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那些年西游的兄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梁城的城墙是又高又厚,秦军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攻破。但是大梁城有一个缺陷,地势太低。距离大梁城不足五里便是黄河,此处恰巧正是黄哥绕道之处。大梁城的地势比黄河河床还低,利用黄河之水破城岂不妙哉。

    王贲一听就笑了,然后即刻命人准备开挖河床。不过那人提醒王贲,在开挖之前要准备充足。最好多准备一些木材和石头。

    王贲没明白他这是什么意思,还没开挖呢就先准备堵住缺口的东西?

    那人笑着跟王贲解释,灭魏国后,魏国都城便属于秦国。如果让黄河之水在大梁泛滥,最后吃亏的不还是秦国么,毕竟到那时大梁是秦国的大梁。

    王贲一听很有道理,然后便命人砍伐树木,然后从山上多运了一些石头。那人一看连连摇头,提议再多准备一倍的东西。

    事实证明那人的提议是多么正确,黄河之水一泻千里,川流不息去势川急。开挖河床简单,挖开之后河水一泻千里。根本就不用他们费劲,河水就直接包围了大梁城。

    魏军发现情况不对,赶紧让人把城门口给堵死。只要城门处不往里进水,其他地方根本就进不去水。

    放水后的第五天,王贲带人前去观察。黄河之水已经没过大梁城墙的一半,可是那些又高又厚的城墙纹丝不动。这倒是让王贲有些头疼,难不成水淹之法也不管用。

    有人就劝王贲不要着急,水淹之法管不管用,最少也要等上十天半月。毕竟魏国的城墙非比寻常,坚固程度自然也不能跟普通城墙相提并论。

    二十天后,王贲再一次前去观看,大梁城墙依然纹丝不动,但是包围城墙的河水已经没过的三分之二。

    一个月后,王贲亲率秦军攻入大梁城。

    经过一个月的浸泡,大梁城的城墙出现了多出坍塌。河水一泻千里冲入城内,城内守军根本就能反应过来,就已经给河水给冲出去很远了。

    就在秦军攻入大梁城的同时,那名献计的都尉亲率两万秦军开始封堵缺口。也亏得当时准备的木头和石头充足,不然这个缺口还真难堵上。

    王贲率军一鼓作气冲入魏国王宫,却并未发现魏王假的行踪。后来有人来报,说是魏王假已经主动出城投降。就在秦军攻入王宫的前一刻,魏王假已经打开城门投降了。

    王贲率军从西门而进,魏王假主动打开的是东门。大梁城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南门和北门已被封死,能够打开的就只有东门和西门。

    魏王假主动投降,为的就是能够让秦军放他一条生路。

    (本章完)

第854章 0016,水淹大梁(下)() 
王贲出征时秦王有令,进入大梁城不得滥杀一人。所以他谁都没杀,逼迫魏军投降,然后迅速占领大梁城。但是魏王假是绝对不能留的,因为他是魏国国君。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他是魏国人心里的希望,留着他是个隐患。

    “王将军,本王已经投降了,请将军禀告秦王,就说我愿意归顺大秦。只求能放我一条生路!”魏王假向王贲求饶。

    王贲却连正眼都没看他一眼,这年头最不吃香的就是魏王假这种人。平日里作威作福,一旦真遇到事儿比谁跑的都快。

    王贲最看不惯这种人,所以根本没有亲自动手,而是让属下直接将其砍死。王贲在大梁城中搜出不少粮草,当然还有不少金银珠宝。

    粮草全部归秦军所有,金银珠宝全部运往咸阳城。至于魏王王宫的那些宫女和嫔妃,按照秦王的指示,王贲把他们全给放了。

    其实这不是秦王的主意,而是王妃赵丹的提议。秦王已经继位十几年,纳入后宫的王妃不在少数。但是他并未册立王后,甚至一直到他驾鹤西去都未曾册立王后。

    灭掉魏国不足以让秦王感到高兴,毕竟从一开始就没有把魏国放在计划之内。王贲率军返回秦国,而后秦王严令秦军加紧训练。因为他们接下来有一场硬仗要打,这场仗秦国只能赢不能输。

    秦军士气高涨,但秦王并不高兴。原因很简单,除了扶苏之外,他的其他几个孩子都不争气。学什么都学不好,有的甚至还养成了嚣张跋扈的性格。

    这天中午,赵政跟几位大臣在咸阳城体察民情。而后在茶楼碰到一位卖唱的父女,老头弹琴女儿卖唱。看穿着应该是走投无路了,不然也不会让自家女儿抛头露面。

    这时,有几个穿着光鲜的小子进了茶楼。进去之后就坐在最靠前的位置,还没听小女子唱上两句,就直接丢上去几块碎银。

    然后卖唱的小女子向他们道谢,其中一个小子直言不用道谢,只要陪他喝上几杯就行。女子的父亲出面圆场,希望可以帮女儿解围。只可惜他一出声就惹恼了几位公子哥,最后还跟老头动了手。

