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那些年西游的兄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秦这匹千里马终于遇到了伯乐,燕文侯接纳的他的建议。只要能够让燕国避免战火,不管苏秦干什么他都支持。

    这样一来苏秦便完成了第一步,得到了燕文侯的信任,身后也就有个靠山。燕文侯封苏秦为燕国特使,亲自将其送出燕国边境,而苏秦这一次重新杀回了赵国。

    燕国的两个潜在威胁,一个是秦国,一个是赵国。秦国离燕国很远,而赵国近在咫尺。所以苏秦要帮燕国解决眼前这个紧邻,本来在他的计划里燕国就要跟赵国结盟。如今他成为燕国特使,第一个出使的自然就是赵国。

    一年多过去了,赵国没有什么大的改变,但有一件事对苏秦特别有利。赵肃侯的弟弟赵成死了,英年早逝死了小半年了。当时苏秦出使赵国,就是这个赵成看不上他,然后才让他离开赵国去了燕国。

    如今赵成死了,身为燕国特使的苏秦可以直接进谏赵肃侯了。见到赵肃侯的苏秦把他的想法一说,赵肃侯当即就把赵成给痛骂了一顿。

    苏秦说的很有道理,秦国早就有兵出函谷关的野心。而赵国必将是秦国出函谷关后的第一个对手。如果苏秦的计划能够顺利进行,他坚信苏秦所设想的结果必然能够实现。

    合纵之后,六国联合对抗秦国,使秦国不敢出函谷关半步。一想到这儿赵肃侯就热血澎湃,总算有办法能牵制崛起速度飞快的秦国了。

    (本章完)

第821章 0128,六国之相(五)() 
赵国这些年发展的速度不算慢,可跟变法了二十多年的秦国想必却望尘莫及。商鞅的确是个人才,但商鞅的那套变法只适合用在秦国。其他地方不具备变法基础,或者说放到其他地方变法的难度会倍增。

    秦国战乱不断,几次向其他诸侯国割地。为了自保,秦国的版图一度缩水三分之一。但秦人从不认输,而且所有秦人都有一股子劲儿。一股子死战不退的劲儿,一股子重头再来的劲儿。

    莫说是跟秦国士兵打过交道的将士,就连赵肃侯这个赵国国君也是如此。说不忌惮秦国那是吹牛,可一味忌惮最终一定会被盯上。这个道理很多人心里明白,可明白跟去不去做是两码事。

    来之前苏秦已经得到了燕文侯的授权,只要赵肃侯同意结盟,苏秦可以全权代表燕国与其签订盟约。不过盟约不会即时生效,若要生效必须六国全部同意才行。当然了,赵肃侯既然答应了结盟,当然不会在这个时候对燕国出手。

    苏秦总算是吃了一颗定心丸,不过他没有急着离开赵国。一年多前来时未能见到赵肃侯,如今的苏秦的确感到有些遗憾。按理说赵国实力要比燕国强上太多,如今苏秦以燕国特使的身份出使他国,说服力略微有些不足。

    虽然赵肃侯还未正式履行盟约,但苏秦却想从他这里得到另一种帮助。按照苏秦自己的打算,在他离开赵国之时,他希望自己除了燕国特使的身份,还能再多一个赵国特使的身份。除了可以代替赵肃侯签订合纵盟约之外,他这个特使不需要任何权利。

    赵肃侯倒是挺好奇的,非要打破沙锅问到底,希望苏秦可以给他一个解释。既然他现在是燕国特使,赵国再给他一个特使的名头,这么做对赵国有什么好处。

    都是无利不起早的家伙,苏秦早就考虑到这一点了。若按照当前形势分析,秦国崛起对赵国的威胁最大,燕国等其他国家距离秦国较远,一时半会还不会受到威胁。如果此次合纵将赵国排除在外,相信其他诸侯国的国君也不会反对。

    可如此一来,赵国就必须要独自面对秦国,而秦国跟赵国一直都是宿敌。两国交战也不是一次两次了,那一年会不打上几仗。几十年前的赵国实力并不逊于秦国,甚至比秦国还要略胜一筹。

    可如今赵国跟秦国根本不在一个等级,这一点大家是有目共睹。赵国需要这次结盟,其他诸侯国也希望有赵国加入。苏秦如今代表的只是燕国,出使他国说服力有些欠缺。如果他能多一个赵国特使的身份,接下来的出使计划定能事半功倍。

    当然还有一点,心怀天下的从来不止秦国,赵国这些年一直在韬光养晦。旁人或许不太知情,但苏秦对此可是一清二楚。前些年他曾数次游历赵国,对赵国的现状也有着七八分的了解。说如今的赵国兵强马壮一点儿不假,若不是背面有匈奴牵制,恐怕他早就称王了。

    苏秦这话一下子就说到了赵肃侯的心坎了,赵国这些年韬光养晦。除了跟北方的匈奴打过几次大仗以外,就没有跟然后诸侯国起过冲突。那些年跟秦国打了那么多次,已经好些年没跟秦国硬碰硬了。

    如果的他们都在拼了命的积攒实力,都知道谁发展的越快优势就越明显。都知道谁的国力强盛,以后谁就有说话的权利。赵国不像燕国,如果赵国不能足够强大,甚至都不用秦国出手,一个匈奴就把赵国给吃掉了。

