感到担心害怕,幸好依靠侍中史丹拥护帮助太子。皇帝也因为皇后平时很谨慎小心,而太子在先帝时就常受到重视,所以才没有被废掉。

    元帝去世后,太子继位,这就是孝成帝。成帝即位后尊立皇后为皇太后,任王凤为司马大将军兼管尚书事,增封食邑五千户。王氏的兴盛是从王凤开始的。皇帝又封太后的同母弟弟王崇为安成侯,封食邑一万户。王凤的庶出弟弟王谭等人都赐为关内侯,封了食邑。

    这年夏天,黄色的雾整日布满天空,天子因此询问谏大夫杨兴、博士驷胜等人,他们的回答都认为是:“阴气过盛,侵犯了阳气。高祖当初规定,没有功劳的大臣不得封侯,现在太后的好多弟弟都无功劳而封为侯爵,这并非高祖的规定,在外戚中也未曾有过,所以上天出现异象。”凡提到这件事时多数人认为是这个原因。王凤于是感到害怕,上书辞职谢罪说:“陛下即位后,一心思慕为父居丧,所以诏我掌管尚书事,上面没有彰明圣德,下面没有加强政治管理。现在出现遮星盖地的黄雾异象,责任在我,应当接受刑法,处决示众,以此来向天下谢罪。现在皇上居丧已完,大义已举,应当亲自处理国家大事,来承奉天道。”因此王凤请求辞职。成帝回答他说:“朕继承了先帝的世业,涉道未深,不明事情,所以阴阳错缪,日月无光,赤黄的雾气,充塞天下。责任在朕身上,今天大将军把过错都归到自己身上,想交出尚书事,交回大将军的印绶,辞掉大司马的官职,这就证明朕的不德。朕委任将军掌管大事,确实是想在短时间内收到成效,来显扬先祖的功德。将军对事业一心一意,辅佐朕的不到之处,你不要有什么疑虑。”

    五年以后,诸吏散骑安成侯王崇去世,谥号叫共侯。他有一个遗腹子叫王奉世继承了侯爵,太后十分哀怜他。第二年,即河平二年,成帝把他的舅舅们全部封了侯爵,王谭封为平阿侯,王商封为成都侯,王立封为红阳侯,王根封为曲阳侯,王逢时封为高平侯。五个人是同一天受封的,所以世间称他们为“五侯”。太后的同父兄弟中只有王曼过早去世,其他人都被封为侯爵。太后的母亲李氏,改嫁苟氏为妻子时,生下一个男孩叫参,他一个人居住。顷侯王禁在时,太后让王禁召回李氏门下。太后很可怜苟参,打算照田为例而分封他。成帝说:“分封田氏,不合正理。”所以就任苟参为侍中水衡都尉。王氏的子弟们都做了卿大夫侍中之类官,分别掌管着一定的权力,官满朝廷。

    大将军王凤掌管大权时,成帝很谦让,什么政事都不亲自处理。成帝的左右官员们经常推荐光禄大夫刘向的小儿子刘歆精通很多事情,而且有特殊才能。皇帝召见刘歆,让他诵读诗赋,成帝十分喜欢他,打算任他为中常侍,并召他来取中常侍的官衣官帽。临到拜官时,成帝左右的官员都说:“不知大将军是什么意思。”成帝说:“这是件小事情,何必还要通报大将军呢?”左右官员们都叩头争着说要报告大将军。成帝于是把此事告诉了王凤,王凤认为不可以拜刘歆为中常侍,于是此事作罢。由此可见成帝怕王凤到了如此地步。

    成帝继位已经数年,但仍无儿子,身体经常有病。定陶共王来朝见成帝,太后和成帝按照先帝的遗愿,对待共王十分优厚,赏赐的比其它王多十倍之多,也不因往事而有怨嫌。共王来朝见成帝,成帝想留下他,不送他回封国。成帝对共王说:“我没有儿子,人的寿命不必避讳,一旦去世,将不能再见。你长期留下侍奉我吧!”从此以后成帝的病情有所好转,共王因此留在国都馆邸,从早到晚侍奉成帝,成帝和他特别亲重。大将军王凤心中不想让共王留在京师,正好此时发生日食,王凤因此就说:“发生日食是阴盛的迹象,是异常现象。定陶王虽然很亲近,按照礼规当在封国奉事。现在留在京师侍奉成帝,很违反常规,所以上天显示出戒告。应当送共王返回封国。”成帝对王凤无可奈何,所以答应送共王回封国。共王告辞离去时,成帝和他相对哭泣告别。