    其中一位自恃身份高贵,扬言就算把他们当场打死也没人敢管。跟秦王随行的有主管咸阳城治安的主官,刚正不阿性子倔的像头驴。根本就没等秦王开口,他便直接叫人将那几个公子哥全部拿下。

    秦王认识其中的三位,三位公子哥看到秦王赶忙下跪。秦王却没有理会他们,而是命人去送给那对父女一些银两。然后命那位主管治安的大臣,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他大秦从来不会纵容任何一个目无王法之人。

    大臣心领神会,即可将三位皇子带走按律处罚。在场之人无不拍手称快,而回到咸阳宫的赵政却一筹莫展。

    历代君王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如今他也开始为这个问题而头疼了。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他不相信那些孩子是天生纨绔,多半原因还是处在他们的娘亲和老师身上。他们的娘亲对他们太过宠爱,他们的老师不敢责罚他们。这些都是不可掩盖的责任,也是造成他们无法无天的主要原因。

    为了避免那些女人插手此事,赵政特意去了一趟那三个皇子母后的寝宫。特意提醒那三位王妃,如果谁敢插手此事干预秦国律法,他就让她们永远离开咸阳宫。

    赵政没有威胁她们的意思,而是已经做好了这样的准备。慈母多败儿,他不想今后的大秦毁在那些人手里。

    扶苏很不错,而且很懂事,但是只有扶苏一人是撑不起整个大秦的。他需要帮手,需要有人可以跟他并肩作战。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这个道理赵政很早之前就懂。他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多半原因在于一个忍字。隐忍不发继续实力,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做出抉择。

    但如今的秦国跟以前不同,秦国一统六国之后,需要一位可以体恤百姓的君主。他不需要有多少雄才伟略,不需要有多少大智慧。只需要他宅心仁厚,只需要他爱民如子。

    但是这一切都有个前提,就是不要有那么多拆台的。一个人唱戏倒也可以,就算没人帮也不碍事。但是如果有太多拆台的人,这台戏就没法唱下去了。

    扶苏跟谁都走的不近,可以说他没有朋友。几位老将军倒是很看重扶苏,甚至还会主动把自家晚辈介绍给扶苏认识。

    这一点让赵政很欣慰,但是他也在担心扶苏今后的路。赵政早就拟好了遗诏,那天他真的驾鹤西去了,秦王之位就会顺理成章的传给扶苏。

    但是,扶苏跟李斯的关系不好,跟赵高的关系更是糟透了。他也不知道这其中是何原因,好像他们三个天生就不对付一样。

    问题不在扶苏,但是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靠扶苏自己了。

    想到这儿,赵政又赶去了赵丹的寝宫。这些天她身体一直不好,赵政也曾让夏无且给她看过。赵丹体质弱,再加上这些年劳累过度。用夏无且的话说,赵丹恐怕没有多少时日了。

    赵政当然不肯接受这个事实,但赵丹的确是一天不如一天。虽然她不想给赵政添麻烦,但是赵政每次来看她是她都会精心打扮一番。嘴上说着你不用经常来看我的,心里却是因为赵政来看她而美滋滋的。

    让赵政觉得最对不起的,是一只守在赵丹身边的赵灵儿和李霓裳。其实她们俩都喜欢赵政,但是赵政一直都没动她们俩。李霓裳跟她们俩就像亲姐妹一样,这些年也一直都是李霓裳在照顾她俩。

    扶苏很喜欢赵灵儿和李霓裳,他的功夫也是跟李霓裳学的。不仅如此,他还跟李霓裳学了不少法家的知识。

    几年前,赵政也曾让扶苏跟随蒙恬和王翦一同出征。只不过那几次都是秘密行事,除了当事人无人知晓。不过从那件事情上就不难看出,赵政对扶苏抱有多大的期望。

    扶苏当然也不曾让赵政失望,如同当年赵政只身入匈奴一样。扶苏跟随秦军出征,亦是换上了普通士卒的衣服。

    每次开战比先冲锋,唯有如此将来才有资格继承大秦。

    (本章完)

第855章 0017,秦楚之战(上)() 
灭掉魏国之后,赵政招来诸位大臣前来商议,该如何攻打楚国。

    六国之中,魏国早已丧失了战斗力,唯一能跟秦国匹敌的,如今就只剩下楚国而已。

    赵政问李信,如果让你带兵攻打楚国,你觉得带多少人才能打得下来?

    李信说,如果秦王让我带兵攻打楚国,二十万足以。

    赵政又问王翦,如果让王将军带兵攻打楚国,你觉得带多少兵马合适?

    王翦说,如果秦王让我带兵攻楚,非六十万不可。

    赵政一听就不乐意了,秦国一直都是屡战屡胜,这会儿正是士气高涨的时候。不能说以一当百,至少以一当十是没有问题的吧。打一个楚国难道还需要动用秦国大半兵马不成?

    所以赵政觉得王翦是在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他没有听王翦的话,而是让李信率领二十万秦军去攻打楚国。

    李信得令离开大殿准备出征事宜,秦王赵政又跟诸位大臣讨论了粮草补给的问题。最后王翦拒绝了赵政安排,不肯为出征的二十万秦军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