    赵肃侯深思熟虑了整整两天,然后才召见苏秦。当场给了苏秦一件信物,以此来证明他已经成为赵国特使。有燕赵两国特使的身份,想必苏秦之后的计划会顺利很多。

    一口气讲了这么多,老先生早已经精疲力尽。下午赵政没有去私塾找老先生,而是去了小院找老奶奶聊了一下午的天。

    人这辈子本就这样,生老病死一个轮回。出生时了无牵挂,离开时无牵无挂。人活一辈子就该如此,到什么年纪做什么事儿。小孩子不要装大人,长大后也别装小孩子。说话做事如此,吃饭穿衣也是如此。

    老奶奶很喜欢跟赵政聊天,一边聊天一边绣花。虽然眼睛已经花到看不清针线了,但是她凭借着大半辈子的经验,还是能绣出一朵朵美丽的花儿。

    赵政在晚饭前离开了小院,因为他知道老先生跟老奶奶生活过的拮据。他不是没想过帮帮他们,但赵政思来想去也没拿定主意。直接给钱是一定不行的,老先生老奶奶都这么大岁数了,他们一定不会收下的。

    于是乎,赵政第三天一早给老奶奶家送了很多吃的。米面蔬菜水果样样都有,他当然知道老两口的牙口不好,所以他买的都是些老年人能够咬得动的。先前的他很着急听老先生讲关于苏秦的故事,跟老奶奶聊了几回天后,他突然就想要放慢节奏多待几天了。

    生活如此美好,风景如此美好,这里的人也是如此美好,为什么不能慢慢的好好体会一番呢。赵政在认识老两口的第三天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不在催促老先生给他讲苏秦的故事。而是告诉老先生,他什么时候想讲了再告诉他。

    以前听故事都在白天,如今老先生告诉赵政,他希望赵政可以晚饭后来小院。趁着月光,看着满天星空,在那样的环境下讲故事才有意思不是么。

    赵政当然喜欢这样的环境,也很乐意在那样的环境下陪着两位老人。他知道老人需要什么,所需每晚去的时候都会带上一些茶叶。不过,但足够老先生喝好几个月的。一次不多,但次数不少。

    第一天晚上老先生没有讲苏秦,而是跟赵政下了一晚上的象棋。想想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坐在小院的院子里,头顶是一轮圆月和满天的星星。院子里坐着两老一少,老先生跟少年对坐在棋盘旁,一人红字,一人持黑。

    “将军!”

    “上马!”

    “再将!”

    “支士!”

    “炮将!”

    “看我不吃了你的炮!”

    “哎哎哎,先别慌,我没看清,这次不算,不算啊。”

    “老头子,你又跟人耍赖皮了。”

    老奶奶在月光下绣花,时不时抬头看一眼正在下象棋的爷孙。老先生棋艺高超,每次都能把赵政杀得片甲不留。即便是被赵政逼到绝路,老先生依然有杀手锏。退一步棋,他的棋顺理成章的活了。

    老头子头也不抬的说道:“你又不会下你懂个啥,不信你问小赵,刚才我是不是放错地儿了。”

    赵政一脸尴尬的附和着老先生的话,冲老奶奶嘿嘿一笑。他不说老奶奶照样知道是咋回事,不然岂不是白陪着老头子过了大半辈子了。

    后来老先生一本正经的告诉赵政,让他陪着下棋是有原因的。他知道赵政崇拜苏秦,所以他想看看赵政究竟有几斤几两。不要骄傲自大,不要以为他老头子棋艺不高。不服气可以试试,分分钟秒杀赵政。

    老先生说这话时喝了不少酒,别说走路连站都站不稳了。那会儿赵政也喝多了,不过他还知道让店小二送老先生回家。不回家可不行,老奶奶每天都会在家里等着老先生,他不回去老奶奶是不会睡觉的。

    每天都有一个人在家里等你回来,其实这样的幸福也挺好的,不是么。

    (本章完)

第822章 0129,六国之相(六)() 
在苏秦出使赵国的时候,秦国跟魏国已经打了起来。魏国这一次也是下了血本了,举国出兵誓要跟秦国一较高下。一个是老牌霸主,一个是后起之秀,谁输谁赢还真就在五五之间。

    秦惠王派遣公孙衍对上了魏国老将龙賈,公孙衍的用兵诡异多变,越是沙场老将就越是容易上当。

    代表魏国出战的当然不止龙賈,还有当时位极宰相的魏王之弟。龙賈久经沙场,可魏王之弟却是草包一个。

    最后他没能兑现曾经夸下的海口,但是让公孙衍把龙賈给活捉了。活捉敌方主将,公孙衍这一次可是立了大功。而且,这一仗也给了秦惠王不少信心。秦国将士士气高涨,正是东出函谷关的大好时机。

    苏秦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便慌了神,如果秦国真要东出函谷关,第一个打的肯定就是赵国。如果此来,他的合纵之计就无法完成了。受到威胁的赵国一定会求自保,而其他诸侯国也会如此。

    既然事情已经发生,苏秦能做的便是顺势而为。既然秦惠王已经有了想法,那他就帮秦惠王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