    京兆尹王章平素就刚直敢讲话,他认为王凤建议遣送共王回封国是不对的,于是就秘密上奏成帝讲发生日食应追究的罪过。天子召见王章,款待他并问他日食的事。王章回答说:“上天行事,耳聪目明,保佑善良,惩罚邪恶,用祥瑞或灾异作为效验的征兆。现在陛下因为没有继承人,而召见亲近定陶王,这是为了承接宗庙,以国家为重,上顺天意,下安民心。这是正义的好事,应当报以祥瑞,怎么会招致灾异呢?灾异的发生,是因为大臣专权的缘故。现在听说大将军错将发生日食的罪过归咎于定陶王,建议遣送他回到封国,如果他是想使天子在上面孤立,独断朝政而方便他的私欲,这就不是忠臣。况且出现日食,是阴气侵犯了阳气,应当归咎于臣下压抑了君主,现在不论大小政事都由王凤决定,天子曾一次也没有动过手,王凤不从内心反省自责,反而归咎于善良的人,把定陶王排挤到远方。而且王凤诬陷不忠的事情不止一件事。从前的丞相乐昌侯王商本来是先帝的外戚,他品行忠厚,有很高的威望,历任将相,是国家的柱梁之臣。他坚守正义,不肯屈节委屈追随王凤,最终被王凤用闺门私事罢黜了他,王商因忧伤而去世,百姓们很为他悲伤惋惜。又比如王凤明知他小妾的妹妹张美人曾经嫁过别人,按照礼规不应当再嫁给至尊的成帝,他托言张美人适宜生儿子,将她接纳入内宫,并且为他妻子的妹妹谋取私利。听说张美人也未曾怀孕到馆。羌人、胡人尚且要杀死头胎婴儿来洗涤女人的肠肚,使所生之子血统纯正,何况是天子亲近一个已经出嫁过的女人呢!这三件事都是大事,都是陛下亲眼所见,足可以推知其它以及没有亲眼见过的事情。不可以让王凤长期掌管国家大事,应该让他辞退回到自己的府第,另选一些忠诚贤能的人来代替他。”

第67章 秦汉(31)() 
自从王凤弹劾罢免王商,到后来遣送定陶王回封国,成帝心中一直不能平静。等听到王章的话以后,成帝才有所感触和醒悟,准备采纳王章的意见,于是对王章说:“如果没有京兆尹直言相告,我还听不到治理国家的办法。只有贤能的人才能了解贤能的人,你试为朕寻求一位可以辅助治国的人。”于是王章又上奏密封奏书,推荐中山孝王的舅舅琅邪太守冯野王,说:“先帝时曾当过两次九卿,忠诚正直,很有谋略。野王以王舅的身份出任九卿,后又因贤能再次出任,这就清楚地看到圣主是很乐意接纳贤能的人的。”成帝自从做太子时起就曾多次听说冯野王是先帝的名卿,他的声誉远远超过王凤,打算依靠他来代替王凤。

    当初,王章每次被召见时,成帝就让左右大臣回避。当时太后的堂弟长乐卫尉王弘的儿子侍中王音一个人在旁边窃听,全部知道王章谈话的内容,并把这些话告诉了王凤。王凤听到这些话后就装说身体有病回到自己的府第,上书请求辞职退休,他向成帝辞谢说:“我才能低劣,又很愚笨,使得外戚兄弟七人都被封为列侯,宗族也蒙受到恩惠,得到很多的赏赐。我辅佐朝政已经七年,国家把大事委任给我王凤,所讲的我都听从,所推荐的士大夫我都任用。然而无一功劳,阴阳不调,多次发生灾异,这些应归罪于我王凤奉职没有政绩,这是我应当退休的第一个原因。根据五经的记载和老师所讲说的,都认为发生日食的罪过应归咎于大臣用人不当,易上说‘折断他的右臂’,这是我应当退休的第二个原因。河平年以来,我连年有病,多次外出,空废职任,白受秩禄,这是我应当退休的第三个原因。陛下因为皇太后的缘故不忍心诛杀或废黜,我还是自知应当流放到远方。我也很挂念,如果兄弟宗族所蒙不测,应当杀身碎骨死在辇毂之下,不应当因无益之故而产生离门之心。确实这一年多以来,又增加了灾荒的苦难,而且一天比一天严重,不胜大愿,希望辞职,回家治养,希望依靠陛下的神灵保佑不死,一月之间,幸得康复,再回到宫室,不然,一定会弃尸沟谷。我因为不才,存有私心,天下的人知道我受到深厚的恩惠,因病退休回家,天下的人知道我受恩而表示怜爱,威望还高。我的进退应以国家利益为重,绝对不会有疏斥外戚的议论。只希望陛下能哀怜。”他的措辞十分哀痛,太后听说以后也为他落泪,不肯进食。

    成帝年轻时候就亲近依靠王凤,不忍心废黜他,就告王凤说:“朕执政不明,政事多缺,所以上天异变屡屡发生,都在朕自身。将军把责任都归咎于自己,想辞官退朝,这样朕将依靠谁呢?书经上不是说吗,‘你不要使我困惑’。望你一定要专心致志,安心保重,在短时间内康复,这才是我的意愿。”于是王凤又重新执政。成帝让尚书上奉弹劾王章,说:“王章明知冯野王先前因为是诸侯王的舅父而外出补官,却以私心推荐他,想让他在朝廷中阿谀攀附诸侯;他又明知张美人已经侍奉皇帝,却又狂妄地称引羌胡杀子荡肠的风俗,这是不应当讲的话。”于是成帝把王章交付给司法官处理。廷尉给他定为大逆不道罪,认为:“把皇帝比做羌胡夷狄,想使皇帝开始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